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597-2022 卷扬式启闭机.pdf

GB/T 10597-2022 卷扬式启闭机.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没有资源,无法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10597-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76686
VIP资源

GB/T 10597-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10597-2022 卷扬式启闭机.pdf

图5闭式、开式启闭机

图6单速、多速启闭机

5.1固定平面闸门启闭机(低扬程)基本参数应优先采用表1规定的数值GB/T 15007-94 耐蚀合金牌号,固定平面闸门启闭机(中、高 扬程)基本参数应优先采用表2规定的数值

表1固定平面闸门启闭机(低扬程)基本参数

表1固定平面闸门启闭机(低扬程)基本参数(续)

固定平面闸门启闭机(中、高扬程)基本参数(续)

5.2固定平面快速闸门启闭机基本参数应优先采用表3规定的数值。

表3固定平面快速闸门启闭机基本参数

表3固定平面快速闸门启闭机基本参数(续)

5.3固定弧形闸门启闭机(滑轮组斜拉式)基本参数应优先采用表4规定的数值,固定弧形闸门启闭机 (钢丝绳直拉式)基本参数应优先采用表5规定的数值,固定弧形闸门启闭机(盘香式)基本参数应优先 采用表6规定的数值。

表4固定弧形闸门启闭机(滑轮组斜拉式)基本参数

表5固定弧形闸门启闭机(钢丝绳直拉式)基本参数

表6固定弧形闸门启闭机(盘香式)基本参数

6.1.1启闭机电源额定电压为380V,频率为50Hz/60Hz,供电系统在启闭机馈电线接人处的电压波 动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士10%,启闭机内部电压损失应符合GB/T3811一2008的规定。 6.1.2工作环境温度为20℃~40℃。 6.1.3工作环境相对湿度为不大于90%(40℃时)。 6.1.4海拔不大于1000m(超过1000m时应按GB/T755的规定对电动机进行容量校核,超过 2000m时应对电器件进行容量校核)。 注:超过上述规定的工作环境条件时,由用户和制造商协商解决。

6.1.1启闭机电源额定电压为380V,频率为50Hz/60Hz,供电系统在启闭机馈电线接人处的电压波

6.2.1启闭机工作级别的划分应符合SL41一2018的规定,机构的配置应满足工作级别的要求。 6.2.2 钢结构件焊接应符合GB50661的规定。 6.2.3 无损检测应符合GB/T3323.1或JB/T10559的规定。 6.2.4 机械加工件应符合JB/T8828的规定。 6.2.5 机械装配应符合GB/T37400.10的规定。 6.2.6 启闭机超载保护装置应符合GB/T12602的规定,闸门开度测控元器件应符合JT/T575的 规定。 6.2.7电气设备应符合GB/T5226.32的规定。 6.2.8移动卷扬式启闭机的轨道安装应符合GB/T10183.1的规定。 6.2.9启闭机的整机噪声:当电动机单台功率小于30kW时不应大于85dB(A),大于或等于30kW时 不应大于90dB(A)

6.3.1启闭机的卷扬装置在闸门到达下极限位置时,卷筒上缠绕的钢丝绳,除固定绳尾的圈数外,卷筒 上保留的安全圈数不应少于2圈。 6.3.2启闭机起升机构的制动系统应安全可靠,重要的大容量高扬程启闭机宜在卷筒上设置盘式制动 器或卷筒制动器作为安全制动器。 6.3.3启闭机必要时可增设手动应急操作功能。 6.3.4对于泄水建筑物工作闸门和其他应急闸门的启闭机,宜配置应急电源(如柴油发电机组),且电 源转换应操作可靠。 6.3.5启闭机起升机构应设置行程和极限位置测控装置,必要时应具备极限位置穴余控制功能。 注:极限位置允余控制是指采用两路极限位置控制,确保当一路失效时,另一路能有效执行所要求的功能。 6.3.6启闭机应有载荷控制装置,载荷控制装置测控误差不应大于载荷的士5%,双吊点启闭机应有双 路载荷测控显示功能。 注:载荷控制是以电子仪器为主对起升机构的载荷或超载作业有提示和安全保护的控制。 6.3.7采用两套独立驱动的双吊点启闭机,应有满足输出扭矩的同步轴机构。双吊点启闭机在钢丝绳 张紧后,两吊轴中心线高度差在孔口范围不应超过5mm,全行程范围内不应超过30mm。 6.3.8快速闭门启闭机应有闸门快速下降时的限速功能,快速闭门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闸门接近底 坎时的速度不应超过1m/min

注:限加速功能是控制闸门在持住力 6.3.9启闭机卷扬机构的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缠绕应排绳有序。钢丝绳绕人或绕出卷筒时,钢丝绳偏离 螺旋槽两侧的角度不宜大于3.5°。采用自由双层缠绕时钢丝绳进人第二层的返回角不宜大于2°,也不 宜小于0.5°。采用折线卷筒多层缠绕时层间返回角不宜大于1.5°,也不宜小于0.25°。采用双联缠绕机 构时钢丝绳不应有干涉。

6.3.10中、高扬程启闭机宜采用多股阻旋转钢丝绳。 6.3.11移动式启闭机的运行机构宜采用沿跨度方向对称布置的驱动方式,分别驱动时应有同步措施。 馈电系统的布置应合理、安全,安装维护方便。带电力驱动和测控的抓梁馈电装置,应与起升机构同步 且具备防电缆拉断功能。 6.3.12盘香式启闭机应有钢丝绳拉力均衡调整装置,且结构合理调整方便,钢丝绳出厂前应预拉 处理。 6.3.13具备手动、电动两用功能的启闭机应有可靠的互锁机构。 6.3.14起升机构带机械锁定功能的启闭机,锁定装置应灵活可靠、操作方便,且与起升机构联锁。 注:机械锁定功能是采用机械装置,防止起升机构由于传动系统的失效而造成闸门失控下落的能力。 6.3.15露天工作的启闭机上的电动机、制动器、带电测控元器件等应设防雨装置。外露的高速旋转件 及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外露低速旋转件应设防护罩。 6.3.16与闸门吊耳(或拉杆)连接的动滑轮组至卷筒之间、动滑轮组至定滑轮组之间的钢丝绳中心线: 与卷筒绳槽或滑轮槽中心线构成的绕人夹角不应超出GB/T3811一2008中6.3.3.3的规定。 6.3.17启闭机宜加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符合GB/T28264的规定。 6.3.18启闭机应装设安全保护装置,安全保护装置应符合SL41一2018中3.3的规定。 6.3.19启闭机做静载试验时,应能承受1.25倍额定载荷的试验载荷。其机架(主梁)不应产生永久变 形。试验后,目测检查各受力金属结构件应无永久变形、裂纹,无油漆剥落或对启闭机的性能和安全有 影响的损坏,连接处应无松动或损坏。 6.3.20启闭机做动载试验时,应能承受1.1倍额定载荷的试验载荷。试验过程中各部件应能完成其功 能试验,制动器等安全装置动作灵敏可靠。试验后,目测检查各受力金属结构件应无永久变形、裂纹,无 油漆剥落或对启闭机的性能和安全有影响的损坏,连接处应无松动或损坏。

6.4.1钢丝绳及其组件

6.4.1.1钢丝绳应符合GB/T8918的规定。钢丝绳的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应符合GB/T5972的 规定。 6.4.1.2钢丝绳压板、重型套环、绳夹和锲形接头,应分别符合GB/T5975、GB/T5974.2、GB/T5976 和GB/T5973的规定,

6.4.2减速器及开式齿轮

6.4.2.1.1起升机构减速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齿轮连环少齿差减速器,应符合JB/T11618的规定; b)圆柱齿轮减速器,应符合JB/T9050.1的规定。 6.4.2.1.2运行机构采用三合一减速器时,应采用性能要求不低于JB/T9003的减速器。

5.4.2.2开式齿轮

开式齿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开式齿轮应符合下列要求

6.4.3制动器及制动轮(盘)

6.4.3.1电力液压鼓式制动器应符合JB/T6406的规定。 6.4.3.2电力液压盘式制动器应符合JB/T7020的规定。 6.4.3.3制动轮和制动盘应符合JB/T7019的规定。

6.4.3.1电力液压鼓式制动器应符合JB/T6406的规定。

6.4.4.1弹性联轴器应符合GB/T4323和GB/T5272的规定。 6.4.4.2齿式联轴器应符合JB/T8854.2的规定。 6.4.4.3卷筒宜采用花键与减速器输出轴联接,应符合GB/T3478.1的规定;采用球面滚子联轴器联 接,应符合JB/T7009的规定。

4.4.1弹性联轴器应符合GB/T4323和GB/T5272的规定。 4.4.2齿式联轴器应符合JB/T8854.2的规定。 4.4.3卷筒宜采用花键与减速器输出轴联接,应符合GB/T3478.1的规定;采用球面滚子联轴 ,应符合JB/T7009的规定

卷筒应符合JB/T9006的规定。

6.4.6.1滑轮应符合GB/T27546的规定。 6.4.6.2不浸人水中的动滑轮轴承宜采用滚动轴承或锌铝合金轴套,浸入水中的动滑轮轴承宜采用耐 蚀性能不低于GB/T1176中ZCuA19Mn2的滑动轴承或自润滑轴承。 6.4.6.3动滑轮轴和吊耳销轴表面应镀乳白铬防腐,镀层厚度不应小于30um

移动式启闭机车轮应符合JB/T6392的规定

6.4.8轴承座及轴承

滑动轴承座应符合JB/T2564的规定 滚动轴承座应符合JB/T8874的规定。 滑动轴承座的轴瓦或轴衬宜优先采用自润滑轴承。自润滑轴承的基体材料或非自润滑轴瓦、 才料的力学性能不应低于GB/T1176中ZCuAl10Fe3的规定。

6.4.9.1移动式启闭机车架主梁的载荷包括启闭机额定载荷和吊具系统自重载荷(含滑轮组、钢丝绳、 平衡梁、抓梁等)。载荷在主梁跨中引起的垂直静挠度(f):当起升机构为低定位精度要求时应满足 f

9.4机(车)架上各部件安装基座板装配面宜焊后进行整体机械加工,同一等高面的相对误差不 0.5mm~1.0mm,各装配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应大于GB/T1184中的10级,表面粗糙度Ra值 于25um。

6.5.1.1焊接应符合GB50661的规定,焊缝外观检查不应有目测可见的裂纹、气孔、固体夹杂、未熔合 和未焊透等缺陷

1.2主梁受拉翼缘板的对接焊缝表面质量应达到GB/T19418中的“B”级,焊缝内部质量应进行 伤。射线探伤时不应低于GB/T37910.1中规定的验收等级2级,超声波探伤时不应低 T10559中的I级,

钢结构采用高强度螺栓完成构件间的连接时,其连接接头应符合JGJ82的规定。大六角头高强度 螺栓接头所用的螺栓、螺母、垫圈及其技术要求应分别符合GB/T1228、GB/T1229、GB/T1230、 GB/T1231的规定。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接头所用的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符合 GB/T3632的规定。

.1闭式齿轮传动取 简应采用抗剪切连接, 1.2开式圆柱齿轮副 内检测宜采用GB/Z18620.2中的方法

表8开式圆柱齿轮副啮合侧隙允许值

6.6.1.3开式圆柱齿轮副接触斑点的分布位置 中部,齿顶和两端的棱边处不准许接触,接触 8620.4中的方法

表9开式圆柱齿轮副接触面积

GB/T10597—2022

.6.1.5带导绳槽挡环的双联卷 绳槽起始点应平齐,且应良好定位。 6.6.1.6盘香式启闭机的卷 线面起始线一致

6.2.1采用滑动轴承时,轴衬与轮毂应良好定位。采用滚动轴承时,轴承外端面应密封良好,水 时,密封装置应有防进水功能。

作时,密封装置应有防进水功能。 6.6.2.2装配完成的滑轮组,每个滑轮应能手动转动灵活。 6.6.2.3定滑轮组对称中心线与机架吊点中心线的偏移误差不应大于1.5mm。 6.6.2.4动滑轮组组装,吊耳销轴在吊板孔中应拆装灵活

6.6.3制动轮(盘)及制动

6.6.3.1安装后的制动轮(盘)的跳动值应符合表

安装后的制动轮(盘)的跳动值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制动轮(盘)跳动充许值

6.6.3.2鼓式制动器的瓦块中心线与制动轮中心线的偏移量不应大于GB/T1804规定的c级公差等 级的要求。盘式制动器制动臂盘的对称中心线与制动盘制动面的平行中线的偏移量不应大于 GB/T1804规定的m级公差等级的要求。

6.4.1装配后的车轮踏面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不应大于GB/T1184中的9级。 6.4.2装配后车轮的轨距误差应符合GB/T10183.1的规定。 6.4.3同一横梁上车轮在运行方向的同位差:2个车轮时不大于2mm,多于2个以上车轮时不 mm,同一平衡梁上2个车轮不大于1mm(见图7)

6.4.4车轮轴线在水平面的角度偏差α(水平偏斜,见图8)应满足如下要求: 采用车架镗孔时,4车轮结构,α≤3'30";采用角形轴承箱时,通过测量车轮端面控制偏斜,偏斜 值△p=|p1一21,4车轮结构△p值不应大于l/1000,l在车轮外端面水平方向按车轮直径 取值; b) 对于大容量双吊点移动台车车架,当吊点间距较大时宜采用左右主机车架铰接连接的8车轮 结构,分体加工、装配时仍分别按4车轮结构控制; 同一轴线上两个车轮的偏斜方向应相反,

图8车轮轴线水平偏翁

6.6.4.5车轮垂直倾斜不应大于1/400(其中1为测量长度),且车轮下轮缘应内倾,在 下测量。

6.6.5.1各单点润滑轴承和开式齿轮副在装配时应注人适量清洁润滑脂。 6.6.5.2凡通过孔、道注人润滑油、脂的输油油路,应无切屑,无污物,油路畅通。 6.6.5.3集中润滑机构,各润滑点和油路应布置合理,方便操作,润滑可靠。 6.6.5.4减速器试机时应检查润滑方式及其效果,且应符合要求,

6.7.1电气设备除应满足GB/T5226.32的规定外,还应满足6.7.2~6.7.7的规定。 6.7.2起升机构电动机除特殊要求外应采用起重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系列。 6.7.3工作制动器的驱动装置宜采用电力液压推动器。 6.7.4机械式行程开关和极限位置控制开关应性能可靠,动作灵敏,调整方便。 6.7.5闸门开度传感器宜采用绝对型,荷重仪和开度测控仪应性能稳定,环境适应性强,控制显示准确 可靠。 6.7.6控制屏(柜)应具备防潮、散热和必需的电路保护(短路保护、过电流保护、过压保护、失压保护 接地保护)功能。对地绝缘电阻:空气湿度<70%时不应小于1.0MQ,空气湿度≥70%时不应小于 0.5MQ。 6.7.7水下液压抓梁的液压泵站及其电控设备、行程监测元件等均应有良好的密封措施;抓梁宜具有 升降行程、销轴穿退行程位移传感器,以及开关到位状态的水下视频信号,且能传输到控制站显示位移 数据,视频图像并实现控制

1启闭机所有钢质非加工表面,涂装前的除锈等级应符合GB/T8923.1中Sa21/2级的规定, 2涂料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漆色应符合GB/T3181的规定。 3漆膜附着力应符合GB/T9286中1级质量要求。 4漆膜外观应光亮和色泽一致,不应有粗糙不平、漏漆、皱纹、针孔和严重流挂等缺陷。 5启闭机出厂前,所有非涂装加工面应进行涂油防锈

6.8.2涂料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漆色应符合GB/T3181的规定。 6.8.3漆膜附着力应符合GB/T9286中1级质量要求。 6.8.4漆膜外观应光亮和色泽一致,不应有粗糙不平、漏漆、皱纹、针孔和严重流挂等缺陷。 6.8.5启闭机出厂前,所有非涂装加工面应进行涂油防锈。

目测检查包括启闭机的所有重要部件的规格和/或状态是否符合要求,至少应包括: 20

使用激光测距仪等测量仪器,对以下参数进行测量,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启闭机扬程; 启闭机极限位置; 启闭机起升速度、移动启闭机大、小车运行速度: 启闭机吊点中心距。 车轮水平偏斜、垂直偏斜、车轮同位差的检测应符合GB/T14405一2011中6.3的规定。 电控设备中各电路绝缘电阻的检测应符合GB/T14405一2011中6.6的规定。 启闭机及其部件质量的测量应符合GB/T30025的规定。 启闭机的速度和时间参数的测量应符合GB/T22414的规定

启闭机在试验运行时,离声源等距1.0m的前后左右4点处用声级计按A挡读数测定噪声。启闭 机的整机噪声排放量等于噪声测量值减去背景噪声影响值,修正后的噪声排放应符合6.2.8的规定。 测试时脉冲声峰值除外,总噪声值减去背景噪声值应大于3dB(A)时测试有效。噪声测量值修正值见 表11,测量四次取平均值即为启闭机的实际噪声值

表11噪声测量值修正值

7.4漆膜总厚度的检测

使用漆膜厚度仪在机架或主梁、端梁上每10m(不足10m²的按10m计)作为一处GB/T 21111-2007 室内放映 透射放映银幕的分类和亮度测定,每处测3~5 点,每处所测各点厚度的平均值不低于总厚度的90%,也不高于总厚度的120%,测得的最小值不低于 总厚度的70%

7.5漆膜附着力的检测

按GB/T9286中规定的刀具,用划格方法(如图9) 在机架正面或主梁取6处,在机架侧面或端梁 取4处进行测试。划格时刀具与被测面垂直,用力均匀,划格后用软毛刷沿对角线方向轻轻地顺、逆各 刷三次,再检查漆层剥落面积,切口交叉处涂层允许薄片脱落,其剥落面积不应大干5%

接照GB/T3323.1或JB/T10559中规定的方法对启闭机机架、主梁、端梁的主要焊缝进行无损 检测

7.7.1试验前,用500V兆欧表分别测量各机构主回路、控制回路,对地的绝缘电阻。 7.7.2接通电源,开动各机构,起升机构作起升范围全程运行,检查运转是否正常,控制系统和安全装 置是否符合要求及灵敏准确,检查起升范围是否符合要求。行走机构沿轨道适当长度往返运行各不少 于3次,应无任何卡阻现象,检查限位开关、缓冲器工作是否正常,吊具左右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7.7.3空载试验时,分别开动各机构,做正反方向空载运行试验,累计时间不少于5min,并做好记录。

7.8.2各起升机构的静载试验应分别进行,如果启闭机的规范允许GB 30526-2014 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还应作起升机构联合动作的静载 试验。试验时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使启闭机处于主要部件承受最大钢丝绳载荷、最大弯矩和/或最大轴 向力的位置和状态。 7.8.3提升额定载荷,升离底坎200mm300mm,悬吊不少于10min,检查各部位是否正常,再加载 至额定载荷的1.25倍(不具备条件时,按合同中相关技术条款协商执行),按额定载荷试验方式重复进 行3次,更高值由国家法规要求或订货合同中规定

7.9.1动载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启闭机各机构和制动器的功能。 7.9.2启闭机各机构的动载试验应先分别进行,而后作联合动作的试验。作联合动作的试验时,同时 开动的机构不应超过两个。 7.9.3起升机构按1.1倍载荷加载,试验中对每种动作应在其行程范围内作反复运动的起动和制动,对 悬挂着的试验载荷作空中起动时,试验载荷不应发生不受控制的运动。试验时应按启闭机的电动机接 电持续率留有操作的间歇时间,按操作规程进行控制,且应注意把加速度、减速度和速度的限制在启闭 机正常工作的范围内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