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渔平高速公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K18+630~K21+645
K18+630~K21+645
K18+630~K21+645
22209_11652_电力培训中心施工组织设计K18+630~K21+645
K18+630~K21+645
3.2.2施工二工区驻地建于桩号K25+600线路右侧临时征地范围内,按标准要求布置职工宿舍及机械停放场地,二工区桥梁混凝土预制厂、混凝土拌合站设于K24+500至K25+000线路路基上,负责预制25米T梁及空心板的预制。
K21+645~K26+000
K21+645~K26+000
K21+645~K26+000
K21+645~K26+000
K21+645~K26+000
质量目标:全部工程达到国家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
安全目标:“三无、一杜绝、一创建”即无重伤、交通、火灾事故,杜绝伤亡事故,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工期目标:比合同工期提前0.5个月。
3.4施工指导思想及总体方案
强化管理:以人为中心,以工程为对象,以保工期、创优质为目标,以合同为依据,强化企业的各项管理,充分挖掘生产潜力,确保目标的实现。
技术先行:学习新规则、新工艺,制定详细的工艺流程和计量流程,配备精良的机械设备和试验检测设备,确保新技术的实施。
严格监控:为确保公路设计要求的全面实现,对施工全过程实施严谨、科学的试验和监控。
确保工期:保证在合同工期前干净利索的完成本合同段全部工程,确保总工期的顺利实现。
优质安全:借鉴我公司修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相关工程经验,把ISO9002系列标准贯穿施工全过程,高标准,严要求,无论桥梁、涵洞、路基及附属工程,均一次成优,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标准工地建设,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洪、防火、防爆等预防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指标达国标。
文明规范:切实做好标准化工地建设,文明施工、注重环保,做到施工场地景观化,施工操作规范化,工艺作业程序化。
争创一流:树雄心、高起点,争创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文明施工。
3.4.2总体施工方案
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分段施工,突出重点;路基、桥梁、涵洞依其工程量大小、轻重缓急先后有序进行施工;统筹优先安排桥梁桩基、涵洞、挡墙等工程施工;重点进行“T”梁预制架设施工及K24+750~K25+300段土石方施工。
路基土石方:根据A3合同段的工程特点及特殊要求,路基工程以填方路段为施工重点,首先安排软基处理段与K19+710~K20+105;K24+740~K25+320挖方段的施工。K19+710~K20+105所挖土方一是用来平整施工一工区的驻地及预制场的场地建设,二是回填已处理好的软基地段。K24+740~K25+320所挖土方一是用来平整施工二工区的驻地及预制场的场地建设,二是回填已处理好的软基地段。随着软基处理的完成,开始路基填筑施工。路基土方填筑由低点开始,平衡上升,加大高填方路段的机械投入,确保高填方段预压期不少于10个月。
桥涵工程:江镜特大桥、港头特大桥各设一个施工工区,同时平行流水施工,桥梁施工的同时安排低填方路段的通道和盖板涵施工,以确保路基及早贯通。
江镜特大桥,南前中桥、洋边中桥、A匝道桥、F匝道桥、互通主线桥由施工一工区施工;港头特大桥、道北中桥由施工二工区施工。
排水、防护、砌筑工程:路基土方填筑完成后,首先安排低填方路段的排水及护砌工程施工,高填方路基段,需在超荷预压基本完成、路基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行施工。
从老305国道与F匝道相交的相应位置,利用红线用地修筑进入工地的施工便道,约3Km至港头互通工区,再以正线用地打通K16+406.5~K26+000的纵向施工便道,便道宽度5m,每500m设一错车道,宽度8m,长度40m。在纵向便道没有打通之前,利用现有乡村便道运输材料,大部分乡村便道为加宽的机耕道,穿过村庄较多,施工中加强维护,注意环保,与当地老乡搞好团结,确保便道的畅通。桥梁预制场内施工便道宽度4米,位于线路右侧,与线路方向平行。
4.2施工用水、用电:
该地区地下水位为8米,可以作为施工用水,但不能供人饮用。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均采用打井,其中生活用水打井深度约20米。拌合站、预制厂等处设置水箱或水池,随用随添加,保证施工的需要。
施工用电主要考虑使用当地电力,作为正常情况下的电力供应,同时准备250Kw发电机2台及小型发电机数台备用。在临时征地内靠近桥头,位于K16+900、K18+900处各安装一台315KVA变压器供江镜特大桥桩基、下部结构施工用电、K19+700处安装一台500KVA变压器,用于桥梁预制场、混凝土拌合站用电。K21+200处安装一台315KVA变压器,用于洋边中桥、南前中桥、互通主线桥、两座匝道桥的施工用电K21+700处安装一台315KVA变压器用于预制场拌合站工作用电,K22+900、K24+600处各安装一台315KVA变压器供港头特大桥桩基、下部结构及混凝土拌合站施工用电,涵洞施工用电就近电源接入。在变压器高压侧安装电表计量,变压器至各工区内的一切供用电设施由项目部负责协调。
4.3生产、办公、生活房屋:
项目经理部设在港头镇,租住一栋五层小楼.施工一工区驻地设于桩号K19+700线路右侧临时征地内。施工二工区驻地设于桩号K24+600线路右侧临时征地内。
施工平面布置见附图1“A3合同段平面布置图”。
4.5“T”梁预制场及砼拌合站:
预制厂设在本合同段正线用地范围内,混凝土拌和站旁,场地预制区进行硬化处理。预制场地呈长条型布置,宽度26米,长度600米,平行于墩位方向。预制厂安装龙门吊两组,龙门吊高度9米,跨度22米,用于吊梁和T梁混凝土灌注等。梁座沿场地纵向布置。
预制场布置见附图3:“30mT梁预制场布置图”;附图4:“25mT梁预制场布置图”
本合同段在两个梁场范围内设两座混凝土集中拌和站,混凝土产量120m3/h/座,承担特大桥的砼集中拌合供应。
(1)根据工程数量、工程特点及工期要求编制分项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2)进行技术交底及相应技术培训工作,办理开工报告,会同监理单位进行开工前的全面检查。
(3)由总工程师组织项目经理部技术人员,详细阅读设计文件,审核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核对;组织学习高速公路的施工技术规范及检验标准。
(4)按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资料,及时组织复测核实定位放线及加密工作,确保导线点、水准点准确无误。用高精度的测距仪进行控制桩的测设,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测放路堤及路堑的施工边桩,在边桩外埋设护桩;测设桥涵工程的平面控制网点,同时也埋设好护桩。
(5)建立试验室,指派试验员,配齐试验检测仪器和设备,做好土质、砂、石料、水泥、钢材、防水等材料的取样试验,选好砂浆及砼配合比。
按合同要求本工程工期24个月,预计施工时间为2009年2月10日~2011年1月25日,我部工期计划较合同工期提前0.5个月完工。
⑴施工准备:2009年2月10日~2009年3月10日,主线便道贯通,排水沟形成,边界清晰,具备生产条件,梁场建设5月25日完成,6月初开始生产“T”梁。
⑵路基处理:2009年3月10日~2009年4月10日。
⑶路基土石方:2009年3月10日~2010年6月10日。
⑷涵洞和通道工程:2009年3月10日~2009年11月10日全部完工。
⑸路基附属及防排水工程:2010年4月1日~2010年11月1日。
⑹桥梁基础工程:2009年2月15日~2010年9月30日。
墩台工程:2009年4月1日~2010年8月31日。
梁体预制:2009年7月1日~2010年7月1日。
梁体安装:2009年8月1日~2010年8月31日。
桥面铺装及附属:2010年5月1日~2010年9月30日。
⑺竣工清场:2011年1月1日~2011年1月25日。
劳动力计划根据施工进度进行配备,计划安排如下:
机械设备配备根据本标段相应分部、分项工程工期安排和台班用量进行安排,具体安排如下:
PC300、PC300、PC200
YT20、W1803D、YCT25
7主要工程施工组织、施工方法
7.1路基工程及附属工程
本合同段路基挖方400688m3,填方369265m3,路基防护及排水有挡土墙、护坡、护脚、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工程,防护及排水圬工数量6075m3,喷播植草14591m2。
7.1.1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
7.1.1.1路基工程作业安排(详见路基土石方施工组织方案表)
本标段路基土石方分为四个作业区,分由两个工区的路基施工队组织施工。各作业区配备挖掘机、自卸汽车、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等配套设备同时组织施工,尽快形成施工便道,为结构施工提供条件。施工时,优先安排坑洼路段和特殊路基处理,为路基填筑创造条件。
路基防护工程紧跟路基土石方适时安排施工,主要采用人力施工,成型一段,防护一段,并及时做好截水沟、侧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
7.1.1.2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路堑挖方:本标段挖土方采用挖掘机和自卸汽车进行施工。
路堤填方:采用机械化施工,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施工前先铺筑长度不小于150m全幅路堤填筑试验段,试验段里程为港头互通连接线选取一段。路堤填筑工艺按“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严格控制填筑厚度,路堤每侧加宽30cm,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压路机对路堤进行加压,确保压实密度。采用人工修整边坡成型。
附属及排水工程:采用人工施工,砂浆采用砂浆机搅拌,采用挤浆法砌筑。
7.1.2.1施工准备
⑴施工测量:对控制桩位进行复测,经监理确认无误后,进行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并记录、收集整理好测量资料。根据实测横断面及设计的路基断面放出路基中线、边线、坡脚、边沟等的具体位置。
⑵土工试验:开工前对填筑材料进行试验,测出土样的天然含水量、密度、液限、塑性指数,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和土的CBR强度值,以确定相应处治措施。
⑶施工排水:土方施工前,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渗沟等临时排水设施,防止工程或附近农田、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受冲刷、淤积,保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注意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
7.1.2.2挖方施工
⑴路堑开挖前,先施工截水沟,截水沟与山体顺接。土方开挖自上而下进行,逐层顺坡开挖。开挖中如土层性质发生变化,立即修改施工方案,并报监理批准。开挖坡面平顺光滑,没有明显的局部高低差。
⑵土方开挖按图纸要求自上而下的进行,不得乱挖或超挖。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
⑶本合同段高挖方段主要集中在K24+760~K25+320等地段,路基土石方开挖时,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自上而下分级进行开挖。
7.1.2.3软基及纵横向填挖交界处处理
本合同段K18+950~K19+395段和K24+030~K24+370软基段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50cm砂垫层处理。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采用挖台阶措施进行处治。
7.1.2.4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
路堤填筑前选择好适宜的试验段,试验段为全幅路基长150米,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平地机平整,找出满足密实度的各种参数,包括分层松铺厚度、松铺系数、含水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振动频率、最佳机具组合等施工工艺参数。将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后方能进行施工。
7.1.2.5路基填筑
⑴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基底处理,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路基分层填筑。
⑵基底符合要求且自然横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其图示见下图。
⑶填筑按“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即填筑区、平整区、压实区、检测区“四个区段”和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碾压夯实、检测签证、边坡修整成型、场地清理“八流程”,按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工艺参数,纵向全断面分层填筑。
⑷路基填筑按路面平行线分层填筑,由每段最低点开始。填筑摊铺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振动式压路机分层辗压密实。
⑸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对一般路堤地段每侧超过路堤的设计宽度30cm,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⑹土方填料来源于路基挖方。不同土质的填料分层填筑,尽量减少层数,每种填料层总厚度不小于500mm。土方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不小于10cm。
⑺雨季施工:雨季填筑时要随挖、随运、随铺、随压,每层填土表面应填成2~4%的排水横坡某智能化弱电集成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全),当天填筑土层应当天压实。
⑻施工期间,每填筑一层路基根据导线点及时恢复线路中线,并检查其是否符合原设计要求。
7.1.2.6台背填筑
⑴当桥涵等结构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进行台后填筑。回填材料选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
⑵填筑前在台背处分左、中、右用红漆标示出填层厚度和层数,以保证填筑层厚和表面横坡一致。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15cm,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⑶台背回填时,要顺路基做成一定坡度,防止雨水浸泡台背和雨水沿构造物的外壁渗透影响填筑质量。
⑷桥梁台后填筑范围从台后2m的地基顶面向后,向上以不陡于1:1的坡度延伸至路基顶面,并延伸至搭板末端外2m。涵洞两侧填筑范围从垂直涵身向后1m的地面JGJ/T128-2019标准下载,向上1:1至涵顶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