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院弱电施工方案

某学院弱电施工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8.0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学院弱电施工方案

对绞电线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双方均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①双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汝郴高速公路某隧道开挖施工方案,且平行长度小于10m时,最小间距可为10mm。表中对绞电缆如采用屏蔽电缆时,最小净距可适当减小,并符合设计要求。

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表RD8—2

(8)在暗管或线槽中缆线敷设完毕后,宜在通道两端出口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

2.5.2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敷设线槽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和长度等内容。

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2.5.3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0mm;在过梁或其他障碍物处,不宜小于50mm。

(2)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缆线可以不绑扎。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处进行固定。

(4)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对绞电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别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5)楼内光缆宜在金属线槽中敷设,在桥架敷设缆线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作为线槽可以不设置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别绑扎。缆线护套应阻燃,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2.5.4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可以不设置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缆线护套应阻燃,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2.5.5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2.6.缆线的保护措施

2.6.1水平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埋金属线槽保护要求如下:

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设置,每一路由预埋线槽不应超过3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

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3)过线盒盖应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水功能。

4)过线盒和接线盒盒盖应能抗压。

5)从金属线槽至信息插座接线盒间的缆线宜采用金属软管敷设。

(2)预埋暗管保护要求如下:

1)预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25mm。

2)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

3)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º,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在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

4)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大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3)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如下:

2)线槽盖板应可开启,并采用金属材料。

3)主线槽的宽度由网络地板盖板的宽度而定,一般宜在200mm左右,支线槽宽度不宜小于70mm。

4)地板块应抗压、抗冲击和阻燃。

(4)设置缆线桥架和缆线线槽保护要求如下:

2)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置支架或吊架。

——离开线槽两端出口0.5m处;

(6)采用公用立柱作为顶棚支撑时,可在立柱中布放缆线。立柱支撑点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立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一布放时,中间应有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7)金属线槽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8)金属线槽、缆线桥架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有防火措施。

2.6.2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汽、供暖管道竖井中,亦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

(2)干线通道间应沟通。

2.6.3建筑群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7.1缆线终接的一般要求如下:

(1)缆线在终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识内容是正确。

(2)缆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3)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

(4)缆线终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

(5)对绞电缆与插座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2.7.2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

(2)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

(3)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屏蔽罩必须可靠接触,缆线屏蔽层应与接插件屏蔽罩360º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2.7.3光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光纤连接盒对光纤进行连接、保护,在连接盒中光纤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

(2)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

(3)光纤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

光纤连接损耗表RD8—3

2.7.4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下无规定:

(1)各类跳线缆线和接插件间接触应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2)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电缆跳线不应超过5m,光缆跳线不应超过10m。

2.8.综合布线工程验收

2.8.1竣工技术文件按下列要求进行编制。

(1)工程竣工以后,施工单位应在工程验收以前,将工程竣工技术资料交给建设单位。

(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竣工技术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3)设备、器材明细表;

4)竣工图纸为施工中更改后的施工设计图;

5)测试记录(宜采用中文表示);

6)工程变更、检查记录及施工过程中,需要改设计或采取相关措施,由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之间的双方洽商记录;

(3)竣工技术文件要保证质量,做到外观整洁,内容齐全,数据准确。

2.8.2综合布线系统竣工后,应按要求对系统进行验收。

2.9.综合布线工程相关规范

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3>《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1部分:总规范》(YD/T50311—2000)。

4>《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2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YD/T926.2—1997)。

5>《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通用技术要求》(YD/T926.31997).

7>《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YDJ44—89)。

8>《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2001—92)。

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3.电视监控系统安装说明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需要,对必须进行监控的场所、部位、通道等进行实时、有效的视频探测、视频监视、视频传输、显示和记录,并应具有报警和图像复核功能。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一般由摄像、传输、控制、图像处理和显示5部分组成。现场设备介绍了摄像机、镜头、防护罩、云台、支架、解码器等的安装方法;控制室设备介绍了机架及控制台的安装方法。控制室内其他设备(监视器、长时间录像机、矩阵切换器、控制键盘、视频分配器、画面分割器、时序切换器等)通常安装在机架或控制台上。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工程施工前,应对图纸、现场情况、材料设备的到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具备条件时才可施工,施工中应做好隐蔽工程的施工验收,并做好记录。施工时应配合相关专业进行工作,如电梯厢内安装摄像机时,随行电缆摄像机用线缆的确认;电梯厢内、石材上、吊材上摄像机的安装及预留检修口等。

主要包括摄像机、镜头、防护罩、云台、支架及解码器等。

摄像机可选用体积小、重车轻、便于现场安装与检修的电荷耦合器件(CCD)型摄像机。

当一台摄像机需要监视多个不同方向的场景时,应配置自动调焦装置和电动云台。

1)摄取固定监视目标时,可选用定焦距镜头;当视距较小而视角较大时,可选用广角镜头;当视距较大时,可选用望远镜头;当需要改变监视目标的观察视角或视角范围较大时,宜选用变焦距镜头。

2)摄像机镜头应避免强光直射,保证摄像管靶面不受损伤。摄像机镜头应从光源方向对准监视目标,并应避免逆光安装;当需要逆光安装时,应降低监视区域的对比度。

3)镜头视场内,不得有遮挡监视目标的物体。

根据工作环境应选配相应的摄像机防护罩。室内型防护罩通常用于防尘和起隐蔽作用。室外型防护罩主要为了防晒、防雨、防尘、防冻、防结露等。防护罩的附属设施设备包括雨刷器、清洁器、防霜器、加热器和风扇等。特殊环境场所应选用防水、防爆型防护罩。

云台分手动云台和电动云台。手动云台在摄像机安装时调整角度,然后加以固定。电动云台分单向电动云台和双向(水平+垂直)电动云台。云台选用要考虑的参数有:转动角度、转动速度、供电电压及承重等。

支架分为摄像机支架、防护罩支架、云台支架。支架安装方式有:顶(吊)装、壁装、落地安装、杆上安装等。选用支架要考虑安装方法及承载能力。

2)摄像机需要隐蔽时,可设置在顶棚或墙壁内,镜头可采用针孔或棱镜镜头。对防盗用的系统,可装设附加的外部传感器与系统组合,进行联动报警。

3)电梯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顶部、电梯操作器的对角处,并应能监视电梯厢内全景。

4)摄像机安装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将摄像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粗调,在摄像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检查云台转动起点方向;检查摄像机防护罩的雨刷动作;检查摄像机在防护罩内紧固情况;检查摄像机座与支架云台的安装尺寸。

5)在搬动、架设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镜头盖。

6)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1m的余量,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摄像仙的电缆和电源线均应固定,并不得用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

7)先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像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

解码器通常安装在现场摄像机附近,可安装在吊顶内,但要预留检修口,室外安装时要具有良好的密闭防水性能。

(1)机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机架的底座应与地面固定;机架安装应竖直平稳,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几个机架并排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领头不得大于3mm;两个机架中间缝隙不得大于3mm。对于相互有一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的设备,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得大于5mm;机架内的设备、部件的安装,应在机架定位完毕并加固后进行,安装在机架内的设备应牢固、端正;机架上的固定螺丝、垫片和弹簧垫圈均应按要求紧固不得遗漏。

(2)控制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控制台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台应安放竖直,台面水平,附件完整,无损伤,螺丝紧固,台面整洁无划痕;台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安装应牢固;内部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

(4)监视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监视器可装设在固定的机架上或台上,监视器的安装位置应使屏幕不受外来光直射,当不可避免时,应加遮光罩遮挡;监视器的外部可调节部分,应暴露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并可加保护盖。

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电源线宜与信号线、控制线分开敷设;根据设计图上各段线路的长度来选配电缆。避免电缆接续,当必须中途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接插件。

(2)摄像机宜由监控室集中统一供电;远端摄像机也可就近供电,但必须设置专用电源开关、熔断器和稳压等保护装置。

(3)系统的接地,宜采用一点接地方式。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接地线不得与强电的零线相接。

(4)系统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采用综合接地网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小于1Ω。

GA/T 1707-2020 防爆安全门.pdf3.5.本工程相关规范

(1)《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

(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134—2000)。

4.有线电视系统施工安装说明

有线电视系统施工主要有以下6个部分:(1)接收天线;(2)用户设备;(3)弱电竖井(房)设备;(4)前端机房设备;(5)线路敷设;(6)系统调测和验收。施工单位必须持有线电视系统的工程施工执照。

共用电视天线安装通常包括接收天线、天线竖杆及竖杆基座、拉线及地锚、线路引下线及配管等。卫星电视天线安装包括由卫星电视接收天线、馈源、线路引下线及配管等。

天线接收方向应避开阻挡物和周围的金属构件[成都]市政道路、排水施工方案(172页,附多图),接收天线安装位置的信号场强可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和主观视看效果综合确定。天线与天线竖杆应能承受设计规定的风荷载、冰荷载和屋顶的承载能力。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