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水*工程港口工程码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全年最高气温≥35℃天数
本区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和8、9月,其中5、*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1%;10月至翌年1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3%。
某工业园项目(包括厂区、住宅生活区及各项功能区)机电工程施工方案≥50mm降雨天数(d)
≥25mm降雨天数(d)
多年平均年雾日数7.2天,多集中在1~*月份,历年最多年雾日数18天(19*9年),历年最多月雾日数*天(19*9年1月)。
根据长乐气象站多年风速资料分析,本区盛行风向为NNE~ENE,出现频率为**%,次常风向为W~WNW向,出现频率为19%。最大平均风速为7.0m/s,出现在E向;次之为NE向,风速5.8m/s。强风向为NE向,实测最大风速25.0m/s;次之为WSW向,实测最大风速20.0m/s。多年平均风速为*.5m/s,平均7级以上大风天数35.*天/年,最多为80天,最少为7天。
热带气旋为本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据统计,本地区多年平均热带气旋影响次数为5.*次/年。7~9月为热带气旋多发期,此期间的热带气旋次数约占全年的88%。受热带气旋影响时,风力一般为*~8级,阵风可达8~12级。
多年平均雷暴日约20天,年最多雷暴日为28天,年最少雷暴日为12天,一年中雷暴日3~*月份较多,平均*~5天,10~12月份最少,15年当中只出现1~2天。
黄海平均海平面
根据白岩潭水文站(上游约*公里)实测潮位资料统计,本港区为规则半日潮。
最高潮位:*.*8m(19*9年9月27日);
最大潮差:5.28m;
最小潮差:0.75m;
平均潮差:3.77m;
平均海平面:2.73m;
平均涨潮历时5小时19分;
平均退潮历时7小时0*分。
设计高水位5.17m(高潮累计频率10%的潮位)
设计低水位0.2*m(低潮累计频率90%的潮位)
极端高水位*.*5m(重现期为五十年的年极值高水位)
拟建工程河段属感潮河段,处于闽江下游潮流界范围内,工程河段水流**形态主要受到上游径流和河口潮汐的双重影响。在闽江中枯水期,工程河段内涨潮平均流量约为相应干流竹岐站流量两倍以上,说明在中枯水期潮流是本河段的主要水流*力,工程河段水流**形态呈往复流形态。在洪水期,当竹岐站流量达13000m3/s时,在拟建码头上游罗星塔断面无涨潮流,潮流**形态基本为单向流形态,此时径流是工程河段的主要水*力条件。
拟建工程位于闽江河口段,潮流**形式为往复流。根据福州陆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09年10月20日~22日对拟建工程前沿实测的数据,实测最大表面涨潮流速为2.07m/s,实测最大表面落潮流速2.1m/s。
竹岐水文站是闽江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距闽江口约9*km,控制流域面积为5*500平方公里、约占闽江流域面积的89.**%;该站径流资料可以代表本河段的上游来水特征。
据竹岐水文站193*~2003年实测长系列资料统计:闽江下游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5.3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1728m3/s;历年最大洪峰流量为33800m3/s,最大洪峰流量均值为17350m3/s;历年最小枯水流量为19*m3/s。
闽江径流及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约70%的径流和90%的输沙量均集中在汛期(*~8月)。竹岐站在水口电站建设前,来水量年内分配为汛期*7.*%,枯季32.*%,输沙量年内分配为汛期83.9%,枯季1*.1%;建站后流量年内分配为汛期**.3%,枯季35.7%,输沙量年内分配为汛期83.0%,枯季17.0%。由此可见,水口电站的建设对闽江干流下游来水来沙的年际分配影响不大,但由于电站枯季的调节作用,枯水期的来水来沙年内分配权重略有加大。
本港址无波浪实测资料,但地处闽江下游,两岸有高山,且有琅岐、粗芦、川石岛等天然屏障,有较好地掩护条件。
根据长乐气象站1977—2001年共25年风速资料推算五十年一遇的设计最大波浪为:NNEH1%=1.2m(平行码头前沿线)。
(三)地形、地貌及工程泥沙
场地东南侧为闽江主航道,西北侧为两幢在建商务楼,东北侧为东南造船厂5#浮码头,西南侧为青州大桥。勘察区内未见有暗礁、深沟及其它地下管网分布。
闽江为山区性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迳流作用强,流域来沙具有季节性。闽江口属强潮型河口,潮差大,港区位于潮流界内,属于河口迳流段,河床演变以迳流作用为主。闽江干流以下近年来大规模的人类活*,使闽江下游河道泥沙来源骤减,河床大幅下切,潮区界和潮流界上移约*.5公里,纳潮增加了约8.*8%,马尾附近河道水流*力条件得到了较大加强;另外马尾整治工程的实施,稳固了大量的沙洲,使马尾附近河床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本工程位置的河床在近年来是稳定的。
根据化工部福州地质勘察院2010年7月出版的《福州名成渔业港务有限公司名成码头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地质情况如下:
场地东南侧为闽江主航道,西北侧为两幢在建商务楼,东北侧为东南造船厂5#浮码头,西南侧为青州大桥。除SK*3孔附近分布有地下雨水排放管外(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勘察区内未见有暗礁、深沟及其它地下管网分布。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各土层及基岩风化带中的孔隙裂隙水,由于含水层处于闽江江底,地下水与江水相通,其水位与水质直接受闽江影响。根据本次勘察期间的观测成果综合前期勘察报告,场地内最高潮水位标高为*.*0m,最低潮水位标高约0.30m,最大潮差约*m。
2、场地岩土层特征及分布规律
①填土层(Q*ml),根据堆填成分、强度不同可细分为两个亚层:
②粉砂(Q*al),根据力学强度不同可细分为两个亚层:
④粉砂~细砂(Q*al),根据力学强度不同可细分为两个亚层: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拟建场地位于地质构造基本稳定区,场区内没有明显断裂和破碎带通过,也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空洞、水下暗礁等不良地质现象,但地基上部存在饱和的可液化砂土层和软弱土层,可通过地基处理或桩基以消除地震液化影响。在此基础上,场地稳定性较好。
从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和地基适宜性综合分析,场地可以作为拟建码头的建设用地。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拟建场地位于地质构造基本稳定区,场区内没有明显断裂和破碎带通过,也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空洞、水下暗礁等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中国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拟建场地属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2、均布荷载:码头平台:20KN/m2;
后方工作平台:20KN/m2;
栈桥:20KN/m2。
3、船舶荷载:2000t杂货船的靠泊荷载;
*、地震荷载:按地震烈度7度计算
本工程工期为12个月。
合同要求工程质量应达到合格等级。
预制砼空心方桩(*0**0cm,桩长*2m内),C50
预制砼空心方桩(*0**0cm,桩长*2m外),C50
打钢筋砼直桩,L≤38m,二级土,*距:3km
打钢筋砼直桩,L≤*2m,二级土,*距:3km
打钢筋砼直桩,L≤**m,二级土,*距:3km
打钢筋砼直桩,L≤50m,二级土,*距:3km
打钢筋砼叉桩,L≤*2m,二级土,*距:3km
打钢筋砼叉桩,L≤**m,二级土,*距:3km
打钢筋砼叉桩,L≤50m,二级土,*距:3km
打钢筋砼斜桩,L≤38m,二级土,*距:3km
打钢筋砼斜桩,L≤*2m,二级土,*距:3km
打钢筋砼斜桩,L≤**m,二级土,*距:3km
打钢筋砼斜桩,L≤50m,二级土,*距:3km
预制砼靠船构件,C*0
安装靠船构件,10t内/件,*距:3km
水上安装水平撑,3t内/件,*距:3km
水上现浇水平撑砼C*0(商品砼)
水上现浇砼横梁C*0(商品砼)
水上安装纵梁,10t内/根,*距:3km
水上现浇砼纵梁C*0(商品砼)
水上安装轨道梁,20t内/根集料平台施工方案,*距:3km
水上现浇砼轨道梁C*0(商品砼)
预制砼面板(5方内/块),C*0
预制砼面板(10方内/块),C*0
安装面板,10t内/块,*距:3km
安装面板,20t内/块,*距:3km
DB31/T 91*.1-2015标准下载现浇砼面层C35(商品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