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贵州省水柏铁路某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由于上盘砼数量大,钢筋密集,预应力孔道多及预埋件数量大,上盘砼分四次灌注,以利于砼的灌注、上球铰的定位及试运转与摩擦系数的测定、拱脚定位支架和钢管预埋段的安装、预埋件和预应力孔道的布置等。第一次灌注转台砼约49m3,第二次灌注上盘底以上1.9m高范围内砼约696m3,第三次灌注1.9m以上2.23m范围内砼约774m3,第四次灌注上盘6m范围内剩余的砼约594m3。(见施工设计图)
为防止上盘砼开裂,按大体积砼施工方法施工,设法降低砼水化热,并铺设冷却水管散热,使浇筑砼时内外温差不大于20─25℃。
由于上盘底模支撑承载力大,上盘与下盘之间的高度小,一般支撑不易设置也不好拆除,所以上盘底模支撑全部采用砂箱支承,砂箱具有承载力大,变形小(经预压后使用),拆卸方便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支承上盘巨大的重量和上盘支承体系转换后支撑的拆除。
上球铰砼灌注完成,经检查砼无缺陷,并养护七天以上,即可进行下球铰聚四氟乙烯滑动片和上球铰的安装。聚四氟乙烯滑动片安装前GB 50808-2013 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将下球铰顶面清理干净,球铰表面及安放滑动片的孔内不得有任何杂物、泥砂或油污,并将球面吹干。根据聚四氟乙烯滑动片的编号将滑动片安放在相应的孔内,由于滑动片在工厂内已试装并编号,安装时应对号入座,以免给安装造成不便。
滑动片安装完成后,各滑动片顶面应位于同一球面上,其误差≯0.2mm。检查合格后,在球面上滑动片间涂抹黄油聚四氟乙烯粉,使黄油聚四氟乙烯粉均匀充满滑动片之间的空间,并略高于滑动片顶面,保证滑动片顶面有一层黄油聚四氟乙烯粉。聚四氟乙烯粉与黄油的重量比为1:120,按比例将聚四氟乙烯粉混入黄油中,搅拌均匀即可使用。涂抹完黄油聚四氟乙烯粉后,严禁杂物掉入球铰内,尽快安装上球铰。
上球铰安装前,再次检查球铰面的光洁度指标,若有损伤处,及时打磨光滑,并做好清洁工作,球面不得粘有任何杂物。
起吊上球铰时,调整好千斤绳使球铰吊起后水平不倾斜,对准位置后水平缓慢落下,在下落过程中不应碰撞球铰中心销轴。
上球铰下落后精确定位并临时锁定限位,上下球铰吻合面外周用胶带缠绕密封,严禁泥砂或杂物进入球铰摩擦副。
转台是转体牵引力直接施加的部位,转体时对转台施加转动力矩使转台转动从而带动上盘转动。转台包括转台体、上球铰和撑脚,撑脚埋入转台内,浇注转台砼时作为底模支撑,以后作为上盘内保险腿。
安装撑脚前,检查下盘内环形滑道表面标高误差和任意两点高差是否符合要求(不大于2mm),符合要求后,于撑腿下垫δ=12mm钢板,在钢板上安放撑脚,在其内填充500#微脚胀砼。利用撑脚作为支承安装转台底模板,绑扎钢筋,预埋转体主牵引索和辅助牵引索,预埋端采用P型锚具,用专用挤压机将锚固端挤压并固定好,使同一对索的锚固端在同一直径线上并对称于圆心,注意每根索的预埋高度和牵引方向应一致。每根索埋入转盘长度大于2.5m,每对索的出口点对称于转盘中心。牵引索外露部分圆顺地缠绕在转盘周围,互不干扰地搁置于预埋钢筋上,并作好保护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钢绞线损伤或严重生锈。
转台砼为600#高标号砼,应作配合比试验,确定最优的配合比。在灌注时应加强砼振捣,之后应做好养护工作,保证砼密实高强。
砼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转台的支承体系转换。用3台100t举重千斤顶,同步竖直缓慢顶升转台,顶升高度以能方便抽出撑脚下垫板为止。抽去垫板及其他支撑后,千斤顶同步缓慢卸载,使转台支承于球铰上,检查内保险腿与滑道是否匹配。
施加转动力矩(起动力矩约为17t.m,转动力矩约为10t.m)给转台,使转台沿球铰中心轴转动,检查球铰的运转是否正常,测定其摩擦系数,为转体施工提供依据。
M─转动力矩(t.m)
若测出的摩擦系数较设计(设计静摩擦系数为0.1,动摩擦系数为0.06)出入较大,应分析找出原因,并作出相应处理。
三、上盘底模、钢筋及预应力孔道施工
上盘底模安装时,注意上盘的方向,上盘纵向中心线必须与预拼钢管拱中心线一致,即3#墩上盘顺时针转动135°,4#墩上盘顺时针转动180°。
从转体时内保险腿的受力情况考虑,转台锁定时使两个保险腿之间的中心线与上盘纵向中心线重合,使6个保险腿对称分布于纵轴线的两侧,每侧3个。
底模支撑全部用砂箱,并按设计位置设置硬支撑。支撑于地基上的砂箱,需设置专门的基础和支架,要求做到刚度大、支撑牢固、无沉陷。砂箱内用砂应为经过筛分、颗粒级配良好、均匀的干燥砂,并需经预压后才能使用。
底模安装调整检查验收后,绑扎钢筋,敷设预应力孔道,安装竖向Ⅳ级冷拉钢筋,安装拱脚定位支架、冷却水管和竖向预留排气管(ф150mm)。
上盘预应力孔道包括纵向、横向和背索预应力孔道。竖向采用无粘结力筋,不制孔,无粘结PE套需在工地自行制作并套在冷拉钢筋上。
预应力孔道均用波纹管制孔,波纹管用钢筋定位网定位。定位网应安装准确,与钢筋固定牢靠,直线段定位网间距小于1.0m,曲线段间距小于0.6m,定位网孔眼误差不大于2mm。
拱脚预埋钢管定位支架必须安装牢固,定位准确,拱脚上下弦钢管分别定位,上盘第一次砼灌注前安装下弦钢管定位支架固定下弦钢管拱脚;第一次砼施工后安装上弦钢管定位支架固定上弦钢管拱脚。
纵、横向中心线:±20mm
预应力孔道坐标:≯2mm
拱肋预埋钢管坐标:≯2mm
砼灌注前须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验收签证,合格无误后方可进行砼灌注。每次灌注的砼量达700m3左右,属大体积砼灌注,为了防止砼的温度裂纹,必须采取措施降低砼的水化热,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合适的配合比和水泥用量(以450kg/m3控制),掺入8%粉煤灰,采用冷却水管散热等方法保证砼的内外温差不大于20─25℃。
砼灌注采用垂直分层、水平分段、斜面搭接的方法进行灌注,逐层振捣密实。每次灌注砼面积大,均超过300m2,为了便于砼的灌注和分层搭接,需保证砼有稳定的产量,每小时以30m3为宜,不应小于20m3,同时应尽量延长砼的初凝时间。
砼灌注开始一定时间后,即开始向冷却水管内通水,水由一端进入流经所有水管并从另一端排出,水的流量根据进出口水的温差控制,以温差不大于10─15℃为宜。
砼养护期间注意保温、保湿养护,冷却水管通水时间应连续达14天,同时加强测温控制,防止温差过大时拆模。一般情况下,砼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砼表面和内部温差不宜超过25℃,温度陡降不应超过10℃。
五、预应力张拉及体系转换
上盘预应力为三向预应力结构,竖向和横向预应力为永久预应力,纵向预应力为临时预应力,待转体完成后大部分拆除。上盘砼全部施工完成,砼强度达设计强度80%后,张拉全部的横向和竖向预应力筋。纵向预应力筋根据施工程序要求分批张拉,严格按设计图进行张拉和拆除。
竖向预应力筋为冷拉Ⅳ级精轧螺纹粗钢筋,采用无粘结预应力体系,现场制造PE套。锚具采用轧丝锚,在上盘顶端张拉,锚固端埋在上盘底砼里,锚板距底模板约8cm左右为宜。
张拉控制应力595MPa,每根控制张拉力48t,采用60t张拉千斤顶张拉,千斤顶张拉头应拧入钢筋螺纹的长度不得小于40mm,张拉完成后拧紧螺母锚固。
横向预应力筋采用1860MPa12-Φ15.24和4─Φ15.24低松驰钢绞线(Φ15.24mm截面面积取140mm2),波纹管制孔,STM锚具。12─Φ15.24预应力筋采用两端张拉,控制应力1302MPa,张拉力为219t。4─Φ15.24预应力筋采用单端交错张拉,张拉控制应力1302MPa,张拉力为72.9t,锚固端为STMP型锚具。
纵向预应筋采用1860MPa19─Φ15.24低松驰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制孔,STM锚具。张拉在上盘尾部单端张拉,张拉控制应力1395MPa,每束张拉力为371t。
纵向预应力为转体施工中的临时预应力,根据施工需要分批张拉,每批张拉的时间、根数和顺序都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张拉后大部分不压浆,转体施工完成按设计要求的顺序拆除。
三向预应力张拉程序:0→初应力(控制应力的10%)→控制应力的105%超张拉(持荷5min)→控制应力σk(锚固)。伸长量应从初应力张拉后开始计算。
张拉全部横、竖向预应力筋后,张拉第一批纵向预应力筋,这时上盘在纵向上中间向上微拱,上盘大部分重量转移到尾部的硬支撑和球铰上,上盘在纵向上呈简支状态,横向成双悬臂状态,实现上盘支承体系的转换。
六、交界墩修建及配重设置
上盘支承体系转换后,在其上面修建交界墩,修建交界墩过程中上盘不再施加预应力。
交界墩施工完毕,张拉上盘第二批预应力钢筋,然后根据平衡的需要在上盘设置平衡配重。配重设置根据设计位置和配重量沿纵轴线对称进行,防止偏载影响上盘的稳定和安全。
七、拆除上盘底模及砂箱
张拉上盘第二批预应力筋及设置配重后,全面检查上盘的施工情况、支承状态等,确保无异常后,拆除砂箱及底模,做好清理工作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扩建工程基坑降水、支护及施工组织方案,为张拉背索和转体施工作好准备。
1、详细记录灌注砼的数量、重量及其他荷载,为配重设置和转体施工提供依据。
2、上盘预应力孔道及预埋件很多,应严格按设计图施工,不能遗漏、错位。砼振捣时防止碰撞波纹管,以免孔道变形或孔道漏浆造成孔道堵塞。
3、砼施工要从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剂、灌注振捣及养护等方面层层把关,做好砼的防裂措施,确保砼质量。
4、油压表精度不低于1.0级,按规范要求检定,并与张拉千斤顶配套校正,千斤顶校正系数不大于1.05,并根据计算出的回归方程计算出每个张拉吨位对应的油压表读数。
5、张拉实行“双控”JC/T 606-2021标准下载,即以张拉力为主,张拉伸长量作为校核,伸长量与理论值相差超过±6%时,需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工期为65天,时间从xx日至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