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50/T 867.37-2022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37部分:纸制品制造企业.pdf5.11.3.1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在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 险: a) 消除; b)替代; c)工程控制; d个体防护; e)警告。 5.11.3.2将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从业人员,使其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安 全风险。
5.12.1.1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制定安全检查计划,定期进行隐患排查。 5.12.1.2安全检查由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共同参与制定方案,按“班组进行每 日检查、车间进行每周检查、厂部进行每月检查”的时间安排执行。 5.12.1.3安全检查应参考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排查出的隐患应作好登记。
5.12.1.4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或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管理及活动, 包 括相关方的工作范围,
5.12.2.1企业应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不应立即整改的,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内容应包 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等。隐患治理应采取包括技术和 管理等控制措施。属于重大隐患的,在治理方案未实施前,应采取安全监控措施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技术交底范本_厕浴间聚氨酯涂膜防水层, 上报主管部门。 5.12.2.2对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灾难事故的隐患,无法治理的,应采取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 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及时向下属部门和人员发出预警,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采取撤离人员、 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 5.12.2.3隐患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效果进行验收,根据验收结果,重新确定风险等级。
5.13.3.1企业应配备应急设备、装备,储备应急物资。 5.13.3.2应对应急设备、装备、物资进行定期检查、检测、维护、保养,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确保 其完好、可靠、适用。 5.13.3.3对应急设备、装备、物资的配备、储备应有监督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应急设备、 装备、物资应有完善的使用、调拨、购进程序和管理制度,相应的登记记录。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主要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应急救援并在一小时内向县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 和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报告事故应包括以下内容: a)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现场情况; b)事故的简要经过; c)事故已经或可能造成的伤亡和初步损失; d)已采取的措施; e) 人员联络方式。
5.13.5.2调查和处理
企业应依法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调查和处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有关证据和资料,及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人 等内容: D) 1 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整改措施; C) 建立事故档案,包括:事故时间、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损失大小、事故经过、救援过程、事 故教训、事故处理等内容
污水处理设施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安全要求: a) 开式污水池应标明池深,应有围栏和警示标志; b) 输送泵连轴器裸露部分有防护罩; C) 下池作业应采取强制通风换气和有毒气体检测指标合格等安全技术措施; d 下池作业应配一人及以上的安全防护人员
6.4.1空气压缩机站基本要求
空气压缩机站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1 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及其他主要独立部件,如安全阀、冷却器、驱动电机等,均应固定有相应 的铭牌,产品制造许可证、质量证明书合格证、受压元件强度计算说明书、安全阀排放量计算 说明书、安装使用维修检修等资料齐全; b) 11 安全阀、压力表应灵敏可靠并定期检验,压力表每半年校验一次,安全阀每年检验一次,保存 铅封完好,记录齐全;
C 油标液位计每月检查一次,应显示油位位置,有最高和最低液位标记; d) 温度计应指示清晰,符合设备运行要求,有超温标志。
空压机房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空压机设备之间、与墙、柱之间留有足够距离,螺杆式空压机与墙、设备之间的距离在1m以 上,控制面板前最小净空在1m以上; b) 空压机应安放在环境清凉的房间里,机房内通风良好,具有完善的室外排气装置,进气网不应 有灰尘; C) 1 非机房操作或工作人员不应进入机房; d 1 螺杆式空压机顶部、背部通风口不应放置任何物品; e) 1A 机房内无灰尘、化学品、金属屑、油漆漆雾等;机房内不应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t) 下列位置应安装防护装置: 1)对人有危险的所有外露运动件或电器; 2)人体易触及的外表温度超过80℃的零部件(气缸部件除外)及管道; 3)人体易于靠近的且水平布置的不应承受1.5kN垂直荷载的管道; 4)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危险的高压射流处; 5)空压机组旁应设紧急停机按钮或保护装置
6.4.3压缩空气管道
压缩空气管道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压缩空气管路应采用钢管或合金管; b) 2 管道的连接,除与设备、阀门等处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外,其余都应采取焊接; C) 管路过滤器应使用金属壳体; d) 管道漆色为淡灰色,并有色环、流向指示等标志; e) 管道无腐蚀,管内无积存杂物; f 管道支架牢固可靠
锅炉房宜为独立的建筑物。当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连或设置在其内部时,不应设置在重要部 层、下一层、贴邻位置及主要通道、疏散口的两旁,并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室一层靠建筑物外
6.5.2锅炉房的耐火等级
锅炉房的耐火等级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1 燃煤锅炉房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大于4t/h时,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总蒸发量大于4t/h 时,锅炉房的耐火等级一般不应低于二级; b) )重油油箱间、油泵间和油加热器及轻柴油的油箱间和油泵间的建筑均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 上述房间布置在锅炉房辅助间内时,应设置防火墙与其他房间隔开; C) 燃气调压间的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与锅炉房贴邻的调压间应设置防火墙与锅炉房隔 开,其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应直接通向锅炉房,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地坪。
6.5.3锅炉房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间距
房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满足表1的安全要求
表1锅炉房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间距(m)
6.5.4锅炉房出入口的设置
锅炉房出入口的设置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对独立锅炉房,当炉前走道总长度小于12m,且总建筑面积小于200m 时,其出入口可设1个; b)非独立锅炉房,其人员出入口应有1个直通室外; C 1 锅炉房为多层布置时,其各层的人员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楼层上的人员出入口,应有直接通 向地面的安全楼梯; d) 1 锅炉房通向室外的门应向室外开启,锅炉房内的工作间或生活间直通锅炉间的门应向锅炉间内 开启。
6.5.5水处理设备及加药装置
水处理设备及加药装置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水处理设备及加药装置运行正常,水质符合要求; b) 酸、碱贮存区内应设操作人员安全冲洗设施。
疏水器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疏水器完好有效; b) 疏水管接至安全地点排放。 5.7 燃油或燃气锅炉房内通风设施的设置
燃油或燃气锅炉房内通风设施的设置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1 燃油或燃气锅炉房内应设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 D) 1 燃气锅炉房应选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风机; C) 2 当采取机械通风时,机械通风设施应设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且通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燃油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3次/h确定,事故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于 6次/h确定; 2)燃气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于6次/h确定,事故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 于12次/h确定。
6.5.8燃油锅炉房室内油箱的设置
燃油锅炉房室内油箱的设置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油箱的总容量,重油不应超过5m3,轻柴油不应超过1m3; b)室内油箱应安装在单独的房间内; c)当锅炉房总蒸发量大于等于30t/h,或总热功率大于等于21MW时,室内油箱应采用连续进 油的自动控制装置; d)室内油箱应采用闭式油箱,油箱上应装设直通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上应设置阻火器和防雨设 施,油箱上不应采用玻璃管式油位表。 6.5.9燃油锅炉房点火用的液化气罐,不应存放在锅炉间,应存放在专用房间内。气罐的总容积应小 于1m3。 6.5.10燃用液化石油气的锅炉间和有液化石油气管道穿越的室内地面处,不应设有能通向室外的管沟 (井)或地道等设施。 6.5.11燃气调压装置应设置在有围护的露天场所上或地上独立的建(构)筑物内,不应设置在地下建 (构)筑物内。 6.5.12燃油、燃气锅炉房的锅炉间、燃气调压间、燃油泵房等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电气使用应符 合防爆要求。 6.5.13锅炉间的外墙或屋顶至少应有相当于锅炉间占地面积10%的泄压面积(如玻璃窗、天窗、薄 弱墙等),泄压处不应与聚集人多的房间和通道相邻。
6.5.14燃气、燃油锅炉房内要求
燃气、燃油锅炉房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1 燃油、燃气锅炉后的烟道上,应装设防爆门; b) 1 燃油、燃气管道接地良好,螺钉少于5个的法兰连接处跨接线完好有效;接地电阻应定期检测; C) 燃油油罐应单独设立在锅炉房外部; d) 1 燃气调压、计量器具和主管道等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应使用防爆电器; e 1 燃气锅炉现场应配置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并与监控室联网,定期检定校准,保存记录。
6.5.15锅炉运行措施
锅炉运行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在用锅炉每月进行一次单位内部设备检查,保存记录:
冷却水系统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安全要求: a 冷却塔风扇的防雷设施应可靠,并与PE线连接; b) 泵站、空压站房内不应积水、积油,冷却水管不应漏水、
h) 采用非安全电压供电的设备,其绝缘电阻值达到相关标准的规定,并不应低于0.5MΩ2;金属 外壳应采用PE线接地保护; 3 设备的使用应遵守通用或专用安全操作规程,并禁止超压、超温、超速、超期、带故障运行,
潜水泵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采用具有接地极的插座和插头,接地线应与电动机外壳可靠连接,电源开关具有隔离、短路、 过载等保护功能,回路安装30mA漏电保护装置; D) 安装潜水泵时,复测电机的绝缘电阻不低于0.5MΩ; C) 潜水泵放入水中或提出水面时,先切断电源,严禁拉拽电缆或出水管; d) 2 定期检查电机,如发现下盖有裂纹、橡胶密封环损坏或失效等,应及时更换或修复,以防水渗 入; 若有人员进入水池作业,应先切断潜水泵的电源,严禁启动潜水泵。
水泵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电机、泵底座应水平,与基础的联结应牢固路基场地清理技术交底,机、泵皮带传动时,水泵叶轮转向应与箭头指示 方向一致; b) 1. 联轴器裸露部分有防护罩; C) 若同一机房内有多台机组,机组与机组之间,机组与墙壁之间都应有足够的巡检和检修空间; d) 1 运转过程无异常声响、无异常气味,无漏水现象; e 电源开关具有隔离、短路、过载等保护功能。
堆垛机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1 机上的各紧固件要连接可靠; bD) 抓取机械背运动半径范围内需要加装安全护罩或网、联锁安全开关,同时设置“严禁靠近”等 警示标识; C) 机各部件运行正常,无异常响动和振动; d) 1 仪表显示准确; e) 急停开关完整且便于操作。
输送机械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安全要求: a) 1 外露传动部位应安装防护罩或防护屏,防护罩或防护屏应安装牢固,符合技术要求; ? 防跑偏挡轮完好,动作灵敏可靠; C) 2 各部件运行正常,无异常响动和振动; d 12 每个操作工位、升降段、转弯处应设置急停装置,同时保证每20m范围内应不少于1个急停 装置,急停装置的颜色为红色,并设置明显标识,急停装置应满足保证运输线紧急停机的要求, 不应自动恢复,应采取手动恢复; 升降路段安装上下限位装置和止挡器;
t) 人员需要经常跨越运输线的地方应设过桥,过桥防护良好; g 1 跨越工作位置或通过人员上方时,应设置护网或护板; h) 设置声光警示信号,在设备开动以前警告其他人员注意安全; i) 有倾斜角度的物料输送设备应设置防链条滑落措施; i) 地下工作通道应有足够照明和应急照明设施,潮湿环境照明应采用24V以下安全电压。
风机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2 配电线不应跨越通道使用,中间接头应绝缘密封,不应拖在潮湿的地上或水里; b) 2 电源开关具有隔离、短路、过载等保护功能,机壳要有良好接地PE线; C) 风扇叶片外要有防护罩; d 1 外观严重锈蚀应淘汰。
7.2.6金属加工通用设备
金属加工通用设备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设备安装应稳定、牢固; b 离合器动作应灵敏、可靠,无连冲; C) 制动器性能可靠J17J172 复合保温板建筑构造(HFS系统).pdf,且与离合器相互配合动作; d) 距操作面垂直距离2m以下的运动部件和传动装置应有隔离措施: e) 设备应在主操作台、每个操作工位设置急停开关; f 模具调整或维修时应使用防止下滑的安全防护器具; g 车床应使用带隔离防护仓或数控的新型设备; h) 1 禁止使用安全性差的淘汰型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