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产品油工程总施工组织设计epc(253P).doc(2)靖海湾测波点波浪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在惠来县靖海镇东南约4Km的海域设立一个波浪观测站点,位置为116°34.37′E、22°03.69′N,水深约为23m。波浪观测期为2004年5月16日至2004 年10月18日,共187 天,采用MARKII型波浪骑士进行波浪测量。
本海域波浪主要受西南季风、热带气旋、东北季风三种天气系统所影响商住楼工程测量施工方案,在观测期间内,受0411号热带气旋直接影响(中心风速23m/s ),7月27日9时录得最大波高Hmax为686cm,对应周期7.9s,主波向SSE,H1/3为424cm;受热带气旋外围影响还有0409号和0418号热带气旋,7月16日4时最大波高Hmax为 447cm,对应周期7.2s,主波向NW,H1/3 为244cm ;8月27日6时录得最大波高Hmax为457cm,对应周期6.9s,主波向W,H1/3为205cm。5~8 月份西南季风控制期间,波高通常不大。较大的西南季风过程有7月1日~7日,8月13日~14日,8月30日~31日,分别录得H1/3为279cm、120cm、155cm。
(1)工程海域海图水深 27m 处的波浪要素
研究报告采用较为成熟的“深海台风浪计算方法”并经多个实测资料验证,计算了近60年对工程海域有影响的台风浪,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了各方向不同重现期的外海深水波浪要素。得到27m水深不同方向上各重现期的设计波要素如下表:
防波堤堤头1#点设计波要素
防波堤堤身外侧设计波要素
防波堤堤头2#点设计波要素
防波堤堤头3#点设计波要素
防波堤堤头4#点设计波要素
外护岸5#点设计波要素
内护岸12#点设计波要素
防波堤堤身内侧设计波要素及码头前设计波要素
5万吨级泊位(6#)设计波要素
3万吨级泊位(7#)设计波要素
1万吨级泊位(8#)设计波要素
5000吨级泊位(9#)设计波要素
顺岸码头(10#)设计波要素
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于2009年4月15~16日大潮期在工程海域进行过潮流观测,设立了二个潮流观测站(分别为C1、C2测站),采用三点法进行大潮期的海流观测。
通过观测,得到落潮的最大流速为0.66m/s、涨潮最大流速为0.57m/s,涨潮主要流向为50°~80°,落潮主要流向为220°~270°。涨潮流流速各站层的潮流性质系数F值除C2站表层为0.1,其余全为0.2,小于0.5,本海区的潮流性质属于正规半日潮流。
(1)潮流的运动形式及潮流椭圆要素
根据潮流调和计算分析,其主要结论如下:
① 各站六个分潮中M2分潮量值最大,为调查海区最主要的分潮,其次为S2分潮,全日分潮 K1,O1以及四分之一日分潮M4和MS4的量值均很小。七个站各分潮的最大流速以CL02站的M2分潮最大,达62.3cm/s。
②各层M2分潮的k值很小,大部分小于0.2,说明该海区的潮流运动以往复流为主。
(2) 理论最大可能潮流
根据《海港水文规范》的规定,计算各方向理论最大可能潮流结果如下所示:
① 理论最大可能潮流流速的最大值出现在CL02站表层,达115.4cm/s,流向偏东向。原油码头各层理论最大潮流流速较大。
通常计算,本海区余流有以下特点:
① 夏季产品码头海区余流相对较小,这可能由于原油码头海区位于岬角附近,并且水较深,而产品码头海区位于海湾中部,海底地形平坦,并且水较浅。
② 调查海区余流方向基本都为东北向。同期的风向观测显示,大小潮观测期间主要为西南风,说明西南季风对该海区余流流向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钻探揭示,探区上部为第四系沉积土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七大层,由于地质成 因的复杂性,使土质在空间分布上变化较大,各大层又可划分为若干亚层;其下卧层为 ⑧全风化花岗岩及⑨强风化花岗岩;探区基底为燕山三期花岗岩。现将各层分述如下:
⑴淤泥:灰色,饱和,流塑,滑腻,含腐植物和贝壳碎片,具臭味。
⑵②1 粉细砂:灰色,饱和,稍密~中密,局部表层松散,含较多贝壳碎片,级配差。
②2 中粗砂:灰色,局部灰黄色、灰白色,饱和,稍密~中密,局部表层松散,含少量贝壳碎片,级配较好,局部夹粉细砂。
⑶③1 粘土~粉质粘土:灰色,湿,可塑,切面光滑,粘性大,局部含有腐植物及少量粉细砂。
③2 淤泥质土:灰色,饱和,软塑,粘性好,含腐殖质。
③3 粉细砂:灰黄色,浅灰色,饱和,中密~密实,局部稍密。局部含较多粘粒,级配差。
③4中粗砂:灰黄色,灰白色,饱和,稍密,级配好,磨圆度较差。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
⑷④1 中砂.粗砂.砾砂:灰黄色,灰白色,饱和,密实~极密实,局部表层稍密。局部含较多圆砾,级配好,磨圆度好。
④2 粉细砂:灰白色,浅灰色,饱和,稍密~中密,含较多贝壳碎片和少量粘粒,级配差,局部含较多粘性土。
④3 粘土~粉质粘土:灰黄色,湿,可塑,粘性大。
⑸粘土~粉质粘土:灰色,灰黄色,灰白色,湿,可塑,局部含较多粉细砂。
⑤1 细砂:灰色,饱和,稍密~中密,含少量粘粒,级配差,局部含少量圆砾及间薄层粘性土。
⑤2 中粗砂:灰色,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级配较好,磨圆度较好,局部含少量圆砾及粘性土。
⑹⑥1 中砂.粗砂.砾砂:灰黄色,灰白色,饱和,密实~极密实,局部表层中密,级配好,磨圆度好,含较多的卵石,局部呈砂混卵石状。
⑥2 中砂.粗砂.砾砂:灰色,灰白色,饱和,中密,级配好,磨圆度好,局部含少量粘性土,呈砂混粘性土状。
⑥3 粉细砂:灰黄色,棕红色,饱和,稍密~中密,级配差,含少量粘粒。
⑹4 粘土~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湿,可塑,含较多粉细砂,局部夹薄层细砂。
⑺残积土:灰黄色,稍湿,硬塑,呈粉质粘土状。
码头区:该层未见揭示。
⑻全风化花岗岩:灰黄色,稍湿,坚硬土状,原岩结构尚可辨别,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基本风化为土状,岩芯呈砂质粘性土状~砾质粘性土状,手捏易散,遇水易软化崩解。
码头区:该层未见揭示。
⑼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色、灰白色,稍湿,坚硬土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等,风化强烈,原岩结构清晰,岩芯大都呈砂质粘性土状、砾质粘性土状,手捏易散,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含较多中等风化碎块,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手掰易散。该层在所有钻孔均有揭示,部分钻孔在该层终孔。
⑽中风化花岗岩:灰白色、浅肉红色,致密坚硬,中粗粒结构,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等,节理发育,节理面不平滑,岩面不新鲜,锤击声脆、难断,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局部碎块状。局部地段风化不均匀,局部夹较多强风化土,则该地段岩体强度降低。
⑾ 微风化花岗岩:灰白色、浅肉红色,致密坚硬,中粗粒结构,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等,节理不发育,岩面新鲜,锤击声脆、难断,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
4.地形、地貌及工程泥砂
产品码头位于神泉湾内,神泉湾是介于东经 116°06’~116°22’、北纬 22°47’~22°58’之间一个弧形海湾,大部分岸段地处粤东地区揭阳市惠来县,靠近下岬角的局部岸段属陆丰市管辖岸段。龙江原入海潮汐通道口(神泉港)居于神泉湾东侧,距离弧形湾顶约1km,龙江新开入海河口距湾顶的岸线距离约 8.8km。神泉湾向南开敞,海湾开口宽度超过20km,上岬角(澳角至屿头角)岸线走向呈ES 向,对神泉湾的屏障和掩护效果不佳,岸滩坡度较为平缓,约为 1/700。
根据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 2009 年4月的实测悬沙资料分析表明:该海域海水含沙量较小,全潮调查期间,表、中、底层的最大含沙量分别为 0.0163kg/m³、0.0193kg/m³、0.0368kg/m³;平均含沙量为0.007kg/m³。
根据2009 年7 月的大、小潮悬沙资料分析结果可知:
大、小潮期调查期间悬沙中值粒径的平均值分别为6.46,各站表、中、底层悬沙混合样品中粉砂的平均含量为 62.1%,粘土的平均含量为24.0%,工程海区悬沙组成主要 为粘土质粉砂。
工程海域各站周日单宽净输沙量均为大潮期大于小潮期。最大周日单宽净输沙量1273.3 kg/(m·d ),输沙方向为35º,最小值为243.4 kg/(m·d ),输沙方向为21º。各站周日单宽净输沙方向与余流方向基本一致。
4.4泥沙来源及泥沙运动
工程区无大河汇入,泥沙来源少。泥沙平常情况以悬移质运动为主,在大浪时近岸有推移质泥沙运动。
由于有软弱土分布,本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
5.3砂土液化判别分析
(2)对以上经判别为局部液化的砂土层,若拟建建筑物采用桩基,则桩尖必须穿过局部液化的砂土层,埋置于其下的稳定、坚硬的土层上。若采用天然地基,应根据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可液化的砂土层予以适当的地基处理,以确保拟建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地震时产生附加震害。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
第四章 施工总体部署
1.工程任务划分和施工组织机构
本工程由中交四航院总承包,码头及护岸部分由中交一航局分包,防波堤由金东海分包,疏浚及吹填由广州建港分包。
项目组织机构图见下表。
(1)项目经理负责本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生产、技术、经营工作。
(2)负责贯彻实施“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具体负责本工程质量创优计划的审定、现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检查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情况。
(3)负责本工程项目人员、工程材料、资金等资源的配置,合理组织项目施工,确保总工期的实现。
(4)负责本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确保合同履约率100%;负责工程分包队伍和材料供应商的考核与管理,并负责协调外部关系。
(1)负责项目施工生产的总体协调与指挥和施工现场的协调管理。
(2)负责项目施工中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工作。
(3)负责项目施工的船机设备、劳动力资源的调配,合理组织施工现场平行流水作业,并且避免施工干扰。
(4)参加工程总体进度计划的编制,具体组织阶段性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并考核各作业队与施工班组计划的实施与完成情况。
(5)负责组织工程质量创优计划的实施。
(6)具体分管工程施工管理部的工作。
1.3.3项目总工程师
(1)负责本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技术管理工作。
(2)负责施工总体组织设计的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的审核。
(3)负责工程质量创优计划的编制,并检查与考核实施情况。主持关键工序施工方案和质量整改措施的讨论,并检查其落实情况。
(4)负责工程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及阶段性进度计划的审核工作,并检查落实情况。
(5)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贯彻执行设计意图,主持图纸会审工作。
(6)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7)分管质量技术部的工作。
(1)负责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工序技术交底的审核工作。
(2)负责组织图纸会审,学习贯彻设计意图,并对设计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
(3)负责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及每周、每日工程进度计划,并监督与检查实施情况。
(4)负责工程施工技术的研讨、创新与学习,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施工工艺。
(5)贯彻执行ISO9001系列标准,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具体负责文件与资料的控制。
(6)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工程项目、数量制定试验与检验计划,按规定批次进行原材料的进货检验(物理力学试验、化学分析)。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成品、半成品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试验。
(7)负责施工基线、基点、水准点的布设与校核。
(8)负责施工试验、测量仪器的检验和定期校准。
(9)负责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的监督与评定,工序质量验收、质量保证资料的检查、收集、整理工作。
(1)依据《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策划适合于本单位的实施办法,落实质量奖惩制度,行使质量否决权。
(2)参加技术交底、典型施工、隐蔽工程验收、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控制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并收集汇总上述活动所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3)参加不合格品处置,参与研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4)收集汇总本单位的质量信息,填报质量月报。
(5)负责现场监督,实施工艺纪律检查,对不合格的工序不签认、不放行,实施对上岗人员的资质验证,对无证上岗人员有权停止其工作。
(6)负责向技术负责人或审核方提供证实质量体系运行和工程质量符合性要求的客观证据。
(1)加强对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水平。制定创优计划,有方针、有目标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2)建立、健全及落实质量奖惩制度TCECS496-2017标准下载,做到奖罚分明。
(3)熟悉图纸,严格按规范、标准进行验收。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度。
(4)行使质量一票否决权
(5)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和监督检查的力度DA/T 86-2021 财产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pdf,检验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实施上岗人员的资质验证,对无证上岗人员有权停止其工作。
(6)对人、料、机、法、环各环节严把质量关。
(7)控制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不合格品严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