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T481-2019屋盖结构风荷载标OCR.pdf4屋盖主要承重结构风荷载
4.1.1采用荷载组合进行屋盖主要承重结构抗风设计时,风荷 载标准值可按本标准第4.1.2条确定;采用荷载效应组合时,风 效应标准值可按本标准第4.1.3条确定。 4.1.2垂直于屋盖表面,用于主要承重结构设计的风荷载标准 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k一 风荷载标准值(kN/m²); Wo 基本风压(kN/m),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 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 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 风荷载体型系数GB/T 38028-2019 遥感卫星全色数据产品分级,按本标准第4.2.1条确定; Ad 脉动风效应等效风压系数,按本标准第4.2.2条 确定。 4.1.3屋盖主要承重结构风效应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rk 结构风效应标准值; 结构在平均风荷载μsμzwo作用下的平均风效应, 由静力计算确定; gr 结构风效应峰值因子,其值不应小于2.5; or 结构风效应标准差,分别按本标准第4.3.2条、第 4.3.3条确定。
4. 2. 1 屋盖结构风荷载体型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屋盖结构体型与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体型相同或相近 时,可按本标准附录A确定: 2本标准附录A未列出的屋盖结构体型,可按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 3重要或体型复杂以及周边环境复杂的屋盖结构,应通过 风洞试验分析确定。 4.2.2屋盖主要承重结构的脉动风效应等效风压系数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屋盖主要承重结构与本标准附录B规定相同或相近时, 可按本标准附录B确定; 2本标准附录B未列出的屋盖结构,应按下式计算脉动风 效应等效风压系数
μd = Pe zo
式中:pe 结构脉动风效应等效静风荷载(kN/m),可根据 风洞试验结果按本标准附录C规定的方法计算。
4.3结构风效应计算
4.3.1屋盖主要承重结构的风效应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风压时程应根据风洞同步测压试验确定;换算至足尺结 构的风压时程样本时长不应小于10min。 2应考虑支承结构对屋盖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屋盖结构 与支承结构宜共同考虑,并可按整体分析模型计算;亦可把支承 结构简化为屋盖结构的弹性支座进行简化计算。 4.3.2屋盖主要承重结构脉动风效应可采用下列方法计算: 1对于柔性屋盖结构,宜采用逐步积分时程分析方法计算; 2对于其他屋盖结构,可采用频域分析方法或时程分析方 法计算。 4.3.3屋盖主要承重结构脉动风效应采用振型叠加法计算时,
1对于柔性屋盖结构,宜采用逐步积分时程分析方法计算 2对于其他屋盖结构,可采用频域分析方法或时程分析 法计算,
宜采用考虑振型耦合效应的计
5.0.1垂直于屋盖表面,用于围护结构设计的风荷载标准值应 按下式计算:
Wk=(Cpe Cpi)μgWo
式中:Wk一 风荷载标准值(kN/m); W 基本风压(kN/m),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 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 屋盖平均高度H处的风压高度系数,按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 Cpi 内压系数,按本标准第5.0.2条确定; Cpe一 全风向风压系数最值,包括风压系数最大值Cpe,ma 和最小值Cpe.min,按本标准第5.0.3条确定。 5.0.2封闭式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内压系数Cpi应按其相应位置外 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值:外表面风压为正时,内压系数取一0.3; 外表面风压为负时,内压系数取十0.2。 5.0.3全风向风压系数最值Cpe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屋盖结构体型与本标准附录D规定的体型相同或相近 时,可按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取值; 2屋盖结构体型与本标准附录D规定的体型不同时,宜根 据风洞试验结果并应按本标准附录E确定; 3重要或体型复杂以及周边环境复杂的屋盖结构,应根据 风洞试验结果并可按本标准附录E确定 5.0.4已获得长期可靠风速、风向的气象观测资料,且已获得 风压系数最值的风洞试验结果,确定围护结构风荷载时,可考虑 网
1屋盖结构体型与本标准附录D规定的体型相同或相近 时,可按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取值; 2屋盖结构体型与本标准附录D规定的体型不同时,宜根 据风洞试验结果并应按本标准附录E确定; 3重要或体型复杂以及周边环境复杂的屋盖结构,应根据 风洞试验结果并可按本标准附录E确定 5.0.4已获得长期可靠风速、风向的气象观测资料,且已获得 风压系数最值的风洞试验结果,确定围护结构风荷载时,可考虑 风向折减效应将本标准第5.0.1条的Cpe乘以风向折减系数d。 风向折减系数Y.可按本标准附录 F确定,但取值不应小于0. 9。
6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
6.1.1屋盖结构风洞试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风洞 试验方法标准》JGJ/T338的规定。 6.1.2建筑高宽比小于1时,2倍建筑高度且不小于10%梯度 风高度范围内所模拟的平均风速部面、流强度部面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 6.1.3屋盖平均高度的试验风速不应小于5m/s,且根据屋盖平 均高度计算的雷诺数不应小于11000。 6.1.4屋盖平均高度处风洞模拟风场与大气边界层风场顺风向 瑞流积分尺度之比,不应小于建筑物几何缩尺比的1/3,宜接近 于建筑物几何缩尺比。
.2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要求
6.2.1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 程风洞试验方法标准》JGJ/T338的有关规定 6.2.2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得到的屋盖结构风荷载体型系数可用 于初步确定主要承重结构的平均风荷载。 6.2.3计算模型应选择不少于3种网格密度方案进行收敛性 检验。
6.2.4建筑模型位置处的风场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附录 A典型屋盖结构的体型系数
附录 A典型屋盖结构的体型系数
A.0.1方形平面平屋盖屋面各分区(图A.0.1)的风荷载体型 系数可按表A.0.1取值
图A.0.1方形平面平屋盖的屋面分区 H。一屋盖的屋檐高度
注:长跨比在12时,按照线性插值方法确定;当矢跨比在1/8~1/4时,按照线 性插值方法确定。
注:长跨比在1~2时,按照线性插值方法确定;当矢跨比在1/8~1/4时,按照 性插值方法确定。
比在1/8~1/4时,按照线性插值方法
A.0.3球面屋盖的屋面分区(图A.0.3)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 表A.0.3取值。
图A.0.3球面屋盖体型系数分区 H。一屋盖的屋檐高度
表A.0.3球面屋盖风荷载体型系
附录B典型屋盖结构脉动风效应
μd=μp·sin(元y/L) (μd =二μp : sin(πy/L)
=L/t U = 40/wo
和平面桁架的脉动风效应等效风压系
μd =μp· sin(元y/L) μd =二μp · sin(元y/L)
面张弦桁架的脉动风效应等效风压
μd = μp · sin(πα/L) · sin(πy/L)
μd = μp· sin(2元y/L) μd =μp sin(2y/L) f*= nL/U U=40/wo
F2(α,y)=[0.3—0.7sin(2.75元α/L+0.4)sin(元y/B)
跨度小于80m的周边固定铰支单层球面网壳(图B.0.4)
图B.0.4球形网壳和屋面分区 H。一屋盖的屋檐高度
dp d=—p f* = nL/U U=40/w
表B.0.4球形网壳的脉动风效应等效风压系数峰值
ud =—μp[exp(2. 2· f*)+0. 4] f*=nL/U U = 40/wo
表B.0.5悬挑桁架及网架的脉动风效应等效风压系数峰值
附录C脉动风效应等效静风荷载计算方法
C.0.1脉动风效应等效静风荷载计算宜根据结构特点,选取结 构不同位置的不同类型风效应最值作为等效目标,与N个等效 目标对应的等效静风荷载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可根据本标准第C.0.2条计算N个等效目标对应的脉动 风效应等效静风荷载; 2可根据本标准第C.0.3条分别计算每个等效目标对应的 脉动风效应等效静风荷载; 3可选择分析方法确定脉动风效应等效静风荷载。 C.0.2与N个等效目标对应的脉动风效应等效静风荷载可按下 列公式确定:
TCAFFCI 29-2019 化妆品冻干片Pe = Lp1 p2 pmJ· c=Rr F=[ ? ... ]T R=β[p1 p?. pml
式中:pe一 N个等效目标的等效静风荷载(kN/m); p:一一(i=1,2,…,m)表示等效静风荷载的m个基 可量,可选择平均风荷载、脉动风荷载或多阶振型 惯性力作为基向量; 等效静风荷载的m个基向量的组合系数; N个等效目标处的脉动风振响应最值: R一一风荷载基向量作用下结构静力响应构成的矩阵; R一 矩阵R的广义逆矩阵; β一一N个等效目标响应的影响线矩阵。 C.0.3与单个等效目标i(i=1,2,,N)对应的脉动风效
应等效静风荷载应可按下式确定
pej = grpijoj (C. 0. 3) 式中:pe.j 根据目标响应i确定的i位置处的单目标等效静 风荷载(kN/m²); 结构风效应峰值因子; Pij 一i处目标响应时程与作用在i位置处脉动风荷载 时程之间的相关系数; 6; 作用在i位置处风荷载的标准差(kN/m²)
附录D典型屋盖围护结构的
.1.1直接承受风荷载的围护结构应按从属面积1m确定全 向风压系数最值Cpe。
0.04B和0.04D中的较小值,且不应小于
0.2.2对于锯齿形屋盖房屋,当屋盖平均高度H<20m且 H/B<1、H/D<1时GB 29435-2012 稀土冶炼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屋盖围护结构的全风向风压系数最值 Cpe应符合下列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