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3836-2010讲义.pdf(1)第21章为灯具的补充规定。与2000版相比,主要的区别为 修改了灯具透明罩的金属护网网孔的计算方式,按照2000版 的规定,保护罩可由网孔小于50mm×50mm的保护网保护,是 按网孔的边长计算的。新版标准中改为面积,即网孔面积大于 2500mm2时、在625mm22500mm2之间和小于625mm2时分别进 行冲击实验,其承受的冲击试验能量不同。 (2)第22章是帽灯和手提灯的补充规定,除增加III类帽灯和手 提灯的规定之外,没有其他变化。
1)第23章“装有电池的设备”为新增加的一章内容,本章规定适 用于安装在防爆设备内的所有电池,包括单体电池和电池组、电 池组中的单体电池、电池额定值、互换性、原电池充电、电池的 更换等。 2)第24章“文件”为新增内容,制造商应该准备电气设备完全符 合防爆安全技术规定方面的文件。 3)25章“试样或样机与文件的一致性”为新增内容,提交型式试验 和验证的电气设备的样机或试样应符合第24章涉及的制造商文 件。 二十一.型式试验 (1)整个第26章(2000版的第23章)的规定为型式试验,是对 前面规定内容的型式验证。试验项目、试验要求和试验判据与2000 版相比变化不大,只是增加了接地连续性试验和为防止非金属材 料表面静电电荷积聚的起电试验。 (2)抗冲击试验包含的项目内容有所变化,主要是金属外壳都要 进行抗冲击试验。 (3)删除了2000版中第26章“电气设备改造和修理后的检查试 验”。
(4)第27章“例行试验”要求无变化 (5)第28章“制造商责任”(2000版中为第25章)中明确了防 爆合格证和取证程序,增加了对标志的责任。 二十二.防爆标志 第29章是标志。与2000版(第27章)相比,防爆标志的主要 变化如下: (1)增加了设备保护级别EPL的标志。 (2)增加了爆炸性粉尘坏境的防爆标志。 (3)明确规定了防爆合格证的编号方法。 颁发防爆合格证的检验机构名称或标志,防爆合格证编号采用下 列形式:两位数字的年份,随后是该年度防爆合格证顺序号,由四位 数字组成,它们与年份之间用“.”分开。如果检验机构有必要说明 安全使用的特殊条件,则在防爆合格证编号后加上符号“x”。 (4)复合型防爆型式按字母顺序排列(2000版规定谁是主体谁在 前面)。关于这一点变化是因为所有防爆型式的安全程度是一样的, 所不同的是它们应用的危险场所区域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危险区域 适用不同的防爆型式,而防爆型式使用在相应的危险区域都是安全 的。
GB/T 24358-2019 物流中心分类与规划基本要求6)增加了超小型设备和电池的标志
加了超小型设备和电池的标志要求。
(1)第30章“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为单独列出的一章要求。在 现行标准中检验机构要求制造商提供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是在 制造商提供的技术文件中。 (2)按照第24章要求准备的文件应包括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 书至少包括下列细节: a.摘要重述被标志电气设备的信息,序列号除外(见第29 章),和设备维护的适当补充信息(例如,进口商、修理单位地址 等); b.安全须知,即:投入运行;使用;装配和拆除;维护、 大修和修理;安装;调试 C.必要时,培训须知; d.在预定工作条件下,对设备能否安全地用于预定场所中 进行判断的详细说明; e.电气和压力参数、最高表面温度及其它限值; f.适用时,29.2 项 e)规定的体使用条件:
g.适用时,特殊的使用条件,包括经验表明可能发生误用 的详细信息; h.必要时,可安装到设备上的工具的基本特征 i.声明设备所符合包括发布日期在内的标名录;符合 这些标准要求的防爆合格证。 (3)电池说明书 按照23.11的规定,如果用户必须更换安装在外壳内的电池, 与充许正确更换有关的参数应包括在说明书中,包括制造商的名称和 部件编号,或电化学系统、标称电压和额定容量。 二十五.附录 (1)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2000 版为附录D):电缆引入装置的附
(1)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2000版为附录D):电缆弓引入装置的附 加要求,没有太大变化。 (2)删除了2000版中的附录B:气体和蒸气按其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MESG)和最小点燃电流(MIC)分级。 (3)2010版的附录B为2000版中的附录F(规范性附录):对Ex 原件的要求。 (4)合并2000版中的附录C(I类电气设备的防潮要求)和附录E(I 类电气设备塑料外壳特殊要求)为2010版的附录C(规范性附 录):工类电气设冬的特殊要求。
(5)合并后的附录C的主要变化为修改了湿热试验的严酷等级,规 定高压电气设备为+40℃,21d;低压设备为+40℃,12d;携带 式电气设备为+40℃,6d。 6)附录D为2000版中的附录A(规范性附录):取得防爆合格证 的检验程序,有一点变化是在第5条“防爆合格证有效期为5 年”后加了一个注“适用时,防爆合格证上应注明符号“U” 和符号“X”所代表的确切内容”。 (7)附录E为增加的附录(用“设备保护级别”的方法对防爆设备 进行危险评定的介绍,资料性附录),附录F为增加的附录(由 变频器供电的电机,资料性附录)。
安装光源时测定容积”; 增加的条款有:3.5距离、3.11快开式门或盖、3.12用螺纹紧固件 固定的门或盖、3.13螺纹式门或盖、3.14呼吸装置、3.15排液装置 3.16Ex封堵件、3.17Ex螺纹式管接头、3.18Ex元件外壳, “4设备类别和温度组别”,未有变化,和原标准基本一致。 “5隔爆接合面”这章,变化较大具体变化如下: “5.1通用要求”,增加“在没有压力时”、“接合面的结构应适合 于加在其上的机械紧固装置”及隔爆接合面的尺寸超出了相应的最小 值或最大值时的规定;细化防锈油脂的要求,“防锈油脂可在装配前 涂敷在接合面上。如果涂敷防锈油脂,应不老化变硬、不含汽化溶剂 并且不引起接合面锈蚀。应按照油脂制造商的说明书检查其适应性 ,;增加电镀,“接合面可被电镀,此时,金属镀层不应超过0.008mm ”; “5.2非螺纹接合面”中,隔爆接合面宽度增加12.5mm≥L>9.5mm 这档规定,但需要注意前提是容积不大于≤2000cm3。并且I、IIA、 IIB类电机滚动轴承间隙,在L≥40mm时增加至0.8mm,而原标准中,I 类产品的隔爆接合面宽度最大一档为>25mm,且隔爆接合面间隙最大 为0.75mm;同时增加“5.2.8锯齿形接合面”和“具有圆弧面的接合 面”。 “5.3螺纹接合面”中,增加螺距、螺纹形状和配合等级的要求 还增加了锥形螺纹要求。 “5.4衬垫(包括0形环)”,原来条款为5.2.4止口接合面” 和“5.4衬垫和0形环”,现在合并为一条,其中有区别的条款,原 标准中内容为: a.“本要求不适用于导线和电缆引人装置及灯具透明部件的密
封衬垫”; b.“如果IIC电气设备使用金属或金属包覆的可压缩衬垫,那 么应在衬垫压缩之后测量平面部分的每一个表面与密封衬垫之 间的间隙”; C.“如果衬垫是金属或是金属包覆的符合IS01210规定的可压 缩不燃材料,则绝缘套管的接合面和透明部件的接合面可以安装 衬垫。这种衬垫起防爆作用,是5.4.1要求的例外情况”。 “5.5使用毛细管的设备”为本次新增加内容,规定毛细管应符 合表1或表2中对于内部零件直径为0的圆筒形接合面的间隙尺寸。 “6粘结接合面”为原标准的“5.5胶粘接合面”。 “7操纵杆”中,7.2与原标准的6.4区别在于:增加符合第8章规 定的轴承来避免使间隙因磨损而增大。 “8轴承”中,,有区别的部分为: 8.1.1“旋转电机转轴的最小径向间隙k不应小于0.05mm”,原标 准“18),对I类、IIA类和IIB应不小于0.075mm,对IIC应不小 于 0.05mm。 8.1.2曲路式接合面不符合表1和2要求的曲路式接合面如经第 14~16章规定的试验合格,仍可认为符合本部分的要求。原标准无 此规定。 8.1.3浮动轴承盖接合面确定轴承盖的最大浮动度时应考虑制造商 规定的轴承间隙和允许的轴承磨损。轴承盖可与转轴一起自由径向运 动和在转轴上轴向运动,但应与轴保持同心。应有装置阻正轴承盖相
对转轴旋转。浮动轴承盖不充许用于11C类电气设备。原标准无此规 定。 8.2.1接合面的宽度至少应等于轴的直径,但不必超过25mm。原标 准为“当转轴直径不大于25mm时,应不小于转轴直径;当转轴直径 大于25mm时,应不小于25mm”。原标准中“如果在带有滑动轴承的 旋转电机上采用圆筒式或曲路式轴承盖,并且定转子间的单边间隙大 于轴承盖所充许的单边间隙位移时,则轴承盖应由无火花材料(如黄 铜)制成”。新标准中,接合面至少一个采用无火花金属材料;定、 转子之间的气隙应大于制造商规定的最小径向间隙k;无火花金属材 料的最小厚度应大于该气隙。 “9透明件”中,删除安装相关内容。 “10构成隔爆外壳一部分的呼吸装置和排液装置”,将原标准中的附 录B并入此条。 “11紧固件、相关的孔和封堵件”,增加对I类设备的螺栓的保 护,其头部具有护圈或沉孔,或通过设备结构内在保护;增加强度方 面要求;不允许使用塑料材质或轻合金紧固件;增加双头螺栓、盲 孔、不透孔、封堵件要求;并且规定11.3在进行第15章规定的型式 试验时,应使用制造商规定的螺栓和螺母。试验期间使用的螺栓或螺 母的性能等级,或螺栓、螺母的屈服强度和型号应按表9中的20.2 (a)的要求在设备上标志,或在相关防爆合格证上规定。 “12外壳材料和机械强度一外壳内的材料”,增加以下一些条款
a.“12.4如果使用铸铁,材料等级应不低于150级(IS0185)”, 也就是隔爆外壳的材质至少应为HT150,但是对I类产品,应参照附录 要求,即至少应为HT250; b.“12.6在I类隔爆外壳中,能够承受在空气中产生电弧、并由 大于16A额定电流引起的电气应力的绝缘材料(例如在断路器、接触 器和隔离开关等开关电器中),按照GB/T4207的规定,其相对泄痕指 数不应小于CTI400M。但是,如果上述绝缘材料虽不能通过此试验 但其体积被限制到空外壳总容积的1%,或者有合适的检测装置能够在 绝缘材料可能分解导致出现危险之前在电源侧断开向外壳供电的电 源,他们也可使用。此检测装置的设置和有效性应得到验证”; c.“12.7隔爆外壳不应用锌或锌含量高于80%的锌合金制成”。 “13隔爆外壳的引入装置”,删除了原标准中“如果电缆被封人主 外壳内,则外壳外部的电缆长度至少应为1m”,增加了“绝缘套管 的要求,对引入装置的安装作了详细规定。 “14检查和试验”,增加了确定最高表面温度的条件,原标准中为 规定具体的方法,通常都是用额定电压进行试验,新标准中的要求更 加严格。 “15型式试验”,区别如下: a.“15.1.2爆炸压力(参考压力)测定”,增加对于用于低于, 20℃环境温度的电气设备,参考压力的确定方法,对不同的产品详细 规定了不同的试验方法。 b.修改了过压(静压法)试验压力。 c.动压法过压试验中,删除了1.5倍大气压力下进行试验的方法 d.增加“旋转电机应在静止和运转状态下进行试验”
附录A、B为呼吸装置和排液装置相关的附加要求。 附录C为隔爆外壳引入装置的附加要求,增加了GB3836.1规定 的耐热试验和耐寒试验应施加到按照制造商使用说明书组装到芯棒 上的试样上,或所要求的电缆试样上。并且密封试验的试验方法变为 I类在2000kPa压力下保持至少10s,或对于II类在3000kPa下保持 至少10s。 附录D作为Ex元件的空隔爆外壳,为本次新增加内容,主要包 含了空隔爆外壳的Ex元件外壳防爆合格证的要求。 附录E隔爆外壳内使用的电池,包含了在由隔爆外壳“d”保护 的设备内为电路提供电源的电池或电池组的要求。 附录FI类电气设备的补充规定,和原标准的附录C内容完全 一致。 附录G螺栓或螺母的机械性能、附录H用”设备保护级别”的方法对防 爆设备进行危险评定的介绍均为本次新增加内容,
施加Um或Ui后,在正常工作情况下,“ic”等级电气设备中的本 质安全电路应不能引起点燃,当间距影响安全时,间距应满足表5 或表F.2的要求。在对电路进行火花试验评定时,施加1.0倍安全系 数。确定表面温度组别时,施加在电压电流上的安全系数应为1.0。 故障概念不适用于该保护等级,第8章中规定的可靠元件和可靠组件 也不适用。“ic”保护等级适用于2区,不适用于煤矿。 3、增加了附录F(规范性资料):装配好的印制电路板间距隔离及元 件隔离 本附录降低了表5所规定的导电部件的间距要求。本附录适用于 最大污染等级为2级的下列产品: 装配好的印制电路板和 击式柯产 一
施加Um或Ui后,在正常工作情况下,“ic”等级电气设备中的本 质安全电路应不能引起点燃,当间距影响安全时,间距应满足表5 或表F.2的要求。在对电路进行火花试验评定时,施加1.0倍安全系 数。确定表面温度组别时,施加在电压电流上的安全系数应为1.0。 故障概念不适用于该保护等级,第8章中规定的可靠元件和可靠组件 也不适用。“ic”保护等级适用于2区,不适用于煤矿。
3、增加了附录F(规范性资料):装配好的印制电路板间距隔离及元 件隔离 本附录降低了表5所规定的导电部件的间距要求。本附录适用于 最大污染等级为2级的下列产品: 装配好的印制电路板和 ·具有表F.1或者F.2规定保护等级的隔离元件(继电器,光耦,但变
压器除外)。 表F.1中的数据适用于过电压III/II类、材料IIIa/b级、2级污染 等级(运行中无冷凝)的情况。
增加大电流火花试验装置的结构要
5、增加了附录 E:瞬态能量试验
6、修改了印制电路板印制线的温度组别表
6、修改了印制电路板印制线的温度组别表
I类设备对照如下表所示:
7、增加了使用电阻限制电容放电的技术要求,引入了有串联电阻保 护电容的电容量有效值降低的评定方法 当一个电阻与电容串联连接,用以保护电容放电时,电阻的耗散 功率(瓦)在数值上可认为是等于CU",其中电容C的单位为法拉、电 压U的单位是伏特。 当用电阻和电容串联来限制两者组合后的放电能量时,可用下表 简化评定两节点间有效电容。有效电容=C×降低系数
8、引入了具有低电压电池点燃能量的处理方法
B、引入了具有低电压电池点燃能量的处理方法
引入了测量密封电池箱最大压力的
10、可靠变压器的例行试验变化
11、在临界点燃数据表(表A)中增加了I类电路充许的短路电流和 允许电容值。 如下表所示:电压和设备级别相对应的允许短路电流(部分)
电压和设备类别相对应的允许电容(部分)
12、引入了故障情况下IC中可能产生电压提升的处理方法。 集成电路可能失效,可导致其外部线路之间存在任何短路和开路 的组合。虽然组合的方式可以任意假设,但是故障一旦施加就不能改 变(例如通过考虑第二种故障)。在该故障情况下,连接到该器件上 的任何电容和电感,应认为是施加故障后最不利的连接。 含有电压转换器(例如升高电压或倒置极性)的集成电路GB/T 38204-2019 岩土工程仪器 测斜仪,如果 任一外部插脚上不出现升高的电压,而且没有使用像电容或电感这样 的外部转换元件,例如EEPROMS,则其外部插脚上不需要考虑内部电 压。如果任一外部插脚上出现升高的电压,则认为集成电路的所有外 部插脚上都可能会出现开高的电压。
13、规定了SMD可靠连接的方法。
规定了SMD可靠连接的方法。 对于表面安装元件,应有一个至少2mm长的焊接点,如下图所示
对于表面安装元件DB21T 2137-2013 LED防爆灯具,应有一个至少2mm长的焊接点,如下图所
5印刷电路板焊接区尺寸按元件制造商说明书
14、引入了电感和电容组合电路的火花点燃能量的处理方法。 对于同时含有贮能电容和电感的电路,用图A1~图A6参考曲线进行 平定可能是困难的(例如,贮能电容可以增强电源对电感的供电): 应对电容和电感的组合电路进行评定和试验。如果按照第5章要求评 定的总电感或电容比附录A点燃曲线或数据表的容许数值小1%,则 最大容许电容或电感可分别取点燃曲线或数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