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浙江省道昌化至昱岭关段高速公路施工方案K31+707预应力空心板小桥
K35+560预应力空心板小桥
根据施工总体安排,考虑施工区内冬季严寒停工对施工生产的影响因素,各工程队需劳动力如下:
箱涵拓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桥涵工程一队:安排150人参加施工。
桥涵工程二队:安排100人参加施工。
土石方工程一队:安排80人参加施工。
土石方工程二队:安排95人参加施工。
隧道工程队:安排165人参加施工。
土建工程一队:安排85人参加施工
土建工程二队:安排80人参加施工
土建工程三队:安排85人参加施工
据此共计安排865人先后上场施工。施工中将根据月、季度计划安排动态调配,劳力高峰期普工缺口采取倒班或雇佣季节工解决。
劳动力上场计划详见《劳动力动态图》。
本工程所用的原材料,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分期、分批进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地材考虑料源的供应能力、工程进度、气候条件等因素,结合施工高峰期需要量,保证有充足的储备。主要原材料数量及供应计划详见《主要材料数量及供应计划表》。本合同段拟使用的料场情况详见《沿线筑路材料料场表》
主要材料数量及供应计划表
三、主要施工机械及测试仪器设备配置计划
根据本合同段工程数量、定额测算机械台班需要量和施工进度总体安排,结合我单位现有机械设备状况,将投入足够的机械设备和试验、测量、检测仪器,确保上场设备完好率100%,出勤率90%以上,备余量10%~20%。机械设备将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动态调配。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和测试仪器设备见投标书附表中的表3《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和表4《拟配备本合同工程主要的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第八节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
本合同段计划开工日期为2002年6月18日,竣工日期为2004年4月23日。比招标文件要求工期提前1.5个月竣工。施工总体安排如下:
一、施工准备:2002年6月18日至2002年7月31日。
二、路基土石方工程:2002年7月10日至2003年12月31日。
三、桥梁工程:2002年8月1日至2003年10月31日。
四、隧道工程:2002年6月18日至2004年2月29日
五、涵洞及通道工程:2002年7月20日至2003年3月31日。
六、路基排水与防护:2002年9月1日至2004年3月23日。
七、竣工验收:2004年3月23日至2004年4月23日。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本合同段路基挖方1304791m3,挖除非适用材料8195m3;改河、改渠、改路挖方4853m3,路基填筑利用土石混填1032630m3,借土填方2350m3;结构物台背回填6801m3;改河、改渠、改路填筑利用土、石方29062m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446m2,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446m2,1cm沥青砂封层4446m2;加筋路堤双向土工格栅48858m2,路床掺加3%水泥(425#水泥)906t。
填方边坡路线大高度大于等于15米时,半填半挖路段沿路基横断面方向,全填路段沿路线纵向,在填挖交界处设置土工格栅。半填半挖路段11处,总长度200米;挖填过渡段10处,总长度348米。填石渣路段上路床掺水泥22处,总长度2090米。弃土场四处,分别为K34+100右0.045km、K34+500右0.05米、K35+100右0.1km和K36+900右0.05米。
线外工程有填方29061.7m3,挖方3825.7m3,5cm沥青混凝土4446.2m2,沥青封层4446m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446m2。
由于本合同段处于山岭区,路线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陡,半填半挖地段、纵向填挖交界较多,加之桥梁、隧道、涵洞穿插其间,路基土石方工程不便展开长区段施工。因此,各土石方工程队安排
多个工作面同时组织施工,灵活机动调整施工机械、人员。每个工作面的施工长度根据现场实际来确定。
为便于施工,协调管理,同时能够满足多个工作面施工,根据路基填挖数量、运距情况及考虑均衡生产等因素,拟安排两个土石方工程队负责本合同段的路基土石方施工,路基土石方工程分界点桩号为K34+000,昱岭关段改线工程安排土石方工程二队负责施工。
路基施工以横向半填半挖地段、纵向填挖交界地段、高路堤、深路堑、桥头填筑、土石混填地段、石方爆破边坡稳定控制及路床掺拌水泥等为重点,合理配套施工机械,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本着移挖作填、避免长距离的调运和交叉运输的原则,按照招标文件中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合理进行土石方调配。
基填筑前针对各种填料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颗粒分析、含水量与密实度、液限和塑限、有机质含量、承载比(CBR)试验和击实试验。然后选择路堤填料铺筑长度不小于100米的试验路段,进行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确定压实设备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确定每层填料的松铺厚度、填料的含水量等。
路基填方采取“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标准化施工工艺。基底处理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见《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路基土石方除个别地段必须采用人力施工外,其余全部采用机械施工作业。优化匹配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推土机与平地机、振动压路机。配以洒水车、核子密度仪,组成挖、装、运、卸(弃)、铺、平、压、检一条龙的机械化流水施工作业。即以挖掘机、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循环运输,推土机、平地机配合推平后振动压路机反复碾压至标准,检测采用环刀法配合核子密度仪检测。
土石混合料路堤,根据路基的不同高度范围按照规范要求合理选择材料粒径,不符合要求的粒径在料源处轧碎。按照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分层填筑,粒径均匀。采用20t以上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压实厚度及压实遍数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深挖路段根据路堑的深度、长度、边坡高度、地形、地质、开挖断面、土方调配及弃方等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作业计划报监理批准。边坡坡度根据土质、及岩石风化破碎程度按照设计图纸确定。
路基挖方采取“横向分层、纵向分段,两端同步、阶梯掘进”的方式施工,根据土土质情况,分别采取铲运机挖运、推土机清运、爆破、自卸汽车配合挖掘机开挖,人工整形。运碴通道与开挖工作面合理安排,做到运碴、排水、挖掘互不干扰,确保开挖顺利进行。
石方路段开挖,以松动爆破为主,严禁组织大爆破,对边坡开挖采用光面爆破。对风化破碎的岩体,为确保边坡稳定,采用预裂爆破,人工修凿,开挖后边坡防护及时跟上,避免岩体长期暴露而坍方。
高填方路堤首先做好原地面的清理工作,重点抓住粒径、分层和压实三个主要环节,严格控制石料的最大粒径,采取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以提高压实能力、完善压实工艺、高标准的进行路基压实保证路基应有的强度和稳定性。
半填半挖地段,重点是半填部分路基填筑,避免填筑不当,引起横断面内不均匀沉降而出现纵向裂缝。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施工,将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挖成不小于2米,4%的内倾斜横坡的台阶。然后分层填筑,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如果边坡高度大于15米的路段,由人工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并加钉钢筋钉。
填挖交界处重点注意填方路段的原地面处理和路基填筑,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施工,与挖方衔接的路段路基纵向填土高度大于15米时,挖成不小于2米、4%的内倾斜横坡的台阶,并按设计要求人工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和加钉钢筋钉。
四、土石方施工机械配备
平地机3台,型号PY160B,额定功率118Kw;
平地机1台,型号PY220,额定功率170Kw;
静碾压路机4台,型号3Y18/21,额定功率73.5Kw;
振动压路机6台,型号分别为YZT25、YZ25,额定功率148KW,能力25t;
轮式装载机6台,型号ZL50D,额定功率155KW,能力3m3;
自卸汽车40台,型号15t、12t;
推土机6台,型号TY220,额定功率162KW;
推土机2台,型号D8N,额定功率212.5KW;
空压机4台;凿岩机4台。
云溪坞大桥中心桩号为K33+285,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跨径组成为65m+110m+65m;桥墩采用双薄壁墩,断面尺寸650×200cm,壁厚50~60cm;基础采用桩基础,桩径150cm;桥台采用桩柱式桥台,桩基础,桩径150cm。
3×16m中桥1座,中心桩号为K35+336.00;上部采用预应力空心板梁;下部采用柱式墩及肋式台,120cm桩基础。
小桥2座,孔跨形式分别为2×13m和1×16m;中心桩号分别为K31+708、K35+560,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分别为双柱式钻孔桩基础、桥台桩基接盖梁桥台和扩大基础U型重力式桥台。
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14座,总长696.4m。拱涵4座,总长301.4m。
桥梁工程一队负责云溪坞大桥施工,桥梁工程二队负责3×16m中桥和2座小桥施工。
涵洞由土建工程一、二、三队负责施工。
云溪坞大桥工期为2002年8月1日~2003年10月31日。
K35+336.00中桥工期为2002年8月1日~2003年4月30日。
K31+708小桥工期为2002年8月1日~2003年1月31日。
K35+560小桥工期为2002年8月1日~2002年12月31日。
涵洞及通道工期为2002年7月20日~2003年3月31日。
1、桥基础根据招标文件地质资料,选用冲击钻机成孔。基桩采用超声波检测仪进行桩损检查。
2、桥梁承台、系梁、墩台身、墩帽及台帽、预应力空心板梁等混凝土工程采用定型钢模板,其钢板厚度4~5mm,且每块面积大于1.5m2。墩身模板根据墩的高度决定每节的长度,5米(含5米)以下采用一节,5米以上根据墩柱高均匀分层。空心板芯模采用整根通长充气胶囊芯模,并采取防止芯模上浮措施。
3、台后及锥坡填土选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采用小型机械严格按照分层压实的原则进行压实,其压实度不小于路基的压实度。
5、预制场地:中桥的预制场地设在与之相邻的路基面上。预制场内设置预制张拉区、存梁区、砂石料堆放场、水泥库、钢筋加工区,采用自动计量的水泥混凝土拌合设备。
6、施工用水、用电:施工用电接引地方电源,并备用120KW发电机。施工用水采用汽车运水,修建蓄水池供其使用。
7、桥梁架设:预应力空心板采用吊车架设。
1、钢筋混凝土箱涵及通道基础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底。
2、洞身混凝土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
3、钢筋砼盖板在相邻路基面上预制,配备自动计量拌和设备。
4、施工用水、用电:施工用电自备发电机做临时用电,施工用水采取汽车运水。
5、盖板涵的盖板安装,采用汽车吊安装。
四、中小桥及涵洞施工机械设备、机具配备
云溪坞大桥机械配备详见本章第七节相关内容。
昱岭关隧道是一座上、下行合建的四车道连拱高速公路隧道,位于浙西北部的天目山区。隧道起讫桩号为K36+160~K36+290,隧道全长130m,隧道建筑限界单洞净宽9.75m,净高5m。隧道最大埋深22.3m。
隧道区位于浙西北部的天目山区DB22/T 2980-2019标准下载,地形条件十分复杂,属山岭区地形,自东向西逐渐升高,海拔高程在120~1100m,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6%。隧址区内由于雨量充沛,地表水丰富,地表覆盖层较厚,植被茂盛。
隧址区基岩的岩性复杂,主要有泥岩、页岩、泥灰岩、碳质灰岩等。地表覆盖为碎石粘性土,厚度一般为0.5~3m。基岩强风化厚度一般为2~15m,中风化厚度一般为7~15m。地质构造单元隶属中州~昌化拱褶带。
隧址区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富水性随含水层性质不同而差异较大,地下水对砼一般无侵蚀性。基岩裂隙水分为风化网状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对砼一般无侵蚀性。构造裂隙水赋存于基岩构造节理裂隙和构造破碎带中,富水性极不均匀,泉水流量一般约0.01L/s,局部可达0.5L/s。但其渗透性较强,对隧道施工局部位置影响较严重。
二、工程特点及主要对策
1、本合同段隧道工程为四车道连拱隧道,最大开挖宽度达25.6m,施工难度大,且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差,均为Ⅱ类浅埋围岩,洞身有偏压。主要对策是采用φ89超前管棚或φ50超前钢管注浆加固等辅助施工措施,施工方法上采用三导坑先墙后拱法,三导坑先行,再分别进行左线隧道主洞和右线隧道主洞的开挖。
2、洞口开挖方量大,隧道长度短,单口掘进,由于隧道进口施工场地狭窄,布置场地困难襄阳航天工业园外脚手架施工方案,采用由隧道出口往进口方向单口掘进施工。
根据该隧道开挖断面大小、地质情况、施工场地、工程数量及工期要求,确定昱岭关隧道总体施工方案为:隧道开设一个出口工作面,由出口向进口方向单口掘进,安排一个隧道工程队承担该隧道工程施工任务。全隧道采用三导坑先墙后拱法施工。中导坑和两侧导坑先行施工,以中导坑为主攻方向,确保中导坑先贯通,两侧导坑为辅助施工方向,两侧导坑各工序交错施工。中导坑贯通后,施作中隔墙砼,待中隔墙砼达到设计强度及中隔墙顶部及侧边回填密实后,先进行左线隧道主洞施工,当左线隧道主洞掘进30m后,再进行右线隧洞主洞施工。
中导坑和两侧导坑由于开挖断面较小,均采用钻爆法有轨运输施工方案。采用台阶法开挖。采用系统锚杆、钢筋网喷射砼结合工字钢架支护;中洞采用超前钢管预注浆超前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