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0041.甘家口电站正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03(1).doc8) 接地甩头应高出地面200mm.室内所有上下水管等金属部件均与接地系统做等电位连接。
2.8 给排水、通风工程概况
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案.doc本工程设有生活给水、排水、消火栓系统和送风、排风(含消防排烟)、空调等系统。
地上一层厨房、卫生间为一排水系统,地下一、二、三层拖布池为一系统,管道采用承插铸铁管,水泥捻口。地下三层废水池为一系统,因是承压排水,管道采用焊接钢管,焊接连接。
进风自大吊装口(主进风口)经自动钢制防火百叶、散热器间的楼板上的防火阀、接地变室网门进入。电缆夹层由专门的进风竖井进入。进风口设初效除尘过滤器。
由地下一层集中风机房排至地面排风楼。电缆夹层排风由地下三层风机房排出。所有排风口的百叶均为消声百叶。所有排烟系统均与排风系统共用,排风系统满足排烟要求。所有通风系统设就地控制,并可以在消防排风控制室内的主控制盘上启停。
消防及排风控制室、主控室、值班室、通讯室安装小型空调,在有吊顶的室内暗装,室外机置于地面。冷凝水管为DN25的热镀锌钢管,坡度1%坡向拖布池。警卫室安装2台1.5P冷暖空调机。
风管和配件的钢板厚度按91SB6-2页消防排烟矩形风管选定。厨房、卫生间各设一换气扇和电暖器。
3.1.1.质量目标:质量等级优良。
3.1.2.文明施工目标:文明工地标准。
3.1.3.安全目标:无重大工伤事故。
3.1.4.工期目标:329日历天
3.2招标工期
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开工日期为2002年11月18日,竣工日期2003年10月12日,施工总工期329天。
3.3施工各阶段工期描述
定桩及审核、放线护坡桩及土方工程:
定桩及审核、放线护坡桩及土方工程施工安排66天,施工时间为2002年11月18日—2002年1月22日。
结构安排125天,从2003年2月10日—2003年6月14日。
冬季施工内容的确定:
土方工程、地下结构工程。
装修施工安排63天时间,从2003年6月1日开始—2003年9月30日完成,10月达到验收备案条件。
装修开始后,先进行有安装作业要求的房间的装修施工,在大型设备安装就位后,封堵设备运输洞口,使外沿装饰同步完成。电气、暖卫工程施工期与土建结构及装修配合施工,安装、设备调试,依据总施工组织设计的部署与土建工程同时竣工。
配合好预埋预留,钢管防腐处理及进户钢管止水带加工.先地下进户预埋与接地的连接引出,自下而上配合结构施工,电气管路、箱、盒预埋安装,预留洞口和预埋件安装。
在具备安装条件下做好扫管、穿线、安装照明灯具、插座、箱、弱电面板等,做到活完地清及成品、环境保护。
2003年10月12日竣工。
3.4.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详见《甘家口110KV变电站工程结构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甘家口110KV变电站工程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3.5施工难度分析及措施
本工程的施工难度主要表现在场地、交通、施工扰民等外在环境因素方面:
主要困难为施工场地极为狭小,全部材料、周转材料等均需要二次甚至三四次运输,塔吊立设难度大;
同时周围交通环境较差,由于没有任何施工场地,材料需从运输车辆上直接进入作业面,而交通运输方面的限制,使材料运输不能及时和随时在场外等候;
由于无法设置外坡道,内坡道土方需要多次传递方可运出,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
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图初步进行测量后,本工程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如下:
北侧:距离立新中学教学楼10米左右,距北侧西部一层外墙2米;
西侧:距西侧住宅楼8米左右,此8米宽度内包括:散水1米、小区道路4米、人行花砖路牙2米;
南侧:距离热力站办公楼外墙5米;
东侧:距新建试验楼5米,试验楼南墙与本工程设备吊装口北外墙相接,设备吊装口处东墙外为道路,路宽约5米,路边人行道宽3米左右。
由于该工程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墙应沿高度分层浇注,分层振捣,只允许留水平施工缝且每层(地下一层至地下三层)的工程量、层高和使用功能差异较小,本工程全部为地下建筑,尽管最长处长度达到70米,但设计未设置后浇带,由于地下室的防水要求,外墙需要一次浇注,因此,每层柱墙流水段划分为2段,外墙及与外墙相连接的内墙为一段,内墙和柱为一段,梁板施工流水段为一段,在保证了防水设计要求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流水,避免平端施工造成的窝工。
3.5.2主要工作量
本工程由于场地极为狭小,没有条件留置肥槽,因此地下室施工不能按照常规的施工顺序进行,外墙施工和防水作业需要倒做,地下室外墙防水作成内贴外防水形式,并以此作为模板,采用单侧支模形式进行外墙混凝土浇筑,其施工顺序如下:
放线→护坡桩施工→土方开挖至第一层锚杆→锚杆施工→土方开挖至第二层锚杆→锚杆施工→全部土方开挖完成→做塔吊基础→立塔→钎探→验槽及地基处理→基础垫层→砌筑底板防水保护墙→底板防水→基础底板→砌筑地下3层外墙防水保护墙240厚(砌筑高度至地下3层顶板墙体插筋以上)→在保护墙内侧抹防水找平层→做防水→抹防水保护层→外墙绑扎→内侧支模加固→浇注混凝土→地下3层内墙体、柱、梁板→地下二、一层结构(顺序同地下3层结构)→地上一层结构→围护结构→先进行有供电设备安装要求的机放房部分装修→外装及其他室内装修 。
3.5.4 塔吊立设方案分析
本工程建筑物最长处总长度70.6米,宽度41.4米,建筑物四周距已有建筑物最大处在北侧教学楼前,距离11米左右,本工程基坑深度17米,即使采用商品混凝土,其模板、架管、钢筋等的运输量也是非常大的,人工运输的难度大、占用工期长,因此应选择立塔,本工程塔吊立设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如下:
在建筑物北侧与教学楼之间立塔在此处立塔,塔吊立设在边坡之上,塔吊选择60米臂长,可覆盖建筑物和周围道路。由于距基坑很近,需要打4棵塔基桩,占用场地7×7平方米,此塔的立设需在基坑开挖前,按照护坡桩、锚杆、土方工程施工工期2个月计,此塔需在施工1个月时立设。建筑物施工完成后,此塔的拆除、运输车辆的进出需在结构顶板上进行,经向设计咨询,结构顶板承载设计为0.8吨/平方米, 不能承受吊车和运输车辆的荷载,需在下部从底板到地下一层顶板设立三层支撑,以保证结构承受运输荷载。塔吊立设费用为:
塔基桩费+立塔租费+拆塔支撑工料费+塔吊进出场费
=5万元+4.5×5万元+4万元+4万元=35.5万元
4.1 项目管理人员设置
根据本工程特点,选择具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部进入本工程施工,全部管理人员均具备类似工程施工经历,具备相关岗位资质和实际的工作能力。
项目管理人员设置一览表
根据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各流水段工作量、装修工程工作量,结合本公司工人素质和公司内部劳动定额,确定的施工各阶段劳动力计划如下表:
根据所给水源,用DN100管道引水至现场,沿建筑物南、西、北侧布置管道成∏型。建筑物南、北两侧中间部位各设一个消火栓。建筑物南、北两侧各设两处配水点,间距约40m。所有配水点安装控制阀门。施工用水与消防用水并用管道,但不遇火灾不得动用消火栓。用水干管埋地80cm以下。
根据施工机械用电量,计算施工总用电量为:
P总=1.1(K1×P1/COSα+K2×P2)=110 kW
建设单位需提供满足以上电量的变压器供施工挂表使用。
施工现场动力、照明均选用VV橡胶绝缘电缆直埋,现场无架空明敷导线。
4.5施工现场设施布置
进场后做好场地规划(施工现场和场外加工区、生活区),场地平整时按照原场地现状做好排水坡向,自然排水随原场地走向。
现场大门内侧设置车辆清洗排水设施。搅拌站前设置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后流入排水沟。
4.5.2大门、施工现场道路及场外道路
建筑物东侧的教学楼过街通道可通过小型运输车辆,运输小型材料可通过此口直进、直退,运进现场材料堆放在北侧基槽上。但此通道不能进出大型车辆,混凝土的运输和浇注需要在场外具备站车条件,同时具备设置地泵的位置设立大门,因此热力站西侧与南侧原有建筑物之间的5m范围内应设置大门,用于商品混凝土的运输与浇注。
场外道路可利用东西两侧道路,要选择场外道路车辆较少时运输, 避免给周围交通带来太大影响。
4.5.3 施工运输方案
由于施工现场内没有堆料场地,因此钢筋加工、模板制作及材料均在第二周转场地加工,运输到施工现场后,由塔吊直接吊入作业面或距离作业面最近处。
商品混凝土由地泵输送,地泵设在南侧东部,罐车在南侧小马路上停靠,顺序泵送后离开。
现场只设办公室、试验室, 钢筋加工棚、木工作业棚、库房及周转材料的堆放、生活区、工人宿舍等均设在场外。
现场围挡:因本工程建筑物压红线,因此施工场地要出红线。由于东侧大门处为拟建建筑物,因此施工现场大门需开设在西侧。
场外周转加工场地:因施工现场没有任何场地,需设置第二周转场地。
4.6施工器具、周转材料准备
主要施工器具、周转材料进场计划一览表
图纸会审、设计交底;
测量的复核、测引高程、布置测量控制点;
进行施工前的工料分析;
提出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计划、设备、劳动力计划;
组织各分项工程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的编制;
4.7.1工程定位桩点交接
定位放线:由业主委托、规划局进行定桩工作,放建筑物位置线;
对定位依据、水准点进行室内校算和室外校测,确认无误后,与业主办理交接桩手续。
进场后,向监理提交公司企业资质、营业执照,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名单和相应资质证书,提交与质量管理有关特殊工种工人资质证书,资质证书复印件装订成册备查。
4.7.3图纸接收及会审
与业主办理施工图纸接收手续,认真组织审核图纸,编制图纸会审记录提交监理,并参加设计交底。
4.7.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
据设计交底的有关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提交监理审批。
4.7.5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审批后,向各工长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工长根向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4.7.6 设备器具备案
向监理提交施工测量设备、计量设备清单及检定证书复印件。
根据本工程施工任务量、施工进度安排、工程测量难度,配备专业测量人员3人,验线人员1人 。测量设备配备见下表:
因本工程设计图纸给定的定位依据是红线,因而在施测前应对这些定位依据进行审核。对业主提供的高程依据进行复测,复测合格后,保护好桩点。用定位依据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经自检验收后,申请甲方及测绘部门验收。
5.1.4 办理现场测量交接
护坡桩施工前应对已放好的建筑物基槽边线进行认真的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降水施工,在挖槽过程中要随时对基槽的护坡桩进行检查,挖槽完成后,按照定位依据进行已完基坑的施工测量,检校基坑位置、基底标高情况,并将复测结果、误差、调整方案呈报业主和监理单位,并与分包施工单位办理现场测量交接手续。
5.1.5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对原有的作为工程定位的建筑校测完成后,依据总平面图上有关轴线,测设建筑物外边轴线控制网,测设出建筑物外廓主轴线,然后依据结构施工图对其进行轴线加密,建立建筑物平面线形控制网。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点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根据本工程的外形和场地情况,在场区设置3个水准点。
5.1.6 基础施工(0.00以下)平面轴线投测
(1)±0.00以下的基础施工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
(2)底板浇筑后,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盘左、盘右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取两次投测的平均值作为施工轴线。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3)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报验单。
(4)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L <30 m 允许偏差±5 mm
30≤ L <60 m 允许偏差±10 mm
±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GB/T 40817.1-2021 核电主泵电机技术条件 第1部分:轴封泵异步电机.pdf,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
5.1.8 ±0.00以上施工测量
本工程基本为地下建筑,地上仅有极少量的局部一—二层,±0.00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经纬仪投测法。在建筑物首层,测设轴线控制墨线,用于测设和校核。
(1)首层放线验收后,根据施控制网基准点向上投测。
(2)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J2经纬仪,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
(3)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在地下三层的楼板浇筑好后,从下层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1m或50cm线)向上用钢尺沿柱身量距。
应由建筑物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下传递,标高的允许误差见下表: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