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油气码头护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2.项目部利用原惠州港改造项目项目部。
项目部布置图详见“第十四章 附图表”。
因我公司在××港的××港改造项目已经接近尾声,此项目部占地面积较大,办公设施、生活设施较好,故我方可以利用此项目部,具体安排可与业主协商。
在现场生活设施、材料仓库等的醒目处配备足够的干粉灭火器。
在夏季天气炎热,定时供给工人清凉饮料等衡重挡墙施工方案,防止中暑。
第五章、总体施工工艺和施工总说明
5.1总体施工顺序和施工总流程
5.1.1总体施工顺序
本工程分为南护岸和东围堰两部分,首先进行的是AB段南护岸和DE段东围堰的施工。AB段南护岸由A处向东施工,DE段由E向南施工至B点。然后进行BC段南护岸和BD段东围堰的施工,完成整个工程。
5.1.2护岸断面施工顺序
首先进行开山石抛填,抛填至一定标高后,采用“控制加载爆炸挤淤置换法”进行爆破挤淤,使海堤沉降至设计断面。然后进行理坡与护面块石的安放。在堤顶砌筑胸墙,然后进行胸墙回填,最后在胸墙顶现场浇注C30砼压顶石以及后方干砌块石的施工。
具体施工流程详见下图:
护 岸 施 工 总 流 程 图
5.2总体施工方法概述
5.2.1控制加载爆炸挤淤置换法
爆炸采取堤头爆填、两侧爆填两道工序,并进行爆破参数设计。
5.2.2块石垫层理坡
严格按照设计的块石规格进行理坡,因为设计中的块石粒径较大,因此中间的缝隙应用相应的粒径的块石填充。
整平胸墙下面基础,严格按照相应规范进行砌筑。
5.2.4 C30砼压顶
浇注前严格控制好砼强度,浇注后按时进行养护。
5.3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第六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案
6.1 基线复核及测量放线
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首先与监理单位进行控制基点和水准点的交接,由监理工程师提供测区内的原始基准点和基准线的基本数据,经我司复核、验算无误后将其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确认,以此做为工程测量的控制依据,进行平面控制系统和高程系统的设立和展开。
2、平面控制系统的设立
如控制点确认准确无误后,结合现场施工作业情况,在适当的位置放设前沿线控制点,测量点用混凝土浇注。用以对施工范围进行测量放线,平面三角控制网各基点放好后,经过复核无误再提交给监理工程师审核并批准。
工程采用全站仪对施工水域进行平面控制。
3、施工高程控制系统的设立
首先根据已经确定的高程水准基点引出高程控制网格点,高程控制点选在施工现场附近且通视良好的地方,根据高程控制系统设立施工水尺。施工水尺选在通视的地方固定,并且至少设立6个以上的水尺。可在地层相对稳定地区打入钢管,再钢管上绑水尺,其精度在±5cm以内。高程控制点也做好砼基础等保护措施。
4、施工控制基点的保护
施工平面控制系统和高程控制系统各基点用浇筑砼做基础将其固定,以防位移和损坏,砼基础不小于0.5×0.5×1米的规格尺寸,并在基点附近设立明显的标志,防止人为碰撞损坏。
6.1.3 本工程拟投入的测量仪器设备
6.2抛填开山石与爆破排淤
6.2.1工程特点及总体方案
根据现有的设计施工图纸及钻孔资料,本工程需置换淤泥层厚度较厚,适合爆炸处理施工;要求必须严格保证堤身落底深度和宽度。另外,受原泥面高程和施工中淤泥包隆起的影响,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无法对内外侧坡脚进行常规的爆夯处理。针对上述特点及难点,我们采用超宽抛填施工方式,即抛填时要求平台宽度一次到位,堤头爆后堤身变窄,侧向爆炸处理前补抛石料。这样做的好处是:加宽部分的堤头爆炸保证了落底的宽度及平台的形成,跟进的侧向爆破控制了上堤的石方量,达到了整形和减少理坡工作量的目的。
本工程护岸堤处理淤泥深度在18-21米左右,落底宽度为25米,据此,堤头抛填宽度应在22米左右,过宽则会造成抛填和加高困难且方量过大;距堤头25米(3~4次循环进尺)以后,堤身补抛时控制宽度在18米左右为宜,抛填过窄一方面造成抛填车辆通行困难,另一方面也会给侧向爆填带来装药困难。最主要的是,堤身抛填过窄无法保证设计要求的落底宽度和深度,从而质量无法保证。除堤头及内外侧向爆填处理外,当外侧坡脚无法进行爆夯处理时,增加一次侧向爆填来替代爆夯。当淤泥较深时,需要特别的处理才能保证爆破效果。此时,爆炸瞬间抛石体的塌落及定向滑移效果变差,必须通过多次爆破振动条件下的自重挤淤进行补偿,才能达到爆破置换的目的。这一方法在施工工艺上表现为:减小单炮进尺,增加循环次数;控制布药位置,增加布药深度;分级加载,整体下沉。必要时可以考虑进行原位重复爆破。
6.2.2.1施工顺序
6.2.2.2堤头爆填
6.2.2.3堤身侧爆填
完成堤头爆填后,石料基本落到持力层上,但仍需对堤身两侧进行侧爆填,以便加宽堤身和整形,达到设计要求。爆炸设计和施工方法与堤头爆填相同。一般情况下,堤身侧爆填可在堤头爆填后100米时开始。堤身侧爆填循环进尺一般为3060m。按设计要求,外侧和内侧各进行1次侧爆。
堤头和堤身内、外侧爆填处理后,经理坡达到设计断面。
根据不同的淤泥厚度,本工程采用两种不同的施工机具。浅淤泥、无砂的情况下,采用挖掘机直(斜)插式布药机,有砂时采用振动式布药机。两种布药方式都为陆上装药,不受风浪及气候的影响。
6.2.2.4外侧坡脚平台爆夯
完成堤头和侧向爆填后,在外侧坡脚平台进行一次爆夯,使平台进一步密实和整形。但爆夯必须在有覆盖水的情况下进行。
1、设立堤轴线和两侧抛填边沿线标记。
2、按两侧抛填边沿线标记和进尺要求进行抛填。
3、 堤头进尺、堤身宽度及高程测量,满足要求后进行装药作业,否则补抛。
4、堤头爆破循环作业。
5、堤头爆填完成100m后开始进行侧向爆破处理。
6、侧向爆填后,在外侧进行坡脚爆夯。
7、必要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第二遍侧向爆填处理。
根据招标文件中爆破挤淤置换堤心石工程量清单及地质勘察报告,整理出路堤参数如下:
由于不同位置处的置换深度及软基力学性质各不相同,相应爆破参数也有较大差别,必须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根据爆炸法处理水下软基经验公式,堤头爆填单位长度上药量:
Ql=q0·Ls·Hm
Ql-线药量,
q0-爆炸挤淤单位体积淤泥的耗药量,
Ls-一次推填的循环进尺,
Hm-置换淤泥层厚度。
综合考虑了各种影响爆破效果的可能因素,下面分别给出爆破挤淤参数:
堤头抛填与爆破循环进尺 4~6m
堤头抛填宽度 17.0m
堤身抛填高程 2.5m
堤头爆前抛填超高 1.0~2.0m
超高抛填长度 5.0m
离堤头25m后堤身补抛宽度 10.0m
侧爆前堤身两侧补抛高程 2.5m
侧爆后堤身不再补抛填
处理总长 330m
淤泥厚度 18~21m
循环进尺 4~6m
布药宽度 21m
药包间距 3m
药包个数 8~10个
药包埋深 5~10m
单药包重 30~40kg
爆炸次数 约66次
合计药量 26400kg
处理总长 330m
单药包重 30kg
药包间距 3.0m
药包埋深 8~10m
一次处理长度 80m
爆破次数 5次
合计药量 3300kg
6.2.5质量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1、海堤设前沿线和顶边两边线标志,并设置标高控制线。汽车经EB段海堤分别向东、西沿海堤轴线方向推进抛填。汽车将石料卸至指定位置,由推土机按照设计施工要求准确推抛。注意抛填过程中的高度,为爆破排淤做准备。
2、在海堤与施工便道接口处的抛石施工中,抛石前认真检查有无回淤情况,如泥量较大,为避免堤身移位,应向便道方向及时加宽抛石断面。具体宽度根据泥量的多少,有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三方商讨决定。
3、导标设立要正确,勤对标,对准标,以确保堤底抛石平面的位置的尺寸,特别是堤身的顶宽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4、粗抛和细抛相结合。
6.3理坡与安放护面块石
6.3.1项目概况
本工程主体为AC段南护岸,护面块石位于南护岸临水面,上面安放800~1000Kg块石,下面用100~150Kg垫层块石理坡,厚度分别为1m和0.4m。东侧围堰为临时围堰,护面块石为201~300Kg,下面用20~50Kg垫层块石理坡。
6.3.3.1块石垫层理坡
100~150Kg垫层块石与20~50Kg垫层块石理坡时,均采用滑线法。具体操作为在坡面上埋设排桩,排距为5m左右,排桩上系拉细绳,在两细绳间设滑线,以滑线为准,去高补低,自上而下移动滑线理坡。高出的多余块石,向坡下扒去。整个工序用挖掘机进行,水下部分由潜水员配合进行,采用先粗抛后整平的方法。整平后,及时复测坡度,准备下一道工序。
6.3.3.2护面块石安放
1.800~1000Kg块石护面安放时,要严格控制块石粒经,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块石安放前,在已经验收合格的坡面上拉线放样。块石安放时沿着坡面,用吊机自下而上顺序进行,安放时高出石块由潜水员配合调整块石位置,使其排放紧密,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将高出的多余块石向坡下扒去,底下不足的部分由潜水员在水下进行补填,对于较大的缝隙,用尺寸适当的块石补填,以保证护面的完整性和平整度。
2.800~1000Kg块石护面采用拉线配合挖掘机进行施工。
6.3.3.3理坡和安放块石允许高差
6.4砌筑浆砌块石胸墙
6.4.1砌筑前的准备工作
砌筑浆砌块石胸墙胸墙之前,应做好海堤的沉降测量工作,经过长时间的测量,通过测量数据得出海堤不在沉降或者沉降量微乎其微的情况下,方可进行砌筑。
6.4.2现场砌筑胸墙
浆砌块石胸墙,采用分层座浆砌筑,块石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砌筑砂浆应饱满。勾缝应密实牢固。浆砌块石胸墙的施工缝,应留阶梯形接茬。在砌筑浆砌块石胸墙胸墙之前,应做好其下面的块石垫层,垫层要密实、平整。由于本工程的胸腔高度为2.2m,所以在浆砌到1m左右时,搭一竹架即可完成整个浆砌过程。胸墙顶部要浆砌平整,为浇筑C30砼做好准备。
6.4.3浆砌块石胸墙允许偏差
6.5.1设计施工要求
堤顶现浇砼C30,宽度1.0m,高度为0.3m。
6.5.2施工工艺流程图
1.因为C30砼压顶是浇筑在胸墙上,所以砌筑胸墙时要平整,有利于浇筑压顶。并用水准仪测量模板用经纬仪测放,表面干净,接缝平顺、严密,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
2.分段进行浇筑砼,段间用柔性材料塞缝。浇筑应乘低潮进行,以保证砼再水位以上振捣,且底层砼在初凝时不受水淹没。
3. 砼浇筑完成后,砼拆模后需潮湿养护14天。
因工程压顶砼高为30mm,长度为6m一段,每20mm分缝。所以整套模板均采用30cm宽平面模板,侧模板采用4块2.3mm厚平面模板,规格为300mm×1500mm。两边侧模板用300mm×1201mm的模板加工为300mm×1000mm。
本工序在南护岸施工,长度为AB段、BC段共300米。
在胸墙砌筑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时,后方应继续回填开山石并达到设计顶标高,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护岸顶标高预高2~5cm,做好沉降测量工作。
当胸墙浇筑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后DB3205/T 1043-2022 数字政府 城市网络安全威胁流量监测数据管理规范.pdf,开始后方的回填,并回填至设计顶标高。此后要进行沉降测量,通过测量数据得到可以做干砌石护面时,开始进行干砌块石护面的施工。
在现场施工时应注意,干砌块石护面层的石料长边尺寸不应小于护面层的设计厚度。干砌块石应紧密嵌固、相互错缝。
6.8 位移、沉降观测
6.8.2观察点施工及观察
1、本项目按上面设计要求,每一海堤横断面设置各一个沉降、位移观测点,并进行跟踪观测。
2、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布点在施工期布置,随着施工的进展进行调整。竣工后作为永久观测点。埋设时采用20×20×20cm的C20砼,中间放置10cm的钢筋头,作为观察点。
海堤完工后即开始进行沉降、位移观测双钢筋叠合板安装施工工艺标准(424-1996).doc,两次观测时间间隔不超过15天。以后在后方回填造地施工中,每天进行观察。
本工程工期要求紧张,护岸堤计划在6个月内完成,施工中必然是两个堤头同步进行,这样,将存在一个合龙堵口段。合龙处淤泥包隆起较高且排出通道不畅,加大了挤淤的难度;另外还应考虑到堤身的落底要经过多次爆破震动后才能达到,而合龙段所经历的震动次数相对较少,也造成落底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