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HJ/T 010-2014 绿色建筑设计导则(附条文说明).pdf采用各种措施对雨水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的全过程。包括雨水 入渗、收集回用、蓄洪排放等。 2.0.22景观环境用水(thewaterforlandscapeenvironment)
入渗、收集回用、蓄洪排放等。 2.0.22景观环境用水(thewaterforlandscapeenvironment) 指满足景观需要的环境用水,即用于营造城市景观水体和各种 水景构筑物的水的总称
指满足景观需要的环境用水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即用于营造城市景观水体 水景构筑物的水的总称。
2.0.23湿地(wetland)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 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
2.0.24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constructedwetlandforwater
treatment) 人为地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地面坡度的洼地里将石、砂、土壤、 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作为填料床,并有选择 性地植入植物的生态水处理系统。 2.0.2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rateofannualrunoffamountcontrol) 通过自然或人工强化采取的入渗、滞留、调蓄和回用等措施,
2.0.26杂排水(graywater)
民用建筑中除粪便污水外的各种排水,如冷却排水、泳池排水 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等
杂排水中污染程度较低的排水,如冷却排水、泳池排水、沐 排水、盟洗排水、洗衣排水等。
2.0.28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material)
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置接再利用,或 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29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material)
对无法直接利用的材料通过改变物质形态,生成另一种材料 实现多次循环利用的材料。
0.30被动措施(passivetechnig
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 件,通过优化规划和建筑设计,来降低建筑的供暖、空调和照明等 负荷,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而采用的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 措施。通常包括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遮 阳、蓄热、雨水入渗等措施。
2.0.31主动措施(activetechni
为提高室内舒适度,实现室内外环境性能,而采用的消耗能 的机械措施。
2.0.32遮荫率(shadingefficie
遮荫率是指场地地面上树冠与构筑物向地面的投影面积占场 地面面积的比例,
.0.33林荫率(anenueefficienc
.0.36再生能源(renewableene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 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38分项计量(separatemetering)
对建筑物照明插座、空调、动力及特殊电力四个分项分别装设 计量装置,对不同分项设备用电能进行分别用电量的计量。 2.0.39能耗监测系统(Energyconsumptionmonitoringsystem) 通过对建筑安装分类和分项能耗计量装置,采用远程传输等手 段及时采集能耗数据,实现重点建筑能耗的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功 能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统称。
2.0.40全装修(finedecoratior
房屋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 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的交付状态
0.41区域能源(Districtenergy)
区域供暖、区域供冷、区域供电以及解决区域能源需求的能源 充和它们的综合集成统称为区域能源,
3.0.1编制城乡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城乡规划各阶段 应结合用地情况、明确生态城市规划的相关指标,指导后续阶段绿 色建筑的设计。 3.0.2绿色建筑设计应符合合肥市城市规划和项目选址的相关要求 3.0.3绿色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 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 材料。 3.0.4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应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执行规划阶段 制定的规划指标、落实相关建筑指标、实现预定的绿色建筑目标。 3.0.5绿色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合肥市的气候、资源、 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因素进行。 3.0.6绿色设计应体现共享、平衡、集成的理念。在设计过程中, 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燃气、电气与智能化、室 内设计、景观、经济等专业应紧密配合,协同工作。 3.0.7建设项目在设计各阶段应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包括项目策划、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各阶段应有效衔接。 3.0.8绿色建筑设计应从项目立项时进行绿色设计策划,并提供策 划专篇。 3.0.9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中均应有 绿色设计专篇,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对绿色建筑施工与建筑运 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3.0.10民用建筑在设计理念、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应积极进行绿 色设计创新。
4.1.1绿色设计内容包含咨询、规划、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 通、电气、景观环境以及装饰装修九个主要专业的工作。设计阶段 包含: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详细规划设计、方 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绿色建筑设计应贯穿项目 建筑工程设计的每一个阶段及专业,以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要 求,引导与配合绿色施工。 4.1.2项目建设方应组建绿色建筑团队,成员包括业主、设计、咨 询、施工、监理及物业管理等参与项目的各相关单位。 4.1.3在项目开始时,项目建设单位应会同咨询机构与设计单位进 行绿色建筑策划,确定绿色目标。 4.1.4绿色建筑咨询工作应在方案或之前阶段开展,应充分考虑项 目的整体性要求,提供绿色建筑策划、设计建议及技术支持。 4.1.5设计单位应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设置绿色建筑设计总监 在各阶段各专业应根据绿色建筑技术方案要求,进行论证并落实到 设计中,在技术共享、平衡、集成的原则下协同工作。 4.1.6设计单位各相关专业应针对专项设计在设计文件中明确提出 绿色建筑方面的要求,并对专项设计进行审核确认。 4.1.7绿色建筑咨询单位应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确认
4.1.7绿色建筑咨询单位应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确认。
4.2绿色建筑策划要求
4.2.1项目建设方在建设项目开始时应进行绿色建筑策划,应充分 研究该项目实施绿色建筑的可行性。
4.2.2绿色建筑策划应明确项自定位,确定绿色建筑的总体目标和 分项指标,对应的技术策略、成本与效益分析,并编制绿色建筑策 划书。 4.2.3绿色建筑策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前期调研; 2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 3绿色设计概念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 4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4.2.4前期调研宜包括场地分析、资源评估、市场分析和社会环境 分析,并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分析宣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场地生态环境、场地气候 环境、地形地貌、周边环境、能源资源、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 规划条件等; 2资源评估应包括项目可利用的各种能源、水资源、材料资源: 3市场分析宜包括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使用模式、 技术条件等; 4社会环境分析宜包括区域资源、人文环境和生活质量、区域 经济水平与发展空间、周边公众的意见与建议、所在区域的绿色建 筑的激励政策情况等; 5项目所在城镇的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和所在区域的控 制性详细规划。
4.2.2绿色建筑策划应明确项目定位,确定绿色建筑的总体目标和 分项指标,对应的技术策略、成本与效益分析,并编制绿色建筑策 划书。
大丰港国际商务中心基坑支护、降水施工方案4.2.3绿色建筑策划应包括以下
4.2.5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宜包括以下内容:
1分析项目的自身特点和要求: 2达到国家、安徽省和合肥市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应等 级或要求; 3确定适宜的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可实施的技术路线及相应 的指标要求。
1遵循被动措施优先、主动措施优化的原则; 2优先选用符合地方特点的适宜技术; 3合理选用集成技术; 4选用高效能的建筑产品、设备和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 5现有条件不满足绿色建筑目标时,可采取调节、平衡与补偿 措施。
4.2.7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以下内
锚杆桩施工方案1技术可行性分析; 2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3风险分析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