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桥预应力施工方案

螺旋桥预应力施工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367.42 KB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螺旋桥预应力施工方案

螺旋桥预应力施工方案是一种针对螺旋形桥梁结构的施工技术,旨在确保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和承载能力。预应力施工通过在桥梁构件中施加预先压缩力,抵消外部荷载引起的拉应力,从而提高桥梁的整体性能。

一、施工概述螺旋桥的预应力施工主要分为后张法和先张法两种方式。根据螺旋桥的特点,通常采用后张法,因为其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的曲线形状。施工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预应力筋的位置、张拉力和锚固效果,以确保桥梁各部分受力均匀。

二、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在施工前dbj61/t 127-2017标准下载,需对桥梁的设计图纸进行详细分析,确定预应力筋的布置位置、张拉顺序及锚固点。同时,检查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的质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预应力筋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将预应力筋(如钢绞线或高强钢筋)沿螺旋曲线布置,并固定在指定位置。为保证精度,使用专用定位支架调整预应力筋的空间走向。

3.混凝土浇筑安装好预应力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由于螺旋桥具有复杂的空间曲面,需分段浇筑并严格控制振捣质量,避免出现空洞或蜂窝现象。

4.张拉与锚固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操作。张拉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张拉力值进行控制,并实时监测伸长量是否符合要求。张拉完成后,进行锚固处理,确保预应力筋牢固锁定。

5.孔道压浆张拉完成后,对预应力筋的孔道进行压浆,填充水泥浆以保护预应力筋免受腐蚀,同时增强结构的整体性。

三、质量控制要点1.确保预应力筋的材质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2.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和浇筑质量,避免因质量问题影响预应力效果。3.张拉过程中需精确控制张拉力和伸长量,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4.压浆应密实无气泡,保证预应力筋的长期防腐性能。

四、总结螺旋桥预应力施工方案的关键在于精确控制预应力筋的布置、张拉和锚固过程。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技术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满足现代交通工程的需求。

3.3单支座横隔梁预应力施

单支座中横隔梁设计在6号墩第二层、7a、11b、12号墩处连续 箱梁上横桥方向,长度为4.5m,宽度3m。全桥设计共6根。

3.3.1单支座中横隔梁设计参数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融侨大道道路及排水工程预应力施工方案 第17页

3.3.4单支座中横隔梁预应力施工顺序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融侨大道道路及排水工程预应力施工方案 第19页

本工程5联桥有六种类型的箱梁共10段,分别是: 1.0~4号上层外幅、0~4号的下层外幅和7~0号的外幅处4 ×33.652m连续箱梁3段。 2.0~4号上层内幅、0~4号的下层内幅和7~0号的内幅处4 V TV 3.4~7号下层外幅33.652+38.618+33.652m连续箱梁1段。 4.4~7号下层内幅28.348+32.532+28.348m连续箱梁1段。 5.4~13号上层外幅33.652+38.859+34.446+35+31m连续箱梁1段。 6.4~13号上层内幅28.348+32.76+35.554+35+31m连续箱梁1段。 每段箱梁高1.8m,宽度9.39m,两边翼缘悬臂宽度2.445m,单 箱双室结构。每段箱梁布置钢绞线12束,分布于两侧腹板,每侧设 置6束,分三层由上至下通长布置为N1、N2、N3。

建筑第三工程局融侨大道道路及排水工程预应力

的X坐标以桥梁中线为基准,施工管道放样应根据孔道在腹板中的 平面位置作相应的投影计算。为便于区分,箱梁预应力钢束从桥梁外 向内分别编号A、B、C、D。具体技术参数和投影计算坐标如下: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融侨大道道路及排水工程预应力施工方案 第21页

3.4.1连续箱梁4×33.652m

3.4.1.1设计技术参数

N1134.238 135.838 91.15555 376 376 N2 134.361 135.961 119.1709 373.1 373. 0~4号外幅上层

(R=57955) 0.97069 N3C 130.568 132.168 355.95 355.95 NID 129.628 131.228 363.09 363.09 N2D 129.747 131. 347 360. 29 360.29

3.4.2连续箱梁4×28.348m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融侨大道道路及排水工程预应力施工方案 第22 页

3.4.2.1设计技术参数

N3B 117.010 118.610 326.58 326.58 N1C 109.003 110.603 306.55 306.55 N2C 109.035 110.635 306.07 306.07 C (R= 48545) 0.965205 N3C 109.142 110.742 304.62 304.62 N1D 108.330 109.930 304.65 304.65 N2D 108.362 109.962 304.18 304.18 0~4号内幅 上层 0~4号内幅 下层 7~0号内幅 桥 u D (R= 48245) bui1d365.c0m 0.95924 cdn. N3D 108.467 110. 067 302.74 302.74 3.4.2.34×28.348m跨钢束实际布管坐标(略)

N3B 117.010 118.610 326.58 326.58 N1C 109.003 110.603 306.55 306.55 N2C 109.035 110.635 306.07 306.07

N3B 117.010 118.610 326.58 326.58 N1C 109.003 110.603 306.55 306.55 N2C 109. 035 110.635 306. 07 306.07

4.3连续箱梁33.652+38.618+33.652n

3.4.3.1设计技术参数

3.4.4.1设计技术参数

N3B 91.811 93.411 326.58 326.58 N1C 85.478 87.078 306.55 306.55 N2C 85.632 87.232 306.07 306.07

48545) 0.965205 N3C 85.637 87.237 304.62 304.62 N1D 84.949 86.549 304.65 304.65 N2D 85.103 86.703 304.18 304.18 4~7号内幅

(R= 48245) 0.95924 N3D85.10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融侨大道道路及排水工程预应力施工方案 第25页

3.4.5.1设计技术参数

计算伸长量 部位钢束位置 投影系 数 曲线半 径 X 波纹管下料 长 建筑资料: 钢绞线下料 长左端右端 N1A 175. 2422 176.842 503.94 488.01 N2A 175. 1776 176. 778 501. 91 481. 93 A (R= 61755) 1.03434 N3A 175.1923 176. 792 517.94 454.64 N1B 174. 8786 176. 479 502. 89 487. 00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融侨大道道路及排水工程预应力施工方案 第26页

3.4.6.1设计技术参数

3.4.6.1设计技术参数

3.4.6.228.348+32.76+35.554+35+31m跨钢束实际技术参数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融侨大道道路及排水工程预应力施工方案 第27页

3.4.7箱梁预应力施工中的难点

箱梁预应力束纵向为多个曲线同时沿桥成弧形布置,实际孔道为 空间曲线,最长的预应力束为174.36m,最短束为90m,全部为通长 束。如此长的空间曲线预应力束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如下问题, 致使预应力施工结果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0558 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3.4.7.1钢绞线布筋就位困难

15根174.36m长的钢绞线自重就有2882kg,重量较重,布置时 如果通过机械牵引进行,用卷扬机将钢绞线牵引进孔道,可能会因桥 面为弧形,起弧较多,牵引时存在容易弄坏波纹管壁和定位变动等问 题,施工风险比较大。如采用浇注混凝土后再穿束的方式,因孔道长 摩阻大,较难穿入。因此,只能在浇注混凝土前,将穿好钢绞线的波 纹管通过人工穿入腹板钢筋就位固定。

3.4.7.2张拉施工摩阻损失大,钢束延伸量

本工程的孔道为空间曲线,长度超长,根据设计说明,张拉前需 () 进行孔道摩阻测试,因预应力筋的延伸量近1000mm,测试时需1台 400t、1200mm以上行程的千斤顶或用6台常规的400t千斤顶串连, 2 这还需由足够的施工操作空间才行,测试的难度较大。 因钢束延伸量已达到1m以上,张拉时每端至少需倒顶3次,锚 X? 具需反复锚固与松锚,对锚具的要求相当高。特别是该工程为空间曲 TVX 线,张拉时按照规范选取摩擦系数理论计算的摩阻与实际的摩阻差别 可能会较大,如出现较大的预应力损失,跨中部的预应力值较小,难 以满足设计要求,对结构的安全也不利。同时预应力损失较大会造成 延伸量低于设计计算值,再处理措施将相当困难,对工期也会造成较 大的影响。

3.4.7.3孔道压浆质量较难保证

因孔道较长,弧度较多,采用普通灌浆的方法,对孔道的填充密 实性和饱满性的保证有较大的难度。

某医院中央空调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建筑第三工程局融侨大道道路及排水工程预应力

3.4.8箱梁预应力施工方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