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T0501.6-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34)地下防水工程:指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防护工程、隧道及地下铁道等建(构)筑物,进行防水设计、防水施工和维护管理等各项技术工作的工程实体。
(35)防水等级:根据地下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所确定结构允许渗漏水量的等级标准。
(36)刚性防水层:采用较高强度和无延伸能力的防水材料,如防水卷材、有机防水涂料所构成的防水层。
(37)柔性防水层:采用具有一定柔韧性和较大延伸率的防水材料张承高速承德段TJ17合同段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如防水卷材、有机防水涂料所构成的防水层。
(38)塑料防水板防水层:采用由工厂生产的具有一定厚度和抗渗能力的高分子薄板或土工膜,铺设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防水层。
(39)初期支护:用矿山法进行暗挖施工后,在岩体上喷射混凝土或浇筑防水混凝土所构成的第一次衬砌。
(40)沉井:是在地面或地坑上,先制作开口钢筋混凝土筒身,达到一定强度后,在井筒内分层挖土、运土,随着井内土面逐渐降低,沉井筒身借其自重或采用附加措施协助其克服与土壁之间的摩阻力,不断下沉而就位的一种深基础或地下工程施工工艺,深度可达50m。
(41)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入土层的预定深度后,以20MPa以上的高压喷射流,使浆液与土搅拌混合,硬化后在土中形成防渗帷幕的一种注浆方法。高压喷射注浆分单管法、二重法、三重法、多重管法,根据喷射材料分旋喷注浆法、喷粉法,加固形状可分为柱状、壁状和块状。
(42)旋喷注浆法:又称旋喷法,是利用钻机把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用高压脉冲泵,将水泥浆液通过钻杆下端的喷射装置,向四周以高速水平喷入土体,借助流体的冲击力切削土层,使喷流射程内土体遭受破坏,与此同时钻杆一面以一定的速度(20r/min)旋转,一面低速(15~30cm/min)徐徐提升,使土体与水泥浆充分搅拌混合胶结硬化后即在地基中形成直径比较均匀,具有一定强度(5~8MPa)的圆柱体(称为旋喷桩),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并具备隔渗能力。
(43)单管法:用一根单管喷射高压水泥浆液作为喷射流的旋喷法。
(44)二重管法:用轴三重注浆管复合喷射高压水流和压缩空气,并注入水泥浆液。由于高压水射流的作用,使地基中一部分土粒随着水、气排出地面,高压浆流随之填充孔隙的旋喷法。
(45)三重管法:同轴三重注浆管复合喷射高压水流和压缩空气,并注入水泥浆液。由于高压水射流作用,使地基中一部分土粒随着水、气排出地面,高压浆流随之填充孔隙的旋喷法。
(46)喷粉桩:采用喷粉桩基成孔,运用粉体喷射搅拌法(喷粉法)原理,用压缩空气将粉体(水泥或石灰)输送到钻头,并以雾状喷射到加固地基的土层中。借钻头的叶片旋转,加以搅拌使充分混合,形成水泥(或石灰)土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并具备隔渗能力。
(47)顶管段单元长度:指不采用中继间时计算所能顶进的管段长度。此长度由管径、管道所处土层性质、千斤顶规格、后背墙允许压力、管道端部所能承受的允许顶力等因素确定。
(48)工作坑:是安放所有顶进设备的场所,也是顶管掘进机的始发场所。
(49)接收坑:是接收掘进机的场所。
(50)后背:指根据土的性质设计能承受顶管段单元长度最大顶力的反作用力的后背墙。
(51)顶铁:指管道顶进时,千斤顶与管道端部之间临时设置的传力构件。其作用能将千斤顶集中荷载通过顶铁比较均匀地分在管端并能延伸千斤顶活塞的功能。
(52)盾构法:采用盾构掘进机进行开挖,钢筋混凝土管片、复合式管片、砌块、现浇混凝土等作为衬砌支护的隧道暗挖施工法。
(53)渗排水、盲沟排水:采用疏导的方法,将地下有组织地经过排水系统排走,以削弱水对地下结构的压力,减小对结构的渗透作用,从而辅助地下工程达到防水目的。
(54)贴壁式衬砌:指衬砌背部紧贴围岩,或它与围岩之间超挖部分应进行回填的衬砌。
(55)复合式衬砌:指衬砌背部紧贴围岩表面缓冲排水层的衬砌。
(56)离壁式衬砌:指顶拱边墙与围岩分离,其空隙不做回填,拱肩(水平支撑)与围岩顶紧的衬砌。
(57)预注浆:工程开挖前使浆液预先充填围岩裂隙,以达到堵塞水流、加固围岩目的所进行的注浆。可分为工作面预注浆,即超前预注浆地面地面注浆,包括竖井地面预注浆和平巷地面预注浆。
煤炭行业常见的有地面预注浆、工作面预注浆。预注浆法进行岩土堵水和加固,使事故防患于未然。
(58)高压喷射注浆法: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入土层的预定深度后,以20MPa以上的高压喷射流,使浆液与土搅拌混合,硬化后在土中形成防渗帷幕的一种注浆方法。
(59)后注浆:当井筒、隧道、地下室等构筑物掘砌以后,用注浆法治理水害和地层国固称之后注浆。包括衬砌前围岩注浆、回填注浆、衬砌内注浆、衬砌后围岩注浆等。
(60)衬砌前围岩注浆:工程开挖后,在衬砌前对**的围岩加固和止水所进行的注浆。
(61)回填注浆:在工程砌筑完成后,为充填衬砌和围岩间空隙所进行的注浆。
(62)衬砌后围岩注浆:在回填注浆后需要增强防水能力时,对围岩进行的注浆。
(63)凝胶时间:浆液自配置时起至不流动时止这段时间。
(64)衬砌内注浆:由于衬砌缺陷引起渗漏时,在衬砌内进行的注浆。
(65)自流平水泥:在低水灰比下不经振捣能使净浆、砂浆或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和密实度的特种水泥。
(66)变形缝:变形缝是土木工程中结构部分或全部分离的建筑结构单元之间在因温度、沉降、地震等作用产生相对微量位移时,其建筑结构、整体观感、使用功能不致发生质量损坏的一种建筑构造措施它包含温度伸缩缝、沉降缝与抗震缝。
(67)防水止水带:它包括橡胶型、金属质等,其作用是在建筑变形缝处的两侧因内、外力作用面产生相对微量变形时,能确保变形缝处的防水功能不致遭到破坏。
(68)后浇带:是一种混凝土刚性接缝,适用于不宜设置柔性变形缝以及后期变形趋于稳定结构。
(69)自黏性膨胀橡胶止水条:是一种具有自黏功能,遇水后在一定时间内体积可以膨胀以达到止水效果的橡胶质止水条。
(70)补偿收缩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比例膨胀剂或外加剂(按设计掺量)后,使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产生适度体积膨胀,以补偿混凝土收缩的一种混凝土。
(71)n—施工阶段每批喷射混凝土试块的抽样组数
(72)f′cc—施工阶段同批n组喷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的平均值(MPa)
(73)Sn—施工阶段同批n组喷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的标准差(MPa)
(74)fcc—设计的喷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低值(MPa)
(75)f′ccmin—施工阶段同批n组喷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的最低值(MPa)
(76)Kcc—合格判定系数
(77)PAn—同批n组锚杆试件抗拔力的平均值(N)
(78)PA—锚杆设计锚固力(N)
(79)PAmin—同批n组锚杆试件抗拔力的最低值(N)
4地下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4.1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4.1.1.1防水混凝土所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
4.1.1.2防水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4.1.1.3防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质检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未经建设(监理)单位对上道工序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1.2.1技术准备
(1)按设计资料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工人上岗操作培训。
(2)按设计资料计算工程量,制定材料需用计划(含技术质量要求)。
(3)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办法。
(4)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特殊部位施工技术措施。
4.1.2.2材料准备
(1)水泥: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在设计文件中未明确规定时,在不受侵蚀性介质和冻融作用时,宜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在有较轻微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宜优先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无论采用何种水泥,均应采用外加剂和掺合料配制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
(2)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5%。泵送时其最大粒径应为输送管径的1/4,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
(3)细骨料: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4)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
(6)掺合料: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II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4.1.2.3主要机具
6m3、7m3、9m3
HTB60、80、90
强制式350L、500L、750L
4.1.2.4作业条件
(1)钢筋、模板工序已完成,办理隐蔽工程验收、预检手续。检查穿墙杆件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并提前浇水湿润。
(2)对各班组做好技术交底。
(3)材料需经检验由试验室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并换算出施工配合比。
(4)运输路线、浇筑顺序均已确定。
4.1.3材料和质量要点
4.1.3.1材料的关键要求
(1)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小于32.5MPa,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报告。不应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禁止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并不应将相同品种、强度等级但不同批次水泥混合使用。
(2)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石子的吸水率不大于1.5%。
(4)熟悉外加剂厂提供的技术资料以及产品说明书,必要时进行复检和模拟试验。
4.1.3.2技术关键要求
(1)严格控制混凝土内部裂缝的宽度,对处于与土体直接接触的混凝土构件,规定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为0.2mm,对特殊重要工程、薄壁构件或处于侵蚀性水中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允许值应控制在0.1~0.5mm。
(2)防水混凝土结构常采用普通混凝土和外加剂防水混凝土,且其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6。
提高普通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性,应采取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各项技术参数的措施。水灰比值不宜大于0.55。砂率以35%~45%为宜,灰砂比以控制在1:2~1:2.5的范围为宜。
(3)做好防水混凝土的试配工作是保证防水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
(4)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控制在3%~5%。
(5)普通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宜大50mm,泵送混凝土入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
4.1.3.3质量关键要求
(1)所用外加剂应有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现场复验其各项性能指标应合格。
(2)检查混凝土拌合物配料的称量是否准确,如拌合用水量、水泥用量、外加剂掺量等。
(3)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两次。掺引气型外加剂的防水混凝土,还应测定其含气量。
(4)检查模板尺寸、坚固性、有无缝隙、杂物,对欠缺处应及时纠正。
(5)检查配筋、钢筋保护层、预埋件、穿墙管等细部构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格后填写隐蔽验收单。
(6)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浇筑过程中有否离析现象,观察浇捣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检查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情况。
(8)墙、柱模板固定应避免采用穿钢丝拉结,固定结构内部设置的紧固钢筋及绑扎钢丝不得接触模板,以免造成渗漏通路线,引起局部渗漏。
(9)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措施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底板以下0.5m,直至地下结构浇筑完成,回填土完毕,以防止地基浸泡造成不均匀下沉,引起结构裂缝。
(10)冬期施工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ºC。夏期施工时,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
(11)采用掺化学外加剂施工时,应采取保温保湿措施。
4.1.4.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混凝土配制→运输→混凝土浇筑→养护
精装修工程施工方案4.1.4.2操作工艺
注:累计计量仅适用于微机控制计量的搅拌站。
泵送时入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水灰比不得大于0.5,砂率宜为40%~45%,灰砂比宜为1:2~1:2.5。
混凝土运输供应保持连续均衡,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5h,夏季或运距较远可适当掺入缓凝剂,防水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后如出现离析,浇筑前应进行二次拌合。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使用泵送时,应先泵水,再应用2~3m3原配合比水泥砂浆(减石子)润湿输送管内壁,并在间隔时保持一定余量以免空气进入输送管造成重新泵送时堵管。
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插入式振动器插点间距不应大于50cm,振捣时间宜为10~30s,振捣到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避免漏振、欠振、过振,表面再用铁锹拍平拍实,待混凝土初凝后用铁抹子抹压,以增加表面致密性。
麦凯乐购物中心施工组织设计.doc(5)施工缝位置及接缝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