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205/T 1050-2022 “苏州制造”品牌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pdf.1.5监视和测量资源
合GB/T19001—2016中7.1.5.1要求。
pc构件吊装专项施工方案(叠合板专家评审).pdf7.1.5.2测量溯源
符合GB/T19001—2016中7.1.5.2要求
7.1.5.3测量系统分析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组织根据产品的测量特性和本组织的测量器具实际情况,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 划,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至少包括产品或过程的重要和关键特性的测量器具,测量器具可以计量型或计数 型。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和结果应满足组织的测量系统分析要求文件
7.1.5.4实验室要求
组织应文件化内部实验管理过程。至少应包括但不限于: a)确定实验室范围,包括实验室中与产品相关试验设备及器具,试验环境以及试验的相关标准; b)确定试验过程方法及要求,并确定其文件化操作过程,包括试验设备操作要求和验收规则; c)确定试验人员的能力要求,确定试验报告放行人员的资格要求并检查其符合性; d)组织确定试验过程标识与样品标识要求,确定其试验样品处置要求; e)组织确定试验报告统一格式,过程控制以及试验报告放行要求; f)若组织将试验外包,组织应确定实验室资质符合性。实验室需有证据表明被顾客接受或外部试 验室通过IS0/IEC17025认可或其通过等效标准的认可。
应符合GB/T19001一2016中7.1.6要求。 注:知识包含“文字要求”表达、“模型要素”表达、“指标指数”表达三类。尤其应该注重将员工个人掌扩 识转化为组织的显性知识,以便全体员工均可获得工作中必要的知识,以保证组织的持续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2 组织应确定与组织管理相关要求的培训过程(包括能力识别)并形成文件。具体要求: a)根据管理体系要求、产品、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岗位能力要求; b)根据本文件要求和组织发展要求,制定培训计划。 c)实施相应培训,并保持相应证据; d)组织确保经营管理的特种工种得到有效管理; e)实施培训方式是多样性,但必须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DB3205/T10502022
注:培训包括质量意识、环境要求,安全要求等等。 7.2.3内部审核员能力和第二方审核员能力应得到策划并实施。 7.2.4每一个岗位应有“技术标准和/或管理标准”表达所具备的能力。能力应能够计量,并反映在个 人的绩效指标上。 7.2.5应对组织所有人员进行持续教育,包括合同工或代理工。持续教育培训的详细程度应与人员的 教育程度及其要在日常工作中执行的任务的复杂程度相适应,
7.3.1应符合GB/↑19001一2016中7.3要求。
7.3.1应符合GB/↑19001一2016中7.3要求。 7.3.2组织应积极引导并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 7.3.3组织应建立提升质量意识及创新发展员工激励机制,并保存过程证据,主要为提升在整个组织 内提高质量、创新性、合规性的意识。 注:意识应包括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如环保、安全、风险等。
应符合GB/↑19001一2016中7.3要求。 组织应积极引导并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 组织应建立提升质量意识及创新发展员工激励机制,并保存过程证据,主要为提升在整个组 高质量、创新性、合规性的意识。 注:意识应包括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如环保、安全、风险等。
应符合GB/T19001—2016中7.4要求。
应符合GB/T19001—2016中7.5.1要求。
应符合GB/T19001—2016中7.5.2要求
7.5.3成文信息的控制
立符合GB/T19001
7.5.4管理体系文件
组织应按本文件要求形成文件化体系,可包括一份管理手册,管理手册没有统一格式,由组织自 行决定,管理体系文件至少包括内容: a)管理体系范围及不适用条款说明与理由; b)管理体系过程; c)过程管理与控制要求; d)顾客要求、行业要求和产业链要求。
记录的保存应满足: a) 法律法规、组织及顾客要求: b) 质保期加上一个日历年。
应符合GB/T19001一2016中8.1要求。
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DB3205/T 1050—2022
3.2.1应符合GB/T19001一2016中8.2要求。 B.2.2组织应建立形成文件的顾客关系管理过程,明确建立顾客关系管理的方法,包括顾客接触、有 效处理的顾客投诉,主要过程包括且不限于: a)组织针对不同于顾客实施差异化管理,包括与重要顾客建立合作伙伴或联盟关系; b)组织建立与顾客关系的主要方法; 注:如网站、展销、登门拜访、订货会等等。 c)组织对不同层次的顾客建立服务标准,并展开相关服务; d)组织建立顾客投诉处理过程并落实相关职责,建立快速反应制度,确保有效高效处理顾客相关 的投诉; e)组织建立定期评价顾客关系的方法,且保持文件化相关记录。 3.2.3组织应对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并包括技术指标、试验方法、验 收规则进行评审。
3.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
应符合GB/T19001一2016中8.3.1要求,且应包括制造过程的设计和开发。
1.3.2设计和开发策划
.3.2.1应符合GB/T19001一2016中8.3.2要求。 3.2.2组织应确保设计和开发策划包括组织内部所有受影响的利益相关方及其产业链和供应链。 发划包括但不限于: a)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包含技术标准(基础类、产品类、方法类)、管理标准(管理A类 管理B类、管理C类)六类标准; b)数字化制造; c)智能化制造; d信息化; e)建立项目管理过程,技术凭证记录的技术报表; f)建立项目管理团队,并明确相关管理职责; g)明确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风险的方法与接收准则,
3.3.3设计和开发输入
3.2 组织应针对所设计和开发的具体类型的产品和服务,确定必需的要求。组织应考虑: a )功能和性能要求,包括产品合同、标准适用性; b) 来源于以前类似设计和开发活动的信息; c)智能化产品及制造,包括嵌入式软件的要求:
d)信息化; e)产品规范; f)接口要求; g)标识与可追溯性、包装要求; h)输入的风险评估; i)产品强制性认证要求; j)产品耐久性、寿命的要求。 3.3.3.3组织应确定制造过程设计和开发输入,包括: a)新技术; b)数字化产品及制造; c)智能化产品及制造; d)信息化; e)产品要求,如功能、性能、外观等; f)新材料; g)以往的开发经验; h)制造过程流程; i)产品控制要求(质量与过程); j)搬运和贮存要求; k)适当的人机工程学; 1)制造设计和装配设计
8.3.4设计和开发控制
8.3.4.1应符合GB/T19001—2016中8.3.4要求。 8.3.4.2组织应文件化建立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及制造过程的批准过程并持续改进。此过程 材料和外购服务的批准要求
3.3.5设计和开发输出
8.3.5.1应符合GB/T19001—2016中8.3.5要
a)新技术应用结果; b)数字化结果; c)智能化结果; d)信息化结果; e)产品设计风险分析; f)产品防错设计的应用; g)产品特殊特性; h)产品规范,如图纸、技术要求等; i)服务性相关要求; j)产品包装与标签。
组织应确定制造过程设计和开发输出,包括:
d)数字化结果; e)过程设计风险分析; f)制造过程防错设计的应用; g)过程流程图; h)控制计划; i)产品试验结果; j)生产场地的规划; k)过程批准的接收准则; 1)设备或过程能力指数; m)产能分析; n)产品/制造过程不符合的快速探测、反馈
8.3.6设计和开发更改
应符合GB/T19001—2016中8.3.6要求
8.4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4.1总则、控制类型和程度、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
DB3205/T 1050—2022
总则、控制类型和程度、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应符合GB/T19001一2016中8.4.1、8.4.2、 求。
8.4.2供应商选择过程
8.4.3供应商的监督与改进
8.4.3.1组织应有文件化的过程以监督供应商绩效并持续改进,监督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供应商的管理体系; b)供应商的交付绩效(质量、交期、成本、技术、服务等)。 8.4.3.2监督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a)第二方审核; b)提供证据。
8.4.4异常处置、物料的可得性
组织应有形成文件的过程,确保供应链安全
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同线同标同质的能力; b)智能化制造,采取智能化、信息化设施:
DB3205/T1050—2022
c)防错的应用,应包括防错设备失效或模拟失效的试验; d)过程质量保证措施的实施,
a)作业指导书应清晰,易于操作人员理解; b)作业指导书应在作业现场易于获得; c)组织制定作业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8.5.1.3组织应确定作业准备验证过程: a)作业准备验证的时机; b)作业准备验证的方法:如首末件验证、统计技术等等; c)作业准备验证人员资质能力要求; d)组织保持作业准备验证的文件化信息
8.5.1.4停工后验证参见作业准备验证。
a)识别生产过程关键设施设备; b)定期实施设备的维护,确保生产正常实施; c)识别并保持生产过程中设备所需的备品备件; d)建立文件化设备管理目标,如异常停机次数、异常停机时间比例等; e)组织应该实施设备周期性检修。
8.5.2标识和可追溯性
应符合GB/T19001一2016中8.5.2要求
8.5.3顾客或外部提供方的财产
应符合GB/T19001—2016中8.5.3要求。
8.5.4.1应符合GB/T19001—2016中8.5.4要求。
a)组织应定期检查仓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主要包括质保期、标识、贮存条件等; b)组织应确保仓储物料的周转,应该按先进先出原则实施管理; c)组织应确保不合格品、可疑物料、过期物料的控制; d)产品包装标识发运应符合顾客规定或策划要求。
应符合GB/T19001—2016中8.5.5要求。
应符合GB/T19001—2016中8.5.6要求。
3.6生产和服务的放行
8.6.1 应符合GB/T19001一2016中8.6要求。 8.6.2组织应确保按照策划的安排,围绕控制计划来验证产品的要求已得到满足,应确定产 否符合包括以下的任一方面:
应符合GB/T19001一2016中8.6要求。 组织应确保按照策划的安排,围绕控制计划来验证产品的要求已得到满足,应确定产品要求 合包括以下的任一方面:
a)顾客要求; b)企业标准; c)团体标准; d)地方标准; e)行业标准; f)国家标准; g)国际标准。
DB3205/T 1050—2022
7.1 应符合GB/T19001一2016中8.7要求。 7.2 组织应对顾客退货产品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以防止再次发生。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1应符合GB/T19001一2016中9.1.1要求。
9.1.1.1应符合GB/T19001一2016中9.1.1要求。 9.1.1.2组织应建立一个“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工具谱系”的适用数学架构(见附录C)。按照 本企业的固有逻辑创建、选代、刷新和使用。 a)监视、测量、分析、评价的工具谱系模型与架构; b)对工具谱系持续改进,确保工具谱系的先进性; c)鼓励员工创建、刷新、迭代各种工具; d)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对象。一般包括作业、项目、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e)需要监视和测量的时态。一般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界面; f)确保有效结果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方法; g)实施监视和测量的时机; h)分析和评价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时机。 9.1.1.3组织应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组织应保留适当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结果的 证据。
应符合GB/T 19001 3要求
1.4管理体系绩效测量
组织应该建立文件化的绩效管理过程,至少包括: a)组织建立绩效评价具体方法,如具体关键绩效指标,规定具体责任部门,相关数据收集和整理 及测量的方法、测量频次; b)组织针对绩效指标,进行有效应用关键的绩效对比数据,如内外部,行业内外,竞争对手对比 等;
0016 某仓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B3205/T1050—2022
) 组织绩效评价应由最高管理层参与实施; 组织绩效分析要求,可能包括:趋势分析、因果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组织绩效测量分析结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并作为下一年度制订绩效目标制订的重要依据 )管理体系的绩效应再数字化表达。
应符合GB/T19001—2016中9.2要求。 注:内部审核还应包括战略实施过程情况的评价
应符合GB/T19001一2016中9.3.2要求。还应考虑下列内容: a) 实施结果; b) 管理的结果; c)创新体系的效能
9.3.3管理评审输出
9.3.3.1应符合GB/T19001—2016中9.3.3要求。 9.3.3.2当管理评审发现顾客绩效目标没有达成时,最高管理者应组织制定一个文件化的改善措施计 划并实施。
9.3.3.1应符合GB/T19001—2016中9.3.3要求。
某公司中水工程施工方案应符合GB/T19001一2016中10.1要求。
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