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第九章-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76.7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第九章-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⑴底层抹灰已经完成并已干燥。

⑵罩面石膏灰不得涂抹在水泥砂浆层上。其余与墙面抹纸筋灰、石灰砂浆同。

基层处理→套方、吊直、做灰饼及冲筋→抹底层砂浆→第一遍抹石膏灰面层→第二遍抹石膏灰面层

1、基层处理、吊直套方、打墩、墙面冲筋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地下空间(首期)商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抹底层灰等工序与墙面抹纸筋灰、石灰砂浆基本相同。与墙面抹纸筋灰和石灰砂浆相比较,底层应平整稍粗,不得有明显的凹凸坑陷痕迹。

2、石膏灰配制:罩面石膏灰应掺入缓凝剂,如硼砂或牛皮胶、柠檬酸等。缓凝剂掺入量应由试验确定,一般控制在15~20min内凝结。当掺入硼砂时,先将硼砂与水搅拌均匀,随后按配合比加入石膏粉,随加随拌至均匀为止。当掺入牛皮胶时,要先按比例将牛皮胶加水后加热熬制,待牛皮胶完全溶解后再按规定比例加入石膏粉拌匀使用。

石膏浆应随拌随抹,应注意控制每次拌制的数量不要太多。施工时最好先估算每个抹灰面大约需要的石膏浆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次投料数量后才进行拌制。以利于操作和保证质量,减少返工损失。

抹石膏灰罩面层:石膏灰罩面层厚度不得大于2mm。涂沫时应分两遍连续进行,第一遍应涂抹在干燥的中层上,在其未“收水”时即应进行第二遍涂抹,并即用灰匙赶平压光至表面密实光滑。每个抹灰面应一次完成,不留接槎。已经凝结的石膏面层不得再湿水翻磨。

现浇混凝土楼板顶棚(天花)抹灰抹纸筋灰

1、材料:与墙面抹纸筋灰相同。

⑴在墙面和梁侧面弹上标高基准墨线,连续梁底应设通长墨线。

⑵根据室内高度和抹灰现场的具体情况,提前搭好操作用的脚手架,脚手架挢板面距顶板底高度适中(约为1.8m左右)。

⑶将混凝土顶板底表面凸出部分凿平,对蜂窝、麻面、露筋、漏振等处应凿到实处,用1:2水泥砂浆分层抹平,把外露钢筋头和铅丝头等清除掉。

⑷抹灰前一天浇水湿润基体。

基层处理→弹水平基准线→润湿基层→刷水泥浆→抹底层砂浆→抹纸筋灰面层

1、基层处理:对采用钢模板施工的板底凿毛,并用钢丝刷满刷一遍,再浇水湿润。

2、根据墙柱上弹出的标高基准墨线,用粉线在顶板下100mm的四周墙面上弹出一条水平线,作为顶板抹灰的水平控制线。对于面积较大的楼盖顶或质量要求较高的顶棚,宜通线设置灰饼。

3、抹底灰:在顶板混凝湿润的情况下,先刷素水泥浆一道,随刷随打底,打底采用1:1:6水泥混合砂浆。对顶板对顶板凹度较大的部位,先大致找平并压实,待其干后,再抹大面底层灰,其厚度每遍不宜超过8mm。操作时需用力抹压,然后用压尺刮抹顺平,再用木磨板磨平,要求平整稍毛,不必光滑,但不得过于粗糙,不许有凹陷深痕。

4、抹罩面灰:待底灰约六、七成干时,即可抹面层纸筋灰。如停歇时间长,底层过分干燥则应用水润湿。涂抹时先分两遍抹平,压实,其厚度不应大于2mm。

待面层稍干,“收身”时(即经过铁抹子压磨灰浆表层不会变为糊状时)要及时压光,不得有匙痕、气泡、接缝不平等现象。天花板与墙边或梁边相交的阴角应成一条水平直线,梁端与墙面,梁边相交处应成垂直线。

⑴水泥:采用325号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⑸麻刀:均匀、坚韧、干燥,不含杂质。使用时将麻丝剪成2~3cm长,随用随敲打松散。

⑹麻根束:长度约为350~450mm。

⑴基体要用较干燥的木料或用钢材作骨架和吊杆,刚度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⑵钢丝网,整体平整,适当起拱,并拉平、拉紧、钉牢,钢板网接缝设在顶棚搁棚上并相互搭接3~5cm,并经检查合格。

⑶四周墙面已弹好标高基准墨线。

⑷抹灰用的脚手架已经搭好。

基层处理→挂吊麻根束(一般抹灰可免)→抹压第一遍灰→抹第二遍灰→抹罩面灰

1、挂麻根束(一般小型或普通装修的工程不需此工序):对于大面积厅堂或高级装修的工程,由于其抹灰厚度增加,需在抹灰前在钢板网上挂吊麻根束,做法是先将小束麻根按纵横间距30~40cm绑在网眼下,两端纤维垂直向下,以便在打底的三遍砂浆抹灰过程中,梳理呈放射状,分二遍均匀抹埋进底层砂浆内。

2、抹底层灰:首先将基体表面清扫干净并湿润,然后用1:1:6水泥麻根灰砂抹压第一遍灰,厚度约3mm,应将砂浆压入网眼内,形成转脚达到结合牢固。随即抹第二遍灰,厚度约为5mm(均匀抹埋第一次长麻根),待第二遍灰约六、七成干时,再抹第三遍找平层灰(完成均匀抹埋第二次长麻根),厚度约3~5mm,要求刮平压实。

3、抹面层纸筋灰:待找平层有六、七成干时,用纸筋灰抹罩面层,厚度约2mm,用灰匙抹平压光。

⑴所用材料品种、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材料标准的规定。

⑵各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基体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爆灰和裂缝等缺陷(空鼓而不裂的面积不大于200cm2者可不计)。

⑴一般抹灰表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合格:大面光滑,接槎平顺。

优良:表面光滑、洁净,接槎平整。

合格:表面光滑、接槎平整,线角顺直(毛面纹路基本均匀)。

优良:表面光滑、洁净,接槎平整,线角顺直清晰(毛面纹路均匀)。

合格:表面光滑、洁净,颜色均匀,线角和灰线平直方正。

优良:表面光滑、洁净,颜色均匀,线角和灰线平直方正,清晰美观。

检验方法:观察和手摸检查。

⑵孔洞、槽、盒和管道后面的抹灰表面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尺寸正确,边缘整齐、管道后面平顺。

优良:尺寸正确、边缘整齐、光滑,管道后面平整。

⑶护角和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的填塞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护角材料、高度符合施工规范规定;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填塞密实。

优良:护角符合施工规范规定、表面光滑平顺;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填塞密实,表面平整。

检验方法:观察,用小锤轻击或尺量检查。

⑷分格条(缝)的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宽度、深度基本均匀,楞角整齐,横平竖直。

优良:宽度、深度均匀,平整光滑,楞角整齐、横平竖直、通顺。

⑸滴水线和滴水槽的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滴水线顺直;滴水槽深度、宽度均不少于10mm。

优良: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顺直;滴水槽深度、宽度均不少于10mm,整齐一致。

检验方法:观察或用尺量检查。

五、一般抹灰施工注意事项

⑴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上等抹灰空鼓、裂缝,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埋木砖间距过大或木砖松动,经门窗开关振动,在门窗框周边处产生空鼓、裂缝。应重视门窗框塞缝工作,设专人负责堵塞实。

2)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应认真清理和提前浇水。

3)基底偏差较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率较大。应分层抹平,每遍厚度宜为7~9mm。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中级抹灰,对阴、阳角方正一项可不检查。

3、顶棚抹灰,对表面平整一项可不检查,但应平顺。

4)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或使用不当,应根据不同基层配制所需要的砂浆,同时要加强对原材料的使用管理工作。

⑵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开花(爆灰仔)。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抹完面层灰后,灰浆还未收水就压光,因而出现起泡现象。在基层为混凝土时较为常见。

2)底灰过分干燥,又没有浇透水,抹面层灰后,水分很快被底层吸去,因而来不及压光,故残留抹纹。

3)淋制石灰膏时,对过大灰颗粒及杂质没有过滤好,灰膏熟化时间短。抹灰后,继续吸收水分熟化,体积膨胀,造成抹灰面出现开花(爆灰仔)现象。

⑶抹灰表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主要是抹灰前吊垂直,套方以及打砂浆墩冲筋不认真,或冲筋后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造成冲筋被损坏,表面不平;冲筋与抹灰层收缩不同,因而产生高低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⑷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等面灰接槎明显或颜色不一致。主要是操作时随意留施工缝造成。留施工缝应尽量在分格条、阴角处或门窗框边位置。

⑸踢脚板、水泥墙裙和窗台板上口出墙厚度不一致,上口毛刺和口角不方等。主要是操作不细,墙面抹灰时下部接近踢脚板等处不平整,凹凸偏差大,或踢脚板等施工时没有拉线找直,抹完后又不反尺把上口赶平、压光。

⑹管道后抹灰不平。主要是工作不认真细致,没有分层找平,压光。

⑺钢板网顶棚抹灰空鼓、开裂。主要原因有:

1)使用混合砂浆内掺水泥比例大,养护不好,收缩率大。

2)钢板网顶棚大小龙骨间距达大,钢板网弹性大,抹灰后发生挠曲变形使各抹灰层之间产生剪力导致空鼓、开裂。

3)顶棚吊筋水材含水率这大,干燥后收缩变形,以及接头不紧密,起拱不准。

4)顶棚平整度不符合要求,部分位置抹灰层过厚,容易造成开裂。或是对面积较大的房间无采用吊挂麻丝束的做法。

⑴室内抹灰时使用的木凳、金属脚手架等架设应平稳牢固,脚手板跨度不得大于2m,架上堆放材料不得过于集中,在同一跨度的脚手板内不应超过两人同时作业。

⑵不准在门窗、洗脸池等器物上搭设脚手板。阳台部位粉刷,外侧没有脚手架时,必须挂设安全网。

⑶使用砂浆搅拌机搅拌砂浆,往拌筒内投料时,拌叶转动时不得用脚踩或用铁铲、木棒等工具拨刮筒口的砂浆或材料。

⑷机械喷灰喷涂应戴防护用品,压力表、安全阀应灵敏可靠、输浆管各部接口应拧紧卡牢。管路摆放顺直,避免折弯。

⑸输浆应严格按照规定压力进行,超压和管道堵塞,应卸压检修。

⑴推小车或搬运物料时,要注意不要碰撞墙角、门框等。压尺和铁铲等工具不要靠在刚完成的墙面抹灰层上。

⑵拆除脚手架时要注意慢拆轻放,不要撞坏门窗和墙面。

⑶要保护好墙上已安装的门窗及其它配件、窗帘钩(罩)、电线槽盒等室内设施,要及时清理砂浆污染。

⑷抹灰层凝结硬化前应防止水冲、撞击、振动和挤压。

⑸要保护好地漏、粪管等处不被堵塞。

⑴水泥:采用325号及以上的矿渣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白水泥和彩色水泥,所用水泥应是同一厂家,同一批号,一次进足用量。

⑶石米:颗粒坚实、洁净,1号石(大八厘)粒径为8mm,2号石(中八厘)为6mm,3号石(小八厘)为4mm,同品种石米要颜色一致,不含草屑、泥沙,最好是同一批出厂产品。

⑷福粉(石粉):干净、干燥。

⑸颜料:耐碱性和耐光性好的矿物质颜料。

⑴结构工程经过验收,符合规范要求。

⑵外脚手架牢固,平桥板铺好。

⑶墙上预留洞及管道等已处理完毕。门窗框已安装固定好,并用水泥混合砂浆将缝隙堵塞严密。

⑷墙面杂物清理干净,混凝土凸起较大处要酌情打凿修平、疏松部分要剔除并用水泥砂浆补平。

⑸木分格条在使用前用水浸透。

⑹水刷石应先做样板,确定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统一按配合比配料并派专人把关。

基层处理→吊直、套方、做灰饼及冲筋→做护角→抹底层和中层砂浆→弹线粘贴分格条→抹面层石子浆→修整洗刷→启条勾缝

1、基层处理:处理方法与一般抹灰相同。

2、吊垂直、套方、做灰饼:外墙面抹灰前要注意找出规矩。要在各大角先挂好自上而下垂直通线(高层建筑应用铁丝或在大角及门窗口边用经纬仪打垂线吊得重锤垂下),然后在各大角两侧分层打标准灰饼。再接水平通线后对墙面其余部位做灰饼。对于门窗洞口、阳台、腰线等部位也应注意进行吊垂直某住宅小区二期A标水电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拉水平线做灰饼,使墙面部位做到横平竖直。

3、冲筋、抹底(中层)灰:与内墙一般抹灰相同,但应注意因面层是含粗骨料的灰浆,故应做成平整但较粗糙的表面,并应划毛。

4、贴分格条:贴分格条时要注意按照设计要求或窗台(楣)、饰线等具体情况分格。分格条横竖线要布置恰当,应分别与门窗立边和上下边缘平齐,并不得有掉楞、缺角、扭曲等现象。镶贴时要先在中层砂浆上弹出分格墨线,然后用素水泥浆按照墨线粘贴分格条。分格条粘贴后要求达到横平竖直、交接通顺。

5、抹面层石子浆:抹面层前,先将底层洒水湿润,然后扫纯泥浆一遍,接着抹上1:0.3:1~1.5水泥福粉石子浆,厚度约为10mm。每一块分格内从上而下抹实与分格条持平,抹完一块检查其平整度,不平处及时修补后压实抹平,并把露出的石米尖棱轻轻拍打进去。同一方格的面层要求一次抹完,不宜留施工缝。需要留施工缝时,应留在分格缝的位置上。

6、修整、洗刷:待水份稍干,墙面无水时,先用铁抹子对已抹好的石米灰浆表面抹平揉压,使石料分布均匀,并使小孔洞压密,挤实。然后用横扫蘸水将压出的水泥浆刷去,再用铁抹子压实抹平一遍,如此反复进行几次,使石米大面朝外,达到石粒均匀、密实。等面层开始初凝(约六到七成干,用手指压上去没有指痕,用刷子刷不掉石粒时),用水杯装水由上往下轻轻浇水冲洗,将表面及石料之间的水泥浆冲掉,使石米露出表面1/3~1/2,达到清晰可见。冲刷时做好排水工作,可分段抹上阻水的水泥浆挡水,并在水泥浆上粘贴油毡让水外排,使水不直接顺着下部墙体底层砂浆面往下淌。待墙面干燥后,从各分格条的端头开始,小心起出分格条,并及时用素水泥浆勾缝。

7、施工程序:对门窗顶和两侧面、窗台、阳台、雨篷等部位都应先做,即先做小面、后做大面,以保证大面的清洁美观。以阳角部位应用清水由外往里冲洗。大面积水刷石一天不能全部完成,隔天施工时,在扫浆及冲水前,应先将头天做的水刷石用水淋至湿透,使之在沾上水泥浆后便于清洗。檐口、窗台、窗楣、阳台及雨篷底面,应按规范规定分别设置滴水槽或滴水线。

GB 50072-2021 冷库设计标准(带书签).pdf⑴材料的品种、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