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3T 1259—2021 装配式内装评价标准.pdfprefabricatedwal
满足设计要求的内装部品,采用十式工法,在现场装配而成的 墙体面层。
3.0.1本标准采用内装装配率指标评价建筑装饰装修的P 配化程度。
.0.1本标准采用内装装配率指标评价建筑装饰装修的内装装 记化程度。 .0.2内装装配率计算和评价单元宜为单体建筑,当单体建筑由 主楼和裙房组成时GB/T 4831-2016 旋转电机产品型号编制方法,主楼和裙房可作为不同的内装装配率计算和 平价单元。
3.0.3装配式内装评价应分两阶段进行,并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阶段,应按施工图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计算内装装配率: 2第二阶段,项目竣工验收后,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内装 装配率,并进行装配式内装确定和装配式内装等级划分。
4.0.1内装装配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P 内装装配率; Q1 装配式内装设计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表4.0.1 确定; Q2 BIM技术应用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表4.0.1确定: Q3 装配式吊顶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表4.0.1确定: Q4 内隔墙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表4.0.1确定; Q5 装配式墙面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表4.0.1确定; Q6 于式工法楼地面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表4.0.1 确定; Q7 集成厨房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表4.0.1确定: Q8 集成卫生间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表4.0.1确定 Q9 管线分离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表4.0.1确定: Qd 评价项目中缺少的评价项评价分值总和。
表4.0.1装配式内装评分表
续表 4. 0. 1
注: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4.0.2装配式内装设计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符合装配式内装与建筑同步设计要求,且施工图已体现装 配式内装内容,内装图纸已明确部品的选型和关键技术参数,该项 评价分值为10分: 2符合装配式内装一体化设计要求,当装配式内装已有能够 满足加工生产和现场安装的标准化物料清单时,该项评价分值为 10分
1符合装配式内装与建筑同步设计要求,且施工图已体现装 配式内装内容,内装图纸已明确部品的选型和关键技术参数,该项 评价分值为10分: 2符合装配式内装一体化设计要求,当装配式内装已有能够 满足加工生产和现场安装的标准化物料清单时,该项评价分值为 10分。 4.0.3BIM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内装设计、生产加工和施工过程 中使用BIM技术并形成相关技术方案。在设计阶段应有完整的BIM 技术方案,在生产加工阶段应有完整的BIM加工图、BIM构件图 在施工阶段应有完整的BIM放线图、BIM安装图,且保证BIM模 型在应用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避免数据转换过程中的数 据损失,该项评价分值为10分。 4.0.4装配式吊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4.0.3BIM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内装设计、生产加工和施工过程 hDT
4.0.3BIM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内装设计、生产加工和施
中使用BIM技术并形成相关技术方案。在设计阶段应有完整的BIM 技术方案,在生产加工阶段应有完整的BIM加工图、BIM构件图 在施工阶段应有完整的BIM放线图、BIM安装图,且保证BIM模 型在应用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避免数据转换过程中的数 据损失,该项评价分值为10分。 4.0.4装配式吊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4.0.4装配式吊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A3a × 100% 93 = A3
式中:q3 装配式吊顶的应用比例: A3a 所有楼层采用装配式吊顶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计算时扣除卫生间、厨房的面积; A3 所有楼层顶面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计算时扣除 卫生间、厨房的面积。 0.5内隔墙采用装配式内隔墙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4.0.5内隔墙采用装配式内隔墙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4a 装配式内隔墙的应用比例: A4a 所有楼层内隔墙采用装配式内隔墙的墙面面积之 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4一 所有楼层内隔墙的墙面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 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0.6内隔墙采用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模块安装时,应用比例应
A4b × 100% q4b = A4
式中: q4b 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模块安装的应用比例: A4b 所有楼层内隔墙采用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模块安 装的墙面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 留洞口等的面积。 0.7装配式墙面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留洞口等的面积。 4.0.7装配式墙面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4.0.7装配式墙面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A5a × 100% As
4.0.8干式工法楼地面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6 干式工法楼地面的应用比例: A6a一 所有楼层楼地面采用十式工法楼地面的水平投 影面积之和,计算时扣除厨房、卫生间、设备平 台、楼梯、洞口、竖向结构、墙体等对应的楼地 面面积; A一一所有楼层楼板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计算时扣除 厨房、卫生间、设备平台、楼梯、洞口、竖向结 构、墙体等对应的楼地面面积
4.0.9集成厨房的橱柜和厨房设备等应全部安装到位。集成厨房 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4.0.9集成厨房的橱柜和厨房设备等应全部安装到位。集
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A7a × 100% Ak
集成厨房的应用比例; 所有楼层厨房采用装配式墙面、装配式吊顶和干 式工法楼地面的面积之和; 所有楼层厨房的墙面面积、顶面的水平投影面积 和地面面积的总和。 生间的洁具设备等应全部安装到位。集成卫生间的 武计算:
式中:q8 集成卫生间的应用比例 A8a 所有楼层卫生间采用装配式墙面、装配式吊顶和 干式工法楼地面的面积之和; 所有楼层卫生间的墙面面积、顶面的水平投影面 积和地面面积的总和。
A8a 所有楼层卫生间采用装配式墙面、装配式吊顶和 干式工法楼地面的面积之和: Ab 所有楼层卫生间的墙面面积、顶面的水平投影面 积和地面面积的总和。 4.0. 11 竖向布置管线与墙体分离比例应根据电气管线、给排水管 采暖管分别进行计算: 竖向布置电气管线与墙体分离比例可按下式计算:
4.0.11竖向布置管线与墙体分离比例应根据电气管线、给排水管 采暖管分别进行计算: 竖向布置电气管线与墙体分离比例可按下式计算:
L9al × 100%
L9a2 ×100% q9a2= (4. 0. 11 Lew
L9a2×100% q9a2 = Ley
式中:q9a27 竖向布置给排水管与墙体分离比例: L9a2 所有楼层竖向布置给排水管与墙体分离的长度之
和,计算时应扣除管道井道内的给排水管长度; 所有楼层给排水管在竖向的总长度,计算时应扣 除管道井道内的给排水管长度 竖向布置采暖管与墙体分离比例可按下式计算:
L9a3 × 100% q9a3 Leh
4.0.12水平向布置管线与楼板和湿作业楼面垫层分离比例应根 居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采暖管分别进行计算: 1水平向布置电气管线与楼板和湿作业楼面垫层分离比例可 按下式计算:
q9bl = L9b1 1×100% Lh
q9b2 L9b2 × 100% Lhy
GB/T 28640-2012 畜禽肉冷链运输管理技术规范式中:q9b2 水平向布置给排水管与楼板和湿作业楼面垫层分 离比例; L9b2 所有楼层水平向布置给排水管与楼板和湿作业楼 面垫层分离的长度:
Lhw一所有楼层给排水管在水平向的总长度。 3水平向布置采暖管与楼板和湿作业楼面垫层分离比例可按 下式计算:
L9b3×100% q9b3= Lhh
5.0.1装配式内装评价包括装配式内装确定和装配式内装等级划 分。评价时应先对评价单元进行装配式内装确定,再进行装配式内 装等级划分
1装配式内装设计部分评价分值不低于10分: 2公共建筑内隔墙部分评价分值不低于5分; 3居住建筑装配式墙面、干式工法楼地面和集成厨房部分评 价分值共计不低于15分; 4内装装配率不低于60%。 5.0.3当评价单元已确定为装配式内装,可进行装配式内装等级 划分;装配式内装评价等级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内装装配率为70%~80%时,评价为一星级装配式内装: 2内装装配率为81%~90%时,评价为二星级装配式内装: 3内装装配率为91%及以上时,评价为三星级装配式内装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JJF(皖) 53-2016 漆膜划格器校准规范,在条件充许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