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T 13-195-2022 烧结煤矸石实心砖和多孔砖(砌块) 应用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4.1耐体应使用水泥混合秒浆砌筑,并应付合下列规定: 1水泥混合砂浆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按现行行业标准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进行配合比设计; 2水泥混合砂浆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4.1的规定;
表4.4.1 水泥混合砂浆技术指标
3有抗冻性要求的砌体工程,水泥混合砂浆应进行冻融试验 水泥混合砂浆的质量损失率不应大于5%,强度损失率不应大于 25%,且当设计对抗冻性有明确要求时,尚应符合设计要求。
1外墙、门窗洞口外侧壁宜使用水泥抹灰砂浆或水泥粉煤灰 抹灰砂浆;内墙宜使用水泥抹灰砂浆、水泥粉煤灰抹灰砂浆或水 泥石灰抹灰砂浆; 2对于无粘贴饰面砖的外墙,底层抹灰砂浆强度宜为M10: 对于无粘帖饰面砖的内墙,底层抹灰砂浆的强度宜为M5;对于 有粘结饰面材料的内、外墙,中层抹灰砂浆强度等级宜为M15DB3305/T 120-2019 四好农村路建设规范.pdf, 并选用水泥抹灰砂浆;孔洞填补和窗台、阳台抹面等宜采用M15 的水泥抹面砂浆;
4.4.3砌体用保温砂浆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保 温砂浆》GB/T20473的规定
4.5.1烧结煤研石实心砖的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冻 融试验、石灰爆裂、泛霜、吸水率、饱和系数、欠火砖、酥砖、 螺旋纹砖的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烧结普通砖》GB/T5101 的规定执行。 4.5.2烧结煤研石实心砖的密度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墙砖
试验方法》GB/T2542的规定执行。
4.5.3烧结煤研石多孔砖(砌块)的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密度 等级、强度等级、孔型孔结构及孔洞率、泛霜、石灰爆裂、吸水 率、饱和系数、冻融、欠火砖(砌块)、酥砖(砌块)的试验方法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GB/T13544的规定 执行。
4.5.4砖(砌块)的放射性核素限量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1计 试样制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墙砖试验方法》GB/T2542 的规定执行; 2试验砌体所用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应为强度等级为42.5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砂的比例为1:3的普通砂浆,砌筑灰缝小于 10mm,宜用不大于20mm厚的水泥砂浆作抹灰层,表面应平整 密实。 3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 护热箱法》GB/T13475的规定,将试件安装在标定热箱或防护热 箱内,并进行测定计算,试验结果以试件传热系数表示。 45(、烧结煤研不名孔硅(肆块)砌体的热性指标D应生挖
本标准附录A、附录B测定材料的当量导热系数和当量蓄热系数 后,再按本标准附录C计算。
4.5.7砌筑砂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稠度、保水率、抗冻性试验 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 的规定执行。
4.5.8抹灰砂浆的拉伸粘结强度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抹
浆技术规程》JGJ/T220的规定执行;稠度、保水率试验应按现行 行业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的规定执 行。
保温砂浆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保温砂浆》GB/T
重庆璧山碧桂园一期货量区外架施工方案(33P).doc20473的规定执行。
4.6.1砌筑砂浆的检验规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砂浆基本 生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的规定,且砂浆试样取样频率为每 一检验批且不超过250m3砌体的各类、各强度等级的普通砌筑砂 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抽检一次。验收批的预拌砂浆抽检可为3 组。
规程》JGJ/T220和《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 的规定
4.6.3保温砂浆的检验规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保温砂浆 GB/T20473的规定。 4.6.4砖(砌块)应按类别、密度等级、强度等级分批验收,以 3.5万块~15万块为一批,不足3.5万块按一批计。 4.6.5烧结煤研石多孔砖(砌块)砌体的热惰性指标和传热系数 或热阻分批验收,以同厂家、同品种产品,按扣除门窗洞口后的 墙面面积所使用的材料用量,5000m2面积为一批,不足5000m 按一批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期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 可合并计管面和
4.6.3保温砂浆的检验规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保温 GB/T20473的规定
或热阻分批验收,以同厂家、同品种产品,按扣除门窗洞口后的 墙面面积所使用的材料用量,5000m2面积为一批,不足5000m 按一批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期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 可合并计算面积
4.6.6砖(砌块)外观质量检验的试样采取随机抽样法景观施工组织设计(建总),在每
检验批的产品中抽取;尺寸偏差检验和其他检验项目的样品从外 观质量检验合格后的样品中随机抽取;抽样应符合表4.6.6的规定
表4.6.6抽样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