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118-2010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pdf

DLT 5118-2010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没有资源,无法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7795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 5118-2010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pdf

.6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

4.6.1农网规划由供电企业负责编制,编制工作宜采用计算机辅 助设计手段。 4.6.2农网规划报上级电网企业审核,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纳 入县、乡(镇)总体规划。 4.6.3县、乡(镇)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 廊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严禁擅目改 变用途。

4.6.5农网规划的实施应由县、乡(镇)、村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协调。

5.1.1负荷预测应收集和积累的资科包括: 1社会、经济资料,包括县、乡(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土地规划、路网规划及相关历史资料(文档、图)。 2综合资料,包括人口、土地与自然资源、区域划分、居民 收入、环境与气象条件等。 3负荷资料,包括全县、分供电区、分电压等级、分行业的 历年用电量和负荷、负荷曲线和功率因数等历史资料。 4电源状况,包括上级电网为本县供电的变电站布局、电力 电量平衡及其他电源状况。 5大用户状况,包括合同需求负荷及电量、主要产品产量和 用电单耗及大用户的用电发展规划等。 5.1.2负荷预测结果应给出电量、负荷的总预测值及分区、分电 压等级与分行业的预测值。 5.1.3负荷预测的年限应与相应的规划年限一致。近期预测应分 年度进行GBT51310-2018标准下载,中、远期预测可只预测期末负荷,

5.1.3负荷预测的年限应与相应的规划年限一致。近期预测应分

5.2.1一般采用自然增长率法、用电单耗法、外推法、相关法及 智能预测方法等进行预测。可根据负荷预测的条件和所搜集的数 据综合选用两种及以上适宜的方法进行预测并相互校核。 5.2.2预测工作宜先进行用电量预测,再进行负荷需求预测。一 般先进行各目标年的电量需求预测,再根据年综合最大负荷利用 小时数求得最大负荷需求的预测值。

农网规划以电力平衡为主,电力平衡按规划目标年份,分阶 段、分电压等级、分供电区进行,主要包括: 1确定目标年度由上级电网供电的容量和备用容量,由地方 电厂(包括单位自备电厂)和新能源发电装备供电的容量及电量。 2确定由上级电网供电的各电源变电站的站址、容量。 3确定电源点(含电源变电站及其他电源)及其配套工程的 建设年限、规模及进度。 4确定其他电厂(含新能源发电装置)接入农网的电压等级 接入方式及供电范围。

无功电力平衡应根据就地平衡的原则,分电压等级、分供电 区进行。

对于水电电源比例较高的县(其供电电量大于30%),应分丰 水期、枯水期进行电量平衡。对于新能源比例较高的县也应进行 电量平衡。其他主要由大电网供电的县,一般可不进行电量平衡。

7.1.1农网电压等级应符合GB/T156的规定。 7.1.2经济发达地区,宜引|入220kV电压级。 7.1.3对于采用110kV/35kV/10kV电压等级的地区,在新建或改 造时,宜优先采用110kV/10kV电压级。

7.2.1高压配电网的供电半径

1110kV、66kV高压配电网的供电半径分别不宜大于 120km、80km。 ·235kV高压配电网合理供电半径推荐值见表1。

表135kV高压配电网合理供电半径推荐值

7.2.2中压配电网的供电半径

中压配电网合理供电半径推荐值见表2。

2 中压配电网合理供电半径推荐

设备的实际最大负载:(kW) ×100% coSox设备额定容量(kVA)

式中: T一一设备正常运行时最高负载率,%; cos一一最大负载时负载的功率因数。 35kV~110kV变电站负载率计算。变电站应配置2台及以.上 变压器,当1台变压器故障或检修停运时,其负荷可自动转移至 正常运行变压器,负荷侧可并列运行的变压器正常运行时,最高 负载率应控制为:

两个以上)回路组成,一回路停运时,应在两回路间自动切换负 荷,使总负荷不超过正常运行线路的安全电流限值(长期热稳定 电流限值),线路正常运行时的最高负载率不应超过:

7.4.1容载比指同一供电区域、同一电压等级变电站主变压器总 容量(kVA)与最大负荷(kW)的比值。其中用户专用变电站的 主变压器容量与用电负荷应扣除,地方电厂升压变压器容量及电 厂直供负荷也不计入。 容载比计算公式为:

R 一容载比,kVAkW

S一该电压级第i个变电站的主变压器总额定容量,kVA; 7.4.2农网35kV~110kV电网的容载比值宜控制在1.8~2.1之 间。负荷增长较快地区取高值:反之,取低值。乡村电力网宜取 低值。

7.5.1选择确定农网接线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接线方式应满足用户需要及电力系统要求。 2电网接线应标准化并应简化。 3上下级电网应协调匹配,具有充足的供电能力。 4应避免高低压电网电磁环网。 7.5.2在负荷密度大、用电量大、经济发达的县,宜将220kV 网引入县级(市)行政区域,由省、市电网企业进行规划。

7.5.3高压配电网的接线参考下列

1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县(市)的县城电力网的35KV~110kV 配电网应采用有备用的接线方式,变电站由单电源不同母线引出 的双回路线路供电(简称双回路供电)或由双电源分别引出的单 回路线路供电(简称双电源供电)。 2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县(市)的乡村电力网,其66kV~110kV 配电网变电站应采用双回路供电或双电源供电,其355V电网采 用环式接线开环运行的接线方式。 3经济欠发达县的高压配电网可采用单电源、放射式接线方 式,但应考患有发展为坏型接线、开环运行的可能性。采用放射 式接线时,每条高压配电线路上的变电站不宜超过2个。

7.5.4中压配电网接线参考下列各条确定:

1中压配电网应根据变电站的位置、负荷密度和运行管理的 需要划分为若干个互不交叉重叠的独立供电区脚手架安全技术交底卡,明确每条中压线 路的供电范围。

2经济发达、较发达县(市),其县城电力网的中压配电网 应米用坏网接线升环运行的接线方式。变电站之间中压环网应有 足够的联络容量,异常时能转移负荷。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因故停 用时,应能转移负荷,对用户不停电。 3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县(市)的乡村电力网的中压配电网在 负荷密度高的供电区宜采用环网接线开环运行的接线方式。 4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城电力网、乡村电力网的中压配电网可 采用单电源放射干线式接线方式。 5中压配电线路宜采用分段开关进行分段。 7.5.5以地方电厂供电为主的农网,与大电网连接时,宜采用一 点连接,连接点应同时为解列点。 7.5.6中、小型发电厂与农网联网时,应在变电站实现联网,联 网点即为解列点。

单相接地电流超过150A时,宜改为低电阻接地系统。 7.6.535kV~10kV电压等级经低电阻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 地故障时,20kV、10kV接地电流宜控制在150A~500A范围内, 35kV接地电流宜控制在1000A及以下,应考虑跳闸停运,并与 重合闸装置配合。

7.7电压调整与电压损耗分配

衣网各级线路电压损耗控制值

JTT835-2012 承载比检测仪表5农网各级线路电压损耗控制值

注:当负荷密度≥150kW/km时,电压损耗取低限。

4 农网电压调整的技术措施主要有: 改变变压器分接头进行调节。 2 35KkV~110kV变电站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 3 投切并联电容器调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