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跨度超过18m的模板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5、拉伸机;本工程采用250T以上的千斤顶。千斤顶在使用前进行标定。
①、将钢绞线穿入梁体的波纹管内,在张拉端要求钢束的外露长度比千斤顶的工作长度加长,钢绞线必须用砂轮机切割,切头不得散头,也不得出现毛头,以免穿孔困难。
②、将工作锚板自钢束端部套在钢束上,并推上喇叭管处,对中止口固定。
③、安装工作锚夹片,安装夹片之前先用胶圈把每付夹片箍在一起然后沿钢绞线将其推入锚板的锥孔中,用手推至不动再用铁管顶实。
④、安装千斤顶,先将钢束端部用少铁丝稍加捆扎即可,将千斤顶用三脚架吊起穿套在钢束上,并将千斤顶前端盖支承台套在限位板的外面重庆长寿晏家工程基础施工方案,这时千斤顶即可同轴对中。
⑤、将工具锚安装在活塞端部的支承止口上。
⑥、将止回阀(回油阀)打开,截止阀关闭,启动油泵,向张拉缸供油进行张拉,同时调节节流阀,以控制油压器高低和张拉速度。
⑦、在活塞处伸时,工具锚夹片可自行夹紧钢绞线工作,锚具中的夹片此时受限位板的限制,只可被带出一些而不会退出很多。
⑧、按图纸要求的先后顺序N3 N2 N1,两端同时张拉。
⑨、张拉过程中采取张拉力及伸长量双控制,先根据图纸计算在不同张拉力下的钢绞线的伸长量,当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而实际伸长量还不足时,观察梁板的上拱度,上拱度达到规范要求时按张拉力控制其次按伸长量控制。
张拉顺序为;0 初始应力 10σcon% 100σcon% 持荷5min σcon锚固
初始应力为5mpa,从5mpa到100σcon%中间,每级加荷值为油压表读数的5mpa倍数递增,两端轮流分级加载张拉,当张拉力接近控制应力时,两端同时张拉至控制应力。
由于锚具有自锚作用,在起始张拉到100σcon后,不可能放松到σcon,因此在σcon时的钢绞线伸长量与103σcon时的伸长量持荷5min后是否返回到σcon伸长量,否则两者之差值换算成应力即是锚固时超张拉应力。
在张拉过程中要有“后张法预应力梁板张拉记录”表,表中初始应力的伸长量a是经公式换算而得,要逐一记录张拉过程。
本工程张拉力设计每束195.3kN
理论伸长量的计算;Ag=2 Eg=1.95*105mpa P=平均张拉力L=长度
理论伸长量=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后,应及时进行孔道压浆,防止预应力钢筋锈蚀及松驰,对预应力钢筋同孔道壁的砼粘结以形式梁体的整体性,改善锚具的受力状况,减轻锚具对预应力的负担。
在孔道压浆前,先用水在孔道内湿润,然后用空压机浆孔道内的水吹干,以排除孔道内的铁锈及杂质。
水泥浆的水灰比0.4~0.5,泌水率不大于2%,稠度在18~14s之间,水泥浆强度R28天强度不低于C40,水泥浆用小型灰浆机拌制。
在孔道两端各安装压浆咀一只,打开两端压浆咀阀门,由一端注入水泥浆,其压力在0.4~0.5mpa左右,当另一端出水至出稀浆再出浓浆时,关闭出水浆口阀门继续压浆。当压力升至0.5~0.7mpa时,压力稳定一分钟后关闭出浆口阀门,使水泥浆在有压力的状况下凝固,以保证压浆的饱满。
(1)、对各种进场原材料必须要有质量保证书,并且要通过原材料试验并上报监理认可。
(2)、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专业水准,并对各层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交底,让每位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的技术要领发按技术专长,对每道工序严格把关,控制每道工序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3)、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技术把关,严格自检关,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加强质量监督,出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4)、认真填写各类内业资料,严格执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四、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组长:金秀乐
协调员:戴海鹏 后勤保障:谢选孝
成 严 任 张 赵
员 毫 成 月 立
: 亮 双 令 群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方针,形成统一指挥、高效有力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处置各类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五、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
1.1 支架使用规定
1.1.1 严禁在架上戏闹或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1.1.2 严禁攀援支架上下,发现异常情况时,架上人员应立即撤离;
1.2.1 拆除顺序:护栏→脚手板→剪刀撑→小横杆→大横杆→立杆件;
1.2.2 拆除前应先清除支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1.2.3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1.2.4 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误靠;
1.2.5 拆下的杆件应以安全方式吊走或运出,严禁向下抛掷。
1.2.6 搭拆支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1.3 支架安全措施
1.3.1 禁止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及其尺寸;
1.3.2 禁止架体倾斜或连接点松驰;
1.3.3 禁止不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搭设和拆除作业;
1.3.4 搭拆作业中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设置防护和使用防护用品;
1.3.5 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等固定在支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1.3.6 不得在六级以上大风、雷雨和雪天下继续施工。
1.4 钢管支架的防电、避雷措施
1.4.1 防电措施
1.4.1.1 钢管支架在架设的使用期间要严防与带电体接触,否则应在架设和使用期间应断电或拆除电源,如不能拆除,应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
1.4.1.2 钢管支架应作接地处理,设一接地极,接地极入土深度为2~2.5m。
1.4.1.3 夜间施工照明线通过钢管时,电线应与钢管隔离,有条件时应使用低压照明。
1.4.2 避雷措施
1.4.2.1 避雷针:设在架体四角的钢管脚手立杆上,高度不小于1m,可采用直径为25~32mm,壁厚不小于3mm的镀锌钢管。
1.4.2.2 接地极:按支架连续长度不超过50m设置一处,埋入地下最高点应在地面以下不浅于50cm,埋接地极时,应将新填土夯实,接地极不得埋在干燥土层中。垂直接地极可用长度为1.5~2.5m,直径为25~50mm的钢管,壁厚不小于2.5mm。
1.4.2.3 接地线:优先采用直径8mm以上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钢,接地线之间采用搭接焊或螺栓连接,搭接长度≥5d,应保证接触可靠。接地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宜采用焊接,焊接点长度应为接地线直径的6倍或扁钢宽度的2倍以上。
1.4.2.4 接地线装置宜布置在人们不易走到的地方,同时应注意与其它金属物体或电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1.4.2.5 接地装置安设完毕后应及时用电阻表测定是否符合要求。
1.4.2.6 雷雨天气,钢管支架上的操作人员应立即离开。
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措施
2.1 在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危险区、主要通道口挂安全宣传标语或安全警告牌;
2.2 施工现场全体人员严格执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3 施工现场杜绝任意拉线接电;
2.4 配电系统设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分级配电。开关箱装设漏电保护器;
2.5 施工机械进场安装后经安全检查合格后投入使用。
1、 承重架所用钢管、扣件必须有租赁方或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合格证,同时对每批进场材料进行随机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 模板和承重支撑体系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梁板、梁承重立杆必须与墙柱的支撑连接成整体。承重立杆设水平拉杆、扫地杆,设置斜撑和剪力撑以确保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3、 垂直度控制:每一根柱相邻面要挂统高线锤,以便垂直度校正和固定。承重架搭设过程中,每隔5米左右挂统高线锤作垂直校正和固定。
4、浇捣至梁底标高,拆除模板后用钢管抱箍与承重体系连接牢,以增加整个承重体系的刚度。 6、 在承重体系搭设过程中,采用力矩扳手随机抽检轧头的紧固度,以保证每个接头连接可靠。 7、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以防承重架局部变形起挠。 8、 模板承重体系拆除必须经监理方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 9、 在浇捣混凝土时,必须安排专人配备对讲机,对承载架的受荷情况进行随时监控,防止受荷不均遭受事故的发生。 10、 在进行该区域的模板承重架施工前,必须对班组进行严格的安全技术交底,要求班组严格按本方案执行,把方案的要求贯彻落实捣施工中去,确保结构的安全。在搭设的施工过程中,项目施工员、安全员和质量员必须及时跟踪巡检,发现未按方案执行的必须及时整改,确保满足方案要求。
1.0.3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三级配电系统;
2 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3 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3.1.4 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时,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相关部门审核及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变更用电组织设计时应补充有关图纸资料。
3.1.5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3.4临时用电工程定期检查应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对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并应履行复查验收手续。
5.1.2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
5.1.10 PE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
5.3.2 TN系统中的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
在TN系统中,保护零线每一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在工作接地电阻值允许达到10Ω的电力系统中,所有重复接地的等效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5.4.7 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所连接的PE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同一台机械电气设备的重复接地和机械的防雷接地要共用同一接地体,但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6.1.6 配电柜应装设电源隔离开关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电器。电源隔离开关分断时应有明显可见分断点。
6.2.3 发电机组电源必须与外电线路电源连锁,严禁并列运行。
6.2.7 发电机组并列运行时,必须装设同期装置,并在机组同步运行后再向负载供电。
7.2.1 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用作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
五芯电缆必须包含淡蓝、绿/黄二种颜色绝缘芯线。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
7.2.3 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
8.1.3 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8.1.11 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必须分设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气连接。
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
8.2.10 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使用于潮湿或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 s。
8.2.11 总配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 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 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技术规程》CECS188:2005.pdf8.2.15 配电箱、开关 电源进线端严禁采用插头和插座做活动连接。
8.3.4 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定期维修、检查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隔离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9.7.3 对混凝土搅拌机、钢筋加工机械、木工机械、盾构机械等设备进行清理、检查、维修时,必须首先将其开关箱分闸断电,呈现可见电源分断点,并关门上锁。
10.2.2 下列特殊场所应使用安全特低电压照明器:
1 隧道、人防工程、高温、有导电灰尘、比较潮湿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5m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应大于36V;
2 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3 特别潮湿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10.2.5 照明变压器必须使用双绕组型安全隔离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
常州某超市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二) 用电机械设备和手动电动工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