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遂渝二线68 128 68m连续刚构梁施工方案f.为减少摩擦使走行更轻松平稳,可在挂篮走行滑梁上抹一些黄油,为使三角桁架走行时不偏离中线(走行滑梁),可在走船内侧增焊限位板。
g.挂篮采用精扎螺纹钢吊杆和锚杆,严禁利用其作电焊工作的搭火、零线和电流通路等,以免引起精扎螺纹钢筋脆断。
悬灌段完成后,即可进行合拢施工。合拢顺序为:先中跨合拢后再同时进行两边跨合拢。
DB53/T 951-2019标准下载中跨合拢利用挂蓝作吊架进行合拢;
边跨合拢利用挂蓝和型钢吊架支撑进行合拢,型钢支撑架设计图如下(型钢支撑架检算资料另附后)
中跨合拢:在两个16#节段上下两个水平上各预埋两个水平钢支座,根据监控所得数据确定用千斤顶对两个T构进行主动施压;然后焊接刚性支撑,拆除千斤顶,将顶推力转移到刚性支撑上,然后张拉临时预应力束实施锁定,锁定时应在一天中气温最低时进行。张拉时,每束临时预应力筋的内力应一致,且每根临时刚性支撑的内力也应一致,刚性支撑的内力采用静态电阻应变仪来测定其内力。
边跨合拢:待中跨合拢完成且按设计程序结束后,合拢边跨,两个边跨的17#、18#段要求两边同时灌注混凝土。
a掌握合拢期间的气温预报情况,测试分析气温变化规律,以确定合拢时间并为选择合拢锁定方式提供依据。
b根据结构情况及梁温的可能变化情况,选定适宜的合拢方式并作力学检算。
c选择日气温较低、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时锁定合拢口并灌注合拢段混凝土。
d合拢口的锁定,应迅速、对称地进行,先将外刚性支撑一段与梁端预埋件焊接,而后迅速将外刚性支撑另一端与梁连接,临时预应力束也应随之快速张拉。
e合拢口混凝土宜比梁体提高一级,建议采用C55微膨胀混凝土,应认真振捣和养护。
f为保证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合拢口始终处于稳定状态,浇注之前在各悬臂端加与混凝土重量相等的配重,加、卸载均应对称于梁体轴线进行。
对千斤顶、压力表、油泵进行校验,合格后,将其组合成全套设备,进行设备的内摩阻校验,并绘出油表读数和相应张拉力关系曲线,建立匹配方程。配套标定的千斤顶、油泵、压力表要进行编号,不同编号的设备不能混用。
钢绞线的下料、编束和穿束应注意以下几点:
a.钢绞线下料时应按设计孔道长度加张拉设备长度,并余留锚外不少于10cm的总长度下料,钢绞线下料采用砂轮锯切割,禁止电、气焊切割,以防热损伤。
b.钢绞经切割后须按各束理顺,并间隔1.5米用铁丝捆扎编束。同一束钢绞线应顺畅不扭结,同一孔道穿束应整束整穿。
c.中短束(直束L≤60M、曲束L≤50M)由人工穿束;长束和曲束用牵引法。穿束前应用压力水冲洗孔内杂物,观察有无串孔现象,再用风压机吹干孔内水份。为减少张拉时的摩阻力,对长曲束钢绞线在进孔前应涂中性肥皂液。
张拉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以张拉力为主,钢束伸长值作校核。实际张拉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应控制在6%范围内,每端锚具回缩量应控制在6mm以内。
首先计算出钢绞线的理论伸长量,现场检测每根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量,若发现实测伸长量超出理论伸长量±6%或其它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改正后再进行张拉;同时施工过程中检测压力表,使张拉应力达到设计值。施工时张拉两端采用对讲机进行联系,确保张拉指挥有序,张拉同时缓慢进行。
预应力张拉程序按0→10%δK(做伸长量标记)→100%δK(静停5分钟)→补拉至δK(测伸长量)→锚固。
按每束根数与相应的锚具配套使用,带好夹片,将钢绞线从千斤顶中心穿过。张拉时当钢绞线的初始应力达10%δK时停止供油。检查夹片情况完好后,画线作标记。
向千斤顶油缸充油并对钢绞线进行张拉,油压达到张拉吨位后关闭主油缸油路,并保持5分钟,测量钢绞线伸长量加以校核。在保持5分钟以后,若油压稍有下降,须补油到设计吨位的油压值,千斤顶回油,夹片自动锁定则该束张拉结束,及时作好记录。
全梁断丝,滑丝总数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0.5%,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也不得在同一侧。千斤顶不准超载,不准超出规定的行程。转移油泵时,必须将压力表拆卸下来另行携带转送。纵向张拉钢铰线时,必须两边同时给千斤顶主油缸徐徐充油张拉,两端伸长应基本保持一致,严禁一端张拉。
张拉工艺完毕后,应立即将锚具周围预应力筋间隙用金属真空罩封闭后,再进行压浆。且管道压浆应在张拉完成两天内进行。
预应力管道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同一管道压浆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张拉完成后,先用高压水对管道进行冲洗,清除孔道内的杂物后,确认孔道无堵塞后,用高压风清除孔道内的积水后,再对孔道进行压浆作业。
水泥浆在压浆现场配制,水泥浆的初凝时间应大于3小时,且终凝时间应小于24小时,水泥浆搅拌结束至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0分钟,压浆时梁体温度不应超过35C。
压浆顺序应先下后上,逐孔进行,防止串孔。压浆时,出浆口临时安设一个三通管,管道待出浆口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时,方可封闭保压,同时设于预应力管道中部的出气孔的出浆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时,封闭保压,在0.5~0.6MPa下持压2分钟。然后封闭压浆口,进行下一孔道压浆。
竖向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成后要及时压浆以确保永久预应力。张拉后24小时内压浆。压浆前,先冲冼干净管道。压浆时,竖向管道从下部向上部压浆,压浆过程要缓慢、匀速,至有浓浆溢出后,稳压2分钟,堵塞管道,完成压浆。
施工前综合考虑挂篮的变形、梁段的自重、钢束张拉、温度变化、斜拉锁张拉、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活栽作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计算出每一段悬臂梁端点的各种挠度值,根据挠度值设计各截面预留拱度。施工过程中,每灌注一段,随时检查观测梁段发生的实际挠度,对照理论计算值,在下一段梁体灌注过程中加以调整。
在梁段顶面中线及上下游两侧埋设水平观测桩,随时观测各截面处标高在整个梁体施工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掌握和调整梁段的预拱度标高。
悬灌梁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控制线形,应注意调整立模标高,设置反挠度,以便成桥后与设计标高相吻合,箱体立模标高按下式计算:
Δhn——计算挠度(调整值)(cm)
B——实测挂篮自重挠度和非弹性挠度之和(cm)
Δht——温度变化影响挠度差值(cm)
悬臂梁施工过程中,保证混凝土配料一致,并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避免混凝土强度出现过大的离散性,保持混凝土弹模一致。
预应力张拉施工时,遵循对称、同步的原则,严格张拉设计和伸长量进行双控。
①测量控制包括:控制网的复核、控制点的设置、箱梁高程、轴线及墩身变形的观测。
②控制网的复核:认真复核设计单位交的桩及成果,同时主桥建立四边形网。
③箱梁轴线控制点的设置:在各箱梁0#段施工时,把200mm×200mm×10mm钢板预埋在箱梁顶板上,和混凝土面平齐,桩钢板一定要预埋牢固,为了防止钢板下面出现空洞,在施工时,可在钢板上预留适量的排气孔。0#段施工完后,把各0#段的中心引到钢板上,并进行穿线复核并修正。
④箱梁水准控制点的设置:箱梁水准点设置在各墩0#段箱梁中心预埋钢板和横隔板顶面位置预埋钢筋上,箱梁水准控制用0#段节点处高程控制。因水准点的位置较高,从承台引到箱梁顶较困难,要求现场仔细,并认真校核。
⑤各箱梁轴线的控制:各现浇段完成后,用全站仪复核各段轴线无误。其余各悬浇段轴线点作为控制点;0#段上的轴线点进行穿线复核并修正,以便合拢段顺利合拢,0#段上的轴线点应定期复核。
每一悬浇段支立模板后,要与已完成各段的轴线点复核,以保证支立模板准确无误。模板的位置确定时,要求每次都用钢尺从0#段的中心量起,从而减少误差。为了便于复核,在已完成的箱梁顶板上用墨线标出。
⑥高程控制:考虑0#段箱梁墩身节点处变形很小,用该节点处水准点控制各悬浇段高程。0#段节点处水准点要定期进行复核,条件允许时,把各0#段的水准点进行互测校核。
高程序点每一段节点处设置五个:从各箱梁断面接合处后移5cm设一处。腹板位置设一处:为了底板高程测量方便,在两面侧腹板外侧钢筋处预埋钢筋,钢筋下端与底板平齐,上端伸出顶板2cm,测量出钢筋的顶高程,根据钢筋的长度可推算出箱梁底板的高程。另三处分设置在轴线和侧翼板上,其中翼板处的控制点距离翼板边沿20cm,预埋钢筋伸出顶板2cm。
在悬浇段施工中,高程测量频率为5次:挂篮移位后,混凝土浇注前,混凝土浇注后,张拉前,张拉后(即挂篮移位前)。每次测量范围为已完成的各悬浇段。当昼夜温差大于10℃,要求对各断面进行高程和墩身变形观测。
⑦墩身变形观测:利用全站仪和导线控制点定期复核各墩0#段中心点的位置,并与原设中心点进行比较,偏移位置即墩身变形量。施工过程中,注意观测温度变化对墩身变形的影响。
3.1现场施工组织机构
从事类似桥梁施工2座以上
从事类似桥梁施工2座以上
从事类似桥梁施工1座以上
从事类似桥梁施工1座以上
从事类似桥梁施工2座以上
从事类似桥梁施工1座以上
从事类似桥梁施工2座以上
从事类似桥梁施工1座以上
从事类似桥梁施工1座以上
从事类似桥梁施工1座以上
从事类似桥梁施工2座以上
从事类似桥梁施工1座以上
3.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4、托架、挂篮、吊架设计及检算
0#段托架采用型钢加小钢管满堂架构成。在墩柱上预埋纵向I45a工字钢6根(单根长12m),纵梁上的横向分配梁采用I28a工字钢16根(单根长12m),纵横向工字钢采用焊接,形成整体,保证同时工作(具体布置见图)。在横向工字钢上设置纵向方木,方木规格为12×12cm(纵向底层方木布置见图)。在纵向方木上拼装φ48χδ3mm小钢管满堂脚手架,钢管设置上下顶托,钢管纵向间距为30cm和35cm,横向间距为35cm、50cm、和70cm。小钢管高度在1.0~2.0m之间,在上中下设置三道纵横向水平杆,再按30度~60度设置纵横向剪力撑。小钢管上顶托上设置纵向方木(12×12cm),纵向方木上设置横向方木长度8.0m(12×12cm),左右错头1.0m,形成宽度为9.0m的平台,纵向间距0.25m,在腹板下横向方木加密,用2.0m长方木间距0.125m。横向方木上铺设2cm厚木模板,以形成610cm宽底模。
由于节段配筋率较大,故混凝土容重取26.5KN/m3。
②.纵向混凝土线荷载q1
底板:6.1×0.9×12×26.5=1745.82KN
腹板:0.7×7.78×2×12×26.5=3463.66KN
顶板:6.1×0.52×12×26.5=1008.70KN
纵向倒角:0.4×0.4×12×2×26.5=101.76KN
翼板:(0.4+0.75)×12×26.5=365.70KN
则q1=(1745.82+3463.66+1008.70+101.76+365.70)÷12
=557.14KN/m
横隔板处梁体部分荷载已计算,故此处只计算剩余部分。
倒角:(1.0×1.0×4.7÷2+1.0×0.873×4.7÷2+0.4×0.4×4.7)×26.5
横隔板集中在墩柱上1.2m范围内,故
q2=(1035.60+142.01)÷1.2=981.34KN/m
用2cm厚的竹胶板,容重取7.5kN/,则荷载为:
6.1×12×0.02×7.5=1.46KN
0.12m×0.12m方木容重取7.5kN/,横向8m长35根,横想加密方木2m长70根;底层纵向方木两层10m长42根。
(8×35+2×70+10×42)×0.12×0.12×7.5=90.72KN
钢管长度均按照2m计,一根立杆两个顶托及钢管按照120N=0.12KN。横向21排,纵向25排,共525根立杆。
0.12×525=63KN纵横杆、剪力撑、扣件等按照100KN计。
63+100=163KN
横向I28a工字钢43.47kg/m=0.43KN/m,共16根,单根长12m。
0.43×16×12=82.56KN
纵向I45a工字钢80.38kg/m=0.79KN/m,共6根,单根长12m。
0.79×6×12=56.88KN
工字钢=82.56+56.88=135.44KN
预计内外钢模板重量50T=500KN
1.46+90.72+163+135.44+500=890.62KN
两薄壁墩厚度为1.8m×2=3.6m,因此支架荷载作用9.4m长度范围内。
q3=890.62÷9.4=94.75KN/m
q1作用在墩柱上,因此作用在托架上的荷载只计q1、q3。
q=q1+q3=557.14+94.75=651.89KN/m
q=1.2×651.89=782.27=782KN/m
纵向I45a工字钢是预埋在墩柱内,且埋设长度为1.8m,把此处简化为固定端。因此该托架受力可简化为5段:
AB段=EF段,为一端固定,另一端简支的多约束结构。
BC段=DE段,此段受力在墩柱以上DBJ41/T 140-2014 石膏秸秆复合隔墙技术规程.pdf,可不做计算。
CD段,两端均为固定端的多约束结构。
①.纵向I45a工字钢计算
查表知,I45a截面特性(6根):
截面面积:A=10240mm2
惯性矩:Ix=322410000mm4
甘12J7:墙身一加气混凝土砌块.pdf截面抵抗矩:Wx=1432900mm3
弹性模量:E=2.1×105Mpa
Ra=3ql/8=3×782×2.0/8=586.5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