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路站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

水库路站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5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水库路站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

(4)每立方米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含碱量(不得大于3kg,混凝土中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电通量指标

施工组织设计企业审批表注:1. 两种试验方法可以任选一种;2. 表中评价指标均以56d龄期混凝土试件试验结果为准。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1)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混凝土供应能力,一次浇筑方量、混凝土初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综合考虑决定。

3)施工缝在下一次浇筑前必须对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浮浆,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然后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混凝土界面剂,并浇筑一层30~50mm厚与混凝土强度相同的水泥砂浆。随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4)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10cm,以使两层混凝土结合牢固。振捣时,振捣棒不得触及钢筋和模板。

5)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小于2h时,则应当执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浇筑混凝土时,专人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6)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

7)在浇筑底板、墙、柱、梁、楼板时,现场采用地泵输送砼到各个部位;只在砼方量小,又不方便使用地泵的地方使用人工小推车运送砼。泵送砼时必须保证砼泵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分钟或砼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砼。

8)施工缝边50cm范围内,注意振捣棒的插入深度,防止止水条、止水带受损。

先浇筑墙、柱,后梁、板。梁板应同时浇筑,先浇筑梁、柱节点,根据梁高分层阶梯型浇筑。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砼一起浇筑。流水段从东端向西浇筑,导墙混凝土随底板一起浇筑。

1)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10cm厚砼标号水泥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

2)柱子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应当经过计算确定,并且应当计算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量,保证混凝土的分层准确;用混凝土标尺杆计量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混凝土振捣人员必须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保证振捣人员能够看清混凝土的振捣情况。

3)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

底板施工注意对防水层及其保护层的保护,有损坏及时修补。如在浇筑底板混凝土前发现防水层有局部水囊,先在防水层开孔放水,并修补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随时采取措施预防钢筋、挡头板、预埋件发生移位,并且注意保护好综合接地引线。

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应预埋站台板下墙体(包括扶梯基坑、电梯基坑、污水池、废水池墙体)及楼梯柱的钢筋。

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施工缝,为使接缝严密,对接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浮粒,施工中注意对中埋式止水带和遇水膨胀止水胶条进行保护。

混凝土浇筑前,施工缝处涂刷一层他优质水泥基渗透结晶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在水平施工接缝起始浇筑部位铺一层30~50mm厚同强度标号的水泥砂浆,随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充分振捣密实,保证接缝部位混凝土浇筑质量和结构防水效果。

检查模板下口、洞口及角模拼缝处是否严密,边角柱加固是否可靠,各种连接件是否牢固。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振动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1)中板上、下两面预埋件预留孔洞较多且复杂,施工放样要精确,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在施工中不变形不移位。混凝土浇筑前必须经监理工程师验收。

2)中板、梁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3)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侧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4)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此处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5)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进行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顶板施工应考虑其施工荷载,对中板进行受力工况分析,对中板结构进行保护,顶板不可堆放设备及附加荷载。浇筑方法同中板。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楼梯板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单层楼梯混凝土连续浇筑,不设施工缝。

1)构造柱砼应分层浇筑,每一层厚度控制在400mm。构造柱振捣要密实,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度(为使上下层砼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宜插入下层砼5cm)。

2)浇筑圈梁砼时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浇筑。圈梁、构造柱砼方量较小,采用人工送料,运送的砼临时堆放在操作平台上,工人再用铁锹入模。

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及处理

① 底板、外墙、楼板竖向施工缝:根据施工流水段落划分。以水库路站主体结构为例,施工缝划分位置如下:

水库路站东段主体结构共分五仓:

第一仓(23.700m):K6+911.700(车站终点里程)~K6+888.000;

第二仓(28.000m):K6+888.000~K6+860.000;

第三仓(31.990m):K6+860.000~K6+828.010;

第四仓(22.510m):K6+828.010~K6+805.500;

第五仓(23.800m):K6+805.500~K6+781.700。

水库路站西段主体结构共分四仓:

第一仓(24.850m):K6+717.400(车站起点里程)~K6+742.250;

第二仓(20.500m):K6+742.250~K6+762.750;

第三仓(16.560m):K6+762.750~K6+779.310;

第四仓(2.380m):K6+779.31~K6+781.700。

② 墙体水平施工缝:施工缝在底板斜托以上200mm、楼板以上/以下300mm,顶板斜托以下300mm。

③ 柱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柱上端主梁底面下向上3cm处。

② 柱头、梁底施工缝必须凿毛处理合格,不得有松动石子或浮浆,施工缝处应提前浇水冲刷干净,并先下50mm同标号水泥砂浆、振捣结合良好;由于高低砼标号不同,互相交叉,高低标高相接吊模处,该位置下双层钢板网(固定牢固),砼浇筑时需专人严格控制,避免出错,并防止出现冷缝。

由于梁、柱的混凝土标号不同,施工中按照设计施工图采用芯柱——加强结构配筋的方法,加强结构柱与底板、楼板、顶板节点配筋后,浇筑此部位混凝土时,按照结构底板、结构中板、结构顶板的混凝土标号等级进行浇筑。

柱的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梁底标高处,施工中严格控制浇筑标高,过低则不利于支梁底模,过高应在柱拆模后凿除多余的混凝土,浪费人工。

a.梁头部位:在拆模后绑扎钢筋之前,施工队放线人员将梁头位置在墙上弹出边线,接着施工队派专人用砂轮切割机配合使用錾子将梁头位置精确凿出,要求凿除多余的混凝土,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膜、浮浆、松动石子等,并清除干净。

b.其它部位:清除多余的混凝土、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松动石子等。

2、在浇筑混凝土时,工人要挂牌操作,严格控制下料的厚度,要按顺序振捣,以防少振或漏振。保证浇筑出的砼面光滑、密实,不会出现蜂窝。对于墙、柱根部及易发生质量通病部位的振捣要派专人监督控制质量,在浇筑墙、柱根部前,要先接浆,底部浇筑砼分层薄一些,增加振捣密实度。

3、浇筑分层厚度控制:浇筑层厚度≤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本工程主要采用50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38.5cm),混凝土分层厚度宜控制区在300~350mm。

4、浇筑间歇时间: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5、浇筑砼时派专门的钢筋工、木工看护钢筋、模板;施工时钢筋应避免随意掰动;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修整完好。对现浇板砼浇筑,重点看好板的负筋,防止踩塌;木工应着重看好梁及柱头的模板加固。

6、砼浇筑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干净钢筋上的浮灰,对后浇带、施工缝应仔细清理、凿毛处理,清除凿掉表面的一层浮浆;施工时应掌握好时间,不得松动已浇筑完砼的钢筋。

7、板表面在砼浇注完后,及时采用一层塑料布、一层草帘严密保温覆盖(冬季混凝土表面覆盖阻燃棉被);墙柱施工缝在砼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凿毛处理良好,并清除表面浮浆和松动石子;注意砼养护及成品保护,板砼强度在大道设计强度的50%之前不得上人,不得有踩踏脚印。

8、浇筑混凝土时的振捣

混凝土振捣宜采用机械振捣,当施工无特殊振捣要求时,可采用振捣棒进行捣实,插入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振动作用半径的一倍。振捣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连续多层浇筑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约50mm(根据分层厚度,在振动棒上作红漆刻度线来控制)进行振捣;当浇筑厚度不大于200mm的表面积较大的平面结构或构件时,宜采用表面振动成型。振动棒移动间距≤57.75cm,振捣时间宜按混凝土稠度和振捣部位等不同情况,控制在10s~30s内,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泛浆、不再显著下沉、基本无气泡逸出,可视为捣实。楼板、梁采用斜向振捣,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42.5±2.5°。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要细致振捣,振捣密实,防止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9、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的竖向结构高度超过2m时采用串筒、溜筒或振动溜管等辅助设备使混凝土下落。

10、在混凝土终凝前必须用铁抹子把非结构性表面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修整压平(然后再覆盖养护)。

11、钢筋保护层垫块要与钢筋连接牢固,质检员要对各个部位的垫块进行检查,防止出现垫块位移、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漏筋。

12、支设模板前要及时涂刷脱模剂并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拆模不要过早,防止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13、施工过程需要注意的质量问题

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

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3)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4)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振捣不实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5)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支撑不牢固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6)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冬期施工在覆盖保温层时,上人过早或未垫板进行操作。

14、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技术措施

边墙、结构底板、结构顶板混凝土均属于防水混凝土,施工时必须采取措施,把混凝土裂缝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须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度、减小混凝土收缩等方面全面考虑,结合实际,采取措施:

1)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① 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如温度过高,需和混凝土供应商联系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

② 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

2)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① 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高层建筑外脚手架悬挑脚手架搭拆施工方案,减弱温度应力,夏季注意覆盖浇水保湿,避免阳光曝晒,以免急剧的温度梯度产生。

② 采取长时间的养护(不少于14d),确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应力松驰效应”。

③ 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④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堆积过大高差。

3)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减少收缩变形,保证施工质量。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在浇筑结构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导管、串筒必须接至浇筑地点。确保混凝土的自由下落不大于2m。

佛山市工业区树脂厂区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5、其它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检查人员检查施工,严格要求操作工按步序振捣;接班振捣人员提前半小时到岗与上班振捣人员共同操作,交班人员推迟交班半小时撤岗(有一小时共同工作时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