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8号线15标五福堂站盾构机吊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1)从事吊装作业的起重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具有相应的上岗资格和特种作业资格。
(2)起重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前应经过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措施交底,清楚物件的几何尺寸、重量、重心位置、吊点位置及其他要求。
(3)大型吊装作业应经过施工组织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多种类型模板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熟知施工方案、操作规程、吊装程序、指挥信号和安全要求。
(4)吊车、绳索具要有检测报告以及复检记录。
(5)对钢丝绳进行检查。检查、判别及选用应遵守以下规定: ①根据吊装作业用途,按照不同的安全系数检查和选用钢丝绳。 ②使用钢丝绳前,应对其磨损程度、绳股凸起、锈蚀、尖刺、扭曲等现象进行认真检查.判定其合用程度。 ③检查钢丝绳是否存在断丝现象。
(6)设置施工作业区,有明显的标示,并安排专门警戒人员,非作业人员不得入内。
起吊大型重物时,必须先试吊,离地0.2 m,悬停5分钟,检查确认被吊物、吊索具、支撑面、吊车、基坑侧壁均完好无异常后,两端用引导绳牵住被吊物保持平稳,并控制其旋转方向后,方可指挥正式起吊运行。
六、施工工艺流程及吊装步骤
采用160 t汽车吊吊装台车,各节台车左右两部分组装成一个整体后吊装。最重的4号台车外形尺寸为9582 mm×4322 mm×4187mm,重23 t,始发井井口尺寸11 m×7 m。160 t吊车支在始发井井口西南侧,吊装半径9 m,臂杆长度22.14 m,额定起重量56 t,满足吊装安全要求。为了可以前后左右移动,克服吊装时可能某个位置障碍、台车的体积大、在空中的摆度大、抖动大的问题,使用牵引绳以控制台车在空中的晃动方向。用4根长度相等的钢丝绳将台车自带的四个吊耳吊起,在起吊时应该试吊,保证绝对安全才可以起吊,起吊后的台车保持水平。汽车吊缓慢下钩,使台车就位,当台车与钢轨接触后用电瓶车把它后移到适当的位置,用防滑楔楔住。
先把第七号台车吊下井,接着把第六号台车吊下井并用电瓶车后移到七号台车的位置,并把第七号台车与第六号台车用销子联接好,依次类推吊装第五、四、三、二、一号台车。
左承载梁轴线长度13.16 m,重7 t;右承载梁轴线长度13.78 m,重9 t,使用160 t吊车吊装。由于盾构机的承载梁长度均超过13 m,而始发井口的最大长度为11 m,盾构机的承载梁长度超出洞口长度2 m,因此在吊装时连接桥需应与地面成45°夹角的姿态吊入始发井口。
把2台管片车用卷扬机拉到始发井口中。
将盾构机的承载梁吊入始发井口,缓慢的平放在2台管片车上并固定;通过卷扬机的牵引,使其运至车站隧道区间停放在第1号后配套车架的前面。
管片拼装机外形尺寸4630 mm×4630 mm×2629 mm,重20 t,使用160 t吊车吊装。2个管片车回到始发井口下方,此时把管片拼装机机吊下。将管片拼装机缓慢的平放在事先预备好的2台管片车上,然后利用事先停放在站台隧道中的卷扬机将管片拼装机移至始发井口的后方,卸下并临时放置。
螺旋输送机轴线长度12.5 m,重19 t,使用160 t吊车吊装,洞口长度为11 m,螺旋输送机的长度超出始发井口长度1.5 m,所以螺旋输送机应与地面成45°夹角的姿态吊入竖井。在2个管片车的上面垫上枕木,回到始发井口下方。将螺旋输送机与地面成45°夹角的姿态吊入竖井,缓慢的平放在2台管片车上的枕木上,并固定;然后把事先停放在站台隧道中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系在管片车上,通过卷扬机的牵引,将螺旋输送机移至连接桥的前面,为下一步盾构机/中盾的吊装让出始发井口的位置。
中盾外形尺寸φ6140 mm×2748 mm,重量90 t。中盾是平躺放在平板车上,首先使用350 t吊车单机将中盾卸车放在地上,中盾下方铺垫方木,平板车开走后160 t吊车辅助中盾翻身。
350 t吊车使用的4根直径65 mm的钢丝绳挂在盾构机中盾外侧的4个吊耳上,另将160 t吊车使用的2个直径65 mm的钢丝绳挂在盾构机中盾底部内侧的2个吊耳上,这6根钢丝绳的长度是8 m。在盾构机中盾的中部系上2个牵引绳备用。
两台吊车配合工作,在统一的指挥下将盾构机的中盾水平提起,翻身时辅助吊车吊钩不能起得太高,始终使盾构机下底部贴着地面滑移,主辅吊车密切配合,缓慢操作,尽量减轻惯性冲击,同时用厚半圆管垫在盾构机锐角受力处,确保吊索受力良好。待中盾离开地面后,160 t吊车暂停,350 t吊车继续缓慢提升,将被吊部件逐渐竖起。
将用在160 t吊车上的钢丝绳逐渐放松,此时,去掉用在160 t吊车上的钢丝绳,然后由350 t吊车将中盾单独作业移至洞口上方,调整盾构机入井姿态,为争取盾构机入井后,尽量不使吊机做转向或变幅的动作(因为井下环境的狭窄,转向或变幅会引起所吊中盾产生晃动,这种晃动难以控制,容易发生事故)。
待盾构机中盾平稳没有晃动后,平稳缓慢的将中盾徐徐放入井中,当盾构机将到达机座时,停止下降,仔细调整中盾的姿态,对正中盾就落基座上的准确位置,待中盾稳定后将中盾缓慢放在始发基座上。
(6)前盾(含刀盘)吊装
前盾(含刀盘)外形尺寸φ6140 mm×3140 mm,重100 t。吊装方法与中盾一样,使用350 t吊车与160 t吊车配合其翻身,然后再由350 t吊车吊装下井。350 t吊车使用4根直径65 mm的钢丝绳挂在盾构机前盾外侧的4个吊耳上,另将160 t吊车使用的2个直径65 mm的钢丝绳挂在盾构机前盾底部内侧的2个吊耳上,这6根钢丝绳的长度是8 m。在盾构机中盾的中部系上2个牵引绳备用。
由于前盾重量为本100 t,所有被吊物中最重的,因此在吊装过程中要仔细认真。
两台吊车配合工作,在统一的指挥下将盾构机的前盾水平提起,待前盾离开地面后,160 t吊车暂停,350 t吊车继续缓慢提升,将被吊部件逐渐竖起。
将用在160 t吊车上的钢丝绳逐渐放松,此时,去掉用在160 t吊车上的钢丝绳,然后由350 t吊车将前盾单独作业移至洞口上方,调整盾构机入井姿态,为争取前盾入井后,尽量不使吊车做转向或变幅的动作(因为井下环境的狭窄,转向或变幅会引起所吊前盾产生晃动,这种晃动难以控制,容易发生事故)。
当盾构机的前盾将要到达基座时,待前盾在空中停稳后,逐渐移向事先落在始发基座上的中盾前部,平稳缓慢的将前盾和中盾逐渐贴和,然后使前盾平稳的落在始发基座上,用2个千斤顶顶推前盾,把前盾定位销插入到中盾的定位销孔中,使前盾与中盾的连接螺栓孔对正。
用几个连接螺栓临时把中盾与前盾连接起来。
盾尾吊装分上下两块进行,每块外形尺寸均为φ6140 mm×3070 mm,重量都为15 t,在吊拼装机之前先吊尾盾下部下井。采用160 t吊车下井。下井过程中注意不要碰到挡土墙,缓慢下落。在安装好拼装机、螺旋机、工作平台、左右承载梁之后,最后吊装尾盾上部。
在始发基座的后部铺设临时枕木和管片车的滑行轨道(轨距为900 mm),与站台隧道中的轨道相连接,为安装螺旋输送机做好准备。
将前面移至站台隧道中的螺旋输送机,通过管片车再次移至始发井口的下方,此时螺旋输送机的中部吊耳应处在中盾与盾尾的空档间隙中(距离为3 m)
160 车的钢丝绳放下,系在螺旋输送机的中部吊耳上;同时在盾构机中盾的后部预先准备两台5 的手拉葫芦,一头固定在中盾上,一头固定在螺旋输送机的前部吊耳上。
接着井下指挥人员通知160 t吊车起吊,由于螺旋输送机正确安装后的轴线将与地面成23°夹角,所以系挂钢丝绳时应调整钢丝绳长度使螺旋输送机起吊后,螺旋输送机的轴线与地面尽量接近23°夹角。
将螺旋输送机吊起,通过两台5 t的手拉葫芦的牵引,使螺旋输送机的前部逐渐接近螺旋输送机的安装孔,利用两台5 t手拉葫芦相配合将螺旋输送机的前部与前盾的安装孔对接,把螺栓插入安装孔,并完成螺栓连接。
把盾尾的盾尾密封安装好。通过千斤顶把盾尾与中盾对接。
1、危害危险源分析与辨识
工程起重吊装作业的危险源分析:钢丝绳断裂造成重物下落;汽车起重机作业场所地面不平整、支撑不稳定、配重不平衡、重物超过额定起重量而造成起重机倾覆等。
起重机吊装作业危险源辨识:
(1)起重机在运行中对人体造成的挤压或撞击。
(2)起重机吊钩超载断裂、吊运时钢丝绳从吊钩中滑出。
(3)吊运中重物坠落造成物体打击,重物从空中落到地面又反弹伤人。
(4)钢丝绳断裂造成重物下落;使用应报废的钢丝绳;超过吊具额定起重量吊运重物造成重物下落。
(5)汽车起重机作业场所地面不平整、支撑不稳定、配重不平衡、重物超过额定起重量而造成起重机倾覆。
(6)风力过大、违章作业造成起重机倾覆。
(7)机械传动部分未加防护,造成机械伤害。
(8)人站在起重臂下等危险区域。
(9)吊运时无人指挥、作业区内有人逗留、运行中的起重机的吊具及重物摆动撞击行人。
(10)起重工及其他操作人员未戴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品。
(11)司机室玻璃未擦净,造成视野不清。
(12)司机与指挥人员联络不畅,或误解吊运信号。
(13)吊挂方式不正确,造成重物从吊钩中脱出。
(14)使用的钢丝绳超过安全系数。
(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操作证上岗。
(2)参加吊装作业人员应培训合格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整个作业过程及各人职责后方可作业。
(3)施工现场设吊装作业专职安全员,对吊装现场进行安全防护。
(4)起吊前须由专职安全员对现场进行巡视,检查现场是否有高压线、低压线、临时用电线及对起重机、人工吊装作业有安全隐患的障碍物。并向现场施工负责人报告,如存在安全隐患,决不允许起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项目部安质部解决,以确保设备、人员的安全。
(5)起重吊装作业,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护,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6)起吊前所有人员都必须远离吊机回转半径和吊物的下方。
(7)在雨天、风力等于或大于四级时,严禁进行吊装作业。
(8)吊装作业时不得随意抛掷材料物体、工具,防止滑脱伤人等意外事故。
(9)起吊构件时,速度不应太快,不得在高空停留过久,严禁猛升猛降,以防构件脱落。
(10)使用起重机吊装时应严格按照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吊装作业。
(11)吊装作业前,应对起重机运输和吊装设备以及所用索具、卡环等部件进行细致检查,如发现有损坏或松动现象,应立即更换。经检查各部位正常后方可进行吊装。
(12)吊装作业时严禁人员在吊装作业范围内嬉戏、打闹等,如发现立即停止作业,确保人身安全。
(13)在吊装作业过程中,安全员、指挥人员一旦发现违章作业等各类危险因素,应立即制止,并有权责令暂停施工。
(14)指挥人员应使用统一指挥信号,信号要鲜明、准确,吊装下井时须采用井上、井下两级指挥,吊车司机应听从指挥。350 t和160 t两台吊车的配合要默契,动作要平稳,严禁速度过快,
(15)在井下施工时应设置足够亮的灯光,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
副组长: 侯庆增、王全贤
成 员: 王文英、刘洪涛、何奇、姜厚停、何全、张新全
(2)疏通事故发生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疏散人群到安全地带。
(3)在急救过程中,遇到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4)现场组织制定并实施高处坠落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5)统一调配救援设备、人员、物资、器材。
(6)适时批准启动救援预案和终止紧急状态。
(7)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信息发布工作。
(8)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部门负责人应填写记录,并召集相关人员研究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
(9)负责对高处坠落事故安全控制的应急处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组 长:赵常江
成 员:孙俊杰、何奇、姜厚停、李梓森、宁文光
(1)执行应急抢险小组制定的应急抢险方案;
(2)负责转移现场贵重设备等;
(3)转运到达现场的应急救援物资。
组 长:张玉芬
成 员:宁爱国、吕万强、刘亚普、徐文耀
(1)负责抢险物资的保管、检查、检验工作;
(2)负责落实应急抢险方案中急需物资的及时到场。
组 长:侯庆增
成 员:杨彬、何全、赵小杰、杨文生、郑进生
(1)指挥疏散事故影响区域的人员,阻止非抢险人员进入;
(2)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维护事故发生区域治安、交通秩序。
(3)迅速查明高处坠落事故的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
(4)排除现场存在的隐患,避免施救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组 长:王全贤
成 员:纪少芳、刘宏涛、王丙强、王庆军
(1)统一指挥施救队伍;
软基处理施工组织设计(最新)(2)迅速组建抢险和现场救治医疗队伍;
(3)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伤员救治及转送工作;
组 长: 张国良
成 员: 朱鹏娟、杜薇、王超、郑进谦、王志芬
(2)负责施救人员、物资、器材的调配;
(3)筹措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的交通工具、器材和通信设备;
组 长:吕向红
成 员:张新全、杨国华、左建周
DB36T 1344.1-2020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第1部分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规范.pdf(1)负责阻止未经批准的现场拍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