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2/T 3196-2020 滑坡工程防治技术规程.pdf2.1.10重力式挡墙
2.1.11扶壁式挡墙
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滑坡通常具有双重 含义,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 结果。
在无法绕避滑坡地段或斜坡不稳定地段进行工程建设时所采 取的防治措施。
TFSI 074-2021 二甲基乙烯基乙氧基硅烷通过调整、控制边坡坡率维持边坡整体稳定和采取构造措施 保证边坡及坡面稳定的边坡治理方法。
建筑和市政建设等工程行为而诱发
dangerous rock
危岩失稳坠落或倾倒的一种地质现象。
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含泥或岩屑等结合程度很差、抗剪强 变极低的结构面。
2.1.20外倾结构面
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和监测数据,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进 行验证,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判断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的施工方法。
根据信息施工法和施工勘察反馈的资料,对地质结论、设计参 数及设计方案进行再验证,确认原设计条件有较大变化,及时补 充、修改原设计的设计方法。
2.1.25逆作法topdownconstructionmethod
5逆作法topdown construction
2.1.28 系统锚杆
为保证边坡整体稳定,在坡体上按一定方式设置的锚杆群。 2.1.29 坡顶重要建(构)筑物important construction on top of slope 位于边坡坡顶上的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的建(构)筑物
在锚杆孔内,由多个独立的单元锚杆所组成的复合锚固体 系。
2.1.31地基系数coefficient of subgrade reaction
弹性半空间地基上某点所受的法向压力与相应位移的比值, 文称温克尔系数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
静止岩土压力; ea 主动岩土压力; 被动岩土压力; 信息 eh 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 静止岩土压力合力; 主动岩土压力合力; 被动岩土压力合力; 侧向岩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 G 挡墙每延米自重; K。 静止岩土压力系数; K 主动岩土压力系数; 被动岩土压力系数; 览专用 E 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 Eat 锚杆所受轴向拉力标准值: 锚杆所受轴向拉力设计值 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性能 E 弹性模量; Ky 岩石完整系数; 从 岩土对挡墙基底的摩擦系数: U 泊松比; 岩土的粘聚力; C 岩土的内摩擦角;
2.2.2材料性能和抗力性能
E 弹性模量; Ky 岩石完整系数; 从 岩土对挡墙基底的摩擦系数: U 泊松比; c 岩土的粘聚力; 岩土的内摩擦角:
Cs 结构面的粘聚力; P.一—结构面上的内摩擦角; HV P。 岩土体等效内摩擦角; 岩土的重力密度(简称重度): 岩土的浮重度; Ysat 岩土的饱和重度: S 岩土对挡墙墙背的摩擦角; frh 锚固体与岩土层粘结强度特征值: f 锚筋与砂浆粘结强度设计值; f. 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 f.一一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f,一一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一一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2.2.3 几何参数 6. 挡墙基底的水平投影宽度; H 边坡高度; 钢筋直径; D 锚固体直径; 1. 锚杆锚固段长度; 锚杆自由段长度; a 锚杆倾角;挡墙墙背倾角: α。——挡墙基底倾角; 9一边坡滑裂面倾角。 2.2.4 计算系数 入。 边坡重要性系数; 入。 荷载分项系数; Ks 一稳定性系数;
S1、S2、3、S4 一工作条件系数; β,—一侧向静止岩土压力折减系数; β2— 锚杆挡墙侧向岩土压力修正系数。
3.1.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 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 简化设计阶段。
3.1.2可行性方案设计应符合下
1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查报告基础 上进行编制; 2应对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 论证,并作出工程估算, 3提交可行性方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方案设计附图册,并 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及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 4计算和估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3.1.3初步设计复合下列规定: 1 对可行性方案设计推荐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和试验: 2提出具体工程实现步骤和有关工程参数,进行结构设计 编制相应的报告及图件,进行工程概算: 3提交初步设计报告及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有关试验报告 等附件; 4计算和概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概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24旅工图沉计 M
3.1.4施工图设计复合下列规定
对初步设计确定的工程图进行细部设计: 2 提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等要求;
3并满足工程施工和工程招投标要求: 4 编制工程施工图件及说明,进行工程预算: 5 提交施工设计图册及施工图说明书、预算书等。 3.1.5 应急治理工程设计是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中的特殊内 n
3并满足工程施工和工程招投标要求; 4 编制工程施工图件及说明,进行工程预算: 5提交施工设计图册及施工图说明书、预算书
5提交施工设计图册及施工图说明书、预算书等 3.1.5应急治理工程设计是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中的特殊内 容,可简化上述设计阶段。但应急治理应与后续的正常治理相适 应,并为正常治理提供基础
3.1.5应急治理工程设计是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中
容,可简化上述设计阶段。但应急治理应与后续的正常治理相适 应,并为正常治理提供基础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
3.2.1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是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重 要阶段。根据任务书要求,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以及社会、环境 等因素对防治工程进行两个以上方案的分析论证,进行投资估算, 确定优化方案
3.2.3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的选定,应在遵循防治工程目标
3.2.5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应论证工程实施的可能 性;阐明在现今技术经济条件下,实施工程的可能性,并与避让搬 迁、监测预警等方案进行对比
别,选定设计安全系数标准,考虑有关工况,并结合拟布置的工程 位置,专门对滑坡推力进行计算
求,具备技术经济可比性。
3.2.12施工组织是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的重要内容, 应结合雨季和库水位变化等特征,安排合理的施工程序和工程实 施顺序,并确定切实可行的工期
3.2.13应结合城镇规划,编制防治工程的保护和灾害风险
3.2.14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应提交相应的设计图册, 一般为A3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1、A0或更大幅面。 3.2.15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应详细说明计算设计的 计算公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也可以计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3.2.16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应详细说明估算的编制 方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额依据等,也可以估算书的形式 单独提交
3.3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
3.3.1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应在已审定的防治工程可行性方 案设计的基础上编制;根据推荐方案,补充必要的设计参数,进行 结构设计。
3.3.2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应对推荐方案所依据参数进行充 分论证,并进行现场专项试验和室内模拟分析。 3.3.3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应对各工程单元充分计算,进行 结构设计。
3.3.2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应对推荐方案所依据参数进行充 分论证,并进行现场专项试验和室内模拟分析。 3.3.3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应对各工程单元充分计算,进行 结构设计。 3.3.4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应提交相应的设计图册,一般为 A3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l、A0或更大幅面。 3.3.5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计 算步骤和计算结果,也可以计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3.3.6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汁,应详细说明概算的编制办法、费率 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额依据等,也可以概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3.4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
3.4.1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对滑坡防治工程涉及的各工 程单元进行施工图设计。并编制相应的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3.4.2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施工条件、施工方 法、施工机械、施工顺序、进度计划、施工管理和施工监理等。 3.4.3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提交相应的设计图册,一般 为A3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l、A0或更大幅面。 3.4.4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 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并以计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3.4.5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预算的编制办法费
3.4.5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
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额依据等,并以预算书的形式单独
4.1.1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
4.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应按表4.1.2划分。
4.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应按表4.1.2划分。
表4.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
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主要结构面与坡尚的关 面倾角大小和岩体完整程度等因素,并符合本规程附录A
系、结构面倾角大小和岩体完整程度等因素,并符合本规程附录A
4.1.4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时,由坚硬程度不同的岩石层组 成且每层厚度小于5m的岩质边坡宜视为由相对软弱岩石组成的 边坡。当边坡岩体由两层以上单层厚度大于5m的岩体组合时,可 分段确定边坡类型
4.2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4.2.1边坡工程应按其损坏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 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不良影响)的严重性、边坡类型和边坡 高度等因素,根据表4.2.1确定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4.2.2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的下列建筑边坡工程,其安全等级 应定为一级: 1由外倾软弱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工程; 2工程滑坡地段的边坡工程: 3边坡塌滑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
4.2.1边坡工程应按其损环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 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不良影响的严重性、边坡类型和边坡 高度等因素,根据表4.2.1确定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应定为一级: 1由外倾软弱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工程; 2工程滑坡地段的边坡工程; 3 边坡塌滑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 4.2.3 边坡塌滑区范围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L一一边坡坡顶塌滑区边缘至坡底边缘的水平投影距离(m); H一 边坡高度(m); θ一一坡顶无荷载时边坡的破裂角(°);对直立土质边坡可取 45°+/2,Φ为土体的内摩擦角;对斜面土质边坡,可 取(β+β)/2,β为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9为土体的内 摩擦角。
表4.2.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一个边坡工程的各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2对危害性极严重、环境和地质条件复杂的特殊边坡工程,其安全等 级应根据工程情况适当提高。 很严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严重: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或财产损失;不严重:可能造成财产损失
4.3.1滑坡类型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形式等主要因素, 可按表4.3.1对滑坡进行分类
可按表4.3.1对滑坡进行分类。
表4.3.1滑坡物质和结构因素分类
4.3.2滑坡类型根据滑体厚度、运移方式、成因属性、稳定程度、 形成年代和规模等其他因素,可按表4.3.2进行滑坡的分类。
4.3.2滑坡类型根据滑体厚度、运移方式、成因属性、稳定程度
形成年代和规模等其他因素,可按表4.3.2进行滑坡的分类
形成年代和规模等其他因素,可按表4.3.2进行滑坡的分类
表4.3.2滑坡其他因素分类
续表4.3.2有关因素名称类别特征说明小型滑坡<10×10°m²中型滑坡10×10m²~100×10m滑体体积大型滑坡100x10°m~1000x10°m3特大型滑坡1000x10m~10000x10m巨型滑坡>10000×10*m4.4滑坡防治工程等级划分4.4.1根据受灾对象、受灾程度、施工难度和工程投资等因素,可按表4.4.1对滑坡防治工程进行综合划分。表4.4.1一般滑坡防治工程分级表级别IIII主要集镇或大型般集镇、县级或县级及县级以上危害对象工矿业重要桥梁中型工矿企业、省城市国道专项设施道及一般专项设施受灾危害人数>10001000~500< 500程度直接经济>10001000~500< 500受灾损失/万元程度潜在经济> 1000010000~50000<5000损失/万元施工难度复杂一般简单工程技资/万元> 10001000~500<50017
5.1.1下列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性边坡工程地质勘察: 1 超过本规程适用范围的边坡工程; 2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复杂、有明显变形迹象的一级边坡工程; 3边坡邻近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 5.1.2除本规程第5.1.1条规定外的其他边坡工程可与建筑工程 地质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的工作深度和要求,勘察报 告应有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内容。大型和地质环境复杂的边坡工程 宜分阶段勘察;当地质环境复杂、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环境与原勘 察资料不符且可能影响边坡治理效果或因设计、施工原因变更边 坡支护方案时尚应进行施工勘察。 5.1.3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应按表5.1.3划分
表5.1.3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分类
5.1.4岩质边坡工程勘察应根据岩体主要结构面与坡面的关系、 结构面的倾角大小、结合程度岩体完整程度等因素对边坡岩体类 型进行划分,并应符合表5.1.4的规定
表5.1.4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
结构面指原生结构面和构造结构面,不包括风化裂隙。 2 外倾结构面系指倾向与坡向的夹角小于30°的结构面 3 不包括全风化基岩:全风化基岩可视为土体。
41类岩体为软岩,应降为Ⅱ类岩体;1类岩体为较软岩且边坡高度 大于15m时,可降为Ⅱ类。 5 当地下水发育时,Ⅱ、Ⅲ类岩体可根据具体情况降低一档。 6强风化岩应划为IV类;完整的极软岩可划为Ⅲ类或IV类。 当边坡岩体较完整、结构面结合差或很差、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 结构面的组合线倾角27°~75°,结构面贯通性很差,可划为Ⅲ类, 当有贯通性较好的外倾结构面时应验算沿该结构面破坏的稳定性。
的坚硬岩、较硬岩宜划为I类,较破碎的坚硬岩、较硬岩宜划为Ⅱ 类;完整、较完整的较软岩、软岩宜划为Ⅱ类,较破碎的较软岩、软 岩可划为Ⅲ类。
5.1.6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时,由坚硬程度不同的岩石层组 成且每层厚度小于或等于5m的岩质边坡宜视为由相对软弱岩石 组成的边坡。当边坡岩体由两层以上单层厚度大于5m的岩体组 成时,可分段确定边坡岩体类型。 5.1.7已有变形迹象的边坡宜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监测。 5.1.8边坡工程勘察等级应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和地质环境
成且每层厚度小于或等于5m的岩质边坡宜视为由相对软弱岩石 组成的边坡。当边坡岩体由两层以上单层厚度大于5m的岩体组 成时,可分段确定边坡岩体类型
5.1.7已有变形迹象的边坡宜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监测
5.1.8边坡工程勘察等级应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和地质环境 复杂程度按表5.1.8划分。
表5.1.8边坡工程勘察等级
5.1.9边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可按下列标准判别:
5.1.9边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可按下列标准判别:
5.1.9边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可按下列标准判别: 1地质环境复杂:组成边坡的岩土体种类多,强度变化大、均 习性差,土质边坡潜在滑面多,岩质边坡受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 结构面组合控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2地质环境中等复杂:介于地质环境复杂与地质环境简单之间; 3地质环境简单:组成边坡的岩十种类少,强度变化小,均匀 性好,土质边坡潜在滑面少,岩质边坡受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结 构面组合控制,水位地质条件简单, 5110工程滑坡应根据工程特占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5.2.1边坡工程勘察前除应收集边坡及近边坡的工程地质资 料外,尚应取得下列资料: 1附有坐标和地形的拟建边坡支挡结构的总平面布置图: 2边坡高度、坡底高程和边坡平面尺寸; 3拟建场地的整平标高和挖方、填方情况; 4拟建支挡结构的性质、结构特点及拟采取的基础形式、尺 寸和埋置深度; 5边坡滑塌区及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相关资料: 6边坡工程区域的相关气象资料: 7场地区域最大降雨强度和二十年一遇及五十年一遇最大 降水量;河湖历史最高水位和二十年一遇及五十年一遇的水位资 料:可能影响边坡水文地质条件的工业和市政管线、江河等水源因 素,以及相关水库水位调度方案资料; 8对边坡工程产生影响的汇水面积、排水坡度、长度和植被 等情况; 9边坡周围山洪、冲沟和河流冲淤等情况。 5.2.2边坡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场地地形和场地所在地貌单元: 2岩土时代、成因、类型、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 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 3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4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发育程度、延 伸程度、结合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与临 空面的关系; 5地下水水位、水量、类型、主要含水层分布情况、补给及动 态变化情况; 6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况; 7不良地质现象的范围和性质; 8地下水、土对支挡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9坡顶邻近(含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形式 和理深、地下设施的分布和理深
伸程度、结合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与临 空面的关系; 5地下水水位、水量、类型、主要含水层分布情况、补给及动 态变化情况; 6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况; 7不良地质现象的范围和性质; 8地下水、土对支挡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9坡顶邻近(含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形式 和理深、地下设施的分布和理深。 5.2.3边坡工程勘察应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程地质 测绘和调查工作应查明边坡的形态、坡角、结构面产状和性质等,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香范围应包括可能对边坡稳定有影响及受边坡 影响的所有地段。 5.2.4边坡工程勘探应采用钻探(直孔、斜孔)坑(井)探、槽探和物 探等方法。对于复杂、重要的边坡工程可辅以洞探。位于岩溶发 育的边坡除采用上述方法外,尚应采用物探。 5.2.5/边坡工程勘探范围应包括坡面区域和坡面外围一定的区 域。对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的勘探范围:到坡顶的水平 距离一般不应小于边坡高度;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的勘探 范围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对已可能 按土体内部圆弧形破坏的土质边坡不应小于1.5倍坡高。对可能 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部应大于可能的后缘边界,前缘应 大于可能的剪出口位置。勘察范围内尚应包括可能建(构)筑物有 潜在安全影响的区域。 5.2.6勘探线应以垂直边坡走向或平行主滑方向布置为主,在拟 设置支挡结构的位置应布置平行和垂直的勘探线。成图比例尺应
测绘和调查工作应查明边坡的形态、坡角、结构面产状和性质等,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香范围应包括可能对边坡稳定有影响及受边坡 影响的所有地段。
域。对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的勘探范围:到坡顶的水平 距离一般不应小于边坡高度: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的勘探 范围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对已可能 按体内部圆弧形破坏的土质边坡不应小于1.5倍坡高。对可能 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部应大于可能的后缘边界,前缘应 大于可能的剪出口位置。察范围内尚应包括可能建(构)筑物有 潜在安全影响的区域
设置支挡结构的位置应布置平行和垂直的勘探线。成图比例尺应 大于或等于1:500,剖面的纵横比例应相同。
5.2.7勘探点分为一般性勘探点和控制性勘探点。控制性勘探 点宜占勘探点总数的1/5~1/3,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大型的边坡工 程取1/5,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小型的边坡工程取1/3,并应满足统 计分析的要求。 5.2.8详细勘察的勘探线、点间距可按表5.2.8或地区经验确定 每一单独边坡段勘探线不应少于2条,每条勘探线不应少于2个勘 探点。
5.2.7勘探点分为一般性勘探点和控制性勘探点。控
5.2.8详细勘察的勘探线、点间距可按表5.2.8或地区经验确定。 每一单独边坡段勘探线不应少于2条,每条勘探线不应少于2个勘 探点。
表5.2.8详勘的勘探线、点间距
注:初勘的勘探线、点间距可适当放宽
5.2.9边坡工程勘探点深度应进人最下层潜在滑面2.0m~5.0m, 控制性钻孔取大值,一般性钻孔取小值;支挡位置的控制性勘探孔 深度应根据可能选择的支护结构形式确定。对于重力式挡墙、扶 壁式挡墙和锚杆挡墙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2.0m;对于悬臂桩进入 嵌固段的深度土质时不宜小于悬臂长度的1.0倍,岩质时不小于 0.7倍。 5.2.10对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应采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能试 验,其试验项目应包括物性、强度及变性指标,试样的含水状态应 包括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用于稳定性计算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宜采用直接剪切试验获取,用于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土的峰值抗剪 强度指标宜采用三轴试验获取。主要岩土层采集试样数量:土层 不少于6组,对于现场大剪试验,每组不应少于3个试件;岩样抗压 强度不应少于9个试件。岩石抗剪强度不应少于3组。需要时应 采集岩样进行变形指标试验,有条件时应进行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试验。
5.2.11建筑边坡工程勘察应提供水文地质参数。对于土质边坡 及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的岩质边坡宜在不影响边坡安全条件下, 通过抽水、压水或渗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5.2.12建筑边坡工程勘察除应进行地下水力学作用和地下水物 理、化学作用的评价以外,还应论证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和对边坡 应力状态的影响,并应考虑雨季和暴雨过程的影响。 5.2.13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边坡工程,初步勘察时宜选择部分 钻孔埋设地下水和变形监测设备进行监测。一 5.2.14除各类监测孔外,边坡工程勘察工作中的探井、探坑和探 槽等在野外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封填密实。 5.2.15对大型待填的填土边坡宜进行料源勘察,针对可能的取 料地点,查明用于边坡填筑的岩土工程性质,为边坡填筑的设计和 施工提供依据。
5.3边坡力学参数取值
5.3.1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的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 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的有关规定。当无条件进行试 验时,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在初步设计时可按表5.3.1并 结合类似工程经验确定。
表5.3.1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
主:1除第1项和第5项外,结构面两壁岩性为极软岩、软岩时取较低值。 2取值时应考虑结构面的贯通程度。
3结构面浸水时取较低值 4 临时性边坡可取高值。 5 已考虑结构面的时间效应。 6 未考虑结构面参数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受其他因素影响发生的变化, 当判定为不利因素时,可进行适当折减。
5.3.2岩体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可按表5.3.2确定。
GB 1886.87-2015 食品添加剂 蜂蜡表5.3.2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
注:1起伏度:当RA≤1%,平直;当1% 主:1起伏度:当RA≤1%,平直;当1% 连续结构面取样长度(cm),测量范围L一般为1.0m~3.0m。 2粗糙度:很光滑,感觉非常细腻如镜面;光滑,感觉比较细腻,无颗粒 感觉;较粗糙,可以感觉到一定的颗粒状;粗糙,明显感觉到颗粒状。 5.3.3当无试验资料和缺少当地经验时,天然状态或饱和状态岩 本内摩擦角标准值可根据天然状态或饱和状态岩块的内摩擦角标 准值结合边坡岩体完整程度按表5.3.3中系数折减确定 5.3.3当无试验资料和缺少当地经验时,天然状态或饱 体内摩擦角标准值可根据天然状态或饱和状态岩块的内摩擦角标 准值结合边坡岩体完整程度按表5.3.3中系数折减确定 JY 143-1982试行 动物浸制标本通用技术条件 试行5.3.3边坡岩体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