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白鸭山水库除险加固溢洪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监理认为有必要时,在指定的地段设置防护栏或防护墙,以减少飞石或滚石影响其它工程部位的施工。
A.本工程所列各项永久工程的石方明挖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各项工程采用的控制爆破技术方案和设计参数要向监理进行书面报告。
B.为使开挖面符合施工图纸所示开挖线,保持开挖后基岩的完整性和开挖面的平整度北京大学站进线电力沟工程暗挖隧道注浆加固施工组织设计,采用预裂爆破作业或光面爆破技术,对于不适宜采用预裂爆破的部位,预留保护层。本工程边坡考虑采用预裂爆破技术。
C.各项石方明挖工程开挖前,在监理批准的场地范围内进行控制爆破试验,以选择合理的钻爆孔布置和线装药密度等参数。控制爆破试验成果要报送监理备案。
D.若采用预留岩体保护层的开挖方法,其上部开挖的炮孔不穿入保护层。开挖保护层时,无论采用何种开挖爆破方法,钻孔均不钻入建基面岩体。
F.若爆破监测表明,爆破作业可能对开挖部位的边坡和混凝土浇筑产生不利影响时,改变其爆破参数,以防损坏。
I.与预裂面相邻的松动爆破孔,严格控制的其爆破参数,避免对保留岩体造成破坏,或使其间留下不该有的岩体而造成施工困难。
K.对截水墙的基础、齿槽、基础防渗、抗滑稳定需要的沟槽等的开挖,专门设计并进行爆破试验。
Qmax=R3(Vkp/K)3/1.5(kg)
A.边坡开挖前,详细调查边坡岩石的稳定性,包括设计开挖线外对施工有影响的坡面和岸坡等。设计开挖线以内有不安全因素的边坡,进行处理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山坡上所有危石及不稳定岩体均撬挖排除。
B.开挖自上而下进行,高度较大的边坡,分梯段开挖,开挖深度较大时,采用分层开挖方法,梯段(或分层)的高度根据爆破方式(如预裂爆破或爆破)、施工机械性能及开挖区布置等因素确定。垂直边坡梯段高度一般不大于10m,严禁采取自下而上的开挖方式。
C.随着开挖高程下降,及时对坡面进行测量检查以防止偏离设计开挖线,避免在形成高边坡后再进行处理。
D.对于边坡开挖出露的软弱岩层和构造破碎带区域,按施工图纸和监理的指示进行处理,并采取排水或堵水等措施。
E.开挖边坡的支护在分层开挖时逐层进行,上层的支护工作保证下一层的开挖安全顺利进行。未完成上一层的支护,严禁进行下一层的开挖。
F.在施工期间直至工程验收,如果沿开挖边坡发生滑坡或塌方,及时通知监理,并按监理的指示对边坡进行处理。
G.在施工期间直至工程验收,定期对边坡的稳定进行监测,若出现不稳定迹象时,及时通知监理,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边坡的稳定。
A.除经监理专门批准的特殊部位外,永久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均在旱地中施工。
B.采取措施避免基础岩石面出现爆破裂隙,或使原有构造裂隙和岩体的自然状态产生不该有的恶化。
C.邻近水平建基面,预留岩体保护层,其保护层的厚度由现场爆破试验确定,并采用小炮分层爆破的开挖方法。若采用其它开挖方法,通过试验证明可行,并经监理批准。
D.基础开挖后表面因爆破震松(裂)的岩石,表面呈薄片状和尖角突出的岩石,以及裂隙发育或具有水平裂隙的岩石均需采用人工清理,如单块过大,可用单孔小炮和火雷管爆破。
E.开挖后的岩石表面干净、粗糙。岩石中的断层、裂隙、软弱夹层清除到施工图纸规定的深度。岩石表面无积水或流水,所有松散岩石均加以清除。建基面岩石的完整性和力学强度满足施工图纸的规定。
F.基础开挖后,如基岩表面发现原设计未勘查的基础缺陷,按监理的指示进行处理,包括增加开挖、回填混凝土塞、或埋设灌浆管等。
G.建基面无反坡、倒悬坡、陡坎尖角;结构面上的泥土、锈斑、钙膜、破碎和松动岩块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岩体等均采用人工清除或处理。
H.坝基不允许欠挖,开挖面严格控制平整度,为确保坝体稳定,坝基不允许开挖向下游倾斜的顺坡。
I.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依据基础石方开挖揭示的地质特性,需要对施工图纸作必要的修改时,施工单位按监理签发的设计修改图执行。
J.基础和岸坡岩面开挖,使开挖面平顺,开挖时采用预裂爆破法。在接近建基面时采用机具或人工挖除,避免爆破或用小孔径、浅孔火炮爆破。
K.岩石边坡存在局部反坡或凹坑时,进行削坡或填混凝土处理。若岩石开挖后裂隙发育,风化速度较快,按施工图纸规定的岸坡处理要求和监理的指示进行处理。
⑥石方深孔控制爆破的安全保证
爆破安全是衡量深孔爆破效果的重要指标,而深孔控制爆破多在较复杂环境条件下进行,保证爆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爆破飞石产生的原因
从理论上讲一个好的石方控制爆破设计,能够控制飞石影响,但在实际施爆时仍会出现飞石飞出的现象,其原因如下。
岩石不均匀,在断层、裂缝、层理面、软弱夹层等薄弱面爆轰产生的气体集中冲出形成飞石。地质构造是飞石产生的主要因素,也是设计和施工中最难发现和解决的问题。
ⅱ.深孔台阶坡面不平顺,局部地段最小抵抗线偏小。
合理的装药量在设计基础上通过试爆确定,每次爆破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堵塞质量(堵塞长度、堵塞材料和捣固密实度),未能达到设计要求。
ⅴ.设计的孔网参数与具体条件不吻合、操作工艺不按施工要求等人为因素。
a.改变临空面控制飞石方向
飞石主要沿最小抵抗线方向飞出,当爆区各个方向安全距离不同时,当选择周围环境较有利的一侧作为主临空面,使其它方向的建筑物不受飞石危害。
b.控制实际抵抗线大小
深孔台阶爆破要合理选择台阶前沿第一排炮孔的抵抗线,装药前实地校核抵抗线,相应调整装药量。
c.控制装药量是减少飞石产生的关键。
d.合理的装药结构和良好的堵塞质量是防止飞石飞出的重要技术措施。
当地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或遇到断层、夹层等软弱面时,适当调整装药结构。
堵塞质量指标:一是指堵塞长度L2≥1.2W,或L2≥30D;二是选择好的材料(沙、岩粉、黄土)并做到逐层捣实。
C.深孔爆破的减振措施
a.采用预裂爆破技术,在爆区和被保护建筑之间形成隔槽,减少主炮孔对周围建筑的振动影响。
由于小台阶爆破炮孔深度浅,最小抵抗线小,爆破飞石的危险性比较大,爆破参数的设计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和类似的经验选取,并通过实践检查修正,以取得最佳参数值。
A.最小抵抗线W:W=(0.4~1.0)H;
B.孔距a:a=(1.0~2.0)W或a=(0.5~1.0)L;
C.排距b:b=(0.8~1.0)a
D.孔深L:L=H+△h;
E.炮孔超深△h:△h=(0.1~0.15)H;
F.堵塞长度l′:l′≥W;
(4)浅孔爆破施工技术
1、浅孔爆破作业一般在下班后进行;
3、爆破指挥人员严格规定执行预报、警戒和解除三种统一信号。信号由爆破指挥人员统一发出。防护、警戒人员按规定严格执行任务,不擅离职守;
可用砂、粘土或砂和粘土的混合物,并保持一定的含水率及土、砂的比例,如砂土40%~50%,粘土60%~90%,对粘土的含水率可为10%~23%,砂土含水率可为10%左右,并可事先将其混合物搓成泥备用
堵塞长度与孔径有关,钻孔直径在25mm和50mm时,其相应的堵塞长度不能小于18cm和45cm。堵塞长度与最小抵抗线也有关,一般不能小于最小抵抗线
本工程浅孔开挖使用手持式凿岩机浅眼爆破法。钻孔直径36~42mm。采用一次拉通法施爆。
最小抵抗线W=0.3~0.6m
孔距a=(1.0~1.2)W
排距b=0.85a或b=(0.85~1.0)W
孔深L对垂直钻孔L=H+h
对倾斜钻孔L=(H+h)/sinα
(式中超深h=20~50mm,钻孔角度α=60~75°)
单孔装药量Q=KHaW或Q=KHab
(式中单位用药量系数K=0.4~0.8kg/m3,边孔K=0.2~0.4kg/m3)
(1)土方回填准备工作
①地形测量;根据建立的施工控制网,对填筑区地形进行实测,形成平面、剖面地形资料;对填筑部位测量放样,确保其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测量资料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开始施工。
②土样试验:土方施工前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作土样击实试验,确定土料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作为土方施工时控制质量的参数。
土料压实是控制碾压式土堤施工质量的关键工序,碾压试验的目的是核查土料压实后是否能够达到设计压实干密度值;检查压实机具的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选定合理的施工压实参数:铺土厚度、土块限制直径、含水量的适宜范围、压实方法和压实遍数;确定有关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根据碾压试验结果,提出正式施工时的碾压参数。上报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应用于工程施工中。
在土方填筑之前,首先进行土方碾压试验,取得合理的碾压遍数、铺土厚度及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应用于工程施工中。
回填土及护坡下土设计压实度不小于设计值,上堤土料填筑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其上、下限偏离最优含水率不超过1%~2%以便获得最佳的压实效果。
A.土方填筑遵循全线均衡施工、减少接头、流水作业、逐层上升的原则。
B.分段作业时,流水段之间的高差不超过两层(约50cm)。
C.因施工强度太大,需要留横向施工缝时,段与段之间的横向接缝坡度不陡于1:3。
土方填筑遵守下列施工程序和方法:
填筑工程采用纵向施工方法(施工方向和轴线平行),施工顺序见下
汽车运土,进占法倒土,推土机平整,凸块碾碾压。
小部位的采用人工上土料,层厚15cm,蛙式打夯机夯实或者人工夯实。
A.填筑质量符合有关规定,重点检查以下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a.各填筑部位的土料质量。
b.每层铺土前压实表面刨毛、洒水湿润情况。
c.铺土厚度和碾压参数。
d.碾压机具规格、重量。
e.随时检查碾压情况,以判断含水量、碾重等是否适当。
f.有无层间光面、剪力破坏、弹簧土、漏压或欠压土层、裂缝等。
g.纵横向接缝的处理与结合部位的压实方法及施工质量。
B.施工前检查碾压机具的规格、重量,施工期间对碾压重量每半年检查一次。
C.对碾压、平土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统一施工操作方法,经考试合格后操作。
D.压实控制指标采用干容重、含水量。
E.取样试坑按填筑要求回填后,继续填筑。
F.填筑压实质量控制除在每个压实段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检查外,在所有压实可疑处(如土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土质可疑、碾压不足、铺土厚度不匀等)及与纵横向接缝、观测仪器埋设处等抽查取样,测定干容重、含水量。
G.填筑时,每层经压实和取样测定干容重合格后,继续铺筑,否则补压至合格为止。
a.密切注意雨情预报,在即将下雨前,将其他施工机械撤离坝面,然后抓紧时间用汽车将坝面铺土压成光面,并将坝面筑成1%~2%的坡度,以利迅速排水。降雨时和雨后一段时间严禁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在坝面行使,防止光面被破坏,影响雨后排水和晾晒,对来不及压实的松散土,可以用大张帆布和塑料薄膜加以覆盖。
b.雨后填筑面晒干并处理经检查合格后复工,第一层填土要薄,以免由于清稀泥而形成的局部洼坑部位,超过填土厚度,影响压实质量,待填平补齐后按原铺土厚度铺筑。
c.冬季施工,首先是防冻。将土料中的含水量降到塑限的0.9倍。采用严密的施工组织,严格控制各工序的施工速度,保证土料在运输和填筑过程中热量损失最小,在下层冻结前用新土层迅速覆盖。其次,松土保温。已铺好的土层,不隔夜碾压,防止因汽车行走而产生的压实部分冻结次日无法碾压而延误土料铺筑。带雪块的土料严禁上坝。
⑤土方填筑施工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A.在土方施工中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各级责任制,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工程安全可靠与经济合理。
C.质检人员与施工人员都树立“预防为主”和“质量第一”的观点,双方密切配合,控制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质量,防止发生质量事故。
D.质量控制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图、技术要求以及工地制定的施工规章制度。质量检查部门对所有取样检查部位的平面位置、高程、检验结果等均如实记录,并逐班、逐日填写质量报表,分送有关部门和负责人。质检资料妥善保存,防止丢失,严禁自行销毁。
F.施工过程中,对每班出现的质量问题DB3207/T 2001-2020 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设置管理规范.pdf,处理经过及遗留问题,在现场交接班记录本上详细写明,并经值班负责人签署。针对每一个质量问题,在现场做出的决定,由主管技术负责人签署,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始记录。
3.2.1砼生产系统的工艺流程
3.2.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钢筋制安→侧模板支护→钢筋、模板等验收合格→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制→1t机动翻斗车运输→溜槽入仓或人力手推车转运入仓→人工平仓→机械振捣→人工抹面→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验收
3.2.4混凝土工程施工人员及主要机械配备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水库配置混凝土搅拌机1台,装载机上料,生产能力约为10m3/h左右,配置1吨机动翻斗车2台,1台配料机及1台装载机,0.2m3手推车4辆。人员配置:投入拌和机工4人,翻斗车司机2人,钢筋工3人,木工4人,混凝土工6人,普工6人,共计25人。
×××大厦土建施工组织设计(1)主要施工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
3.2.5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A.模板及支架材料的种类、等级,根据其结构特点、质量要求及周转次数确定。选用钢模板,尽量少用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