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doc

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2.2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doc

隧道出口往进口方向1个工作面,单向施工。

4.3.4主要阶段工期

4.4施工准备和建设协调方案

以2014年11月30日为节点工期,完成施工准备工作。

棉纺厂13号路延伸段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4.2建设协调方案

征地拆迁方面:项目部成立协调部,建立征地拆迁工作机制,并与地方政府负责征地拆迁部门积极配合,全面完成征地拆迁工作。

建设环境方面: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沟通,争取各方支持,项目部成立对外协调工作小组,与地方政府建立协调机制,加强与交通、环保、水利、建设、国土等部门协调,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4.5分项工程进度计划

4.5.1隧道开挖及支护

隧道开挖及支护主要进度指标详见下表:

隧道开挖及支护进度指标表

4.5.2隧道正洞衬砌进度指标

每循环作业时间:56小时。考虑Ⅴ级软弱围岩地段二衬施工进度受开挖进度影响,每个月进度紧随开挖进度。

对涉及隧道的接口工程,安排专人负责协调管理接口实施工作。通过有效管理手段使实施过程形成一个管理闭合环。

4.6.1站前专业接口

有砟道床施工前,隧道主体完工后变形观测期满足规范要求。

4.6.2站前站后工程接口

站前站后工程接口关系见下表

站前站后工程接口关系表

4.7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横道图

5.1.1钢结构加工厂

隧道所需的钢材由1号钢结构加工厂供应。

5.1.2混凝土集中拌和站

隧道混凝土由2号混凝土集中拌和站供应。

5.1.3汽车运输便道

5.1.5临时电力线路

施工用电采用沿线的高压电力线路提供的集结点就近接入变压器,布设临时电力线路500m至施工场地。

5.1.6临时给水干管

利用附近河流作为施工用水水源,埋设临时给水干管500m至施工现场。

弃碴场位于线路里程DK132+100线路左侧约100m,占地26亩,运距约100m,弃碴容量9.5万方(松方)。

架子六队施工驻地为租用民房,位于隆回县桃红镇铜盆江村,距离隧道线右300m。

值班房位于隧道出口线路左侧。1间值班室,面积3m*3m活动板房。

沉淀池位于DK132+585线右路基红线内,采用三级沉淀池,占地面积4m*8m=32m2,高1.5m。

物资存放室位DK132+595线路右侧,占地面积5m*10m=50㎡。

空压机房位于DK132+585线路左侧,距离洞门25米,占地10.9m*7m=76.3㎡。

(1)全面熟悉设计标准、技术条件及要求,对施工图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用于施工;

(2)进行交接桩及桩点复测工作。交接桩包括设计技术交底和现场桩位点交,交接桩按有关规定办理书面交接手续。桩点复测做好复测记录,并根据复测成果形成复测报告,将复测成果报建设单位;

(3)组织施工调查,在施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特点、实际工程数量、工期要求编写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根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工期安排,制定详实的征地拆迁计划;

2.按照征地拆迁计划,明确征拆工期、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及时办理各种征拆手续,并确保手续齐全,征拆合法;

1.依据设计资料、工程承包合同,结合建设单位物资管理规定,分别确定甲供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及相应质量技术标准;

2.按照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确定主要物资的使用时间和进场批量,编制主要物资总需求计划和分期供应计划;

3.依据主要物资分期供应计划及相应采购权限,及时将甲供物资分期供应计划和自购物资招标计划上报建设单位,并做好自采物资的采购组织;

4.物资部门组织开展采购前市场调查,分析当地资源分布和供求态势,做好采购前准备和市场信息收集工作;对水泥、粉煤灰、混凝土外加剂、砂石料等材料要取样送检,确保主要材料质量合格;

5.根据建设单位批复的物资招标计划,在规定时间组织完成招标和评标工作,保证工程物资及时进场满足施工需要。 根据自采物资的市场资源状况,分别采用招标、议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实施采购;

7.根据工程开工计划和储备要求,组织好物资催运和发货工作;

8.做好物资验收和仓储保管工作,保证物资供应满足施工需求;

(6)按试验、检测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铁路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4号)等相关文件要求设置工地试验室,试验室必须认证合格,试验人员、检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应满足质量检测项目及相关文件要求;

(7)做好人员的培训及技术交底工作。对相关施工管理、作业人员要进行集中的岗前技术培训工作,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8)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相关条件满足要求,及时办理开工报告。

(9)快速推进大小临工程的建设,为正式工程开工尽早创造充分的条件。

新建**铁路铁路站前5标隧道,全长254米,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132+327、DK132+581。该隧道按设计时速200Km/h客货共线标准设计,隧道内线间距为4.4m。

隧道位于***市境内,整体埋深较浅,围岩风化破碎。隧道施工中,遵循“先预报、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方针,衬砌紧跟,将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纳入施工工序,安全稳妥地组织施工。

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6.4.1.1工程概况

隧道DK132+346~DK132+429段为明洞,衬砌采用Ⅴ级围岩路堑偏压式明洞,开挖方式为墙底开挖;DK132+327 ~DK132+346段为隧道进口洞门、DK132+562~DK132+581段为隧道出口洞门,进出口洞门类型均为帽檐斜切式洞门。隧道洞口属Ⅴ级围岩,进口左侧边坡坡率1:0.75,右侧边坡采用多级边坡,坡率为1:1~1:1.5、仰坡坡率1:1.5;出口边坡坡率1:0.75、仰坡坡率1:1.15。洞口临时边仰坡采用喷锚网防护,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长4m,间距1.5× 1.5m,梅花形布置;喷射混凝土采用10cm厚C25网喷混凝土,钢筋网采用φ8,网格间距25×25cm。隧道进口永久边仰坡采用拱型截水骨架护坡,DK132+366~DK132+429段63m边坡支挡采用抗滑桩+C30钢筋混凝土框架梁锚(杆)内喷混植生进行防护,共设桩13根,桩长25m。隧道出口边仰坡采用拱形截水骨架护坡。

6.4.1.2洞口工程施工方法

洞口工程施工宜避开雨季及严寒季节。先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危石。施工期间实施不间断监测和防护。隧道开挖应力求早进洞,尽量减少对山体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洞口段施工步骤见下图。

6.4.1.2.1洞口土石方开挖

(1)洞口开挖前需先作好(截)排水设施,施工洞口边仰坡外的截水天沟。

(2)边仰坡刷坡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高度2~3m。采用人工配合挖机开挖,装载机或挖掘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开挖中如果遇到个别较大孤石或少量硬质岩,采用风钻打眼、微药量解体,风镐修凿轮廓或非电控制光面爆破,不得扰动边坡,影响边坡稳定。边仰坡开挖坡度按设计施工图坡度,当开挖到暗洞超前支护相应标高时,立即进行超前支护施工。边仰坡防护随开挖及时跟进,分层进行锚杆网喷支护,并做好坡面喷砼防护层与原坡面衔接,防止坡面风化,引起水土流失导致边仰坡防护受到损坏。

6.4.1.2.2进洞施工方法及措施

以“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作为指导方针。洞口土石方开挖到达明暗洞交界处形成台阶,施做超前大管棚。在超前大管棚施做完成后进行洞身开挖。

隧道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进洞,施工工艺详见 “6.4.3.6大管棚施工工艺”。

6.4.1.2.3洞门施工

洞门基础采用人工风钻打眼、弱爆破或挖掘机开挖,人工清碴。洞门衬砌在仰拱填充完成后施工。帽檐斜切式洞门砼施工采用衬砌模板台车作内模,测量放出帽檐轮廓线,台车上精确定位钢筋,绑扎钢筋,组合钢模板做外模和帽檐模板,两侧对称灌筑,随砼浇筑高度增高安装帽檐挡头模以便砼的捣固,洞门砼一次浇筑成型。混凝土浇筑以后应及时美化,保证帽檐及斜切面的美观。

6.4.1.2.4明洞施工

隧道出口明洞衬砌在仰拱填充完成后由施工。衬砌模板台车作内模,台车上精确定位钢筋,绑扎钢筋,组合钢模板做外模。明洞衬砌采用衬砌台车与组合钢模板,一次性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由1号拌和站生产,罐车运输,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一次浇筑成型。

6.4.2.1开挖方法

采用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或四步CD法施工。施工工艺详见下图“隧道断面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隧道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6.4.2.1.1三台阶临时仰拱法

(1)施工顺序:超前支护→弱爆破①部台阶→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并设锁脚钢管→施作①部导坑底部临时仰供,必要时封闭掌子面→钻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必要时在①部中间设置竖向支撑→弱爆破开挖②部→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并设锁脚钢管→导坑底部喷10cm厚混凝土,施作②部临时仰供→钻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弱爆破③部→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隧底周边部分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灌筑该段内Ⅳ部仰供→灌筑该段内Ⅴ部隧底填充→待初期支护收敛后,利用衬砌台车一次性浇筑拱墙衬砌。

(2)开挖方法: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风动凿岩机钻眼,弱爆破。

1、施工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爆破时严格控制炮眼深度及装药量。

2、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Ⅴ级围岩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上台阶长度不得大于15m;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两榀钢架间距;中台阶长度不得大于15m;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仰拱施作应紧跟,仰拱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仰拱掌子面的距离:Ⅴ级围岩不得大于40m;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Ⅴ级围岩不得大于50m。

3、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应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

4、施工中,按有关规范及标准图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反馈结果,分析洞身结构的稳定,为支护参数的调整、灌注二次衬砌的时机提供依据。

6.4.2.1.2四步CD法

(1)施工顺序: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结构超前支护→分台阶开挖①、②部。同时逐步施作导坑周边的主体结构的初期支护和中隔壁临时支护,即初喷混凝土,架立隧道钢架和接长临时钢架,钻设径向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同时,1部掌子面及时喷射10cm混凝土封闭台阶底部,并设锁脚钢管→分台阶开挖③、④部。除中隔壁部分临时钢架已施工完毕外,其余步骤均参见第1步工序→拆除开挖尾部靠近二次衬砌仰拱6~8m范围内临时中隔壁钢架,灌筑该段内Ⅴ部仰拱→灌筑该段内Ⅵ部仰拱填充。接长中隔壁临时钢架,使得钢架底支撑于仰拱填充顶面→上述步骤逐步循环。并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逐段拆除临时钢架,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筑二次衬砌。

(2)开挖方法:采用弱爆破或人工开挖。

1、施工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爆破时严格控制炮眼深度及装药量。

2、主体结构初期支护钢架应根据工法的设置情况对其分节进行适当调整。

3、工序变化处的钢架(或临时钢架)应设置锁脚钢管,且必须对锁脚钢管进行注浆,以确保钢架基础稳定。

4、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应按要求设置,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

5、右部导洞开挖,应滞后于左边导洞,距离为15m左右。

6、临时钢架的拆除应等洞身主体结构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并稳定后,方可进行。

7、施工中,应按有关规范及标准图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反馈结果,分析洞身结构的稳定,为支护参数的调整、灌注二次衬砌的时机提供依据。

6.4.2.2隧道钻爆设计

6.4.2.2.1设计原则

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进尺,爆破器材等编制光面爆破设计方案。根据围岩特点合理选择周边眼间距及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辅助炮眼交错均匀布置,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眼加深20cm。严格控制周边眼装药量,间隔装药,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均匀分布。

钻爆参数:通过爆破试验确定爆破参数,试验时参照下表。

爆破设计周边眼按照V级45cm间距布置。掏槽方式:开挖采用斜眼掏槽。

6.4.2.2.2钻爆设计

爆破装药全部采用连续装药。

6.4.2.2.3钻爆作业技术要求

1)采用光面爆破,减少岩面坑洼不平。

2)装药与爆破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②爆破地点20m内,碎石、矿碴等物体阻塞开挖断面不得大于1/3;

③通风应风量足,风向稳,局扇无循环风;

贵州财经大学花溪新校区会堂工程砌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④炮眼内岩粉应清除干净;

⑤炮眼封泥不足或不严不应进行爆破。

①必须采用串联连接方式。线路所有连结接头应相互扭紧,明线部分应包覆绝缘层并悬空。母线和连线不得与轨道、金属管等接触。

②母线与电缆、电线、信号线应分别挂在巷道的两侧,若必须在同一侧时,母线必须挂在电缆下方,并应保持0.3m以上间距。

③母线应采用具有良好绝缘性和柔软性的铜芯电缆,并随用随挂,严禁将其固定。母线的长度必须大于规定的爆破安全距离。

④必须采用绝缘母线单回路爆破。

⑤严禁将瞬发电雷管与毫秒电雷管在同一串联网路中使用。

公路水泥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施工工艺6)爆破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