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某泵站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枝江市某泵站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509.4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枝江市某泵站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7.1.1泵房混凝土施工中所使用的模板,根据结构物的特点,分别采用钢模、木模或其他模板,并符合下列要求:

(1)所有模板及支架必须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对位置正确;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模板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制作简单,装拆方便,经济耐用。

(2)钢模所使用的材料为3号钢。木模所使用的木材宜为Ⅱ、Ⅲ等材Q/GDW 1799.2-2013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线路部分.pdf,木材湿度宜为18%~23%。

(3)模板、支架及脚手架应按照工程结构特点、浇筑方法和施工条件进行设计,并明确材料、制作、安装、检验、使用及拆除工艺的具体要求。

(4)设计模板、支架及脚手架时,选择实际可能发生的最不利荷载组合为计算荷载。迎风面的模板及支架,应验算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抗倾稳定性,抗倾倒系数不应小于1.15。

(5)各种材料的模板及支架、脚手架的设计应符合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

(6)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遗漏,模板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预埋件与预留孔洞安装的允许偏差(mm)

(7)制作与安装模板的允许偏差,如设计图纸上未注明时,应按表1.3的规定执行。

(8)拆除模板及支架的期限,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时;墩、墙、柱部位不低于3.5MPa时,方可拆除。

②承重模板及支架,应在混凝土达到表1.4的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

③流道、深井筒式的泵房及其他体型复杂的构筑物,其模板及支架的拆除应制定专门方案,拆除时间除满足强度达到100%之外,一般不宜少于21d。

表1.3制作和安装模板的允许偏差

平面刨光模板局部不平(用2m直尺检查)

模板表面局部不平(用2m直尺检查)

搁置装配式构件的支乘面标高

门槽、门坎、流道、深井筒式的泵房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模板制作安装

表1.4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设计标准强度的百分率(%)

1.7.2.1钢筋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使用前应按规定抽样做机械性能试验,需要焊接的钢筋应做焊接工艺试验。

发现性能异常的钢筋,应做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

(3)钢筋加工后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5的规定。

表1.5加工后的钢筋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净尺寸

泵房混凝土的钢筋接头采用电焊接头。

(5)钢筋安装位置和保护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6的规定。

表1.6钢筋安装位置和保护层的允许偏差(mm)

1.7.3.1泵房混凝土的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品种的选用原则:

①水位变化区或有抗冻、抗冲刷、抗磨损等要求的混凝土,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等级。

②水上部分混凝土,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等级。

(2)细骨料宜采用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沙。沙的细度模数宜为2.3~3.0。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3%,且不得含有粘土团粒。

(3)粗骨料宜采用质地坚硬且粒径分配良好的碎石、卵石,其质量标准应符合表1.7的规定。

表1.7粗料骨的质量标准

(4)粗骨料最大粒径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不应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

②不应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双层或多层钢筋结构,不应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1/2。

③不宜大于80mm,对受侵蚀性介质作用的外部混凝土,不宜大于保护层厚度。

(6)在配制混凝土时,可以合理掺用外加剂,但其掺量和方法应通过试验确定。

(7)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验选定,应满足强度、耐久性及施工要求,且应经济、合理。

(8)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确定。

(9)拌制混凝土时,各种原材料称量偏差应按表1.8的规定执行。拌和时间和加料程序应通过试验确定。

表1.8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称量偏差(%)

1.7.3.2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合理选定运输设备和运输能力,根据本工程特点,水平运输采用农用车运输,竖直运输采用井架运输。

②运输时间不宜超过0.5h(搅拌车除外),如混凝土初凝,应另作处理。

③运输道路应平坦,防止离析和漏浆。

④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2m,超过时采用溜管、串筒或其他缓降措施。

(2)混凝土浇筑层允许最大厚度,应按表1.9的规定执行。

表1.9混凝土浇筑层允许最大厚度(mm)

振捣器头部长度的1.25倍

在配筋密集或双层钢筋结构中

(3)浇筑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按表1.10的规定执行。

表1.10浇筑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

允许间歇时间(min)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注1.允许间歇时间指自加水搅拌时起,到覆盖上层混凝土止。

2.表列值未考虑掺用外加剂及采用其他特殊施工措施的影响。

1.7.3.3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面层凝结后,应立即浇水养护,使混凝土面和模板经常保持湿润状态。早期应遮盖,避免太阳光曝晒。

(2)混凝土连续湿润养护的时间在常温养护14~21天。

(3)作好混凝土养护记录,包括每日浇水次数、气温(含泵房内外温差)。

1.7.4泵房楼层结构施工

1.7.4.1楼层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墩、墙、柱底端的施工缝设在底板或基础老混凝土顶面,其上端施工缝宜设在楼板或大梁的下面,中部如有与其嵌固连接的楼层板、梁或附墙楼梯等需要分期浇筑时,其施工缝的位置及插筋、嵌槽应同设计单位商定。

(2)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采用整体浇筑。如需分期浇筑,其施工缝宜设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应设在梁托下面。

(3)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设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4)单向板施工缝宜平行于板的长边。

(5)双向板、多层刚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1.7.4.2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2.5MPa后,才能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准备工作。

(2)应清除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薄膜和松弱层,并冲洗干净排除积水。

(3)临近浇筑时,水平缝应铺一层厚20~30mm的水泥砂浆,垂直缝应刷一层水泥净浆,其水灰比均应较混凝土减少0.03~0.05。

(4)应处理好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

1.7.4.3模板及支架、脚手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和可靠的防滑措施。杆件节点应连接牢固。

1.7.4.4上层模板及支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层模板应达到足够的强度或支撑、支架能承受上、下层全部荷载。

(2)采用桁架支模时,其支撑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应铺设垫板。

1.7.4.5墩、墙、柱的模板,宜用对拉螺栓固定;隔水墙、胸墙、流道及其他有防渗要求的部位,其使用的螺栓不宜加套管。拆模后,应将螺杆两端外露段和深入保护层部分截除,并用与结构同质量的水泥砂浆填实抹光,螺栓中必要时可加焊截渗钢板。

1.7.4.6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骨料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物的大小确定。

1.7.4.7隔水墙、胸墙、水池等有防渗要求的构筑物,其厚度小于400mm者,应配制防水混凝土。防水泥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砂率应适当加大,且宜选掺防水外加剂,其配合比应由试验确定。

1.7.4.8浇筑较高的墩、墙、柱混凝土时,必须使用溜筒、导管等工具,将拌好的混凝土徐徐灌入;对于断面狭窄、钢筋较密的薄墙、柱等结构物,可在两侧模板的适当部位,均匀地布置一些便于进料和振捣的扁平窗口。随着浇筑面积的上升,窗口应及时完善封堵。

1.7.4.9浇筑与墩、墙、柱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在墩、墙、柱浇筑完毕后停歇0.5~1h,使其初步沉实,再继续进行。

1.7.4.10浇筑混凝土时指派专人负责检查模板和支架。发现有变形迹象,及时加固纠正。发现模板漏浆或仓内积水,分别堵浆和处理。

(1)进、出水流道分别按已拟定的浇筑单元整体浇筑,每一浇筑单元不应再分块,也不应再分期浇筑。

(2)与水相接触的围护结构物,如挡水墙、闸墩等宜与流道一次立模整体浇筑。不与水接触的结构物,如内部隔墙、机墩、梁、板等,可分期或提前浇筑。

(3)浇筑流道的模板、支架和脚手架作好施工结构设计。

(4)仓面脚手架应采用桁架、组合梁等大跨度结构。立柱较高时,可使用钢管组合柱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柱,中间应有足够数量的连杆和斜撑。通过混凝土部位的连杆,可随着新浇混凝土的升高而逐步拆卸。

(5)流道模板宜在厂内制作和预拼,经检验合格后运到施工现场安装。制作和安装模板的允许偏差,应根据设计要求执行。

(6)钢筋焊接柱的上、下两端应设垫板。

(7)流道的模板、钢筋安装与绑扎应作统一安排,互相协调。

(8)模板、钢筋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才能浇筑混凝土。如果安装后长时间没有浇筑,在浇筑之前应再次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

(9)混凝土中的水泥宜选择低水化热、收缩性小的品种,不宜使用粉煤灰水泥和火山灰质水泥,亦不宜在水泥中掺用粉煤灰等活性材料。

(10)浇筑混凝土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施工温度缝的发生。

(11)作好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计划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制,配足设备和工具,确保工程质量。

(12)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通信联络和指挥系统。

(13)混凝土浇筑从低处开始,按顺序逐层进行,仓内混凝土应大致平衡上升。仓内应布设足够数量的溜筒,保证混凝土能输送到位,不得采用振捣器长距离赶料平仓。

(14)倾斜面层模板底部混凝土应振捣充分,防止脱空。模板面积较大时,在适当位置开设便于进料和捣固的窗口。

(15)临时施工孔洞应有专人负责,并及时封堵。

(16)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做好顶面收浆抹面工作,加强洒水养护,混凝土表面应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应做好养护记录,定时观测室内外温度变化,防止温差过大出现混凝土裂缝。

1.9进、出水建筑物施工

1.9.1前池及引水渠

1.9.1.1前池、引水渠施工应以泵房进水轮廓为基准,按照先近后远、先深后浅、先边墙后护坦的原则,在基础验收合格后进行。

1.9.1.2两岸连接结构及护坦的施工,必须分别满足稳定、强度、抗冻、抗侵蚀的要求,其临水面应与泵房边墩平顺连接。

1.9.1.3进水池填筑反滤层应在地基检验合格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反滤层厚度以及滤料的粒径、级配和含泥量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铺筑时,滤料宜处于湿润状态,应避免颗粒分离,防止杂物或不同规格的料物混入。

(3)滤料不得从坡上向下倾倒。

(4)各层面均应拍打平整,保证层次清楚,互不混杂。每层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5%。

(5)分段铺筑时,应将接头处各层铺成阶梯状,防止层间错位、间断和混杂。

1.9.1.4滤层与混凝土或浆砌石的交界面应隔离,并应防止砂浆流入。充水前,排水孔应清理,并灌水检查。孔道畅通后,可用小石子填满。

1.9.1.5前池边墙和进水池两侧翼墙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时,其施工应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温度控制、施工安排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1.9.2.1出口消力池的地基为填方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填土应每300~500mm厚为一层。碾压应密实,压实系数以0.93~0.96为宜。

(2)当填土为粘性土或沙土时,其最大于容重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采用击实试验确定。

(3)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土以及有机物含量大于8%的土作为填料。当填料内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一般不应大于200mm。

甬DX/JS 003-2020 宁波市住宅设计实施细则.pdf(4)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渗、防漏的工程措施。

1.9.2.2出水池施工宜以泵房流道出口轮廓为基准,按照先近后远、先深后浅、先边墙后护坦的原则进行。

1.9.2.3出口翼墙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参照钢筋砼施工方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但必须分别满足稳定、强度、抗渗、抗冻、抗侵蚀、抗冲刷、抗磨损等性能的要求,其临水面与泵房流道出口边墩应平顺连接。

1.9.2.4出水池的防渗和止水缝、伸缩缝、抗震缝等永久缝所用的材料、制品的品种和规格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1.9.2.5出水池护坦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施工,参照前面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有关规定执行。护坦宜分块、间隔浇筑。在荷载相差过大的邻近部位,应等浇筑块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筑交接处的另一块体。

1.9.2.6出水池粘土铺盖的填筑应减少施工接缝,防止止水破坏。必须分段填筑时,其接缝的坡度不应陡于1:3。

1.9.3.1砌石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SY_T 6422-2016 石油企业用节能产品节能效果测定.pdf(1)砌石工程应在基础验收及结合面处理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

(2)砌筑前应放样立标,拉线砌筑。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