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总体施工组织设计9.3.3施工场地安排 202
9.3.4腐蚀监控系统的施工工艺 202
GB/T 7755.1-2018标准下载9.3.5施工方法 202
9.4施工期、工作维护照管期、缺陷责任期的腐蚀监控 204
9.5工程维护和照管期施工 205
第十章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205
10.1施工总体计划 205
10.1.1编制原则和依据 205
10.1.2工效分析 207
10.1.3施工总体进度计划 209
10.1.4各施工阶段进度计划 209
10.2工期保证措施 210
10.2.1工期保证体系 210
10.2.2工期保证措施 218
第十一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219
11.1工程质量管理特点及对策 219
11.1.1本工程质量管理特点 219
11.1.2本工程质量管理对策 219
11.2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220
11.2.1质量方针 220
11.2.2质量目标 221
11.2.3体系文件 222
11.2.4组织机构 222
11.2.5岗位职责 223
11.2.6质量管理要素 224
11.2.7质量管理职能分配 225
11.2.8质量管理流程示例 228
11.2.9持续改进 229
11.3质量保证措施 229
11.3.1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 229
11.3.2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233
11.3.3预防质量通病措施 236
11.3.4保证耐久性(120年使用寿命)的特别质量控制措施 237
11.4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239
第十二章HSE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266
12.1HSE(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特点和总体方案 266
12.1.1本工程HSE管理特点(影响管理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 266
12.1.2本工程HSE管理总体方案 266
12.2HSE管理体系 268
12.2.1管理方针 268
12.2.2管理目标 268
12.2.3体系文件 269
12.2.4组织机构 269
12.2.5管理职责 270
12.2.6管理要素 273
12.2.7职能分配 274
12.2.8管理过程 275
12.2.9持续改进 278
12.3主要HSE危险源和HSE保证措施 279
12.3.1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279
12.3.2特种作业保证措施 281
12.3.3特殊环境条件下的HSE保证措施 285
12.3.4环境保护措施 288
12.3.5中华白海豚保护措施 290
12.3.6通航安全管理措施 292
12.3.7治安保卫安全保证措施 293
第十三章各工作界面协调及争端解决机制 294
13.1工作界面特点及管理机制 294
13.1.1本工程工作界面特点 294
13.1.2本工程工作界面协调机制 295
13.1.3争端解决机制 297
13.2各工作界面具体协调方案 298
第十四章项目实施风险预测与应急处理措施 305
14.1风险管理体系和总则 305
14.1.1本工程风险管理体系 305
14.1.2本工程风险管理准则 306
14.2项目实施风险预测 307
14.2.1施工作业流程风险分析预测 307
14.2.2施工环境因素风险分析预测 312
14.2.3施工管理及商务类风险分析预测 313
14.2.4项目实施风险分析总结 314
14.3应急处理措施 314
14.3.1本工程应急响应管理机制 314
14.3.2本工程主要应急预案 317
14.4主要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措施 318
第十五章其他需说明的事项 323
15.1首件制实施 323
15.1.1实施首件制主要项目及时间 323
15.1.2实施首件制主要项目的核心工艺及控制措施 323
15.1.3首件制实施流程 324
15.1.4首件工程实施方案 325
15.2防台风组织机构及预案 328
15.2.1防台风组织机构 328
15.2.2防台预案 329
15.3项目信息化管理 330
15.3.1信息管理系统 330
15.3.2项目信息管理实施措施 330
第一章编制范围、依据及原则
XX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土建工程施工XX标通航孔桥(XX航道桥)X17+633~X18+783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施工(不含钢锚箱、钢箱梁、斜拉索制作等)。
1.2.1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部委、xx省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和规定
1.2.2国家和交通行业现行规范、规程、标准
《XX大桥施工及质量验收标准》
其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条件及验收方法等。
1.2.1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
XX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土建工程施工(XX合同段)招标文件
XX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土建工程施工(XX合同段)补遗书
《XX大桥主体工程DB01标段施工图设计》[第二篇XX航道桥第一册索塔]
《XX大桥主体工程DB01标段施工图设计》[第二篇XX航道桥第二册辅助墩及过渡墩第一分册辅助墩及过渡墩基础]
《XX大桥主体工程DB01标段施工图设计》[第二篇XX航道桥第四册斜拉索]
《XX大桥主体工程DB01标段施工图设计》[第二篇XX航道桥第五册支座、阻尼装置、伸缩缝装置及临时锚固装置]
《XX大桥主体工程DB01标段施工图设计》[第二篇XX航道桥第六册预留预埋件]
《XX大桥主体工程DB01标段施工图设计》[第二篇XX航道桥第八册结构耐久性]
《XX大桥主体工程DB01标段施工图设计》[第二篇XX航道桥第九册附属工程]
XX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土建工程施工(XX合同段)合同文件
⑴施工方案力求采用先进的、可靠的工艺、材料、设备,达到技术先进,力求工艺成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⑵根据XX航道桥的设计成果、施工方案,结合桥址的地质、水文、气象条件以及工程规模、技术特点、工期要求、工程造价等多方面比选的基础上确定。
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保计划工期。
⑷施工方案力求技术先进、工艺可靠,所使用的设备力求达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⑸高度重视HSE管理及白海豚保护。
⑹根据XX航道桥航运繁忙的特点,施工组织力求科学合理。
XX合同段为深水区,东起西XX连接桥,西接深水区XX合同段,里程桩号起于X13+413,止于X22+083,总长8670m。
XX航道桥为XX大桥主体工程三个通航孔桥之一,里程桩号:X17+633~X18+783。该桥全长1150m,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110+236+458+236+110m,54~59号桥墩)。
基础设计为钢管复合桩,索塔采用H型框架结构混凝土塔,上横联采用“中国结”造型的钢结构剪刀撑。主梁采用钢箱梁,梁高4.5m,斜拉索扇形布置。辅助墩及过渡墩为预制墩身。
桥址区地层主要由为第四系覆盖层、震旦系混合片岩及混合花岗岩等组成。
①层为全新世海相沉积物和陆相沉积物,岩性为淤泥、淤泥质黏土和淤泥质黏土夹砂;
②层为晚更新世晚期陆相沉积物,其岩性主要为薄层松散~中密状的粉细砂,中密状中砂,局部夹有透镜体状的砾卵石;
③层为晚更新世中期海相冲积物,岩性主要为淤泥质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夹砂和软~可塑状粉质黏土,夹有粉砂~中砂透镜体,部分地段黏土与粉细砂呈互层状;
④层为晚更新世早期河流相冲积物,主要由密实砂类土组成,中下部夹有透镜体状的可塑状粉质黏土;
⑤层为基岩风化残积物,呈硬~半干硬砂质质黏性土状,位于风化层最外壳或缺失,仅局部残存;
桥位区下伏基岩主要为震旦纪混合片岩,仅59#墩钻孔上部基岩揭示为震旦纪混合花岗岩。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大室外工程施工方案,揭示的基岩有全、强、中、微风化。
桥梁采用钢管复合桩基础,以中风化或微风化岩作为持力层。
桥址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天气特点为温暖潮湿、气温年较差不大,降水量多且强度大。年盛行风向以东南偏东和东风为主,桥区处于热带气旋路径上,登陆和影响桥位的热带气旋十分频繁,平均每年2个左右,最多时每年可达6个,自4月至12月均有可能发生,主要集中在6~10月。此外,桥位区域还会遭遇强对流天气带来的龙卷风、雷击和短时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2.2主要工程简介及工程量
2.2.1主桥下部构造
每个承台下采用38根D2.5m/D2.15m钢管复合桩,梅花形布置。按照支承桩设计,钢管与钢筋混凝土共同组成桩基础结构主体共同受力。整个桩身由2部分组成:有钢管段、无钢管段。复合桩钢管内径2450mm,钢管壁厚分两种,下部2m范围壁厚36mm,其余壁厚25mm。在顶部一定区段钢管内壁设置10道剪力环。
桩身配置普通钢筋,纵向主筋为D28mm的HRB335钢筋乌兰浩特10kv冬季施工方案,箍筋采用D10mm的HPB235钢筋。每桩均埋设4根超声波检测管。
承台平面呈哑铃形,由2个分离的D36.5m的圆形承台通过系梁连接而成。整个承台平面轮廓尺寸横桥向为83.75m、纵桥向为36.5m,系梁宽15m。承台厚度方向分为两级,一级承台厚度5m,二级承台厚4m。二级承台顶面为矩形、底面为八边形。承台采用有底钢套箱施工,封底混凝土厚度2m。
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