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大型闸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3.11.2.2 用电、供电平衡计划
3.11.2.3工区内部供电线路
xx闸扩建工程施工用电采用10KV、6KV各一路电源,分别给两台315KV变压器供电,变压器低压侧用一台进线柜(3#柜),两台出线柜(2#、1#),10KV低压侧由供电局配一台无功补偿柜(4#),共四台GGD低压柜,作为本次供电的低压控制柜,当系统停电时,采用发电机201KW和150KW作为备用电源,给负荷供电,见施工临时用电系统图(5)。
HJ 1170-2021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荒漠生态系统野外观测.pdf(二)10KV线路变配电设计
②为防止误操作低压侧设置进线柜一台,进线柜内设双联开关及总空气开关进行操作。
③为了高效节能,提高用电量特设置一台无功补偿柜,补偿柜设计由供电局提供。
(三)6KV线路变配电设计
1、根据实际施工需要,低压侧设置2台低压柜8回路,其中两路为备用,各回路用电负荷计算如下:
Ⅰ路:自配电房1至钻井平台环形线路的深井抽水,闸基排明水、塔吊、混凝土振动器及施工照明依次为∑P1=(30×2.2+3×2.2+4.5×5) ×1.1=125KW,长1250m,分2路,长分别为585m、555m。
Ⅱ路:自配电房1至混凝土拌和站,有HZS50E拌和站,混凝土输送泵、照明,∑P2=50+75+5000×0.8÷1000=140KW,长度201m。
Ⅲ路:自配电房1至配电房2,有木工、钢筋、电焊车间、试验室、修配厂、停车场、食堂:依次为∑P3=110KW,长720m。
Ⅳ路:配电房1至下游围堰、码头至排水总站∑P4=77KW,长750m。
Ⅴ路:配电房1至灌注桩工地,∑P5 =220KW,长125×2米。
Ⅵ路:配电房至管理房,∑P5 =50KW,长50m。
2、各回路实行三相五线制,导线用绝缘铝皮线安装在绝缘子上:
Ⅰ路:按允许电压降:S= % = =255mm2,需分两支路
按允许电流:I==128A,选择BLX35,经比较,为电压降控制,选BX:3×70+1×50+1×15。
Ⅱ路:S=%=45.5mm2; I==283A,电流控制选BX:3×70+1×50+1×15。
Ⅲ路:∑P =110KW,L=720m,电压降控制S= %=128.57mm2,I==283A,查表95mm2,可以选用双回路以减小截面选用,BX3×50+1×35+1×15。
Ⅳ路:∑P =77KW,L=750m,选电压降控制S= %=93.75mm2,选BX3×95+1×70+1×15。
Ⅴ路:∑P =220KW,L=125m分两支路,电流控制I==
222.8A,选BX3×95+1×75+1×15。
Ⅵ路:I==101A,选BX3×35+1×25+1×15。
取土区照明用电原则上就近在各输电线路上安装碘钨灯,以免自卸车碰撞,配电线路布置详见附图5:临时工程供电系统图。
(六)变压器配电房位置布置见附图
根据施工实际需要,目前采用2台315KVA变压器主供电,201KW和150KW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影响砌石工效的是场内运距。在首先完成上下游抛石槽的堆石后,即转化为护底浆砌块石的堆场,并作为洗石的场地(由潜水泵将水抽到排水总站)。
在护底砌石完成后,抛石槽及护底浆砌铺盖即转化为浆砌护坡的石料堆场。
堤坡干砌块石料场在上游围堰拆除前,可在上下引河就近堆存,上下游围堰拆除后,外场直接供应。
3.13 场内施工道路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性,充分利用业主提供的淮北大堤道路。上下游围堰及老闸北岸导水堤与淮北大堤组成外环道与外部相连。从右岸修一条7米宽泥结石道路通向生活区。
钻井平台环道顶宽7米,向外通向生活区,向内通过四条斜坡道通往基坑。取土区干道基宽12m,路面宽9 m,从左岸取土区通往下游北岸导水堤,最大纵坡控制在12%左右。
第四章 施工总进度计划与工期保证措施
4.1 合同工程项目及主要工作量
4.2工期目标与控制性工期
4.2.1本工程总工期为:计划于2010年6月开工,2012年3月31日完成合同范围内全部内容,总工期22个月。比招标文件要求提前2个月。
4.3施工阶段划分与阶段性施工计划
主要施工分六个阶段,如下表:
4.4主要分部工程强度安排
4.5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4.6施工总进度网络图
4.7.1现场计划调度保证:由施工计划科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总体进度计划编制阶段性以及月、旬施工进度计划,重要的关键项目还编制作业指导书,并据此指导协助各作业层(组、班、队)编好月旬计划。在此基础上开好每天下午6时的调度会议,加大及时修订和调度的力度,作到保证以日保旬,以旬保月。
4.7.2技术及制度保证:技术上:聘用xx闸老闸设计、施工的专家吴鹏程、周善福为该项目技术总顾问,xx闸老闸施工时施工员杨其昆(现总公司副总工程师)为该项目的总工程师,把技术优先、优化置于施工方案的首位。制度上:项目部按照总公司ISO9002认证标准,以控制19个要素为中心,建立强有力的现场施工技术组织,与指挥部、监理工程师、设计、顾问组相沟通,协调。
首先,作好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阶段的具体施工组织设计,下达作业指导书,进行技术交底,抓好方案实施前的各关键环节;
二要按指挥部、监理工程师、总工批准的技术方案,认真做好现场实施工作,明确各级责任制,以确保不出现技术方案性的失误,杜绝因技术方案不当引起的停工、返工;
三要结合实际,推进技术创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4.7.3作业层及机具设备、材料保证:针对本项目,根据施工方案,及时配足人、财、物,总公司将充分发挥统一协调力度大的优点,充分利用总公司总部及仓库离工地很近的条件在工程实施中,只要工地施工需要或指挥部、监理工程师提出要求,总公司将在极短时间内调度到位。
4.7.4资金保证:本项目部为总公司一级项目部,项目部自主开户,专款专用,使工程施工有充足的资金保证,必要时由总公司协调解决资金支持。
第五章 施工围堰、基坑降排水、支护及防汛
5.1.1范围:从老闸北岸下游导水堤经滚水坝,穿原导流引渠至北岸滩地与淮北大堤封闭组成下游围堰。沿导流引渠北岸筑新闸北堤堤基清淤排泥场围堰。在新闸南导水堤筑裹头施工围堰。
5.1.2下游围堰施工方案
本项土方工程原计划在6月4日施工, 7月15日完成下游施工围堰填筑,现因地方关系及汛期影响,工地开工时间推迟至8月10日,为保证原计划土建工程施工工期及阶段性工期目标按期完成,根据8月1日专家小组对xx闸总体工程施工方案的意见,将下游围堰施工方案调整如下:
下游施工围堰起着封闭整个施工区域的重要作用,围堰建成后,须经受2011年汛期的考验,因此应在闸基施工之前,将施工区域封闭,以减少场内抽水量及汛期对闸室施工的影响,同时为确保围堰本身工程质量,也应尽量在淮河下游水位上涨之前填筑,以避免增加水下填筑方量。导流渠段围堰基础现状地面高程平均为11.8m,下游围堰按十年一遇洪水位设计(21.42m),土方总量为16.5万m3,其中18.0m高程以下为9.36万m3。由于目前正处主汛期,为减少xx闸下淮河水位波动对近期土方工程的影响,首先在导游渠下游出口处填筑一条临时围堰,然后再进行下游围堰的施工,临时围堰堰顶高程设为16.8m,与淮北滩地基本一致,顶宽10m,水下填筑边坡1:7,水上填筑边坡1:3。
经实地勘测,原设计堰基西侧正处在一处淤泥深坑(约2.0m深)部位,按原设计施工,极易引起围堰背水坡滑坡,经与监理工程师现场协商,下游导流渠段围堰轴线向东移20m,下游滩地围堰及下游滚水坝围堰同导流渠段围堰新轴线顺接。
本段工程施工时,应首先封闭导流渠段围堰,采取挤淤施工法从南向北填筑,第一层填筑高程在13.5m左右,堰身与两侧岸坡结合处以推土机削成大于1:5的缓坡,并对接头处进行清基、碾压及刨毛处理,以保证结合面压实质量,填筑至18.0m高程后,随下游滩地围堰、下游滚水坝段围堰同步施工至23.0m。下游滩地围堰与淮北大堤结合处是本段工程唯一关联到淮堤部分的项目,也是本段工程防汛的重点,施工时严格按规范施工,对结合面清基、碾压、刨毛,并对结合处的围堰迎水面用编织袋装土码坡防护,防护范围为20m,以确保淮北大堤渡汛安全。
二、围堰设计断面及稳定性计算
①围堰等级为4级,抗滑稳定系数为1.15,围堰属均质坝,15.0m高程以上为分层碾压,干容重控制不小于15.5KN/m3,湿容重为19KN/m3,饱和容重为20 KN/m3,浮容重9.0 KN/m3,浸润线以上土体按湿容重计,浸润线与坝内二道小坝水位之间按饱和容重考虑,小坝内水位以下按浮容重。
计算滑动面在12米高程至8米高程。粉质壤土内磨擦角φ=10.50,凝聚力C=10 KN/m3,圆弧滑动安全系数1.4,满足稳定要求。
②渗透稳定:2011年汛前在外坡铺防渗土工膜及化纤袋装土护坡。土工膜搭接缝采用纵向接缝,用专用接缝机接缝,搭接宽度100mm。
围堰与原导流渠边坡接头处理,在12米高程以上的渠坡削成1:5,防止与滚水坝及北岸滩地坝段的不均匀沉降。
2、滚水坝段:围堰用原导流引渠段20米高程以上段面。在开挖下游引河土方时,内坡留15米宽平台,1:5坡度;外坡10米宽平台,1:10坡(防浪)。
3、北岸滩地段围堰:基本同滚水坝段,与淮北大堤封闭段以1:10坝顶坡相缓接。
三、设备配置及施工工期
采用铲运机施工,投入36台套,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其中原导流渠段18.0m高程以下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
导流渠段及滚水坝段围堰的取土区为下游引河(桩号0+639.5~0+914.5),施工时,沿引河北侧开挖线立面开挖,一次性开挖至10.0m高程,以形成一条集水沟,拦截渗水并降低土料含水量,便于后续施工,积水用小型水泵排至淮河。施工中如因土质差,铲运机施工困难时,采取挖掘机配合施工,开挖集水沟。
滩地围堰从北滩就近取土填筑,取土区距堰脚30m以上,取土深度2m。
本标段工程施工时把创优质工程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工程施工中我们将以ISO9002标准建立健全质量施工组织体系,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设置现场试验室,把工程的工期、效益建立在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之上。为完成我公司承诺的创优良工程的质量目标,主要保证措施如下:
成立项目经理、项目主任工程师、质检员、各工区长组成的质量保证机构,建立由项目主任工程师担任总公司质量终检负责、项目质检员复检和工区质检员初检的工程质量三级检验制。
2、具体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⑴.施工质量检查实行自检、复检、抽检的分级质量管理,按每个单元工程“三检制”(初检、复检、终检)的程序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并报监理部复检。
⑵.质检人员和施工人员按施工技术要求的有关项目和内容,在施工现场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取样试验检测。
在填筑过程中,检查上土料质量、含水量、土块料径、上土层厚度、铺土均匀程度等;每层土上齐碾压后检查平整情况,接头处理,碾压情况,有无层间光面、剪切破坏、弹簧土、欠压等现象,并对填土范围、层厚、干密度、含水量等检测指标进行检测。
⑶.干密度、含水量的检测取样量:自检时每150m3取样不少于1个。为使土样具有代表性,不论填筑量多少,每个施工作业面,每层自检、复检取样数量均不少于15个。因质量不合格进行返工的部位,按返工土方量确定取样数量,且最少不少于3个,层厚采取水准仪测量的办法进行检测,并将上一层的平均高程做为下一层的起算高程。
⑷.质量检测取样位置,选有代表性部位,并力求分布均匀,在压实质量可疑处,每个接头处每层抽查取样数不少于2个,这类样品的干密度值必须达到设计干密度,如达不到要求时,补压或做处理至达到为止。
⑸.质检人员坚守施工现场,检查、督促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楼梯花岗岩铺贴施工方案,对一般性质量问题及处理经过、遗留问题要如实记录,必要时拍照片。重大质量问题,及时上报,由监理工程师会同质量监督项目站、建设单位、设计部门及检测单位查找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措施,并写出书面报告。
⑵.填筑的干密度以及断面的外轮廓线和沉降超高均满足设计要求。现场土料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定,以此来校正干密度。测定密度时应取至压实层的底部,并测量压实层的厚度。取样试验所测定的干密度,其合格率不得小于90%,且不合格的样品不得集中,不合格干密度不得低于设计干密度的96%。
填筑干密度为15.5KN/m3,如因填料含水量过大(大于25%)造成压实度达不到设计标准,将试验结果报请监理部及设计部门处理。
⑶.填筑土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其含水量宜控制在17~23%范围内。
⑷.填筑时上海林彬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平分层铺土,逐层碾压,每层铺土厚度严格控制在20~30cm范围内,不得沿斜坡填筑,铺料至边时,在设计边线两侧超填30cm,运至工作面上的土料,按渐进或渐退依次卸料,整平后碾压。
⑸.尽可能加大分段作业面的长度,减少施工接头,工作面统一管理,要做到作业面内统一铺土,统一整平、统一碾压、统一验收,要有推土机整平,不得出现界沟。
⑹.为提高效率、加快进度、保证质量,碾压机械与运土机械配备比例以土料卸、铺、压工序连续进行,不造成土料平整、碾压不及时或碾压机械停工待料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