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23/T 3337-2022 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7.1.9热量表的选择及安装应满足下列规定
表8空气源热泵机组性能系数(COP)
DB23/T3337—2022
表9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
铁总办〔2017〕320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铁路局集团公司提前介入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pdf表10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等级指标(APF)
表11 生物质锅炉设计热效率(%)
7.2.6锅炉房的总装机容量0B(W)的计算应考虑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影响,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式中: Q一一总装机容量(W); Q一一锅炉负担的供暖设计热负荷(W); 7一一室外管网输送效率,取0.92。 7.2.7燃气锅炉应安装烟气回收装置,有条件时宜选用冷凝式燃气锅炉。 7.2.8室外管网应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建筑物热力入口应设水过滤器,应根据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要 求和建筑物内供暖系统所采用的调节方式,确定采用的水力平衡阀门或平衡装置的类型。阀门设置应符 合下列要求: 热力站(热源)出口总管上,不应串联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有多个分环路时,各分环路 总管上可根据水力平衡的要求设置水力平衡阀; 一建筑物热力入口宜设置电动调节阀或设置压差控制阀。 7.2.9在选配集中供暖系统的循环水泵时,应计算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并应标注在施工 图的设计说明中。循环泵耗电输热比应按照公式(2)进行计算,并应符合公式(3)要求: ER00020O6EC1O
式中: QB 总装机容量(W); O 锅炉负担的供暖设计热负荷(W) 7 室外管网输送效率,取0.92。
EHR=0.003096Z(G·H/nb)/Q EHR EHR 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 G 单台运行水泵的设计流量(m/h) EHR 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 G 单台运行水泵的设计流量(m/h) 0.003096E(G·H/nb)/Q HR EHR DB23/T3337—2022 回收机组的居住建筑房间冷风耗热量按照公式( 式中: Q'NF一供暖设计条件下冷风耗热量(W); 0.278一单位换算系数,1kJ/h=0.278W; V 一换气体积(m),按照附录E进行计算; n 换气次数(h),取0.5h; Pw 一t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 Cp 一空气的定压比热(kJ/(kg·°C)),C。=1.0056kJ/(kg·°C); tn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取20℃; I'W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C); .3.4采用集中供暖系统时,单元式分户供暖系统每层连接的户数不宜超过3户,单元立管连接户内 系统总数不宜超过40个。 .3.5敷设在供暖地沟内的供暖管道、非供暖房间内的供暖管道、管道井内的供暖管道和其它有保温 更求的管道应保泪 天水制梁场施工组织设计(定)表13地面平均温度限值 (℃ DB23/T3337—2022 当室外温度低于空气源热泵机组平衡点温度时,应设置辅助热源; 空气源热泵应采取防冻措施; 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连续制热运行中,融霜所需时间总和不应超过一个连续制热周期的20 7.4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7.4.1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设计应结合建筑设计,确定全年各季节的自然通风措施,并应作好室内气 流组织,提高自然通风效率,减少机械通风和空调的使用时间。设置的机械通风或空气调节系统不应妨 得建筑的自然通风。 7.4.2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必须设置热回收新风系统。热回收新风系统应能满足当地室外气温要求,应 7.4.5热回收新风系统设计应满足下列规定 RB/T 059-2020 槽式预埋件系统应用评价技术规范.pdf表14风管内空气流速(m/s) 表15风口空气流速(m/s) DB23/T333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