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1513.洋浦港三期工程水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洋浦湾余流是因地形变化复杂引起的,流速较小,约为潮流流速的1/10,一般在0.05~0.07m/s之间。
洋浦湾共设有四个测波点,湾外及湾口的1、2测点采用数字超声浪潮仪观测,湾内的3、4测点采用常用光学测波仪观测。
据1976年~1981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本区波浪以风成浪为主,其频率约为94%。洋浦湾内,无浪天多,大浪极少,具有良好的掩护条件。
受季风影响,春夏多SW向浪,冬季多SE向浪。秋、冬季波浪较小,零级波频率在80%以上DB45T 2395-2021 森林覆盖率抽样调查技术规程.pdf,最大波高一般小于0.5m。
实测资料还表明,洋浦湾内、外大浪主要由热带风暴和台风所产生。湾外1测点曾测得最大波高H1/10=2.4m。
洋浦湾和新英湾为溺谷式海湾,目前仍保持着潮汐汊道形成初期时的格局,平面位置无多大变化。
据历史资料分析,洋浦深槽的位置与当时河谷的位置基本一致,仅纵横剖面有缓慢的淤缩,平均速率0.0125cm/a。10m深槽淤缩较大,约为4.2~5.2cm/a。近几十年来,深槽各段有冲淤,但冲淤平衡,已基本稳定,洋浦大浅滩亦趋于平衡,没有明显变化。拦门浅滩处于落潮流三角洲的雏形阶段,堆积体不明显,该浅滩是近3000年发展起来的碍航浅滩。据1947~1983年资料,1963年以前,该浅滩略有冲蚀,1963年以后微淤,平均淤率3.2cm/a,年平均淤积量约8.2万m3,除滩顶略有摆动外,大部分浅滩较为稳定。
洋浦湾泥沙主要来自河流、海岸侵蚀及生物沉积三个方面。河流泥沙以悬沙为主,其中大部分沉积在新英湾内,仅少部分细颗粒泥沙随落潮流携入洋浦湾内;海岸侵蚀泥沙主要来自白马井以南2km左右的海蚀带,该岸段年波浪沿岸输沙量约2.2~4.9万m3;生物沉积主要为珊瑚礁,按珊瑚礁年产量理论值估算,大铲及小铲两岛年产礁量约1.2~4.2万m3,由此可见,洋浦湾的泥沙来源不多,年来沙量仅10余万m3。
洋浦港于1976年设立气象站,该站位于东经109°12′,北纬19°44′处的白沙村外,有气温、降水、风、雾及湿度等观测项目。
洋浦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受台风影响,长夏无冬,夏热冬暖,湿度较高降水量较少,旱季和雨季分明。
洋浦地处低纬,气温较高,年际变化不大。
多年平均气温 24.7℃
极端最高气温 38.5℃
极端最低气温 7.3℃
月平均最高气温 29.3℃
月平均最低气温 18.9℃
本地区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年平均影响3~4次,据实测资料分析,热带风暴和台风是洋浦大风和暴雨的主要因素。
该区受季风影响,雨季、旱季分明,5~10月为雨季,11~4月为旱季。降水量以7月份最多,8月份次之,12月份最少。
年平均降水量 1113.8mm
年最大降水量 1434.9mm(1978年)
年最小降水量 739.0mm(1979年)
月最大降水量 355.6mm(1977年7月)
日最大降水量 184.3mm(1978年7月28日)
本地区湿度较大,平均相对湿度为82%。
洋浦地区雾日多出现于12月至翌年4月,尤以3月为多。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的雾日,多年平均为16天,最多21天(1976年),最少9天(1980年),持续时间一般为2小时,最长可达7小时。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勘区位于华夏(NE向)褶皱带雷琼断陷区,区内印支、燕山期断裂活动活跃,形成白垩纪红色盆地。喜马拉雅断陷活动在该区更加活跃,特别是晚第三纪强烈下沉。接受了厚度约3000m的滨海浅海相碎屑岩沉积,为一套砂、砾砂和泥质沉积,广泛分布在洋浦湾南岸,形成了湛江组台地。第四系以来间歇性的升降运动及断裂活动更频繁,导致全新世的多起的火山喷发,横跨洋浦-新英湾的东西向延伸的王五-文教深大断裂伴随NE和NW两组断裂,沿这两组断裂形成众多火山口,火山喷发的产物为一套深灰-灰黑色玄武岩,在海湾南部形成了玄武岩台地,在洋浦附近的低海蚀崖上,可见玄武岩覆盖在第四系沉积之上,接触面上有烘烤现象。
⑵ 岩土层分布及其特性
钻探揭示的勘区地层陆域主要为残积粘性土混碎石、中风化玄武岩以及下伏第四系滨海相粘性土层;海域地层主要为由第四系海积成因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含粘土质砂、中粗砾砂层等组成,自上而下细述如下:
杂色,主要为粉细砂、粘性土,混多量贝壳屑,土质不均,局部混碎石,主要分布在陆域表层,层厚0.3~2.4m,分布不连续;部分岸线斜坡带抛填厚度达3.0~6.0米。
杂色,主要为局部海岸斜坡部抛填的玄武岩碎、块石层,呈自然堆积状态,碎、块石间充填有粉细砂、粘性土等。
②粉质粘土(Q4el):
褐红、褐色,稍湿,硬塑~坚硬状态,局部混较多玄武岩碎屑;主要分布于陆域浅表层,层厚0.60~5.80m,分布不连续。由于碎石含量差异性大,标贯击数离散性较大,平均标准贯入击数为N=18击(7~42击)。
③中风化玄武岩(β2+3):
麻灰色,岩芯一般呈短柱、长柱状,局部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局部地段岩体裂隙较发育,较为破碎;主要分布于陆域浅部,层厚一般为0.3~9.5m。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平均为40MPa左右(28.2~54.8MPa)。
④淤泥及淤泥质土(Q4m):
褐灰色,饱和,流塑状态,混较多贝壳碎屑及腐植物,有臭味,局部混砂含云母;主要分布于水域码头平台区两端凹岸原地势低凹处,在码头平台中段水域原地势稍高处分布较薄或尖灭,离岸向外分布渐厚,层厚0~13m不等,为大孔隙、低承载力、高压缩特性的地层。
杂色,主要为玄武岩碎、块石混砂、土层,主要呈薄层状分布于第④层淤泥及淤泥质土底部,为相对早期的海岸地形表部地层。
褐黄色,饱和,中密~密实状态,含云母,混较多粘性土;零星分布,主要为薄层分布或呈透镜状夹藏于⑤层中粗砾砂之中。平均标准贯入击数为N=29击(11~54击)。
⑥粉质粘土(Q4m):
褐黄色,饱和,中密~密实状态,含云母,混贝壳屑,混较多粘性土;局部发育,主要为透镜体状分布,厚度一般2~3m,个别钻孔厚度达10m。平均标准贯入击数为N=28击(13~47击)。
褐黄色,饱和,中密~密实状态,含云母,混较多粘性土,零星分布,厚度2~3米。平均标准贯入击数为N=28击(23~33击)。
⑦粉质粘土(Q1m):
⑧砂混粘性土(Q1m):
灰色,饱和,密实~极密实状态,混较多粘性土,局部呈混合土状,含云母及贝壳屑,局部含较多中、粗砾砂;分布较连续,平均标准贯入击数为N=36击(30~58击,局部混团状密实粗砾砂部分N值达到100击以上)。
⑨砂质胶结层(Q1m):
灰白、灰黄色,半坚硬状态,含小卵石及贝壳碎屑、珊瑚礁等,一般具胶结作用,主要为泥钙质胶结,大部分岩芯呈短柱状。该层厚度一般为2.1~4.7m,分布较稳定。
⑩粉质粘土(Q1m):
灰色,湿,硬塑状态,含铁锰结核,土质较均匀;只部分钻孔深度揭示到该层,一般层厚为1.3~2.5m。
⑾砂混粘性土(Q1m):
灰色,饱和,极密实状态,混多量粘性土,含云母及较多粗颗粒砂及砾砂;只部分钻孔深度揭示到该层,未揭穿,厚度一般大于3米。标准贯入击数N值一般大于50击(53~94)击。
各岩土层空间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另外若水工建筑采用重力式沉箱基础时,基槽开挖必然会存在施工边坡(临时岸坡)稳定问题,需慎重处理。
② 各单元土体工程性质评价
②层粉质粘土强度较高,低压塑性,分布不连续,工程性质一般;
③层中风化玄武岩,埋藏浅,有一定厚度,分布较连续,工程性质良好;
④层淤泥及淤泥质土,为大孔隙、低承载力、高压缩性的软弱地层;
⑥层粉质粘土强度一般,工程性质一般;
⑦层粉质粘土强度较高,低压塑性,有一定厚度,分布连续性较强,工程性质较好;
A) 陆域建(构)筑物
陆域浅部②层粉质粘土、③层中风化玄武岩均可直接作为一般建(构)筑物基础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需注意的问题是②层粉质粘土的分布连续性不强,厚度变化较大,宜根据具体建(构)筑物范围②层粉质粘土的分布情况作出选择,使同一结构单元基础置于同类岩土层上。
另建筑物选择③层中风化玄武岩为持力层,应注意区分呈球形风化的玄武岩孤石与基岩,加强现场验槽工作。
B) 水工建(构)筑物
按岩土层分布情况分析,码头结构基础型式可考虑采用重力式沉箱基础,亦可考虑采用桩基础。
若采用重力式沉箱基础,应采取尽量少挖浅埋的原则,减少由于基槽开挖而形成的岸坡处理难度,减少开挖工程量,充分利用能满足设计需要的埋藏相对较浅的⑦层粉质粘土;同时应加强地基验槽,避免持力层误判。
1、交通、运输、供电、通讯及水电条件
洋浦港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洋浦经济开发区内,陆上交通距儋州市60Km(二级公路),距海口市130Km(高速公路)。水陆交通便利,生活方便。
运输:洋浦港一期工程已于1990年建成投产,共建有2个2万吨级多用途及通用泊位和1个3000吨级工作船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为100万吨,洋浦港二期工程水工主体(1个3.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2个3.5万吨级通用泊位)已完成,交付使用,生活设施齐全。经业主(国投洋浦港有限公司,以下同)同意工作船码头可供施工船舶临时停靠。
本工程的材料可经水路或陆路、船机设备须经水路运输至施工现场。现场的交通路线相当方便。
水电:业主负责将10KV架空供电线路及供水管接至距施工单位用电、用水负荷中心201m范围内和预制场内,投标人须在施工总平面图中标注负荷中心位置以及申报供电容量和每天最大用水量。水电单价为:水1.40元/立方米;电0.80元/千瓦时。
本工程需要大量的石料、中粗砂、钢筋、水泥等材料。材料供应渠道畅通,石料直接从石场自行采购,混凝土原材利用当地资源就近采购,水泥采用采购供应,钢筋采用国家十大钢厂产品,以确保工程质量。
距施工现场25km的中和镇有丰富的河砂供应,距施工现场8km有玄武岩碎石供应,距施工现场43km有花岗岩碎石供应,其余材料海口、儋州两地均有供应,部分材料洋浦也有供应。
下列材料由业主采购供应。其余材料由我项目部自行采购。
业主现有二期工程时建设的大型预制场场地约2万m2(不含设备)及出运码头(前沿水深-6.5m),位于洋浦港一期码头东侧,本工程西侧,可供本工程使用。
抛泥区设在锚地以外,距施工区约20km。
根据气象与水文资料,对本工程影响不大。
本工程总工期14个月,一个台风影响期,一个雨季。
本合同工程地点为洋浦港一期码头东侧,建设3个2万吨级泊位,码头岸线总长607m(3个深水泊位长575m,预留过渡段32m),水工工程结构为重力式沉箱结构(结构按5万吨级设计)。本合同范围为三期工程的水工主体工程,港池、调头区疏浚清淤挖泥,码头水电配套为前沿线后方40m内,陆域回填为前沿线后方85m内。
主 要 工 程 量 表
第三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
1、考虑到场地的条件,临时设施布置需紧凑、简化,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
2、陆上布置施工标志牌、工期、安全及质量标语、口号,水上设置符合要求的水上警戒信号及危险信号。
3、现场布置做到与文明施工要求相适应。
4、现场布置力求突出企业文化特色。
5、所有的临时设施均配备符合要求的消防器材。
6、在临时设施布置前,将布置方案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布置。
3.2 施工总平面布置
考虑到业主可提供的预制场的地面标高近+8.0m,需将现有预制场地挖至4.0米标高,能满足沉箱出运要求。同时,原预制场前沿需重建出运码头,为了工程快速展开和保证工期,沉箱预制场设在业主可提供的预制场后方。工人生活区布置在预制场东侧。
项目部办公室及管理人员生活区就布置轮渡码头边原浦金酒家,生活、办公设施齐备。所有临时设施布局力求合理、紧凑。办公室内布局规范、整齐,体现紧张、活泼、团结、有序的特点。
所有的临时设施需布置消防部门认可的消防器材。
所有的现场办公设施均采取四周锚固,做好防台、防风措施。
某县道路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具体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2.1项目经理部现场办公室
我们将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的条件,并结合工程的施工计划和方案,对项目经理部现场办公室进行妥善的安排布置。用地600m2。其中设办公室10间,会议室一间(可供 10~20人召开会议)及其他设施,会议室安装柜式空调,墙壁上张贴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王总体进度计划表、项目组织机构、安全保证机构、质量保证机构等框图。
会议室内配备供20人会议的桌椅以及饮水机等。项目经理部门前将悬挂标牌,竖立标旗。
在业主现有二期工程时建设的大型预制场场地旁边设置生活区,对现有建筑进行改造作为工地宿舍,另一部分宿舍需搭设。
现场搭建30m2左右的厨房,厨房内配置齐备的厨房用品,包括冰箱、消毒碗柜、餐具、炊具等。餐厅和厨房相连,面积30m2左右,餐厅内配置足够数量的桌椅。
工地现场饮用水,拟从当地饮水系统就近接入。水上施工船舶人员采用自有400t淡水供水船供水。
NB/T 10555-2021 煤矿瓦斯蓄热式氧化炉预热矿井进风技术规范.pdf在现场办公室、生活驻地、发电机房及材料仓库等设施的醒目处配备足够的干粉灭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