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十万吨级码头工程灌注桩施工方案(1)导管安装导管用Φ250~300mm的钢管,壁厚4mm左右,每节长2~3m,配1~2节长0.5~1.5m短管,接头处用橡胶圈密封防水。安装导管前,对全部导管进行密水试验,15分钟不漏水为宜。仔细检查导管的接缝,然后解体分节吊放入孔。为了导管在斜孔内顺利下放及导管上提、拆管,拟在一节导管的中部焊上4块弧形钢板,导管下至底部离孔底300~500mm为宜。混凝土浇筑架用型钢制作,用于支撑悬吊导管及上部放置混凝土漏斗。
在一次清孔基本达到要求后,由于安放钢筋笼及导管,至浇筑混凝土的时间间隙较长,孔底又会产生沉碴,所以待安放钢筋笼及导管就绪后,再利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
外墙内保温施工组织设计(玻化微珠内保温)二次清孔有三大项指标:
1、泥浆比重1.1~1.2;
2、含砂率4%~6%;
3、沉碴厚度小于5cm。
钢筋笼和砼导管安装完成后,应用特制的铅测锤测沉渣的厚度。若不符合要求,应继续清孔直至孔底无松散的石渣出现,且沉渣厚度也符合设计要求。
当以上三项指标都达到设计要求时,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3.10灌注水下混凝土
灌注桩混凝土在现场预制场搅拌站内拌制,通过搅拌站下方的储料斗直接进入到地泵口,通过铺设在简易便桥上的泵管送入料槽。具体的浇筑要求如下:
(1)混凝土要满足如下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导管内径的1/6,且不大于40mm,砂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混凝土水灰比在0.6以下,坍落度180~220mm,扩散度为34~38cm。
(2)二次清孔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开始灌筑混凝土。料斗准备1m3和2m3的各一个。浇筑前先检查导管底端距离孔底宜为30~50cm。先灌注首批混凝土,具体方量根据不同桩径计算确定,使其有一定的冲击能量,能把泥浆从导管中排出,并能把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不小于1m深。首灌混凝土采用拔塞式灌入,活塞预先用铁丝绳通过手拉糊芦悬吊在混凝土漏斗口,当混凝土装满后,拔出活塞,混凝土即下沉至孔底,排开泥浆,埋住导管口。浇筑须连续进行,中途停歇时间不得超过30min。
(3)砼落度为18~22cm,以防堵管。
(4)在整个浇筑过程中,导管在混凝土埋管深度以2~6m为宜,专人须及时测量孔内砼面深度以控制拆管长度来保证混凝土埋管深度,及时填写水下混凝土浇筑记录。利用导管内的混凝土的超压力使混凝土的浇筑面逐渐上升。在浇筑将近结束时,在孔内注入适量水使孔内泥浆稀释,排出孔外,保证泥浆的排出。
(5)根据以往工程经验主引桥灌注桩混凝土浇筑顶标高应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80cm以上,支引桥及1#工作平台灌注桩混凝土浇筑顶标高应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100cm以上,并在墩台施工前予以凿除。本工程桩长均不超过50M,按设计规范要求每根桩取二组砼试模。
(1)凿除桩顶预加高的砼,桩头钢筋不能乱弯。凿桩头用风镐或人工凿除。桩顶标高按设计要求,桩顶要大致平整。
(2)桩基检测的方法有超声波、抽芯。检测方法和数量必须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灌注桩分项工程质量目标为优良。
4.1各层管理人员职责
1)对本项目部的工程产品、服务质量负全责,确保顾客满意。
2)确保人力资源的提供及人员培训。
3)核准项目部的组织机构设置、职能分配,批准项目部编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核准项目部物资采购和人力资源配置、培训的重大问题的内外接口及协调。
5)负责向员工传达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确保员工理解和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6)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保各项质量活动均处于受控状态。
7)授权项目副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分管财务部、合约部及质保部,并对分管业务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负责。
1)对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检验和试验管理工作负主要管理责任,并负责其重大问题的内外接口及协调工作。
2)负责解决施工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组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3)组织对一般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4)组织项目部内图纸会审工作,并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设计交底。
5)分管技术部、质检部。
6)检查、监督分管业务部门相关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7)监督执行与项目业务范围及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管理性文件。
4.1.3QA/QC负责人
1)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持续改进工作的实施。负责检查、指导、监督相关部门、岗位的质量管理工作。
2)负责质量体系文件的发放和管理,确保各相应场所使用有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负责组织编写项目部的岗位质量职责、有效文件和资料清单和项目部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负责质量计划的编写工作,参与编写施工组织设计、供方评价等工作。
5)负责统计技术的管理工作。
6)组织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
7)配合审核组对质量审核中本项目部的不合格项进行跟踪验证。
8)负责结构材料、半成品、产品的检验及检验试验状态的监督管理工作。
9)参加隐蔽工程、分项、分部工程验收。
10)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工作。
11)负责工程检验资料的收集、竣工资料的整理、统计、评定、归档工作。
12)负责不合格品的管理。
13)负责项目部规范、标准等文件和资料的接收、分发、借阅等管理工作。
14)接受上级及相关部门的指导、监督和审核。
15)组织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
1)负责施工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施工产值的统计工作。
2)组织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参与单位工程验收。
3)负责施工过程、产品、隐蔽工程的检验和验收,填写分项工程自检表、分项工程检验评定表,并及时移交给质检人员,参与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初验。
4)负责收集施工过程中顾客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工作的满意程度的信息,并配合有关部门受理顾客投诉事项。
5)负责施工过程半成品、成品标识的实施工作。
6)负责项目部节能降耗工作、施工废弃物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协助安全部对噪声、废气和污水控制的管理。
7)负责组织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组织典型施工。
8)负责设计变更的实施,参与技术质量及安全事故的调查,协助项目总工解决施工中有关技术问题。
4.2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施工时应严格按《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执行,验收时应严格按《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其局部修订执行。
(2)斜桩钢筋笼现场接长应采用有效措施保证其接头处钢筋轴线顺直及整体斜度。
(3)在冲孔和清孔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塌孔事故。合理安排冲孔顺序,交替进行,防止相邻桩同时开始冲孔施工。严格控制冲孔和清孔时的泥浆性能指标和泥浆水头,定期检查泥浆粘度。
(4)浇筑前对拌和楼和搅拌车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准备应急措施,保证混凝土的供应的连续性,速度满足要求,杜绝断桩事故的发生。
(5)制作足够大的储料罐,保证首灌混凝土的方量满足施工要求。
(6)施工中严格按照下图所示的质量监督检查程序搞好工程质量的自检、互检和监督检查:
5.1各层管理人员职责
(1)项目经理是项目HSE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的HSE管理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结合施工生产的现场情况,制订实施办法,并督促检查。
(3)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施工现场和施工中的安全工作。
(4)每月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的有关问题。
(5)确保劳保、环保和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投入,改善施工条件。
(6)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和事故隐患,责成有关人员限期整改。
(7)负责组织开展各项安全活动,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
(8)发生事故时,应立即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及时向上级报告,负责组织或协助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
(9)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不违章指挥。
(2)组织编制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落实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安全保证措施、环境保护措施、职业健康保证措施,并督促分项技术主管、技术主办或HSE工程师在施工前做好安全技术、环保、职业健康的交底工作。
(3)督促各分项技术主管、技术主办在制订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时,同时制订安全技术、环保、职业健康措施。
(4)负责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活动和季节性安全工作,组织每月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落实整改部门和责任人。
(5)负责检查作业队严格按照安全措施进行施工,及时制止作业队的违章作业行为。
(6)检查和督促职能人员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向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汇报安全生产情况。
5.1.3HSE负责人
(2)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督促部门、作业队、班组、船舶按时开展安全活动,布置学习内容,检查学习记录。
(3)协助主管技术人员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制订HSE措施,参加施工前的交底会,协助主管技术人员对职工进行施工HSE交底工作。
(5)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特殊工种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对新工人、调换工种的工人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
(6)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定期检验鉴定工作。
(7)参加月度安全生产大检查,对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应进行跟踪检查,保存验证记录。
(8)根据局有关规定和三标合一要求,做好各种台帐、表报、原始记录的资料整理工作,作为HSE管理过程控制的依据。
(1)负责安全委员会分配的工作。
(2)负责制订本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目标实施计划和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并督促落实。
(3)参加安全生产检查,负责落实相关整改措施。
(4)对本分项工程的施工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5.1.5各施工班组长
(1)对本班组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负直接责任。
(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法规、规定和项目部制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负责组织本班组人员接受安全技术交底,未接受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不得安排施工。
(4)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和规定施工,严守安全操作规程。
(5)负责每天巡视本班组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6)负责组织每周一次安全活动,总结和布置安全工作。
(7)参加项目部每月的安全例会,及时向本班组人员传达、贯彻会议精神。
(8)参加项目部每月的安全大检查,检查出本班组的隐患,要定人、定时、定措施整改。
5.2施工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
(1)对于从事电气、起重、焊接、车辆驾驶、船机驾驶、爆破、瓦斯检验筹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穿戴个人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安全员应随时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情况,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不得上岗。
(3)应对施工现场、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施工。施工所用的各种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检验,保证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不合格的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严禁使用。
(4)分析钻孔桩施工作业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在施工过程中40mT梁架设专项施工方案,注意环境因素、危险源可能存在的客观变化,及时调整计划措施。
(5)吊装桩机、钢筋笼时,应根据作业高度和现场风力大小、对作业的影响程度,制定适于施工的风力标准。遇有六级(含六级)以上大风,或雷雨、台风来临前,施工应停止作业。
(6)钻孔机械就位后,应对钻机及配套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钻机安设必须平稳、牢固;钻架应加设斜撑或缆风绳。
(7)桩机选用的钻锥、卷扬机和钢丝绳等,应配置适当,钢丝绳与钻锥用绳卡固接时,绳卡数量应与钢丝绳直径相匹配。
(8)钻机使用的电缆线要定期检查,接头必须绑扎牢固,确保不透水、不漏电;对经常处于水、泥浆浸泡处应架空搭设。挪移钻机时,不得挤压电缆线及风水管路。
(9)钻头提到接近护筒底缘时,应减速、平稳提升,不得碰撞护筒和钩挂护筒底缘。
(10)钻机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置于钻架上,不得滞留孔内。
本工程灌注桩施工计划2008年3月21日开始施工雨污水改造顶管及牵引管工程施工方案,2008年12月31日结束,共计28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