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水闸水闸重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c.测量资料的计算必须由2人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其结果一致后方可进行实地测量放样。
d.对所有观测记录手簿,必须保持完整,不得任意撕页,记录中间也不得无故留下空页。
e.施工测量成果资料(包括观测记簿、放样单、放样记载手簿),图表(包括地形图、控制网计算资料)应予统一编号,妥善保管,分类建档。
f.现场作业时高架桥墩身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仪器的安全,禁止冒险作业。
①按照发包人提供的图纸和施工需要,采用导线法布设本标段的施工测量控制网。
②结合平面控制网和发包方提供的高程控制基点,根据施工需要,布设本标段工程的高程控制网。
③在施工中,根据需要对上述“两网”的首期成果,进行加密。
①施工控制网布设完毕之后,对建筑物场区的原始地形进行全面测绘,取得原始测量资料,此期间要和监理人有效配合,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②原始地形测量采用“断面法”进行测量,并依此计算本项工程挖填工程量。 同时进行控制网的加密。
①施工期间的测量工作,主要任务为配合施工进度,及时、准确提供建筑物设计位置和高程,确保按图施工。
②对在施工中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计算,为检查施工计划完成情况、计划调整、经济核算、进度结算与支付提供依据。
③进行建筑物的位置、几何尺寸复测,提供偏差准确数据,检验施工质量的完成情况。
①按照相关规范确定竣工总平面图的比例尺,在图纸上精确绘出坐标方格网,将施工控制点展绘在坐标图上,然后进行室内绘制工作。
②如出现与规范相符的情况时,应到现场进行竣工测量。
③单位工程的竣工图绘制应与施工进度完成情况相一致,以确保竣工图绘制的质量,同时可以考核和反映施工进度。
④工程交工时,所有测量资料、图纸要仔细整理、分类、装订成册,移交管理单位。
2.施工导流及排水方案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本工程计划2018年11月1日开工,2019年4月10日完成主体工程水下部分的施工任务,该时间段处于非汛期。为确保本项工程能够顺利施工,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本工程在距闸底板中心线下游68米处填筑一条下游临时挡水围堰,并且利用老闸在闸门上安装橡胶止水进行闸门落闸挡水作为上游临时围堰,而且在下游围堰右岸附近原堤顶道路上修建一个临时暗窦,施工期间利用暗窦进行排涝,确保施工安全。
2.1.2导流设计及施工
2.1.3围堰设计及施工
根据现场勘察及资料,本工程施工围堰的设计采用1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围堰设计参数为:围堰设计安全超高按0.5m,围堰内外边坡均为1:3,围堰顶宽3m,堰顶高程2.5m,暗窦围堰和水闸上、下游游围堰均采用土工织物管袋充填粉细砂,坡角用土袋护脚,围堰迎水坡侧采用防渗彩条布布和30厘厚的土袋防渗。在施工期间,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及时加高挡水围堰,以确保安全施工。
围堰施工自中间向两端填筑,采用进占法施工。围堰填筑时,采用空压机向土工织物管袋内充填粉细砂,运砂船运输粉细砂,人工辅助管袋伸开摊平。
建筑物围堰拆除采用抽砂砂船拆除,运砂船运输至原取料点堆放。施工过程中,按照本工程安全度汛方案,落实对上下游围堰的巡护和检查等各项安全度汛措施。
第三节 排水措施
土料场开挖常会遇到地下水和地表滞水大量渗入,造成场地浸水,破坏边坡稳定,影响施工进行,因此必须做好现场场地的排水、截水、 疏水、排洪等工作,并尽可能减少雨季施工工作量,一般方法是:
1、在现场周围地段应修设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和防洪沟,以拦截附近的雨水、潜水排入施工区域内。
2、现场内外原有自然排水系统尽可能保留或适当加以整修、疏水,改造或根据需要增设少量排水沟,以利排泄现场积水、雨水和地表滞水。
3、现场道路应在两侧设排水沟,支道应在两侧设小排水沟,沟底坡度一般为2%~8%,保持场地排水和道路畅通。
4、基坑初期排水完成后,可以利用原河底低洼地带,挖成排水沟,在围堰堰脚前4-5m挖一个深约2m,长×宽为3×1.5m的集水井,用以汇集渗水。
5、大面积的表水,可采取在施工范围区段内挖排水沟,工程范围内再设纵横排水支沟,将水流疏干,再在低洼地段设集水、排水设施,将水排走。
系在开挖基坑的上下游两侧设置集水井,并通过四周排水沟使地下水流汇集于集水井内,再用水泵将地下水排出基坑外。排水沟深度应如终保持比挖土面低0.4~0.5m;集水井应比排水沟低0.5~1.0m,保持水流畅通,使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基坑底0.5m。一侧排水沟设在地下水的上游。一般小面积基坑排水沟深0.3~0.6m,底宽应不小于0.2~0.3m,水沟的边坡为1:1~1.5,沟底设有0.2%~0.5%的纵坡,使水流不致阻塞。集水井截面为0.6m *0.6m~0.8m* 0.8m,井壁用木方、木板支撑加固。至基底以下井底应填以20cm厚碎石或卵石,水泵抽水龙头应包以滤网,防止泥砂进入水泵。抽水应连续进行,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后才停止。
第四节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本工程中的基础土方开挖工程,主要为基础土方开挖,工程量为17568.53m3。
根据确定的控制点及基线进行构造物基础开挖边线,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施测,力争放样定位准确,并随时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复测,保证测量成果误差控制在规定的精度要求以内。对已测好的开挖边线做好标志,开挖断面放样后对轮廓设立样架,以便实施开挖,控制开挖坡比。
2、施工期间,认真保护好测量基本控制点,堤防基线的永久埋桩,标架和水准点,避免测量网点的缺失或损坏。
3、土方开挖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土方开挖应绘制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基底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以及挖出的土方堆放地点等。绘制土方开挖图应尽可能使机械多挖,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方。
(2)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应用少量人工配合清坡, 将土清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掏取运走。
(3)考虑本工程基础开挖面积大,基坑底标高不一,故机械开挖次序一般采取先整片开挖,然后再挖个别较深部位。
(4)各层土方开挖后,新的开挖作业平台四周做好排水沟排水,平台面须修整成自然排水坡地状,防止积水或坡面被冲刷。
(5)严格按照设计的边坡开挖,即根据地质资料,开挖坡比根据不同开挖深度按1∶4或1:3进行。局部特殊部位尚需采取松木桩支护。
(6)做好基坑排水措施
基坑以外地表设置截水沟、排水沟排除地表水和雨水,以免流入基坑引起塌方;
(7)机械开挖基底及边坡应预留一层30cmm厚土层用人工清底、修坡、找平,以保证基底标高和边坡坡度正确,避免超挖和土层遭受扰动。
(8)加强施工机械维修保养,确保设备完好,保证施工进度要求的使用率。
4、土方开挖施工质量检验方法
(1)表面标高应符合规范要求;
(2)长度、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第五节 土方填筑施工方案
本工程土方回填主要包括水闸两侧、进出口挡土墙、岸墙及堤身土方回填,总的回填方量约为11038.6m³。
本工程主要采取堆土机和蛙式打夯机进行,对小面积及墙后5米范围内的土方回填一律采取蛙并辅助人工夯实方法进行,其它大面部位则采取堆土机堆平、碾压。
4、土方填筑质量保证措施
① 地面起伏不平时,应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铺填。
② 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宜均衡上升,若段与段之间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应以斜坡面相接。
③ 已铺土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时,应洒水湿润。
④ 若发现局部“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准铺填新土。
⑤ 铺料前必须清除结合部位的各种杂物、杂草、表层浮土,清除表土厚度以能清干净杂物、杂草、表层浮土为准。铺料前还应将老土坡挖成台阶状,再分层填筑,将土料铺至规定部位。
① 分段填筑,各段应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和过压。上、下层的分段接缝位置应错开。
② 对墙后0.5米范围之内的土方回填应采取蛙式打夯机并辅助人工夯实方法进行。
③ 分段、分片碾压,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平行路轴线方向不应小于3m,垂直轴线方向不应小于0.5m。
④ 机械碾压时应控制行车速度,以不超过下列规定为宜,平碾为2km/h,振动碾为2km/h。墙后土方回填速度每周不宜超过0.6米,高度不超过墙高的二分之一,以避免墙体发生位移或变形。
⑤ 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应辅以夯具夯实,夯实时应采用连环套打夯实,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行1/3;分段、分片夯压时,夯迹搭压宽度应不小于1/3夯径。
⑥ 与刚性建筑物(涵闸、堤内埋管、混凝土防渗墙等)相接合时,要符合下列要求:
a.在填土前,必须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建筑表面的乳皮、粉尘、油污等物;
b.在开始填筑时,必须先将建筑物表面洒水湿润,并边涂刷浓泥浆、边铺土、边夯实、泥浆涂刷高度必须与铺土厚度一致,并应与下部涂层衔接,严禁泥浆干固后再铺土和夯实,泥浆的浓度可为1:2.5~1:4.9(土、水重量比),涂层厚度宜为3~5mm;
c.填筑用的压实工具,应采用各种类型的夯具,并应做到贴边夯实;
d.刚性墙两侧的填土,应保持平衡上升。
a. 雨前应及时压实作业面,并做成中央凸起向两侧微倾。当降小雨时,应停止粘性土填筑。
b. 粘性土填筑面在下雨时人行不宜践踏,并应严禁车辆通行。雨后恢复施工,填筑面应经晾晒,复压处理必要时应对表层再次进行清理,并待质检合格后及时复工。
1)项目经理部执行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施工现场按“三检制度”进行质量检测;每填筑完一层土,自检、互检、专职检合格后通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
2)密实度现场检测一般采用先进的核子密度仪。
3)每填筑完一层土,要进行标高、断面、坡度等平面尺寸的检测。
4)工地试验室对土料质量随时进行检测,不合格土料不准使用。
第六节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本工程水闸闸室、翼墙基础、管理房基础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钻孔灌注桩桩径均为Φ1000mm,总计100根,总长1698米,C25水下混凝土,钢筋制安约为87.91吨。
(1)平整桩基范围内的场地,清除杂物,在桩基范围内回填0.6
米回填砂,再铺0.2米石粉或细砂并平整;道路部位采用石碴,填筑高度与工作面齐平。
(2)采用十字法拉线埋设护筒,护筒比桩径大10cm。护筒沉落后,周边用粘土回填夯实。护筒下沉时要核对桩轴线,保证与护筒中心一致,护筒高出地面30cm。
(1)钻机就位前,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钻机就位后,用枕木作机座,要使底座和顶端平稳,保证在钻进和运行中不产生位移,倾斜和沉陷,否则及时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2)钻机就位施钻时,将钻机底盘调成水平状态,当钻头吊入护筒开始钻下第一钻时,应小心使钻尖对准设计中心,然后盖上封口板,卡上推钳,试转数圈。
(3)开钻时,在桩孔内投入一定数量的粘土及相应的水,钻机不进尺空转,利用钻头搅制泥浆,搅拌后抽至循环池泥浆的相对密度为1.05~1.20,待循环池及桩孔全部储够该桩泥浆后,先启动泥浆泵和转盘,后进行进尺钻进,慢速钻进,
(4)在钻进过程中,进尺的快慢根据土质情况来控制,并经常对钻孔泥浆的相对密度和粘度等检查观察,在粘性土及含砂率小的泥岩中,宜用中等转速稀泥浆(相对密度为1.05~1.20)钻进,在砂性土及含砂率高的地层中,宜用低转速、大泵量、稠泥浆(相对密度为1.20~1.45)钻进。确保泥浆护壁的相应厚度和质量。
(5)钻进成孔过程中,经常捞取钻渣,观察地层的变化,以及时调整泥浆的稠度,确定是否增加或减少转速,在岩土变化处均捞取 渣样,判明分层发表情况,并记入记录表中。当钻进入基岩后,每10~30厘米应分段取样一次。
(6)施工作业分班连续进行,职确因故须停止钻进时,将钻头停放在也底不超过12小时,以免被泥浆埋住钻头。
(7)及时详细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交代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
钻孔桩施工时密切注意地层的变化钢结构工程施工方案范本,当孔深已达到设计标高,但岩样硬度未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则仍继续钻孔并同时通知监理及设计人员,变更该孔的终孔标高。
成孔工序验收合格后,进行第一次清孔工序的施工。清孔采用换浆法施工,即钻孔完成后,提起钻锥至底约20cm,继续旋转,然后以相对密度较大的泥浆换出,换至孔内泥浆的相对密度低于1.3g/cm3。在清孔排渣时,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清孔后沉碴厚度不得大于50mm。
4、钢筋骨架的制作与安装
(1)钢筋采用现场加工。钢筋的加工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
(2)按桩基决定钢筋的开料广东某框剪结构办公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依钢筋笼的长短及起吊的能力来确定分段制作的长度。
(3)依设计图纸的规定,先制作相应的加劲筋,然后按规定的根数布置主筋,每隔2m设立一道的加劲筋,加强筋下垫以枕木,枕木必须铺设在平整的场地上,排列好后将主筋按规定间距焊死在加劲筋上,以保证钢筋笼骨架的顺直,再依设计规定的间距点焊箍筋,电焊时应注意使用相应性能的焊条,保证焊接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