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跨江大桥接线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高架桥匝道 排水管线)_secret.doc创建安全文明样板工地。
㈣ 文明施工及环保目标
文明施工目标:争创XX市文明施工样板工地。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XX市创建文明安全工地的标准和业主的要求进行文明安全施工管理安田新村雨污水管道安装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督促全体工作人员自觉遵纪守法和做好文明施工。
环境保护目标:严格控制重要环境因素,满足国家及XX市相关规定和规范。
2.8 本工程施工总体思路
2.8.1 施工总体顺序及安排
2.8.1.1 施工总体安排
本工程总体施工原则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施工,先施工上层主线高架桥,再施工匝道和地面桥梁,然后施工排水工程和地面道路工程。道路和地面排水工程可根据高架桥实际施工情况和交通情况见缝插针进行,在桥梁工程主体施工完毕,支架拆除后立即安排大面积的道路、排水施工。排水工程按照先深后浅的原则进行施工。
2.8.1.2 各分项工程施工安排
本标段各分项工程施工顺序本着“全面出击、重点突击、突出重点、狠抓难点”的原则进行安排,保证全合同段主要项目同期展开,并对XX大桥至XXX路高架部分、跨XX高速节点工程等重点项目优先考虑,及时制定出施工方案,加大设备、人员投入和技术指导,确保合同工期和工程质量。主要施工顺序如下:
主线桥及匝道桥分别按基础、墩台工程、箱梁支架、箱梁施工、桥梁附属工程等分作业组实施流水作业,分别形成钻孔桩基础、墩台身、支架搭设、连续箱梁浇筑等机械配套一条龙生产线,一联箱梁完成后即可进行桥梁护栏施工等。
匝道桥与主线连接交叉处的基础优先安排施工,上部现浇考虑匝道桥施工模板的周转使用,施工工序对称位置错开进行。
管道工程项目施工按设计要求,根据交通组织的具体情况,分段施工,并与路基施工协调进行。
路面工程考虑到工期较紧,桥下路面基层、沥青面层以及交通组织道路改移相配合。
2.8.2 总体施工方案概述
⑴ 混凝土施工:高架桥、匝道桥等主要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泵送施工。
⑶ 下部结构施工:墩柱、墩帽及盖梁采用定型钢模板;陆上承台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基坑开挖,自卸汽车输送至业主指定地点;水中承台采用钢板桩围堰施工。
⑷ 梁的制作及架设:空心板梁、T梁采取就近预制、专用运梁车运梁,其中空心板梁采用130T履带吊安装,T梁采用DF50/160架桥机架设;高架桥箱梁采用门式满堂支架现浇施工,通道部分采用钢管支架,以便组织交通。跨越XX高速公路双薄臂刚构采用挂篮悬浇施工。
⑸ 管道工程:根据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和总体部署计划,分段施工。
第三章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3.1.1.1 现场生产准备
⑴ 现场调查踏勘和环境调查:从工程投标阶段开始,即着手进行现场调查,熟悉了解现场情况及周围环境情况。了解并落实现场临时占地,提出临时用地申请并联系办理有关事宜;了解现场交通状况,向业主、监理提交现场交通导流组织方案及临时施工道路设置方案;了解现场地上地下障碍物情况,向业主、监理提交拆迁报告及地下障碍物的改移保护方案;调查联系渣土消纳场地及现场余土的外运消纳场地;与地方交通等部门取得联系,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上述工作在工程正式开工前陆续完成。
⑵ 现场三通一平:工程开工前,向业主及地方水电管理部门提交水电供应申请、办理变压器报装及水源引接手续。争取在开工后五日内完成水电临时线路的铺设工作;社会交通道路的改移、临时施工的道路交通网络,在开工二十日内全部完成。
⑶ 临时设施搭建:工程开工前完成现场临时占地的征地手续,现场围挡在开工前完成,施工队伍、办公生活区、钢筋及钢结构加工区,材料库及材料存放场等临时设施在开工前陆续建造,至开工后五日内全部完成。
⑷ 施工队伍进场组织:项目经理部在任务落实后三日内组建完毕并进场开展工作;施工队伍于开工前五日组织进场,同时进行进场教育及技术培训。
⑸ 机械设备进场组织:前期施工的部分机械设备于开工前五日组织进场,同时进行维修、保养及调试等工作。后续施工机械随施工进度需陆续组织进场。新购设备事先走访厂家,落实货源并进行订货。
3.1.1.2 技术准备
⑴ 工程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学习施工规范、工艺标准、招标文件以及业主、监理下发的有关文件,熟悉、了解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掌握各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同时组织专业技术工种进行培训教育,为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接到施工图纸后,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看图、审图,五日内完成审图,工程量计算,材料计划等工作。申请业主、监理等部门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工作。
⑵ 接到施工图纸后,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十日内完成实施性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并报监理审批,开工前完成前期施工各项目的现场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提出各种预制构件的加工计划。
⑶ 开工前完成测量交接桩及其复核工作,完成施工测量方案的编制和控制网点测设成果报监理审批。现场道路中线、用地红线及现状测量也在开工前完成,为工程开工创造条件。
先期施工的工程定位放线要于施工前完成并请业主、监理及设计勘测部门进行验收。
⑴ 工程开工前,完成各项施工用料的调查落实,经取试验合格后签订供货协议,并分期分批组织进场。
⑵ 各种预制构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提前与构件厂签定供货协议,并提交构件加工计划。
⑶ 商品砼、沥青砼等材料供应要事先与生产厂家取得联系并提交供应计划。
⑷ 材料进场要做好存放、保管工作,并认真进行标识。
本工程采用导线控制网对全线进行平面控制,保证桥梁与路面,路面与路面之间良好贯通。
开工前将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所交桩点和数据进行测量校核,确认资料和桩点无误后,利用此点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布设施工控制网遵照下列原则:
⑴ 导线尽量布设成直伸形。
⑵ 相邻两点间必须通视。
⑶ 将控制点选在地质条件好(不受沉降影响,保证精度),不容易受到破坏的地方。
如果施工现场周围有永久性建筑,可在其顶部布设几个导线点,它具有通视条件良好,不易破坏的特点,如果施工过程中一旦把地面导线点破坏或因地面沉降影响了导线点的精度,就可以利用高控点,用极座标法或前方交会法直接把地面导线点恢复出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和精度。这就是测量的“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的外业原则。
高程控制网,根据原始水准点高程,布设一条或几条附合水准路线,使其基本概括整个工程范围,满足现场施工需要。有了准确的水准点高程,对于整个工程范围的施工测量就有可靠的把握测定每个结构物及路基、路面的高程,大大方便了施工测量。
当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布完之后,进行内业平差计算,精度符合下表要求后,报监理审批。
注:表中L为附合路线长度,n为测站数
先算出整桩号每百米或五十米一个坐标点,用极坐标方法精确放出来,然后将仪器架在这些点上,后视切线方向,根据路宽放出边桩,再用钢尺每十米加密高程桩和中心桩。注意,钉边桩时一定要考虑道路的结构尺寸,尽量钉在施工用起来方便,又不影响施工的地方。每钉完一段高程桩,就要换另外一人,变换仪器高进行复测。这样大大减少了错误的发生,也就直接加快了施工速度。
中线主要控制桩由导线控制,必须根据设计资料认真做好导线复测工作。导线复测采用红外线测距仪和全站仪,仪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校正。
当原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进行加密,保证在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互相通视。导线起迄点与设计单位测定结果比较,测量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
对有障碍施工的导线点,施工前加以固定,固定方法采用交点法或其它固定方法。所设护桩牢固可靠,桩位便于架设测量仪器,并设在施工范围以外。
开工前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恢复中线时注意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业主。
⑶ 校对及增设水准基点
使用设计单位设置的水准点之前应仔细校核,并与国家水准点闭合,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时,查明原因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如发现个别水准点受施工影响时,将其移出影响范围之外,其标高应与原水准点闭合。
增设的水准点应设在便于观测的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处,也可设在埋入至少1m深土中的混凝土桩上。
⑷ 根据永久桩点,在施工范围内以导线的形式加密控制点,导线精度不低于1/5000,水准线路闭合差不低于2.5 毫米(n为测站数),并报监理工程师认定。
⑸ 依据监理认定的加密控制点,进行施工测量放线,放线的内业和外业要经专人复测无误后,才能交施工作业班组使用。
路基施工前,详细检查、核对纵横断面图,发现问题时应进行复测。
路基施工前,根据恢复的路线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施工桩。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所有标志,特别是原始控制点。
① 填方段路基每填一层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在据路床顶1.5m内,按设计纵、横断面数据控制;达到路床设计高程后准确放样路基中心线及两侧边线,并将路基顶设计高程准确测设至中心及两桩位上,按设计中线、宽度、坡度、高程控制并自检。
② 直线段中线桩测设间距不大于50m,平曲线上为20m;当地势平坦且曲线半径大于800m时,其中桩间距为40m。
③ 在桥台两侧台背回填范围内,在台背上标出分层,填筑标高线。
2)路面基层施工测量
① 路面基层施工前,实测标段内桥面铺装层高程,并与设计高程对比。若高差较大,向有关单位提出,已确定高程的调整量。
② 路面基层施工测量重点在控制各层厚度和宽度。平面测设时,定出该层的中心与边线桩位。边线桩位放样时比该层设计宽度大100mm,以保证压实后该层的设计宽度。
③ 高程测设时,将设计高程按一定下反数测设到中线与边线高程控制桩上;在使用摊铺机作业时,此时高程控制采用可调式托盘;且桩位间距不大于10m,在匝道处可加密至5m。
① 在进行路面下面层施工测量时,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以保证摊铺厚度。
② 路面中、上面采用浮动基准梁作业,在摊铺机起步阶段测量烫平板的平整度及高度,进入正常摊铺后,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高程,以保证摊铺厚度。
路缘石放样时,直线上装位测设不大于10m,平曲线上为5m;道路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小于30m时,桩位间距不大于3.0m。
该工程基桩均为钻孔桩,基桩施工测量主要作业内容包括基桩中心位置放样、桩底高程控制和成孔倾斜度测量及成桩验收的施工控制。
在钻孔过程中要经常检测孔位、孔深、和倾斜度情况,确保施工质量。
利用全站仪直接采用坐标法放出每个基桩顶面的设计位置,检查基桩位置的正确性,放出承台底标高和平面位置,在立模时要根据现场情况对模板测量控制点(基础四个角点或轴线位置)进行测量放样,准确定位,据此进行立模和绑扎钢筋,并进行预埋件的准确埋设。
墩身施工放样的主要内容包括:墩身纵横向轴线(或四角点)放样、墩身钢筋绑扎、模板的立模放样、模板检查验收、混凝土浇筑后的竣工测量、各阶段高程放样。现场放样之前,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各高程面轴线点、轮廓点的放样数据。结合现场情况,以全站仪三维坐标法为主进行放样。全站仪布设于地面控制点,另一控制点作为后视方向,并用不同的点进行校核。
每次立模完毕进行模板检查验收时,用全站仪在地面控制点上测出轮廓点的三维坐标,与设计值进行比较,求出其差值,并且进行模板调整,直至差值在规定限差内;对于不能直接测定的轮廓点,可根据已测定的点和它们之间的相对几何关系,用边长交会法测定;用三角高程测量法测定多轮廓点高程,并调整至合格位置;混凝土浇筑后进行竣工测量,采用按模板验收的方法进行操作。
在墩身顶端最后一节模板验收合格后放样出墩顶支座垫石的纵横向轴线,做为支座垫石预埋钢筋的依据,在浇注混凝土之前进行验收,待合格后方可浇注墩身混凝土,以确保钢筋及预埋件预埋位置准确。在支座垫石施工前利用全站仪采用地面控制点放样出纵横向轴线和边线,利用水准仪和经检校的钢尺将标高转至墩顶,进行支座垫石标高控制的基准,用水准仪在支座垫石模板上放样出控制标高,再进行支座垫石的施工,并在浇注过程中严格控制其顶面标高,考虑到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的收缩,所以在浇注过程中标高控制高出1mm,以满足混凝土收缩量的要求,待达到强度后进行复测、验收严格控制四角高差不大于1mm。
现浇梁施工测量主要作业内容:底模标高测量、钢筋绑扎模板立模放样测量、预应力管道的定位测量、箱梁预埋件定位测量、竣工测量梁顶标高变形监测等。箱梁的平面位置、各部标高、倾角尺寸等,在施工前应反复核查,仔细测量,确保箱梁准确无误。
1)钢筋绑扎、模板立模放样
① 立模完毕进行模板检查调整验收时,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测出轴线点、轮廓点的三维坐标,与设计值进行比较,求出其差值,进行模板调整,直至差值在规定限差内。
② 用几何水准测量法测定模板高程丁岸路1#、2#住宅楼、3#办公楼及地下车库施工组织设计,并调整至合格。
③ 外业测量放样完成后,编制相应的测量成果报验单,报监理工程师复核验收。
④ 混凝土浇筑后的模板竣工测量同样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
2)箱梁预埋件定位测量
现浇箱梁预埋件定位测量以轴线法为主,全站仪三维极坐标法为辅,在浇筑混凝土时精确定位,准确埋设,保证预埋件准确安装就位。
现浇箱梁的高程放样以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为主某建筑公寓和别墅工程技术交底记录,几何水准高程作检核。
① 认真学习图纸,依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定线条件,结合工程施工的需要做到测量所需各项数据的业内搜集、计算、复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