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无锡至太仓公路(苏州段)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低路堤路段:路堤高度H<1.26m时,原地面下挖至路床顶面以下75cm以确保下挖后的路床填土高度不小于30cm,并进行填前压实(压实度不小于85%),然后在其上分两层(厚30cm)用5%灰土分层填筑,压实度逐级过渡,路床30cm采用8%的石灰土填筑。路堤高度1.26m≤H>1.76m时,清表15cm后,直接碾压,压实度≥85%,其上用30cm6%石灰土分两层填筑,压实度逐级过渡,路床30cm~80cm采用8%石灰土,压实度≥95%。
地势低洼路段(河塘段):地势低洼、地表临时积水和过湿路段,路基底采用透水性材料(如碎石土、山皮土、碎石等)作透水隔离层,厚度40cm起隔断地表毛细水和疏干土基的作用,其上采用5%石灰土分层压实填筑至原地面压实度逐渐过渡,原地面处压实度要求≥90%,确保土基的强度,原地面以上填筑同一般路基。
特殊路基处理路段:清表及填前压实用素土填筑,设双向≥1%的横坡,原地面以上设置30cm砂垫层并铺设一层土工布,其余同一般路基。
体育场室外工程双排钢管外架施工方案5.2.4路基土方填筑试验段
在路基正式填筑前,用路堤填料铺筑长度不小于100m(全幅路基)的试验路段,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现场试验进行到能有效地使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试验时应将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记录下来,若试验结果达到技术规范的质量检验标准,即可将试验结果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作为该种填料施工控制的依据,并可将该试验段作为路基的一部分,否则,应予以挖除,重新进行试验。
用于填方(包括回填)的每种类型材料,都应进行现场压实试验。试验段所用的填料和机具应与正式施工所用的材料和机具相同,其他如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也应基本相同。
5.2.5因本工程所在区域土源含水量较高,所有路基填筑土方为了满足强度和压实度要求,必须掺石灰处理。为了保证路基的整体强度,土方施工必须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碾压成型。所以在施工前,必须对填筑材料反复调查,进行土的颗粒分析、含水量与密实度、液限和塑限、有机质含量、击实等试验。对过湿土采用二次掺灰的方法保证灰剂量和施工质量。即土从取土坑挖出后,经过初步凉晒,然后用挖掘机和推土机配合将2~3%的生石灰翻拌,掺入过湿土中,吸收过湿土中的含水,当其含水量适中时,装车运至作业段整平,用旋耕机粉碎、翻拌、凉晒降低含水量,补足不足的灰剂量。
5.2.6路基土方填筑
5.2.6.1在路基土方填筑试验段取得成功,并将各项资料(试验时的记录等)及试验结果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即可正式进行路基土方填筑。
在路基土方填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路基压实度≥95%、≥95%、≥93%/≥90%各区段的分界高程,确保路基压实质量。
5.2.6.2粉喷桩处理路段土方填筑
具体施工工艺详见特殊路基施工方法。
5.2.6.3路基土方填筑的基本施工工艺流程为:
备料—挖掘机配合自卸车上土—推土机摊铺并粗平—拖拉机翻耕晾晒、粉碎—压路机静压—平地机精平—压路机压实—整修路拱—检测。每层填土控制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及减少雨水冲刷对路基质量的影响,每侧施工余宽不小于40cm。每填高1~1.5m检查一次路基中线及整修边坡。
5.2.6.3.1非95区路基填筑施工工艺
因本标段土源的含水量较大,故采用直接掺生石灰的处理办法。用挖掘机将土取出,按设计要求剂量掺入生石灰,并反复翻拌,使灰分布均匀,打堆焖放2~3天,用推土机翻堆,翻堆过程中注意利用推土机的碾压粉碎作用。在此过程中,检查灰剂量,不足部分,则在施工现场再次直接掺入消解石灰直至达到设计剂量,并拌和使之分布均匀。
测量人员及时放出路基中桩,根据现场实测高程及路基设计高程,准确计算并放出路基上土边线,并注意每侧超宽30cm,并与现场施工人员交待清楚。土倒在路基上,首先用推土机将其推开并铺平,要注意一定要铺至测量人员所划的上土边线处。为保证路基压实度,摊铺厚度应严格控制,松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
5.2.6.3.2路基95区施工工艺
路基95区施工是路基土方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在正式大面积施工前,先进行试验段施工,以获得路基填土厚度(松铺系数)、压实标准、压实工艺、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等技术参数,来指导整个标段路基95区施工生产。路基95区采用路拌机沿途路拌一次性碾压成型的方法进行施工,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5.2.6.3.2.1测量放样
路基94区施工结束后,采用全站仪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施工放样,按断面间隔20米恢复中桩,并放出边桩,打出控制点,测出它们的高程,请测量监理工程师验收纵断高程、宽度、边坡、横坡等,请试验监理工程师验收压实度、灰剂量,验收合格后,准备95区施工。
5.2.6.3.2.2运输及摊铺素土
打好石灰线方格(每10m一个断面,每断面4等分)按配合比计算出素土用量,并用自卸车从取土坑把素土运至施工现场(由于土的天然含水量较高,为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土质含水量,预先用挖掘机将土从取土坑中挖出,打堆滤水)。用推土机将土摊铺开来,注意一定要摊铺至上土边线处。然后用旋耕机配合铧犁不断翻拌晾晒,待含水量略大于混合料最佳含水量3个百分点用时用振动压路机稳压,平地机整平,测量人员跟踪控制高程,最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一遍。
5.2.6.3.2.3运输及摊铺石灰
有效钙加氯化镁含量(%)不小于
未消化残渣含量5mm圆孔筛的筛余(%)不大于
0.71mm方孔筛的筛余(%)不大于
0.125mm方孔筛的累计筛余(%)不大于
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
注:硅、铝、镁氧化物含量之和大于5%的生石灰,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指标:I等≥75%、II等≥70%、III等≥60%;未消化残渣含量指标与镁质生石灰指标相同。
在调整后的素土上打出方格,按计算出的数量将通过1cm筛的石灰运到现场,人工摊铺均匀,由于其天然含水量较高,拌和前应让其晾晒至适当含水量。
5.2.6.3.2.4拌和
石灰摊铺结束后,开始用路拌机拌和,拌和遍数2遍以上,安排专人跟在路拌机后面随时检查拌和深度,拌和深度以打入下承层顶以下5mm-10mm为宜,确保无素土夹层,保证拌和均匀色泽一致,没有石灰面、花团和花条,检测混合料粒径不超过1.5cm,检测混合料的含水量和灰剂量,含水量控制在高出最佳含水量1-2百分点,灰剂量符合规范要求。
路拌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拌和层底部不能留有素土夹层,要有专人跟在路拌机后面随时检查拌和深度,及时指挥路拌机操作人员调整拌和深度。
5.2.6.3.2.5.精平和碾压
初压。用振动压路机按照由边缘向中间的顺序碾压三遍,第一遍不加振动碾压,压完后对局部不平整的地方进行二次整平,第二、三遍带振动碾压,振动时先慢后快,先弱振再强振。
5.2.6.3.2.6检测报验
压路机按规定程序依次碾压结束后,试验人员检测压实度及灰剂量。检验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的检测频率进行。压实度检测采用灌沙法,用EDTA滴定法测定灰剂量。检验合格后报请试验监理工程师验收。
5.2.6.4.1 应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开挖路基两侧临时排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除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也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5.2.6.4.2 路基在填筑前应对场地耕植土进行清除,平均厚度按15cm计列,然后进行地面压实,压实补偿按10cm计列,并按要求压实度压实。
5.2.6.4.3 压鱼塘、河沟地段,应清淤干净彻底(清淤后塘底土质基本塘周围土质)。
5.2.6.4.4 路基填筑,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5.2.6.4.5 路基填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检验符合规定要求后,再填上一层。
5.2.6.4.6 若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
5.2.6.4.7 压实度按压实标准执行,为保证均匀压实,应注意压实顺序,并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掺灰量和均匀性。我公司将从压实工艺上严格予以控制,具体工艺如下:
5.2.6.4.7.1严格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对路基压实度进行控制。
5.2.6.4.7.2应用振动压实机理以振动压路机与光轮压路机配合,严格按照由边缘向中间的顺序对路基进行碾压。
5.2.6.4.7.3各种压路机开始碾压,均宜慢速,最快不宜超过4Km/h(约-67m/min),碾压直线路段由边到中,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
零填及路堑上路床(m)
密度法:每2000m2每压实层实测4处
弯沉值(0.01mm)
水准仪:每200m测四断面
全站仪:每200m测4点,弯道加测HY、YH两点
米尺:每200m测4处
3米直尺:每200m测4处×3尺
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
5.2.6.4.7.5为保证路基边部的强度和稳定,施工时每侧超宽30cm填土压实,加宽与路堤同步填筑,严禁出现贴坡现象。
5.2.6.4.7.6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不平整,对于构造物两侧的一定长度路基范围内,在填筑时需特别注意,并满足相应的压实度和CBR值的要求。在施工中要求采用先填筑路基后再施工桥台,其压实机具要求同一般路基;当施工中采用先施工构造物后填筑路基时,对于大型压实机具压不到的地方,必须配备小型压实机具薄层碾压,以确保路基的压实度。
5.3特殊路基施工方法
本标段K1+215.89~K1+275.89段采取砂垫层加土工布超载预压,K2+038.29~K2+083.29段、K4+493.43~K4+518.43段、K4+644.55~K4+670.55段采取桥头搅拌桩处理,K2+083.29~K2+113.29段、K4+463.43~K4+493.43段、K4+670.55~K4+700.55段采取桥头过渡搅拌桩处理。
5.3.1砂垫层+土工布
5.3.1.1清除15cm的耕植土后,原地面潮湿路段不需处理,砂垫层之上设置土工布后,再设置30cm6%石灰土垫层。
5.3.1.3摊铺砂垫层时应尽量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避免泥土、杂物等混入砂垫层,特别是护坡上的砂层,切务堵塞排水通道。
5.3.2粉体搅拌桩桩施工
粉喷桩是利用专门设备,借助于压缩空气将粉体加固材料——水泥,喷射至被加固的深层软土中并吸收周围水分,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桩体以加固软土地基。本施工标段粉喷桩的桩径为0.5m,桩位采用梅花型布置。喷灰量45~55Kg/m,设计桩身的无侧限抗压强度R90≥1.2MPa。
进行粉喷桩施工的场地,事先应予以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的一切障碍物,河塘路段清除淤泥后,回填道渣以形成工作面。工作面高程不低于设计桩顶高程。
5.3.2.1搅拌机就位;
5.3.2.2预搅下沉;
5.3.2.3重复搅拌下沉(如桩长较长,则分段复搅);
5.3.2.4重复搅拌提升,直至离地面0.2~0.3m;
5.3.2.5关闭搅拌机械;
5.3.2.6回填石灰土并压实DL/T 5161.4-2018标准下载,一般路段及桥头段、桥头过渡段可直接填筑30cm6%石灰土垫层。
粉喷桩输灰泵的输灰量、粉灰经输灰管达到搅拌机喷灰口的时间以及预搅下沉速度、喷粉搅拌提升速度、重复搅拌下层、重复搅拌提开速度等施工参数应在施工前做好标定。同时施工前必须进行成桩试验,以掌握对该场地的成桩经验及各种技术参数。
施工工艺应根据设计要求的配方和实测的各项参数,经换算与工艺试桩后确定。试桩数量不得少于技术规范要求。施工所用的水泥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方可使用,施工时泵送必须连续,水泥用量误差不得大于±1%。为保证桩的垂直度,应注意起吊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架对地面的垂直度,应使垂直偏差不超过1.5%。桩位应按照图纸所示一次测量确定,绘制方格网图,留有明显标记,桩位偏差不得超过5cm。搅拌机下沉或提升的时间应有专人记录,时间误差不得大于5秒。成桩7天后,应进行开挖检查,观测桩体成型情况及搅拌均匀程度,成桩28天后应进行钻孔取芯检测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具体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5.3.2.6.1在机具设备和材料进场的同时,进行场地平整碾压清理,使之符合施工要求并布置粉喷桩所需材料的储存棚和机具设备安装地点以及水电供应和排水沟位置。
5.3.2.6.2桩机的粉体发送器必须配置粉料电脑计量装置,严禁无粉料喷入计量装置的粉料发送器投入使用,并记录水泥的瞬间喷入量和累计喷入量。储灰罐容量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灰量加50 Kg,当上述重量不足时,不得开钻下一根桩的施工,同时输送粉料的管道不宜太长,一般在60~80m 以内。
5.3.2.6.3严格控制喷粉标高和停粉标高,不得中断喷粉,确保桩体长度;严禁在尚未喷粉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
5.3.2.6.4粉喷桩施工中途如遇停电、机械事故等原因喷粉中断,必须复喷造林绿化边墙作业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第二次喷粉接桩时,其重叠长度应大于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