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pdf

JTG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198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TG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pdf

土质挖方边坡高度大于20m或岩石挖方边坡高度大于30m的路堑。

2.1.10填石路堤rockfillembankmen

用粒径大于40mm、含量超过70%的石料填

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王密度之比QB/T 4167-2011 白板记号笔用墨水,以百分率表示

2.1.18盐渍土saline soil

易溶盐含量大于规定值的土。

2.1.19多年冻土permafrost

冻结状态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温度低于0℃且含冰的土(岩)

2.1.20季节冻土·seasonall

2. 1. 21滑坡 landslide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带或面滑动的地质现象。

2.1.22崩塌rockfall

高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塌、倾倒或坠落的地质现象。

2.1.23泥石流debrisflow

狭带大量泥沙、石块的间歇性洪流。

2.1.24 岩溶karst

岩层被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各种地质现象

地下固体矿床开来后的空间及其围岩失稳而产生位移、开裂、破碎跨落,直到上覆 层整体下沉、弯曲所引起的地表变形和破坏的地区或范围,统称为采空区。狭义采空 区指开采空间。

2. 1. 26挡士墙

档土墙retainingwal

承受土体侧压力的墙式构造物。

2.1.28土钉soil nailing

在土质或破碎软弱岩质边坡中设置钢筋钉,维持边坡稳定的支护结构

2.1.29预应力锚杆(索

.29预应力锚杆(索)

.30柔性支护结构flexiblesupportingst

对路基边坡进行支护,限制路基边坡发生过大变形,充许结构出现一定变形的一种 格基支挡形式。

F一路基稳定系数; K安全系数; K挡土墙抗滑动稳定系数; Ko—挡土墙抗倾覆稳定系数; β——路基填料、地基、边坡岩土的内摩擦角; 一路基填料、地基土的重度。

3.1.4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 和边坡坡度。沿河路基不宜侵占河道,应根据冲刷情况,设置必要的防护支挡工程,并 妥善处理路基废方,避免河床堵塞、河流改道或冲毁沿线构造物、农田、房屋等。

3.1.5路基填料应满足路基强度和回弹模量的要求。土石方调配设计应对移挖作填、 集中取(弃)土、填料改良处理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充分利用挖方材料,节约 土地。

3.1.6路基设计应控制路基工后沉降量。对软弱地基、路基与桥涵结构物连 各基填挖交界处、高路堤、陡坡路堤等,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路基不均勾变形

1.7路基设计应考虑水和冰冻对路基性能的影响,设置完善的防排水系统或防 施,以及必要的路基防护工程。

3.1.8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高路堤、陡坡路堤和深路堑等均应采用动态设计。动 态设计必须以完整的施工设计图为基础,适用于路基施工阶段。

3.2.1路床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及其轴载组成确定。对特种轴载的公路,应单独计 基工作区深度,确定路床厚度。

3.2.2路床填料应均匀,其最小承载比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3.2.2路床填料应均勾,其最小承载比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表3.2.2路床填料最小承载比要求

注:1.表列压实度系按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重型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求得的压实度。 2.当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压实度标准

3.2.4路基应以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为设计指标,以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为验算指标,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路基在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不应低于现行《公路沥青路面 设计规范》(JTGD50)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的有关 规定。 2 沥青路面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的计算值应满足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的控制要求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3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可不作控制。

Eo = K.K,MR E。≥[E.]

式中:E。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MPa); [E。]一一路面结构设计的路基回弹模量要求值(MPa),应符合本规范第3.2.4条 的有关规定; Mn—标准状态下路基动态回弹模量值(MPa),按本规范第3.2.6条确定: K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为平衡湿度(含水率)状态下的回弹模量与 标准状态下的回弹模量之比,按本规范第3.2.7条确定; K一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通过试验确定。初步设 计时,非冰冻地区可根据土质类型、失水率确定,季节冻土区可根据冻结 温度、含水率确定,折减系数可取0.7~0.95。非冰冻区粉质土、黏质土, 失水率大于30%,取小值,反之取较大值;粗粒土取大值。季节冻土地区 粉质土、黏质土冻结温度低于-15℃,冻前含水率高,取小值,反之取较 大值:粗粒土取大值

标准状态下路基回弹模量值应按下列方

MR =17.6CBR64 (2

3.2.7新建公路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基设计可按下列方法预估湿度状态, 确定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 1可按附录C的有关规定,根据路基相对高度、路基土组类别及其毛细水上升高 度,确定路基干湿类型,并预估路基结构的平衡湿度。 2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可按附录D确定。

2.8当路基湿度状态、路基填料CBR、路床回弹模量和竖向压应变等不能满足要 ,应根据气候、土质、地下水赋存和料源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选后,对路床采耳

1可采用粗粒土或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等进行换填,并合理确定换填 深度。 2对细粒土可采用砂、砾石、碎石等进行掺和处治,或采用无机结合料进行稳定 处治。细粒土处治设计应通过物理力学试验,确定处治材料及其掺量、处治后的路基性 能指标等。 3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挖方路基或者潮湿状态填方路基,应采取设置排水垫 层、毛细水隔离层、地下排水渗沟等措施。 4季节冻土地区各级公路的中湿、潮湿路段,应结合路面结构进行路基结构的防 东验算。必要时,应设置防冻垫层或保温层

3.3.1路堤高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3.3.1路堤高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满足公路等级所对应的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及其设计洪水位。 2路堤高度不宜小于中湿状态路基临界高度。 3季节冻土地区,路堤高度不宜小于当地路基冻深。

3.3.2路堤高度宜按式(3.3.2)计算码

3.3.3路堤填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路堤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 于150mm。 2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 接用于填筑路堤。季节冻土地区路床及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应直接采用粉质土填筑。 3路堤填料最小承载比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表3.3.3路堤填料最小承载比要求

注:1.当路基填料CBR值达不 毯石伙具地稳定材科处理 2.当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

4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5浸水路堤、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宜采用渗水性良好的填料。在渗水材料缺乏 的地区,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可采用无机结合料进行稳定处治。

4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5浸水路堤、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宜采用渗水性良好的填料。在渗水材料缺乏 的地区,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再采用无机结合料进行稳定处治

2对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路堤,边坡形式宜采用阶梯型,边坡坡率应按本规范 节的有关规定由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并应进行工点设计。 3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的边坡坡率不宜陡于1:1.75

3.3.6地基表层处理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稳定的斜坡上,地面横坡缓于1:5时,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填筑 路堤;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当基岩 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 保留。 2地面横坡陡于1:2.5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 层滑动的稳定性,抗滑稳定系数不得小于表3.6.11规定值,否则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 或设置支挡结构物等防滑措施。 3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好 的材料等措施。 4地基表层应碾压密实。一般土质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基底的 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三四级公路不应小于85%低路堤应对地基表层土 进行超挖、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不应小于路床深度。 5稻田、湖塘等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 换填、加筋、外掺 无机结合料等处理措施。当为软土地基时,其处理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7.7节的有关 规定。 3.3.7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堤与桥台、 横向构造物(涵洞、通道)连接处应设置 过渡段。过渡段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并应做好填料、地基处理 台背防排水系统 等综合设计。过渡段长度宣按式(3.3.7)确定。 L=(2 ~3)H+(3~5) (3.3.7) 式中:L一一过渡段长度(m) H路基填土高度(m) 3.3.8陡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护肩、砌石或挡土墙; 当山坡高陡或稳定性差、不宜多挖时,可采用桥梁、悬出路台等构造物;三、四级公路 悬崖陡壁地段,当山体岩石整体性好时,可采用半山洞。 3.3.9护肩路基的护肩高度不宜超过2m,顶面宽度不应侵占硬路肩或行车道及路缘 带的路面范围。 3.3.10砌石路基可用于三、四级公路,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砌石应选用当地不易风化的片、块石砌筑,内侧填石。 2岩石风化严重或软质岩石路段不宜采用砌石路基。 3砌石顶宽不应小于0.8m,基底面应向内倾斜,砌石高度不宜超过15m。砌石内、 外坡率不宜陡于表3.3.10规定值。 一11一

3.8坡上的平填平挖路基,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护肩、砌石或挡土墙 坡高陡或稳定性差、不宜多挖时,可采用桥梁、悬出路台等构造物;三、四级公 陡壁地段,当山体岩石整体性好时,可采用半山洞。

3.3.9护肩路基的护肩高度不宜超过2m,顶面宽度不应侵占硬路肩或行车道 带的路面范围。

3.3.10砌石路基可用于三、四级公路,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砌石应选用当地不易风化的片、块石砌筑,内侧填石。 2岩石风化严重或软质岩石路段不宜采用砌石路基。 3砌石顶宽不应小于0.8m,基底面应向内倾斜,砌石高度不宜超过15m。砌石内、 外坡率不宜陡于表3.3.10规定值。

表3.3.10砌石边坡坡率

3.3.11当填方路基受地形地物限制或路基稳定性不足时,可设置护脚或挡土墙。护 脚高度不宜超过5m,受水浸淹的路堤护脚,应予防护或加固

3.4.1土质路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土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防 护措施、施工方法等,并结合自然稳定边坡、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边 坡高度不大于20m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4.1规定值。

表3.4.1土质路堑边坡坡率

3.4.2岩质路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3.4.2岩质路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岩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防 护措施、施工方法等,结合自然稳定边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综合确定。必要时可采用稳 定分析方法予以验算。边坡高度不大于30m时,无外倾软弱结构面的边坡按附录E确定 岩体类型,边坡坡率可按表3.4.2确定。

表3.4.2岩质路堑边坡坡率

注:1.有可靠的资料和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2.IV类强风化包括各类风化程度的极软岩

2对有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坡顶边缘附近有较大荷载的边坡、边坡高度 超过表3.4.2范围的边坡等,边坡坡率应按本规范第3.7节有关规定通过稳定性分析计 算确定。 3硬质岩石挖方路基宜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等毫秒微差爆破技术。 4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软弱松散岩质路堑,宜采用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和坡脚预 加固技术。

3.4.3当挖方边坡较高时,可根据不同的土质、岩石性质和稳定要求开挖成折线式 或台阶式边坡,边沟外侧应设置碎落台,其宽度不宜小于1.0m;台阶式边坡中部应设 置边坡平台,其宽度不宜小于2m。 3.4.4边坡坡顶、坡面、坡脚和边坡中部平台应设置地表排水系统,各种地表排水 设施构造尺寸应按本规范第4.2节确定。 3.4.5当边坡土质潮湿或地下水露头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渗沟或仰斜式排水孔, 或在上游沿垂直地下水流向设置排水隧洞等排导设施。 3.4.6应根据边坡稳定情况和周围环境确定边坡坡面防护形式,边坡防护应采取工 识防护与植物防拍相结合的烘施一移宝性关的油地产沉照士工程

4.6应根据边坡稳定情况和周围环境确定边坡坡面防护形式,边坡防护应采取 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措施。稳定性差的边坡应设置支挡工程

3.5路基填控交界处理

3.5.1平填半挖路基的填方区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3.3节、第3.6节的有关规定。必 要时,可进行增强补压。

3.5.3挖方区为土质或软质岩石时,应对挖方区路床范围不符合要求的

5.3挖方区为土质或软质岩石时,应对挖方区路床范围不符合要求的土质或软质 进行超挖换填或改良处治;填方区宜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必要时,可在填挖 结合部路床范围铺设土工格栅。当挖方区为硬质岩石时,填方区宜采用填石路堤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3.5.4填方区地表横坡陡于1:2.5时,应按本规范第3.6节进行设计。当路基稳定性 不足时,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工程等措施,

3.5.5根据地下水出露情况和岩土性质,应设置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除应在边沟 下设置纵向渗沟外,尚应在填挖结合部设置渗沟、排水垫层等。

3.5.5根据地下水出露情况和岩土性质,应设置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除应在边沟

3.5.6路基纵向填挖交界结合部宜设置

3.6高路堤与陡坡路堤

3.6.7高路堤与陡坡路堤设计时,应进行路基稳定性计算分析。分析时,应考虑以 下三种工况: 1正常工况:路基投人运营后经常发生或持续时间长的工况。 2非正常工况I:路基处于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的工况。 3非正常工况Ⅱ:路基遭遇地震等荷载作用的工况。

高路堤与陡坡路堤稳定性分析的强度参数应根据填料来源、场地情况及分析 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室内试验,并结合现场情况确定。试验方法应符

1路基填土的强度参数c、β值,可采用直剪快剪或三轴不排水剪试验获得。不同 工况下试样制备要求见表3.6.8。当路基填料为粗粒土或填石料时,应采用大型三轴试 验仪或大型直剪试验仪进行试验。 2地基土的强度参数c、$β值,宜采用直剪固结快剪或三轴固结不排水剪试验获得。 3分析高路堤沿斜坡地基或软弱层带滑动的稳定性时,应结合场地条件,选择控 制性层面的土层试验获得强度参数c、$值。可采用直剪快剪或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试 验。当存在地下水影响时,应采用饱水试件进行试验

表3.6.8路堤填土强度参数试验试样制备要

厂路堤堤身稳定性、路堤和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计算图示

Zlc.b, + (W, + Q.)tangp;J/ml Z(W + Q.)sinα:

式中:F一路堤稳定系数; b;一一第i个土条宽度(m); 第讠个土条底滑面的倾角(°); C;P; 第i个土条滑弧所在土层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依滑弧所在位置,取对, 土层的黏聚力(kPa)和内摩擦角(°):

W——第i个土条重力(kN); Q:一第i个土条垂直方向外力(kN)。

sina,tangp Mi = cosα;+ F

3.6.10路堤沿斜坡地基或软弱层带滑动的稳定性分析可采用不平衡推力法,

13.6.10路堤沿斜坡地基或软弱层带滑动稳定性计算目

.6.11各等级公路高路堤与陡坡路堤稳定系数不得小于表3.6.11所列稳定安全 直。对非正常工况ⅡDB12T 977-2020 养老服务基本术语,路基稳定性分析方法及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 现范》(JTG B02)的规定。

表3.6.11高路堤与陡坡路堤稳定安全系数

的三、四级公路重要路段,高路堤与陡坡路堤稳定安全

3.6.12路堤基底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3.3.6条的规定,当地基分布有软弱 应按本规范第7.7节的规定,做好地基加固设计。当路基稳定系数小于表3.6. 安全系数时,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设置支挡结构物、加筋等加固措施,保 稳定。

3.7.2深路堑工程勘探宜采用钻探、坑(井、槽)探与物探等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必要时可辅以碉探。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应满足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C20)的要求,并应查明下列内容: 1 地形地貌特征。 2岩土体类型、成因、性状、风化程度、完整程度、分层厚度。 3 岩土体天然和饱水状态下物理力学性质(如重度,强度参数c、β等)。 4 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特征、组合关系、力学属性、与临空面关系。 5气象、水文和地质条件。 6不良地质现象及范围、性质和分布规律。 7 坡顶邻近建筑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形式、埋深及稳定状态。 8地表径流形态及其对边坡的影响。

GB/T 38203-2019 航空涡轮燃料中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测定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5土体力学参数宜采用原位剪切试验、原状土样室内剪切试验及反算分析等方法 综合确定。 6土质边坡按水土合算原则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宜采用三轴试验土的自重 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按水土分算原则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宜采用土的有效 抗剪强度指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