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达坂城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达坂城隧道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是连接南北交通的重要工程之一。该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以科学合理、安全高效为原则,旨在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
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分析。达坂城隧道全长约X公里,穿越复杂地质区域,涉及软弱围岩、断层破碎带等地质问题,需采取针对性支护措施。二是施工方法选择。根据隧道地质特点,采用新奥法(NATM)施工技术,结合机械化作业手段,如全断面掘进机(TBM)或钻爆法,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三是资源配置计划。合理安排人力、机械设备和材料供应,组建专业施工团队,配备先进的掘进设备和监测仪器,保障施工效率。四是安全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制定应急预案,加强风险监控,特别是对地下水渗漏、塌方等潜在危险的防范。五是环境保护方案。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优化弃渣处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实现绿色施工。
总体而言,达坂城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充分考虑了工程技术难点和实际需求移村村委会15号楼高层住宅钢筋施工方案,力求在保证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防水层采用移动式工作平台铺设;衬砌采用全断面液压钢模整体衬砌台车、混凝土输送泵运输、泵送混凝土灌筑施工。
为保证出碴、进料运输与仰拱填充施工平行作业,保证仰拱施工质量,减少施工干扰,加快掌子面的掘进速度,施工过程中,仰拱混凝土采用全幅整体灌筑,采用仰拱栈桥保证混凝土质量及解决洞内出碴进料与仰拱施工之间的干扰问题。
顺坡段排水施工是用小型移动污水泵将掌子面积水抽到已施作完毕的排水沟,经排水沟排放到洞外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排放;反坡段排水采取机械接力式排水,即每隔500m在隧道一侧设置汇水水仓,掌子面积水采用多台小型移动潜水泵将积水抽至洞外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排放。出口端反坡排水出洞厚设置保温排水暗沟,保证冬季排水顺畅。
⑻隧道内接触网支座、电缆槽、通风及照明等设施与隧道同步修建完成。
本隧道设计主体结构使用年限为100年,砼结构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设计。
施工中对下列项目进行严格控制。
水泥选用低水化热和低碱含量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
细骨料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
粗骨料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二级级配碎石。
矿物掺和料选用品质稳定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
外加剂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当引气、能明显改善和提高砼耐久性的产品。
施工中严把原材料选择和进场关,质量专职部门和试验部门密切配合,严禁不合格的材料进场。
以上各项原材料的技术指标均满足《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的要求在耐久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矿物掺合料。
砼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C25或C35的要求。
结构砼抗渗等级满足设计要求不低于P10,地下水发育有弱侵蚀性时,其抗渗等级不小于P12。
砼施工前,针对不同结构及环境制定施工全过程和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内容与质量保证措施,并进行砼试浇筑,验证并完善砼施工工艺。
砼搅拌应采用自动计量的强制式拌合机,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
施工过程中委派专人记录砼运送到工地的时间和出机的坍落度、浇筑时间和浇筑时间的坍落度、浇注时洞内温度与砼浇筑温度、浇筑长度、浇筑高度的控制以及养护方式、养护过程。
钢筋保护层及钢筋的定位采用工程塑料制作的保护层定位夹或定型生产的纤维砂浆块。使用细石混凝土垫块定位保护层厚度时,垫块的尺寸和形状采用工字形或锥形,垫块的强度高于衬砌结构本体强度,水胶比不大于0.45;衬砌结构两侧面和底面的垫块应至少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洞内温度调整,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30℃以下。施工过程中要估计混凝土温度与拉应力的变化,提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值,并在施工养护过程中实际测定关键截面的中部点温度和离表面约5cm深处的表层温度(包括仰拱和底板),实行严格的温度控制。衬砌结构任一截面在任一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层温度之差一般不大于20℃,新浇筑混凝土与上一区段衬砌混凝土或围岩之间的温差不大于20℃,洒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大于15℃。
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能过大以避免离析或泌水。
插入式振动棒需变换其在混凝土中的位置时,竖向缓慢拔出,不得在混凝土浇筑仓内平拖。泵送下料口应及时移动,不得用插入式振动棒平拖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拌和物将其推向远处。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应达到8.0MPa以上方能拆模。
耐久性混凝土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整个养护期内不得间断。
根据隧道洞口的设计结构和洞口地形标高,详细计算洞口边仰坡开挖边线的坐标和各桩中心坐标。利用附合导线与以上计算坐标的相对关系,使用全站仪在地面上放出洞口边仰坡开挖轮廓线,十米桩中心坐标点位,以放出的坐标点为中心放出开挖边线桩,控制洞口边仰坡的开挖;
隧道洞身施工测量根据隧道设计文件,精确计算出线路百米桩的坐标及结构的相关尺寸和标高,并按每10m编制出本隧道标高表。测量工程师利用洞内测量控制点,及时向开挖面传递中线和高程;由测量队用断面测量仪测设隧道开挖轮廓线,支护钢架架立前后和二次衬砌立模前后,进行复核,确认准确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对混凝土净空断面应用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检查。
在洞内进行施工放样时随时配带气压表、温度计,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仪器进行气压、温度的修正。
洞内外观察、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测量、拱顶下沉量测及地表沉降为必须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浅埋地段应该进行地表下沉量测。
隧道进口由于围岩倾角大、厚度薄,自然边坡陡,岩体风化风蚀现象严重,存在危岩、危石、剥落、掉快等现象,施工中易坍塌掉快,加强洞口段地表监测,防止地面变形,引起坍塌。
根据施工需要,必要时增设地表下沉量测及围岩内部变形等量测项目。
测量断面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及埋置深度等确定,V级围岩地段为5~10m,IV级围岩地段为10~30m,III级围岩地段为30~50m。
随洞身衬砌作业,每20m对已衬砌段隧道净空采用激光限界检测仪进行洞身净空检查,隧道洞身开挖贯通后,组织测量人员进行贯通测量。
依据测量规范及测量结果,调整贯通误差,并将结果及时上报监理和业主有关部门。依据设计图纸检查完工后的结构物尺寸,如实填写检查结果,并将检查资料作为竣工资料一部分存档。
测量桩点的交接,必须双方会同,持交桩表逐桩核对,交接确认,遗失的坚持补桩,无桩名者视为废桩,资料与现实不符的应予以更改。
执行有关测量技术规范,按照规范技术要求进行测量作业检测,保证各项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测量放样的依据是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使用的图纸及规范必须盖“受控”章,确保其有效。
定期组织测量人员与相邻施工单位共同进行洞内外控制点联测,保证控制点的准确性。
所有现场测量原始记录,必须将观测者、记录者、复核者记录清楚且须是各岗位操作人员自己的签名。
加强仪器的维修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状态,制定仪器维修和保养制度及周检计划,按时送检。
洞内地质超前预测预报程序见图5。
(1)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
每次爆破后,由地质工程师对开挖工作面进行观察调查并作地质素描记录。调查项目包括掌子面正面及侧面稳定状态、岩性风化程度、裂隙间距、形状、涌水情况、水的影响等等,调查记录参照“铁路新奥法指南”填写。素描记录工作面的岩层产状、构造及特殊地质现象,同时对靠近工
作面的初期支护进行观察,喷射砼是否开裂、是否有掉块现象等。
图5 洞内地质超前预测预报程序图
(2)地质预测预报内容
对照勘测阶段的地质资料,预报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及对施工的影响程度。随工作面素描地质结构状态。
可能出现坍方、滑动影响施工时,预报其部位、形式、规模及发展趋势,并提出处理措施。
隧道将穿越不稳定岩层,较大断层等特殊地段需改变施工方法或作应急措施时的预报。
预报可能出现突然涌水地点,涌水量大小,地下水、泥砂含量及施工的影响。
软岩再现内鼓、片帮掉块地段,预报对施工的影响程度。岩体突然开裂或原有裂隙逐渐加宽时,应预报其危害程度。
在位移量测中发现围岩变形速度加快时,预报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隧道浅埋段地面下沉或开裂,预报对隧道稳定和施工的影响程度。洞口可能出现滑坡、坠石时、及时预报。预报由于施工不当,可能造成围岩失稳及其改进措施。
k60 580~k70 000路基施工组织设计绘制全洞地质断面、剖面的展开图。
(3)地质预报预测方法
a.隧道开挖面地质素描:
根据开挖面地质素描、岩石结构面调查记录采用前推法预测前方地质情况,首先按1:100的比例做出开挖面前方一定长度的展开图,逐一将开挖面地质素描和岩石结构面的记录资料,按其产状、节理轨迹线绘制到展示图上,最后按其节理走向和轨迹延伸并结合TRT6000的预报成果、地质雷达预报成果和超前钻孔的钻芯地质资料画出前方地质情况。
围岩的岩石结构产状、节理的延伸性、粗糙起伏情况、张开程度。
d..利用掌子面打炮眼进行探测:
隧道大都存在断层破碎带、岩溶分布,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采用钻孔预测时采取以下方法:钻孔深度以30m为限,30 m以内出现异常情况时,按预定方案实施,钻孔出水,安装压力表及水表,测定地下水的压力和流量。
f. TRT6000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TRT6000系统在硬岩中可测出方300 m范围内异常出现的岩体和空洞等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并能形成三维的视图,对斜交隧道(尤其是大角度斜交隧道)裂隙也能很好地反映。软岩预测范围在15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