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611-2018 干拌废胎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DB41/T 1611-2018 干拌废胎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1/T 1611-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7.1K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6283
VIP资源

DB41/T 1611-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1/T 1611-2018 干拌废胎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5.7.1干拌废胎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时应封闭交通,禁止车辆通行,待路面温度低于50℃时方可 开放交通。 5.7.2已铺筑好的干拌废胎胶粉改性沥青路面应控制交通,不得污染损坏,并做好通车后的养护管理 工作。

5.8.1路面施工接缝应紧密、平顺,不得形成明显的接缝离析。 5.8.2上、下层的纵向接缝应错开15cm(热接缝)或40c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或上、下层的 横向接缝应错开100cm以上。

5.8.1路面施工接缝应紧密、平顺,不得形成明显的接缝离析。

6.1.1进场前,各种原材料应以“批”为单位取样检测,沥青、集料等重要材料应提交正式的检测报 告,干拌废胎胶粉应根据表1要求提供检测报告,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厂。 6.1.2胶粉进场后应按应按每100t或每批次的频率抽检一次化学指标,按每生产班次的频率抽检物 理指标。 6.1.3胶粉存储时间若超过90d,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测,相关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要求

SC/T 2068-2015 凡纳滨对虾 亲虾和苗种6.2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

6.2.1施工过程质量检查项目和频率应符合JTGF40的相关规定。 6.2.2干拌废胎胶粉的掺量应按照设计文件规定执行,允许正误差2%,不允许出现负误差。 6.2.3混合料成品温度应逐车检测,温度符合表5的规定 6.2.4路面压实度、空隙率、渗水系数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路面密实状况检查与验收技术要求

6.3交工验收质量检查与验收

交工验收过程中检查项目和频率应符合JTGF80/1的相关规定。

DB41/T 16112018

A.3.1按GB/T6038和有关橡胶材料标准规定的方法制备门尼黏度试验用试样,试样应由两个直径约50 nm,厚度为6mm的圆形胶片组成,在其中一个胶片的中心打一个圆孔,以便转子插入。 A.3.2试样测试前应在标准实验室温度(23℃土2℃)下调节至少30min。均匀化后的样品应在24h 为进行测试。 A.3.3试样的制备方法及存储条件都会影响门尼黏度测试结果,因此,在评价特定的橡胶性能时,应严 格按照测试方法中规定的程序进行

DB41/T 16112018

A.3.4成型的试样应尽可能排除气泡,以免在转子和模腔形成气穴,影响测试结果

除在有关材料标准中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100℃土0.5℃温度下进行,试验时,试样应先预热 1 min,再测试4 min后,读取试验结果。

A.5.1把模腔和转子预热到试验温度,并使其达到稳定状态。门尼黏度计在空腔运转时,门尼值记录器 上的门尼值应在0土0.5范围内。检查模腔和转子上有无遗留胶料,要给予及时清理。 A.5.2打开模腔,将转子插入带孔胶片的中心孔内,并将转子放入模腔中,再把另一块胶片放在转子上 面,迅速关闭模腔预热试样。测定低黏度或发粘试样时,可以在试验与模腔、转子之间衬以0.03mm厚 的聚酯薄膜,以便清除试验后的试样。这种薄膜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 .5.3试验预热1min时,转子转动4min。所获得的数值为该试样的门尼黏度值,如不是连续记录,则 应在规定的读数时间前30s内观察刻度盘上的门尼值。 A.5.4打开模腔(自动控制的设备到时间自动打开模腔),取出转子,将转子上胶料取下,清理模腔内 和转子上的余胶,将转子插回模腔。 A.5.5打印记录的曲线和各种实验结果。

A.7.1炼胶工艺和胶料停放时间

橡胶的塑炼、混炼和薄通等工艺对门尼粘度值有较大的影响,即与试样制备方法有关。因此在做比 较试样时,试样的制备要在同一方法和工艺下进行;胶料的停放条件和时间对粘度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不可放置过久,不同的气候条件采取不同的停放时间,以免胶料在停放过程中有焦烧倾向。

A. 7. 2 试验温度

DB41/T 16112018

因此试验温度范围要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由于模腔的容积是一定的,装胶量的多少会影响模腔内转子的转动。如若试样没有充满模腔,影响 试验数据的重现性,所得门尼值不准确

直接影响到胶料的初始门尼值的高低,应严格控

A.7.5 转子新旧程度

DB41/T 1611201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干拌废胎胶粉门尼黏度试样制备方法

试样的制备方法和试验前的试样调节都会影响门尼值,因此应严格按照测定方法中规定的程序进 行。废胎胶粉多为混炼胶,因此,干拌废胎胶粉门尼黏度试样可参照GB/T6038和有关橡胶材料标准规定 的方法制备。

电子天平:量程1kg,感量0.1g。 开放式炼胶机:是橡胶制品加工使用最早的一种基本设备之一,其主要技术特征见表B.1,若 他规格的开放式炼胶机,需调整混炼程序

表B.1开放式炼胶机主要技术参数

B.3.1将开炼机辊距调至1.4mm土0.1mm,辊温保持在50℃土5℃; B.3.2称取试料500g土5g,将胶料包在前辊上过辊。第一次过辊后,将胶片对折后再次放入辊筒过辊, 散落的固体全部混入胶料中,样品达到规定的厚度(6mm左右)时,停止过辊并取下胶片; B.3.3取下的胶片应放置在平整、干净、干燥的金属表面冷却至室温,冷却后应用铝箔或其他合适材料 包好以防污染; B.3.4在混炼过程中,辊筒温度应始终保持在50℃土5℃范围内,采用精度为土1的表面测温计测量辊 筒表面中间部位的温度。为了测量前辊筒表面温度,可以把胶料迅速地从炼胶机上取下,测定辊温后再 将胶片放回; B.3.5在制备好的胶片上裁取两个直径约50mm,厚度为6mm的圆形胶片,在其中一个胶片的中心打 个直径约12mm的孔。裁取胶片时,应尽可能排除气泡。

DB41/T 16112018

废胎胶粉在高温条件下,可以释放出少量HS、SO2等少量可燃性气体,遇到空气时,可能发生自燃 现象。因此,将干拌废胎胶粉用于沥青混合料时,必须对橡胶粉的闪点进行试验检测,以免胶粉燃烧, 危及人身和施工安全。干拌废胎胶粉的闪点试验检测可借鉴沥粘稠石油沥青的克利夫兰开口杯法(简称 COC法测定闪点)进行,即将干拌胶粉试样在规定的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COC)盛样器内,按规定的升 温速度受热时所蒸发的气体,以规定的方法与试样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火焰时的试样温度,以℃表 。

2.1闪点仪:采用克利夫兰开口杯式闪点仪,由下列部分组成: a)克利夫兰开口杯:用黄铜或铜合金制成,内口直径Φ(63.5土0.5)mm,深(33.6土0.5)mm,在 内壁与杯上口的距离为(9.4土0.4)mm处刻有一道环状标线,带一个弯柄把手。 b)加热板:黄铜或铸铁制,为直径145mm~160mm、厚约6.5mm的金属板,上有石棉垫板,中心有 圆孔,以支承金属试样杯。在距中心58mm处有一个与标准试焰大小相当的Φ(4.0土0.2)mm电 镀金属小球,供火焰调节的对照使用。 c)温度计:0℃~360℃,分度值不大于2℃。 d)点火器:金属管制,端部为产生火焰的尖嘴,端部外径约1.6mm,内径为0.7mm~0.8mm,与可 燃气体压力容器(如液化内烷气或天然气)连接,火焰大小可以调节。点火器可以150mm半径 水平旋转,且端部恰好通过柑锅中心上方2mm以内,也可采用电动旋转点火用具,但火焰通过 金属试验杯的时间应为1.0s左右。 e)铁支架:高约500mm,附有温度计夹及试样杯支架,支脚为高度调节器,使加热顶保持水平。 2.2防风屏:金属薄板制,三面将仪器围住挡风,内壁涂成黑色,高约600mm。 2.3加热源:附有调节器的1kW电炉或燃气炉,根据需要,可以控制加热试样的升温速度为14℃ 17℃/min、5.5℃/min±0.5 ℃/min。

C.3.1将试样杯用溶剂洗净、烘干,装置于支架上。加热板放在可调电炉上,如用燃气炉时,加热板距 炉口约50mm,接好可燃气管道或电源。 0.3.2安装温度计,垂直插入试样杯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距杯底约6.5mm,位置在与点火器相对一侧距 杯边缘约16mm处。 0.3.3将准备好的橡胶粉样品倒入试样杯中至标线处,试样杯的其他部位不能沾有样品。 0.3.4全部装置应置于室内光线较暗且无明显空气流通的地方,并用防风屏三面围护。 0.3.5将点火器转向一侧并点火,调节火苗成标准球的形状或成直径为(4土0.8)mm的小球形试焰。 0.3.6加热样品,升温速度迅速达到14℃/min~17℃/min,待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56℃时,调节 加热器降低升温速度,以便在预期闪点前28℃时能使升温速度控制在5.5℃/min土0.5℃/min,

DB41/T 16112018

0.3.7样品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28℃时开始,每隔2℃将点火器的试焰沿试验杯口中心以150mm半径 作弧水平扫过一次;从试验杯口的一边至另一边所经过的时间约1s。此时应确认点火器的试焰为直径4mm 土0.8mm的火球,并位于口上方2mm~2.5mm处, 0.3.8当样品表面出现一瞬即灭的蓝色火焰时,立即从温度计上读记温度,作为试样的闪点。注意勿将 试焰四周的蓝白色火焰误认为是闪点火焰。

0.4.1同一样品至少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不超过重复性试验允许差(8℃)时,取 其平均值的整数作为试验结果。 .4.2当试验时大气压在95.3kPa以下时,应对闪点的试验结果进行修正,若大气压为95.3kPa~ 84.3kPa时,修正值为增加2.8℃;当大气压为84.3kPa~73.3kPa时,修正值为增加5.5℃。

DB41/T 16112018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干拌废胎胶粉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D.1.1除本方法另有规定外,其余均应遵照JTGF40附录B的规定执行。 D.1.2干拌废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马歇尔试验的 稳定度和流值并不作为配合比设计接受或者否决的惟一指标。 D.1.3干拌废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宜按图D.1的步骤进行,

王拌废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

DB41/T 16112018

D.2.1配合比设计的各种矿料必须按JTGE42规定的方法,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代表性样品,其 质量必须符合第4章规定的技术要求。 D.2.2干拌废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一般采用70#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当已有成功经验证明使用其他 种类沥青能满足使用要求时,也可使用。 D.2.3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各种材料应符合气候和交通条件的需要,其质量应满足相关技术规范的技术要 求。当单一规格的集料某项指标不合格,但不同粒径规格的材料按级配组成的集料混合料指标符合规范 要求时,允许使用。

D.3初试矿料级配的确定

D.3.1干拌废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宜直接采用表4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当干拌 废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6mm时,以2.36mm作为粗集料的分界筛孔;当公 称最大粒径大于16mm时YD/T 3566-2019 智能光分配网络 管理系统测试方法,以4.75mm作为粗集料的分界筛孔。 D.3.2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调整各种矿料比例设计3组不同粗细的初试级配,3组级配的粗集料骨架 分界筛孔的通过率处于级配范围的中值、申值土4%附近。 D.3.3计算初试级配的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b、合成表观相对密度s、有效相对密度se。其 中各种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试验方法遵照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 .3.4根据工程项目特点,预估混合料的适宜油石比Pa,作为马歇尔试件的初试油石比。 D.3.5按照选择的初试油石比和矿料级配制作干拌废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马歇尔标准击实的次 数为双面75次,一组马歇尔试件的数目不得少于4~6个。 .3.6按式D.1、式D.2、式D.3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有效沥青的饱和度VFA

式中: VV试件的空隙率,%; Y一一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Yt一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 VMA一一试件的矿料间隙率,%; Ps一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计算时,胶粉质量不宜计入矿料质量,而应计 入沥青质量中),%; Yb一矿料混合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VFA一一试件的有效沥青饱和度,%。 D.3.7从3组初试级配的试验结果中选择设计级配时,应要求VV、VMA、VFA等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和设 计要求,当有1组以上的级配同时符合要求时,以粗集料分界筛孔通过率大且VMA较大的级配为设计级配。

D.4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DB41/T 16112018

D.4.1根据选择的设计级配和初试油石比试验的空隙率结果,以0.2%~0.4%为间隔,调整3个以上不 同的油石比,拌制混合料,制作马歇尔试件,一组试件数不宜少于4~6个。 D.4.2采用表干法测定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采用真空法测定试件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并计算试件的 空隙率等各项体积指标。 D.4.3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稳定度和流值是否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D.4.4根据期望的目标空隙率,确定油石比,作为最佳油石比0AC。所设计的干拌废胎胶粉改性沥青混 合料应符合5.3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D.4.5如初试油石比的混合料体积指标恰好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以省去此步,但应进行一次复核,

对于所设计的干拌废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GB/T 17369-2014 建筑用绝热材料 性能选定指南,除检验JTGF40附录B规定的项目外,还应进行骨塔堡 飞散试验和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配合比设计检验应符合5.3的技术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进行配 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结束后,应及时出具配合比设计报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