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顶管法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范例.docx说明:根据工程特点设置开挖深度与工作面,规范要求浅部开挖深度不小于500mm。
根据工程特点设置截水沟挡水墙等。
根据设计交桩,进行四等水准布设复核;准确放出基坑的开挖下口线及开挖上口线。
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及设计图纸要求T/CISA 044-2020 钢铁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pdf,工作井、接收井基坑开挖深度距设计地面0.6m,其周围留设2m宽平台作为工作面,其上采用1:1放坡,若自然地面比设计地面高2.5m,先开挖至设计地面方可施工。
为防止雨季雨水汇流入基坑,基坑开挖之后立即在基坑底的四周边缘挖出0.4×0.4m深的截水沟,在四角各布置一个集水井。位于路面结构中的沉井周,为减少对路面的破坏,仅在基坑50cm以外设置20*30砖砌挡水墙。
说明:根据工程地质情况,沉井的尺寸重量等选择垫层的类型。
为保证沉井在制作过程基底稳定,基坑底部平整夯实后铺设砂垫层,夯实后浇筑C20混凝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20kPa。
砂垫层厚度取0.35m,宽1.0m。
2、混凝土垫层厚度计算
混凝土垫层厚度取20cm,宽0.8m,采用商混支模浇筑。
5.2.5脚手架模板施工
说明:根据工程情况沉井尺寸进行模板脚手架设计并验算。
沉井制作的脚手架的搭设使用Φ48钢管及其配套的扣件,支架底铺设宽1.2m,厚10cm的C20混凝土垫层。横杆每0.8m一道,立杆每1.6m一道,另设剪刀撑加强,以保证支架稳定。
脚手架搭设宽度为1.0m,高度为6m,与井壁的最大距离为1.0m,需设置马道,禁止攀爬脚手架;工作平台上铺竹脚板,搭设栏杆,栏杆不低于120mm,共3道。下沉后沉井制作时,外架不得与墙体模板拉结,模板支撑依靠沉井内的挑架支撑。
刃脚处模板采用砖胎模,其底模和斜面部分采用砂浆、砖砌筑;隔1m砌成垂直缝。砖模表面可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并应凃一层隔离剂。
沉井主体墙体模板及支撑体系采用18mm多层胶合板、主龙骨、次龙骨、抗拉螺栓、斜撑,斜拉杆等组成。
方形井室墙体模板:主龙骨采用φ48×3.5mm,双根一组,每组间距1200mm;次龙骨采用50×50mm方木,间距450mm。
圆形井室墙体:主龙骨采用50×100mm方木,双根一组,每组间距600mm;
次龙骨采用方木50×50mm,间距300mm(圆形井胶合板采用500×18mm的条形胶合板,采用Ф18的钢筋捆绑固定)。
图5.6 圆形井室模板示意图
5.2.7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说明:重点为1、浇筑速度与方案保证模板支撑体系受力均匀不发生涨模等情况
2、防水施工;3、拆模条件,标准试块、同期养护试块的留置组数,4、养护方式
混凝土采用商品抗渗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P8,采用两台汽车混凝土泵顺时针对称浇筑施工,8个φ50振捣棒同时使用,确保混凝土密实,浇注速度可控制在2米高每小时。
模板拆除:墙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后,方可进行。拆除顺序与模板安装顺序相反;梁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为确定拆除时间,需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模板拆除后,割除对拉螺栓伸出端,采用防水涂料涂抹。注意:若抹防水砂浆,施工前,需在将端头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
模板拆除后,覆盖麻布并派专人浇水养护,浇水间隔1次/2h。
第二节沉井在绑扎钢筋之前,对第一节沉井顶部进行凿毛处理,冲洗干净并设300×3钢板止水带与防水条,要求连接处焊接密封。
1、水平施工缝中,沿所有外露面,在模板内设40mm宽的板条,使施工缝保持直线。
2、在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的表面须用钢丝刷刷洗或凿毛,在用水刷洗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0.5MPa,在人工凿毛时须达到2.5MPa,同时必须洒水使混凝土保持潮湿状态,直到浇筑新混凝土。
3、在浇筑新混凝土时,老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2MPa,如为钢筋混凝土,须达到2.5MPa,同时应在老混凝土面上抹灰,水平缝抹一层厚10~20mm的1:2水泥砂浆。
说明:1、一般刃脚部位需一次浇筑,具体分次浇筑下沉情况,根据沉井高度决定。
2、分次浇筑下沉的模板支撑体系要求,明确软弱地基时防止沉井突沉地基加固方式
1、第一节沉井制作高度应高于刃脚部位。
除包河外,沉井分为3节制作分别下沉,包河由于位于高压线下,施工中需按施工面允许,进行多次制作,分别下沉。
2、沉井顶部下沉至离地面2m左右,不得小于1m,可停止下沉,开始进行下一节浇筑。
3、应及时检查沉井沉降变化情况,严禁在接高过程中沉井发生倾斜和突然下沉。
4、模板不应支撑与地面上,模板底部应距地面不小于1m。
5、底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下节混凝土。
6、沉井每次接高时各部位的轴线应一致、重合,及时做好沉降和位移监测。
7、每次下沉后沉井接高,需对刃脚地基进行注浆加固,加固深度为50cm,应及时检查沉井沉降变化情况,严禁在接高过程中沉井发生倾斜和突然下沉。
5.2.10支护墙施工
说明:沉井下沉深度过大建议选择钢筋混凝土支护墙,可一次浇筑也可分节浇筑下沉,下沉深度较浅时可采用砖砌支护墙。
5.2.11 挖土下沉
第一节沉井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下沉,以后各节可达到设计强度70%后开始下沉。沉井下沉前,所有预留洞口均用实心砖砌筑堵死。
沉井下沉前,应对其在自重条件下能否下沉进行必要的验算。沉井下沉时,必须克服井壁与土间的摩阻力和地层对刃脚的反力,其比值称为下沉系数K,一般应不小于1.15~1.25。井壁与土层间的摩阻力计算,通常的方法是:假定摩阻力随土深而加大,并且在5m深时达到最大值,5m以下时保持常值。
式中:K——下沉安全系数,一般应大于1.15~1.25;
Q——沉井自重及附加荷载(kN);
B——被井壁排出的水量(kN),如采取排水下沉法时,B=0;
L——沉井周长(m);
f——井壁与土间的摩阻系数(kPa),由地质资料提供;
R——刃脚反力(kN),如将刃脚底部及斜面的土方挖空,则R=0;
本工程沉井的验算的条件为:
沉井周长:22.2m;刃脚底面积4.44m2;
沉井全高7m,分二节制作、二次下沉,第一节高度3.1m,第二节高度3.9m;
第一节沉井自重为1230kN;
沉井总重为2480kN;
沉井加支护墙总重:3256 kN(平均支护墙高5m)
井壁摩阻系数为:下沉深度5m内取8KPa, 5m以上取10KPa;刃脚阻力取60KPa。
第一节沉井下沉系数验算:
第一节沉井的下沉系数满足顺利下沉验算要求。
第二节沉井下沉系数验算(不考虑刃脚反力):
第二节沉井的下沉系数满足顺利下沉验算要求。
第三节沉井(加支护墙)下沉系数验算(不考虑刃脚反力):
第三节沉井的下沉系数满足顺利下沉验算要求。
当第一节沉井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开始下沉施工。下沉前,沉井外基坑必须先回填土或砂土,夯实,与地面平或略高于地面,以确保沉井下沉之稳定性。
采用长臂挖掘机(伸缩臂挖掘机)配合抓斗取土,先取中间土,形成锅底状,再用人工对称取四周土。开挖时,应勤测量,如有异常情况出现,停止取土,待方案确定并实施后继续进行。
沉井始沉阶段,当素砼垫层敲拆后,沉井重心偏高,沉井井壁的四周无摩擦力,沉井的下沉系数很大,掏挖刃脚下的混凝土若不均匀,将会造成沉井很大的倾斜,所以在沉井挖土前,沉井的刃脚处先采用电镐对称破除,并同时分层掏挖,挖除的土方先集中在底中央,让沉井逐渐下沉部分,使沉井刃脚埋在土层中,降低沉井重心。由于沉井在初期下沉过程中,下沉系数较大,故采取挤土下沉。
后续出土顺序由内向外:先取内圈泥土,再取外圈泥土,根据下沉情况掏除井壁下的土,最后形成全刃脚支承的大锅底,使沉井安全下沉,由于本工程的下沉系数偏大,可依实际情况保留部分井壁下土塞,防止沉井突沉。
严格控制刃脚外土塞,为保证沉井受力均匀,内部应力没有集中现象,在刃脚全支承不能满足下沉要求时,需在刃脚处取土,做到均匀、对称、层层剥离,循序渐进;但在淤泥质粉质粘土中下沉时,不宜捣刃脚。
下沉过程中对下沉量,四角高差,偏位进行测量,及时了解下沉速度,并进行纠偏,当沉井达到允许偏差值1/4时必须纠偏。确保沉井在初始下沉阶段形成良好的下沉轨道。
观测水位情况,严防涌砂现象的发生。施工时,应保持地下水位低于开挖面,以防流沙、管涌等现象发生。安排专人测量观察井内水位,每2小时观测一次,特别是高潮位时须加强观测。当地下水位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深井点或采用湿沉法施工。湿沉施工时须保证沉井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对周围建构筑物等布点监测,随时掌握由于沉井下沉引起的环境影响问题
说明:下沉系数较小时采用,明确具体助沉措施。
由于本工程沉井尺寸大,对沉井下沉的偏差要求高,因此在沉井下沉时应注意及时纠偏。
沉井纠偏在下沉过程中进行,按照“勤测勤纠,随偏随纠”的原则进行纠偏。在下沉过程中每隔2小时测量一次,在沉井初沉阶段、终沉阶段以及偏差较大适应加大观测频率,观测数据及时上报作为纠偏依据。纠偏时应根据测量的偏差数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下沉过程中,应做到均匀,对称出土,严格控制泥面高差,当出现平面位置和四角高差出现偏差时应及时纠正,纠偏时不可大起大落,避免沉井偏离轴线,同时应注意纠偏幅度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高。纠偏以不对称取土纠偏为主,不宜通过“掏刃脚”的方式纠偏。沉井下沉时若发生偏斜,根据测量所得四角标高及四角下沉速度差异进行分析,标高较高的一侧适当多出土,另一侧适当少出土,人为造成踏面反力的差异,调整沉井各部位的下沉速度。多出土的范围及深度应根据沉井刃脚高差、下沉速度差及锅底形状确定。
沉井中偏差应在沉井下沉了1/3~1/2井高以前时基本纠正好,纠正后应谨慎下沉,不再有超出容许范围的位置及方向偏差,否则由于土体形成了约束沉井下沉的“通道”,使沉井难于纠正。沉井下沉至距设计标高2m以上时,必须不再有超出容许范围的位置及方向偏差,否则难于纠正。在终沉阶段纠偏幅度不宜过大,应注意勤测勤纠。
5.4.12 封底与底板浇筑
说明:重点为封底的条件和封底的方法。
封底采用C20混凝土,底板采用C30防水混凝土。
当沉井下沉至距设计底标高100cm时,应停止井内挖土,使其靠自重下沉至或接近设计底标高,再经过2~3天的下沉稳定,即24小时观测下沉不大于10mm时,可进行沉井封底。
沉井封底采用排水法施工封底(干封底),降水方式采用喷射井点井外降水,若井内存在积水则井内挖集水井使用潜水泵辅助降水。封底前应整理好锅底和清除浮泥,对新老砼接触面应凿毛清洗,井内积水应尽量排干,并设置至少一个集水井,其深度和大小要满足水泵吸水要求。
当底板钢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停止抽水,封填集水井,封填前应清洗干净,封填必须密实。
本工程机械顶管管材选用“F”型Ⅲ级钢筋混凝土钢承插口管,混凝土强度为C50,抗渗等级为P8。
顶管施工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井周或洞口土体加固,具体见井周水泥浆加固施工方案。
管材选取合格管材供应商供应的管材,管材进场需验证出厂证明书、清点管材数量、进行外观检测、实验室送检,合格后方可用于顶管施工。
管子到厂时,现场负责人应查验随带企业统一编号的出厂证明书,并交物资部统一保管,其内容应包括:
(2)生产日期、出厂日期;
(3)执行标准、生产许可证和编号;
(4)产品品种,规格、荷载级别;
(5)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结果;
(6)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检验结果;
(7)力学性能检验结果;
(8)企业检验部门及检验员签章。
重点确认产品名称(DRCP)、外压荷载级别、规格(公称直径×有效长度)。
(1)管子内、外表面应平整,管子无粘皮、麻面、蜂窝、塌落、露筋、空鼓,局
部凹坑深度不应大于5mm。
(2)管子外表面不允许有裂缝,内表面裂缝宽度不得超过0.05mm,但表面龟裂和砂浆保护层的干缩缝不在此限。
(3)插口外表面应平整。
(4)合缝处不应漏浆。
(5)钢承口厚度及尺寸符合要求;
湖南省城市雕塑工程消耗量标准(基价表)(湖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2022版).pdf(6)在下列情况下允许进行修补:
1)表面凹深不超过10mm,粘皮、麻面、蜂窝深度不超过壁厚的1/5,其最大值不超过10mm,且总面积不超过相应内或外表面及的1/20,每块面积不超过100cm2;
2)内表面有局部塌落,但塌落面积不超过管子内表面及的1/20,每块面积不超过100cm2;
3)合缝漏浆深度不超过壁厚的1/5,且最大长度不超过管长的1/5;
4)端面碰伤纵向长度不超过100mm,环向长度限制不超过规定值。
5)从受检批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根管子,逐根进行外观检查和尺寸偏差检查,A类项目必须全部合格,每项B类项目的超差不超过2根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pdf,B类项目的超差不超过2项,则判定该批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合格。
(1)从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管子中,抽取2根,其中1根检验内水压力,另外1根检验外压荷载。
(2)内水压力,在规定检验压力下允许有潮片,但潮片面积不得大于总外表面的5%,且不得有水珠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