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01/T 0028-2021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pdf

DB2101/T 0028-2021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5158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2101/T 0028-2021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pdf

5.3.4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分析

5.3.5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5.3.5.1使用单位应按照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 确定辨识方法。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 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 5.3.5.2对于特种设备GB/T 4723-2017 印制电路用覆铜箔酚醛纸层压板,推荐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进行危险源辨识。按照设备功能或结构划分为 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要求,对照检查要求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检查要求的情 况和后果等,具体分析步骤和要求(见附录B)。

5.3.5.3危险源辨识方法可包括以下几种:

a)作业危害分析法(JHA): b)事故树分析法: c)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 5.3.5.4对于充装作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不限于以上方法。 5.3.6危险源辨识内容 5.3.6.1\使用单位应采用适合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注重危险源资料的收集(至少包括法律法规 标准、事故案例、设备基本信息),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辨识需重点考虑温度、压力、介质、容积 高度、速度、载荷、作业人员数量及非正常状态下(如突然停水、停电、停气等)不同因素带来的影 响。 5.3.6.2危险源辨辩识过程中,使用单位应当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 案”和正确操作、精心维护的要求,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注:三落实: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以文件的形式明确): 两有证:特种设备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一检验:特种设备依法检验: 一预案:制定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5.3.6危险源辨识内客

DB2101/T0028202

5.4.1使用单位可选择适合本单位的风险评价方法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 结果划分风险等级。 5.4.2特种设备风险评价,推荐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见附录C.4)评价其风险程度,根据评价 结果划分等级,并填写安全评价(SCL)记录(见附录表A.3)。使用单位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其 他风险评价方法。 543风险评价方法可包括以下几种

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b)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c)简易法等。

5.4.4风险评价准则

5.4.4.1使用单位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设备和财产等三方面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 程度的影响,并结合单位实际,明确后果(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适用 的风险判定准则(见附录表C.4)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附录C.2中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 请况仅供参考,可根据各使用单位风险可接受程度进行相应调整。)

a)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部 b)本单位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c)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d)相关方的诉求等,

5.4.5.1使用单位应按照本单位确定的风险分级方法和风险评价准则对特种设备风险进行分级。 5.4.5.2特种设备风险点的风险等级是以本台(套)特种设备或充装活动的全部危险源中辨识结果最 高的等级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是利用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判定,风险等级按照从高到低,分为4级:1 级为重大风险,2级为较大风险,3级为一般风险,4级为低风险。

a)非法生产的: b) 超过设计寿命的; c)发生过特种设备事故的; d)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认定为重大危险源的 e入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 f)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 服务 g)经检验检测判定为不合格而继续使用的; h)其他情形(见附录D)。

5.5.1风险控制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 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如果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当提出建议或改进控 制措施。

DB2101/T00282021

5.5.3对于通过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当制定控制该风险的目标,并 制定相应的方案;对于经常性或周期性风险不需要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制度的,应当在文件中给予 明确说明,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 5.5.4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对其可行性、有效性进行评估,评估其实施后风险级别、次生风险以 及实施方案的最优性。

6.1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使用单位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按照附录表A.5风险等级 规定的对应原则,风险管控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四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实施分级管控(见表1)。

6.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DB2101/T0028202

表1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

7.1使用单位应建立风险管控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7.2使用单位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工作的过程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分级 管控制度、风险源清单、各类风险信息汇总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 7.3涉及红色(1级)、橙色(2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 记录等相关文件,应单独建档、 8 分级管控的效果评估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使用单位应取得以下成果: a)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 全可靠性;

2使用单位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工作的过程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 控制度、风险源清单、各类风险信息汇总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 3涉及红色(1级)橙色(2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 录等相关文件,应单独建档、管理

分级管控的效果评估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使用单位应取得以下成果: a)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 全可靠性: b)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e) 特种设备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使用特种设备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DB2101/T00282021

附录A (规范性) 分析记录表格

【记录受控号】单位:

填表说明:风险点(充装作业)名称:依据《气瓶充装许可规则》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许可项目中, 采用充装介质类别+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品种的形式填写,如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压缩天然气长管拖车充装等。

明:风险点(充装作业)名称:依据《气瓶充装许可规则》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许可项目中, 个质类别+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品种的形式填写,如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压缩天然气长管拖车充装等。

表A.3安全风险(SCL)评价记录

风险点(区域/装置/设备)名称:

1、风险点名称:参照5.2.1.2风险划分原则,按照区域/装置/设备名称进行填写; 2、检查项目:又称辨识对象,指辨识的风险点内涉及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等,可根据 5.3.2危险源辨识内容填写。 3、检查要求:针对每个检查项目(辨识对象),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以及操作规程要求的正确行为或者状 态。 4、事故特征及后果,参照5.3.4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特征及后果填写。

DB2101/T0028—20215、现有控制措施:应涵盖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五个方面。、6、L、S、R值:表内L、S、R的取值参照附录C。7、评价级别:运用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重大风险确定原则,确定的风险等级8、管控级别:按照附录表A.5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9、分析人为实际填表人,审核人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审定人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表A.4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检查项目风险点(危险源)检查评价管控可能导致的事管控管控责任责任备编名名要求级别级别故特征及后果措施层级单位人注类型序号号称称设备/充装2作业3填表说明:管控措施是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内容应涵盖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表A.5风险等级对照表√管控级别判定方法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采用风险矩阵(LS)法1级2级3级4级风险色度红色橙色黄色蓝色12

DB2101/T00282021

附录B (资料性) 安全检查表法(SCL)

依据特种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对特种设备及其作业过程中潜在危险有害 因素进行判别检查。包括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危险源辨识等步骤。

B.2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

DB2101/T00282021

附录C (资料性)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表C.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DB2101/T0028202

表C.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值)及控制措施

表C.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值)及控制措施

QLWZ 0002S-2014 曲靖市麒麟区麟珑微藻养殖有限公司 雨生红球藻制品表C.4风险矩阵评估表(R=LxS)

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事故发生可能性按照其强弱程度分别件

DB2101/T00282021

附录D (规范性) 危险源(1级)识别表

GB/T 28076-2011 三叶斑潜蝇检疫鉴定方法附录D (规范性) 危险源(1级)识别表

附录D (规范性) 危险源(1级)识别表

注:“”表示该类型情况下,风险等级直接判定为“1级”;“☆”依据本标准中的风险判定准则进行判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