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5/T 2322-2021 海域海籍基础调查技术规程.pdf采用1:5000比例尺。
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调查单位。
GB/T 22830-2020 水彩画纸如下: a) 工作准备; b) 内业信息提取及外业资料制作和整理; c) 海域使用权属数据调查; d) 公共用海调查; e) 海域其他利用现状调查; f) 数据库建设; g) 统计汇总; h) 成果整理与分析; i) 检查验收。
单位采用m和km,面积计算单位采用m,面积统计
DB45/TXXXXXXXX
开展海域海籍基础调查前,应对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明确调查任务和主要内 查程序,统一调查方法和要求等,
6. 3. 1基础地理资料
收集有效的分辨率为亚米级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等。
文集国界线、海岸线、海域勘界线、行政区域界线、海洋功能区划界线
6.3.4海域海籍调查资料
DB45/T 2322202
DB45/T 2322202
收集海域使用权属数据调查、公共用海调查和海域其他利用现状调查的图件、表格、文本等。
6.3. 5 表格资料!
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准备海域海籍调查
6.3.6仪器、工具和设备准备
在数字正射影像图、界线资料和前期收集的其他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内业信息提取和图 形成调查底图。
7海域使用权属数据调查
7.1.1调查的范围与公共用海、海域其他利用现状调查范围相互衔接。 7.1.2本文件未规定的可按照HY/T124的要求执行。
包括权属调查、用海方式调查和海籍测量。
海域使用权属证书编号。
7.5.1收集调查图件资料
包括已有的宗海图、数字正射影像图等资料。
7.5.2.1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可不重复指界,但应对每一宗海的界址坐标进行实地放样核查。 7.5.2.2界址发生变化或偏移的宗海图斑,应实地调查及测量。实地调查及测量时,应由本宗海及相 邻宗海使用权人到现场共同指界。法人代表不能参与的,可由委托代理人出示委托书及身份证明材料后 参与。
7.5.3调查结果记载
现场记录使用权人、相邻用海、用海方式等信息,填写的表格见附录
核实调查宗海的实际用海方式是否与海域使用权属证书或海域使用权属批准文件上规定的用海方 式一致。
宜采用GNSS定位法、解析交会法和极坐标定位法进行施测, 异出点位整标,其测重误差不超过主0,
查公共用海的用途、位置、面积和分布等情况。
2.1收集整理经批准的、具有公益性用海特征和明确的使用功能的公共用海数据。包括交通航 保、防灾减灾、渔业、旅游娱乐、科研等领域的非经营性公共设施用海。 2.2采用数字正射影像图叠加收集整理的数据,并进行编辑处理,加载至调查底图上,
包括公共用海名称、管理(使用)单位、用海位置、界址点坐标等信息,填写的表格见附录 公共用海批准文件等相关文件、公共用海数据文件等电子数据。
通过数据源清查、部门走访、现场测量等方式获取各类型公共用海的基本数据项、海域使用租 和空间图形数据。记录项目名称、用海方式、位置等信息,填写的表格见附录F。
9海域其他利用现状调查
包括每块图斑的类型、位置、范围、面积等分布和利用状况。
9.2.1利用已有相关成果。
9.3.1利用制作的调查底图逐个图斑进行实地调查,地类调查至二级类,填写的表格见附录G。 9.3.2当单一地类地块被海岸线和权属界线分割,应分为多个图斑。 9.3.3明显界线与数字正射影像图上同名地物的移位不应大于图上0.3mm,不明显界线不应大于图上 1.0mmo 9.3.4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红树林、养殖池塘、沿海滩涂及盐田为图上 4.0mm²:耕地、园地为6.0mm²:除红树林外的林地和草地等其他地类为15.0mm²。
DB45/T 2322202
9.4.1补测实地相对数字正射影像图发生变化的部分。 9.4.2补测的地物点相对邻近明显地物点距离限差,平地、丘陵地不应大于图上0.5mm,山 于图上1.0mm。
9.5调查底图标绘及信息填写
9.5.1.1外业调查完成后,调查底图应完整标绘全部调查信息,包括行政界线、海岸线、权属界线、 图斑界线、补测地物,以及编号和注记等。 9.5.1.2编号统一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对图斑分别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由“1”顺序编号。补测地 物的编号在顺序号前加“B”。
应记载图斑地类、权属,补测地物应绘制草图,并在备注栏予以说明,填写的表格见附录
图斑面积计算按照TD/T1055的要求执行。
建设海域使用权属数据、公共用海、海域其他利用现状、基础地理、数学止射影像图等图层信息
10.2.1以完整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建立海域海籍数据库。 10.2.2以GIS平台为基础,各级数据库之间能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 10.2.3调查数据库建设应同步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应满足矢量、栅格和与之关联的属性数据的 管理,具有数据输入、编辑处理、查询、统计、汇总、制图、输出、更新等功能。
10.2.1以完整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建立海域海籍数据库。
10.3数据入库处理及要求
10.3.1图形数据采集
参照海域使用权属数据调查表、公共用海数据调查表和海域其他利用现状调查表,矢量化调查底图 上的公共用海调查界线和海域其他利用现状图斑界线等。明显界线与数字正射影像图上同名地物的移位 不应大于图上0.2mm
10.3.2图形数据编辑处理
包括图形编辑、坐标系变换、图幅接边及拓扑关系建立等
10.3.3属性数据采集
10.3.3属性数据采集
按规定的数据结构输入属性数据,并进行校验和逻辑错误检查,扫描相关纸质文件资料,并与属性 信息挂接。
10. 3.4 数据接边
小于图上0.6mm、不明显地物接边误差 小于图上2.0mm时,可直接按照影像接边,否则应实地核实后接边。接边后图廓线两侧相同要素的图 形、属性数据应保持一致。 10.3.4.2当行政界线两侧明显地物接边误差小于图上0.6mm、不明显地物接边误差小于图上2.0m 时,双方各改一半接边;否则双方应实地核实接边。 10.3.4.3属性不一致时,应根据数字正射影像图及外业调查结果接边;无法接边的,应实地核实接边, 10.3.4.4不同比例尺的接边,依比例尺较大的调查结果接边。
10.3.5数据检查与入库
检查数据完整性、准确性、逻辑一致性,以及数据分层和文件命名的规范性等,满足要求的导入数 据库。
1.1.1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统计行政界线范围内的海域 1.1.2调查全部完成后,海域使用权属数据调查、公共用海、海域其他利用现状分类等按附录H进行 充计。 11. 1.3因小数位取舍造成的误差应强制调平。
11.2. 1海域使用权属数据统计
对海域使用权人、项目名称、证书编号、用海方式、用海面积、用海起止日期、登记日期、审 登记机关等进行查询和统计
11.2.2公共用海统计
海域其他利用现状分类、位置、面积等进行查询
DB45/T 23222021
包括调查底图及调查表、 据库及管理系统、统计汇总表、县级 状图。整饰样式见附录I。
一市级、自治区级海域海籍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一市级、自治区级汇总数据; 一市级、自治区级海域海籍利用现状图; 自治区级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成果分析报告及有关专题报告等
包括县级自检、省级预检和验收等流程。
如下: 调查底图制作方法、纹理特征、光谱特征和精度等; 一宗海界址点位置、界线走向以及原始调查表等; 地类划分、图斑界线以及外业调查记录手簿等; 测量控制网、权属界址点,以及其他海籍要素精度等; 调查数据库结构、内容、精度、逻辑关系、功能及运行情况等; 统计汇总数据、各种图件及文字报告等。
县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自检,对调查成果进行100%全面检查
内业全面检查海域使用权属数据、公共用海及海域其他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中图斑与数学止射影像 图的一致性。外业抽查不少于总体图斑的10%
自治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表A.1用海方式分类、编码和图式(续)
表B.1用海方式名称和编码对照表(续)
DB45/T 2322202
DB45/T 2322202
表B.1用海方式名称和编码对照表(续)
表D.1海域其他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续)
DB21T 1988-2012 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管理系统表D.1海域其他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续)
DB45/T 2322202
‘按照附录A的用海方式分类填写至二级类。 "所在海域的具体位置的简要文字描述,明确到村级行政区划。 “按照表F.2的说明进行填写。 管理或使用该公共用海的单位。 负责调查和填写表格的工作人员签字。 “审核人签字。 界址点依照坐标转换后的结果填写,格式为纬度:*** 经度*** *****"。批准文件没有坐 标系和界址点的,根据推算或实测填写,并对界址点来源以“√”选择注明。
‘按照附录A的用海方式分类填写至二级类。 “所在海域的具体位置的简要文字描述,明确到村级行政区划。 “按照表F.2的说明进行填写。 管理或使用该公共用海的单位。 负责调查和填写表格的工作人员签字。 “审核人签字。 界址点依照坐标转换后的结果填写,格式为纬度:*** 经度*** *,***”。批准文件没有坐 标系和界址点的,根据推算或实测填写,并对界址点来源以“/”选择注明。
表F.2“项目其他相关信息”填写说明表
DB45/T 2322202
NY 5360-2010 无公害食品 可食花卉产地环境条件表F.2“项目其他相关信息”填写说明表(续)
DB45/T 2322202
“填写“是”或“否”。 如滩涂证、土地使用权证等。 权属证明中的相关编号情况。 ,为管理或使用该用海区域的单位或个人,单位填写单位名称,个人填写个人姓名。 负责调查和填表的工作人员签名。 单位负责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