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体要点施工组织设计.docx

转体要点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0.3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转体要点施工组织设计.docx

根据转体角度80.15°及上转盘半径4.7m,计算出钢绞线牵引长度L=6.571m。转体段单侧梁长为45m,梁端转过弧线长度为62.918m。

现将泵站流量调整为14.3L/min

CECS359:2014 三氟甲烷灭火系统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计算出千斤顶动作速度V=(14.3÷0.1522)×60×0.001=5.631m/h。

1)转体所用时间t=L/V==6.571/5.631=1.167h=70min,牵引钢绞线速度0.079m/min。

2)转体角速度:1.145°/min ,即 0.02rad/min;

3)转体悬臂端线速度:62.918÷70=0.899m/min。

4)桥体边缘位置与时间关系

4.3.1转体施工准备

转体前拆除支架及底模,清理梁体顶面和四周的杂物,拆除塔吊等梁体转动半径内的一切障碍物,梁体两侧防护屏提前安装完成,8#和10#墩现浇段支架搭设预压完成。

4.3.2支架和模板拆除

办理临近既有线施工手续,清理支架上的防护网、塑料管等附着物,在铁路部门允许的时间段内拆除支架,支架拆除要遵循先翼缘板后底板,先上后下,由两悬臂端向中间对称拆除的原则进行施工。

支架拆除由现场领工员李祖平指挥,领工员不到场不得拆除作业,拆除靠铁路一侧时,靠铁路挡墙位置设置警戒绳,防护人员不在岗不得拆除。拆落至地面的脚手架和模板及时运出施工现场,可以白天进行支架的拆除,晚上进行支架的装运,7月25日前必须达到要求的拆除范围。

施工人员必须配好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及设备,穿防滑鞋系安全带,戴安全帽,不得饮酒,患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的人不得上架子上作业。

首先进行支架的卸落作业,先卸落翼缘板和腹板的支架,使支架和模板脱离混凝土,然后拆除模板,运送至地面。特别注意在拆除铁路侧模板支架时,必须将模板人工传递至地面或用绳子送到地面,严禁抛扔,每次下班前要将已经松动的模板取下,不得在支架上放着,防止被风吹到铁路限界内。

翼缘板模板和支架拆除完成后,再进行底板支架模板的卸落,从中间向两悬臂端对称进行,每次卸落2公分,直至模板与混凝土脱离,然后拆除模板,靠近铁路侧要与翼缘板一样卸落至地面,做好安全防护。

支架拆除时要从远离铁路一侧向靠近铁路侧进行横向拆除,将支架拆除对铁路的危险性降至最低,并按以下程序进行。

1)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靠铁路侧拆除时,严禁向下抛扔架子管、扣件和工具,必须用绳子系住放到地面,或者人传递到地面。

3)当支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后,在适当的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依次拆除。

4)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设置横向斜撑加固。

5)运至地面的构配件按规定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分类堆码存放。

6)支架四周在地面设置围栏或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7)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天气时应停止拆除工作,雨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

8)每次下班前,领工员必须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易漂浮的物品不得在支架上,支架扣件已经松动的必须拆除运送至地面,模板已经脱落混凝土的必须拆除运送至地面,清除安全隐患后方能下班。

4.3.3箱梁不平衡力测试及配重

转体桥梁在沿梁轴线的竖平面内,由于球铰体系的制作安装误差和梁体质量分布差异以及预应力张拉的程度差异,可能导致桥墩两侧悬臂梁段质量分布不同以及刚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平衡力矩。为了保证桥梁转体的顺利进行,在转体前进行称重试验,测试转动体部分的不平衡力矩、偏心矩、摩阻力矩及摩擦系数。通过测试转动体部分的不平衡力矩、偏心矩、摩阻力矩及摩擦系数等参数,实现桥梁转体的配重要求。根据转体称重试验结果提出配重方案,由设计院和监理对配重方案进行复核,确保转体顺利。

4.3.4转体前其它准备工作

(1)环形滑道清理干净,检查滑道与撑脚间间隙,铺设四氟乙烯板,并在撑脚走道板前端涂抹黄油。

(2)对平转千斤顶、辅助千斤顶、微调千斤顶进行标定。

(3)安装牵引索。将预埋好的钢绞线牵引顺着牵引方向绕上转盘后穿过千斤顶,要求各束钢绞线平直、不打绞、不纽结,并用千斤顶的夹紧装置夹持住,操作泵站,预紧钢绞线,使同一束牵引索各钢绞线持力基本一致。

(4)平转千斤顶、主控台、信号电缆、泵站配套安装、调试。

(5)助推千斤顶安装。

(6)安装微调及控制设备,作好各种测控标志,标明桥梁轴线位置。

(7)技术准备(技术交底,记录表格,各观测点人员分工,控制信号,通讯联络等方面)

(8)转体静置24小时后,各种测量数据上报监控组,确认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9)桥墩、临时墩上限位装置设置好,准备好枕木头和木楔子,待梁体就位后在梁底垫枕木头,并用木楔子打紧。转体范围内障碍清除干净。

(10)转体前将桥面的杂物和不用的机械设备清理干净,以免大风吹落物体。

(11) 对转体半径覆盖范围内的施工设备清理干净、场地平整、做好文明现场。

(12)在转盘上安装转动角速度标尺。

(13)作业天气要求风力小于5级,无雨,要提前一周与气象部门联系,避开极端天气。

以上准备工作完毕,经检查无误后,报请监理工程师签认。在铁路部门批准的时段内进行转体。

4.3.5试转 在上述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正式转动前两天,进行结构转体试运转,全面检查一遍牵引动力系统是否状态良好。试转角度不大于4.6°,保证梁端不侵入铁路护栏范围内,试转约耗时4分钟,要严格盯控转盘上的刻度尺,并派人对梁端进行测控,防止梁端进入铁路护栏内。试转时应做好以下两项重要数据的测试工作:

⑴每分钟转速,即每分钟转动主桥的角度及悬臂端所转动的水平弧度距离,应将转体速度控制在设计要求内,以保证转动总耗时在要点时间内。

⑵控制采取点动方式操作,测量组应测量每点动一次悬臂端所转动水平弧线距离的数据,以供转体初步到位后,进行精确定位提供操作依据。

试转过程中,应检查转体结构是否平衡稳定,有无故障,关键受力部位是否产生裂纹。如有异常情况,则应停止试转,查明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整改后方可继续试转。

试转结束后,要对转体进行临时固结,将撑脚和滑道之间打上铁楔子,并将撑脚底板与滑道的外露螺栓进行焊接。

4.3.6正式转体

4.3.6.1人员分工

试转结束,分析采集的各项数据,整理出控制转体的详细数据表;对人员进行分工,设备运行过程中,各岗位人员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时刻注意观察和监控动力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桥面转体情况。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必须马上向现场指挥汇报,以便及时处理。人员分工及职责如下:

职责:对现场统一指挥,发布开始转动命令和就位命令,协调人员合作,突发情况是调配人员,对现场突发情况进行救援指挥。

⑵现场组兼应急预备队:

组员:李祖平、徐建革、刘石刚、杜振动、崔志伟及工人20名

职责:设置限位装置、钢绞线的切除、应急电源的准备调试、其他应急设备的准备等工作和相关人员的组织和分工。

组员:王彦军、李晓聪、侯双宝

职责:负责转体转速、转动过程中转体结构端部标高的变化观测、基坑内转动角度的观测、转体就位的确认监控。

转体时采用1台全站仪观测箱梁端部高程,时刻注意观察桥面转体情况,转体左右幅梁端每转过5m,向现场指挥长汇报一次,在距终点10m以内,每转过1m向现场指挥长汇报一次,在距终点1m以内,采取“点动”方式就位,每转过2cm向现场指挥长汇报一次。

组员:侯凯、尚明勇、周向东

职责:负责点前3天要点登记、给点后通知现场指挥、施工现场20米停车信号牌的设置和800米处的远端防护的设置,消点后停车信号牌的撤除、恢复行车后及时消点。

现场维护安全,保证人员不进入千斤顶危险区域内,非工作人员远离转体主墩及工作人员的安全物品佩带。

⑸转体操作组:张建辉、曾凡乐

负责转体设备的配套校验和设备安装调试及点前试转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按照试转数据调好设备,检查、测试泵站电源、液压系统及牵引系统的工作状态;负责转体设备的操作,保证转体的顺利进行。

⑹应急组及后勤联络组:

提前设置现场条幅和标牌、安排来宾的接待相关事宜。现场影像资料的收集。

在现场有特殊情况时,配合现场组和安全防护组工作。

4.3.6.2照明方案

夜间要点施工,照明工作必须做好,电工按用电规程布置线路,并在下列点设置照明灯。

主墩周边2个,每处千斤顶处1个,千斤顶控制室各1个,8#和10#墩各2个,梁端设置3个,沿石德铁路警戒线处5个,指挥台2个。

电工提前布置线路,于要点前一日下午再次试通,备用20个照明钨丝灯,物资部提供手电,保证人手一把。

4.3.6.3转体实施

正式转体约耗时70分钟,需要约90分钟的天窗点。要点当天,按照人员分工,各司其责,在点前把准备工作重新梳理一遍,确保无误,然后静待总指挥发布指令。

铁路给点后,驻站人员通知总指挥,总指挥使用对讲机发布指令,两台千斤顶同时启动,转体开始。

(1)转体人员接到指挥长转体命令后,启动动力系统设备,并使其在“自动”状态下运行;连续千斤顶公称油压相同,转体采用同种型号的两套液压设备,转体时控制好油表压力,并进行同步观测。

(2)设备运行过程中,各岗位人员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时刻注意观察和监控动力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桥面转体情况,在桥面中心轴线现浇前1.0m内监测点工作人员开始给控制台报告监测数据,每10cm报告一次;在20cm内,每1cm报一次;在5cm内必须每1mm报告一次,以便控制系统的操作人员能及时掌握转体情况,利于操作控制系统,使转体达到理想的设计要求。

(3)随着梁体转动,梁端通过石德铁路线上方时向指挥长报告,梁体通过263和264号接触网杆时向指挥长进行报告。

(4)牵引索拉出千斤顶1米以上后,对多余的钢绞线使用氧气乙炔进行切除,并将切除的钢绞线堆码在千斤顶两侧2米以外的位置。

(5)就位位置设置限位装置,转体结构接近设计位置(距设计位置的距离需有测试出的系数计算确定)时,向指挥长报告,转动系统“暂停”。为防止结构超转,先借助惯性转动,结束后,动力系统改由“手动”状态下改为点动操作。每点操作一次,测量人员报轴线走行现状数据一次,反复循环,直至结构轴线精确到位。

4.3.6.4转体就位

⑴转体就位后,用垂球校核箱梁端中心于临时排架上的中心线是否重合;允许其中线偏差不大于2cm,然后使用枕木头支垫与梁端底部,并用木楔子打紧。

⑵转体就位采用全站仪中线校正,轴线调整到位后,准确测量各悬臂端实际标高,利用千斤顶在转台位置施加力,调整转体段与现浇段之间的标高,测量达到要求后,利用钢楔块将钢撑脚与滑道之间间隙塞死并焊接牢固。

⑶清洗承台上表面,焊接预留钢筋,待现浇段完成后立模浇注封固混凝土,使上转盘与下转盘连成一体。混凝土拌制时掺入微量膨胀剂,以方便振捣和增强封固效果。并利用预留的压浆孔对封固区进行压浆,防止有空洞。

4.3.7转体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的处理

(1)T构两端不平衡超出设定范围

根据测算,正常情况下两侧ZLD200型千斤顶完全可以满足转体正常起动。但当ZLD牵引系统两台千斤顶加载时,转动体不能转动,此时应检查撑脚与环道接触处是否有杂物将其卡住,环道在此处是否形成上坡。此时可利用ZLD千斤顶前、后顶同时起动、手动增加牵引力使转体转动。

(3)牵引系统设备发生故障

在转体前对所有的牵引设备进行检查校核,确保设备运转正常,同时设备维修人员在转体前要到位,并在转体全过程中盯紧到位。在转体过程中,由于特殊情况发生故障,维修人员要立即对设备进行维修,如发现短时间内不能修复,要立即通知指挥长进行设备更换,确保转体的顺利进行。

⑷ 突然停电 施工前与电力部门沟通好,防止在要点时电力部门维修线路。为防止现场动力线路出线故障造成突然停电,现场备用一台150KW的柴油发动机,为转体桥施工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

当由于转动惯性或测量误差,在复测发现已经过转时某地块改造工程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可用2台200T千斤顶组成助推系统,反向顶推撑脚,使转动体回转。

⑹大风等恶劣天气 在转体前一周内要随时了解天气情况,如果转体当天有恶劣天气,须与相关部门协商,在确保安全后,方可转体施工。

4.3.8现浇段施工

主梁混凝土浇筑、预应力钢束张拉等必须按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以使结构受力符合设计计算。现浇段施工要在转体完成一个月之内完成。

转体梁段转体至预定位置后,应进行现浇段两端的高程测量,如高程差值不符合设计要求,应进行调整,调整后才能进行后浇段的施工。将枕木去掉后,调整支架高度,按照箱梁施工步骤进行现浇段施工。

在一天中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进行浇筑。现浇完毕后,待混凝土强度均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后,张拉后浇段预应力钢束。

⑵桥墩下的上、下转盘及滑道是转体运动的关键部位,要严格整平、打磨,在上、下转盘球面要涂四氟乙烯粉加黄油混合物滁州市龙蟠大道下穿京沪铁路立交工程路基土方回填技术交底,以减小摩阻力;

⑶转体正式开始后,其悬臂转体速度应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⑷整个转体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转体结构的标高、轴线位置及平衡情况;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