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斜切式洞门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单洞双线,174页).doc

高铁斜切式洞门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单洞双线,174页).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8.4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高铁斜切式洞门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单洞双线,174页).doc

4.1.6文明施工目标

做到现场布局合理,施工组织有序,材料堆码整齐,设备停放有序,标识标志醒目,环境整洁干净,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同时尊重当地民风民俗,建设和谐之路,民族之路。

钢结构安装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4.2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4.2.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部署

4.2.2专业化施工队伍配置

进口工区由隧道十队负责施工,进口安排1个开挖支护班组,负责隧道开挖支护及出碴运输;1个衬砌班组,负责二次衬砌。进口平导段设置2个开挖支护班组,负责隧道开挖支护及出碴运输;1个衬砌班组,负责二次衬砌。

横洞工区由隧道十一队负责施工,在横洞施工阶段安排2个开挖支护班组,负责隧道开挖支护及出碴运输;1个衬砌班组,负责二次衬砌;1个辅助施工班组,负责设备维修、供风、供水、供电、通风、碴场维护;进入平导和正洞施工阶段增加一个开挖支护班组,负责隧道开挖支护及出碴运输。

出口工区由隧道十二队负责施工,安排2个开挖支护班组,负责隧道开挖支护及出碴运输;1个衬砌班组,负责二次衬砌;1个辅助施工班组,负责设备维修、供风、供水、供电、通风、碴场维护。

4.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

4.3.1总体施工安排

2010年10月1日 ~2013年5月27日

4.3.2主要阶段工期

⑴开工日期:2010年10月1日;

⑵隧道主体完工日期:2013年3月31日;

⑶附属工程完工日期:2013年5月27日。

4.4.1施工前期准备

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分对口专业指派专人尽快与建设单位、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的协作单位进行沟通,建立密切联系,消除施工障碍,疏通施工渠道,为施工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内、外部环境。

4.4.1.1 与建设单位和建设单位代表的协调

项目部要向指挥部汇报工作情况,与指挥部协商工作事项、商定议事规则及程序、确立规章制度。同时协助指挥部办理开工前的各项审批手续及落实现场施工条件。

4.4.1.2 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协调

项目部指派专人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公安、交通、水运、林业、环保环卫、水利公司、电力公司等部门取得联系,向他们通报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最新管理信息,按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取得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支持、信任与配合。

4.4.1.3 施工环境的协调

做好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真实情况,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尽可能减少自然或人为不利因素的影响,为施工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4.4.2施工技术准备

4.4.2.1施工测量

进场后,指挥部立即组织精测队与工程师按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设计资料,对线路控制桩及水准点进行复测,复测结果已经报经监理和建设单位 批复。本隧道进出口加密控制点已经纳入精密导线网,满足工程需求,并放出开挖边线。

中心试验室及第三试验分室已经建立,配置满足施工需要的试验仪器与设备、人员,并通过验收。主要配合中心试验室进行原材料取样分析、试验,提出试验报告,做好各种施工材料的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跟踪质量检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4.4.2.3熟悉施工图纸及学习相关规范

在总工程师的带领下熟悉设计图纸及设计文件,结合设计技术交底,对设计图纸及设计文件进行了认真审阅,深入了解设计意图、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组织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对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安全员等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建350km时速高速铁路施工、验收暂行规定,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技能培训、工程质量、职业道德、岩溶地区施工常识等,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现行的有关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民风民俗等法律法规。

4.4.2.4现场技术交底

从项目部到架子队到工班长及施工一线已经进行逐级全面技术交底,将项目的总体安排、安全操作规程,质量规划、环保文明施工、施工工艺等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交底。将设计意图与项目的总体安排、质量、安全、进度、环保、文明施工等要求全面贯彻到施工队的每个参战职工的头脑中,确保各项工程指标按照预订的计划完成。

4.4.2.5制定新技术应用和科研项目

针对本隧道特点,制定富水岩溶隧道施工为科研项目。

4.4.2.6制定不良地质技术保证措施

本隧道设计可能遇到较大涌水、岩溶、顺层等不良地质等;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施工中加强检测和质量控制,制定技术保证措施,做到有效预防,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进口工区、进口平导工区、横洞工区和出口工区及弃碴场已经完成全部征地,满足施工。

4.4.4劳动力组织准备

4.4.5机械设备准备

4.4.6施工材料准备

4.5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4.5.1 开挖进度指标

4.5.2 衬砌施工进度指标

5 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

5.1.1 施工场地布置

隧道十队施工场地布置在进口小里程右侧80m处,为彩钢房,占地约8亩。

隧道十一队施工场地布置在横洞口小里程方向右侧50米处,占地为山林,为彩钢房,占地约5亩。

隧道十二队布置在隧道出口大里程方向左侧30米山坳中,占地为山林,彩钢房,占地约6亩。

5.1.2 混凝土集中拌和站

分别在小寨坡特大桥起点处5号拌合站、DK667+800右侧1500米处6号拌合站建成混凝土集中拌和站2座,并通过验收,集中供应XX隧道所有砼。

5.1.3 施工通讯、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5.1.4 临时电力线路

本隧道临时用电线路采用建设单位负责施工的10KV永久电力干线为主,设变压器接入施工工点,另设备用发电机,以保证电力供应。

隧道进口DK660+500及平导进口DK661+100处分别配置一台1500KVA和一台1000KVA变压器。横洞工区设置在横洞小里程方向左侧配备3台500KVA及1台315KVA变压器,保证施工用电;出口工区在隧道出口大里程方向右侧50米设置2台500KVA及1台315KVA变压器保证施工用电;为了保证不间断供电,各工区分别配备一台500KW及30KW柴油发电机组备用。

火工品库经业主和地方公安部门同意后,按火工品管理规定,在距铜鼓山特大桥0号桥台200m线路右侧约100m处及DK667+700右侧1300米处分别修建3#、4#火工品库,并通过验收,供应XX隧道所需火工品。

5.2.1施工生活用水水源规划

隧道十队生活、生产用水直接利用地表水,隧道洞口修建高位水池,水池容积按200m3考虑,铺设直径Φ150mm的给水管路。

隧道十一队生活、生产用水接附近村庄用水,在距离隧道顶部100米高处修建高位水池,容量按400 m3考虑,铺设直径Φ200mm积水管路。

隧道十二队生活用水接入附近村庄用水,修建容量约500 m3 蓄水池储备,再距离隧道出口顶部45m处修建容量200 m3 的高位水池,铺设Φ200mm积水管路。

5.2.2污水处理布置

5.2.3 钢结构加工

5.2.5 空压机站规划与规模

隧道进口分别配备3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隧道出口工区各配备4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进口平导工区2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横洞工区配备6台120m3/min电动空压机组成高压供风站,高压风管采用Φ150的无缝钢管,法兰盘连接。

5.2.6 洞内管线布置

6 通风防尘、超前地质预报、岩溶整治、监控量测、施工排水施工方案

通风和降尘是长隧道施工的重点,最大通风距离为横洞工区,单口掘进横洞洞身1100米,平导2450m,正洞2565m,通风距离总长6115m。为确保工期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保隧道内工作环境,必须设计科学的通风方案,选择适用的通风机械。

6.1.1 施工通风管理的原则

施工通风管理的原则为:“合理布局,优化匹配,防漏降阻,严格管理,确保效果”二十字方针。实施中,以长代短,风管每节长30~50m,减少接头数量;以大代小,在净空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大直径风管。

6.1.2 洞内通风标准

(1)隧道通风需风量除满足洞内空气含氧量(体积)不得少于20%,并保证洞内作业人员每人每分钟获得3m3新鲜空气。

(2)每立方米空气中粉尘允许最高浓度: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必须在2mg以下,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必须在4mg以下。二氧化碳按体积不得大于0.5%,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不得高于30mg/m3,内燃机械作业时供风量不应低于3m3/(min.kw)。

(3)洞内通风风速:0.25m/S<V<6m/S。

(4)洞内温度:隧道内气温不得超过28℃,洞内噪声不得大于90dB。

①根据洞内同时作业的最多人数计算

式中:q——洞内每人每分钟所需新鲜空气,取3m3/min;

N——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按160人计;

Q1=3×160=480 m3/min

②按稀释和排处内燃机废气控制风量

Q2=3*∑Ni(i=1)

Ni——每种内燃设备的额定功率,单位kw;

∑Ni(i=1)——洞内同时作业的内然设备的总功率,单位kw;

Q3=7.8/t×(AS2L2)1/3(m3/min)

Q3=7.8×3√(419×1002×302)/15=4566.3m3/min

④按洞内允许最小风速计算

采用公式:Q4=60VS(m3/min)

式中:V——洞内最小允许风速m/s,最小允许风速为1m/s;

S——洞室的最大面积,取152.46m2;

Q4=60×1×128.36=7712m3/min;

取以上四种计算得到的最大通风量作为设计通风量。由风量计算结果比较得知,以按洞内允许最小风速计算的风量为最大。

工作面风量为:Q=7712m3/min。

β-百米漏风率,取1.3%;L-风管长度,取1650m

洞口通风机最小总供风量:Q机=QP(m3/min)

Q-工作面需供风量(m3/min);

Q机=QP=7712×1.24=9563m3/min。

进口、出口采用2×132KW风机独头压入式通风,满足施工需求。

通风机型号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条件:

①通风机吸出风量不能小于理论计算风量;

②通风机直径与选取通风管直径不能差别太大;

③风机全压值≮管道总阻力。

本隧道横洞自身较长,再加之主洞掘进深度较大,洞内排烟效果不是很理想时,可采取在隧道适当位置再串联一台风机形成串联供风系统,同时在横通道采用射流风机引导污风向平导和洞外排出。

通风管道采用Ф1800mm的优质通风软管。单节长度50m,拉链式连接,风管布设在正洞边墙上,安装风管前,先按5m间距埋设吊挂锚杆,并在杆上标出吊线位置,用细钢丝绳拉紧并焊固在锚杆上,然后吊线挂上风管,这样可使风管安装达到平、直、稳、紧,不弯曲、无褶皱,减少通风阻力。

洞内粉尘90%来自凿岩作业,其次由爆破产生,装碴、运输所占比例很少。隧道施工防尘的主要方法是湿式凿岩作业、喷雾洒水降尘、机械化正常通风及加强个人防护等。

通风防尘的作用是稀释和排出洞内空气中的粉尘,根据我国煤炭、冶金及铁道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定,要求掘进巷道工作面的最低排尘风速为0.15m/s,根据排烟计算配备的通风设备能够满足通风防尘要求。为避免由风管吹出的风流在工作面形成涡流或直接吹向碴堆而增加空气中的粉尘含量,使风管悬挂于隧道的一侧,并使其轴线与隧道平行。

钻孔防尘:钻孔作业全部采用隔离操作的钻孔凿岩台车进行湿式钻孔,钻孔过程中的供水水压不低于0.3MPa,保证钻孔过程中孔内充满水;为了提高对微细尘粒的吸附能力,在水中添加少量湿润剂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湿润剂的一般用量为0.05%~0.5%。其他地段需要钻孔时,也必须采用风水联动装置,杜绝干打眼。

喷混凝土防尘:隧洞内全部采用湿喷混凝土机进行喷射作业,从根本上降低喷混凝土作业时产生的粉尘量;在喷混凝土作业面,布设局部通风机进行吸尘,来改善作业面的工作环境。

6.2.3采用水幕降尘

施工具体实施时在距掌子面一定距离设置几道水幕,水幕降尘器设置在边拱上,水幕在放炮前10分钟打开,放炮30分钟后关闭。

尽量将能够在洞外进行加工操作的工序放在洞外,如电焊、氧气焊、混凝土搅拌等工序,以减少粉尘的来源。

为了更好的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给在隧洞内工作的施工人员配发防尘口罩、压风呼吸机、防尘安全帽等防护设施,最大限度地做好防尘工作。

本隧道为I级风险隧道DGJ 08-74-2020 燃气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工程技术标准.pdf,超前地质预报的责任主体是设计单位,具体由设计单位组织实施,我项目部派专人负责配合实施协调。

6.4 岩溶地质段处理方法

6.4.1无水空洞处理

如果探测到的溶洞为没有水的空溶洞或者无水填充型溶洞,采用迂回导坑进行施工,然后再进行溶洞处理,具体处理方法:

对于发育已经停止且溶洞不大的情况,采用浆砌片石或片石混凝土回填进行处理。

当溶洞较深时,不宜采用堵填封闭的方法,可采用梁、拱跨越,但梁端或拱座要置于稳定可靠的基础上。

防雷与接地设计施工要点.pdf6.4.2富水段帷幕注浆

选用多功能钻灌一体机(意大利C6型)造孔与注浆。按孔径要求采用金刚石钻头或硬质合金钻头。水泵的工作压力按施工图纸的要求选定,并保证在所有压力下都有足够的供水量,保证压力稳定、出水均匀、工作可靠。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