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巴通万高速公路工程杨柏隧道进口拌和站施工方案巴通万高速公路工程Ⅰ标
杨柏隧道进洞口施工方案
杨柏隧道进口位于杨柏乡的鹿溪沟村,出口位于广纳镇铁山村DB11/T 1357-2016 综合档案馆档案数字资源管理规范,属于巴通万高速公路巴中市至通江县的第三条隧道。工程区地貌上总体属于盆地边缘低山~低中山区。隧道横穿山脊。山脊呈长方形,走向近北北东向,山脊走向与路线走向走向大角度相交,山顶高程811.2m。两侧主要为斜坡,地形坡度一般为30°~45°。
杨柏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出口段为小净距隧道。左线长2843.0m,设计高程460.5m~472.0m;右线长2821.0m,设计高程460.5m~472.0m;隧道进、出口端洞门形式为削竹式。
1、《巴万高速公路安全标准化实施细则》(试行)
3、《杨柏隧道进口平面布置方案》
规范杨柏隧道现场施工,树立葛洲坝集团品牌。严格按照巴通万高速公路项目标准化要求进行施工现场布置。场地布置按照“布局紧凑、功能齐全、标准统一、“规范文明、区域清晰、突出安全”的原则,充分利用洞口地形有限条件进行布置。拌和站场地布置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文明、环保、有序、安全”的特点,本着合理、节约、满足作业空间,便于管理的原则,因地制宜,降低工程成本。
2、根据施工部署、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区域划分,分阶段进行布置。
3、满足“规划整齐、结构统一、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要求。
拌和站设置按照“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配送化”原则进行标准化建设,封闭式管理,四周设置围墙及排水系统,并预留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及配合比信息监控系统部位,设置避雷设施和消防通道,入口设彩门及值班室。
本工程拌和站按功能划分,分为混凝土拌和站和喷射混凝土搅拌站两套系统,砂石料场共用一套,拌和站占地总长度约87m,宽度约56m,总占地面积约4900m2。混凝土拌和站采用HZS1000型大型拌和站两套,每套拌和站每小时生产混凝土60m3;喷射混凝土搅拌站采用HZS750型搅拌站一套,搅拌站每小时生产混凝土35m3。拌和站布置详见附图《隧道进洞口施工平面布置图》及《拌和站布置图》。
4.1生产区功能和要求
本标段混凝土拌和站采用HZS1000型双拼水泥混凝土拌和站,采用双拼搅拌站满足标准化备用搅拌机要求,并能够按合同工期要求完成生产任务。喷射混凝土拌和站采用单台HZS750型搅拌站,生产能力满足施工需求。
混凝土拌和楼采用全自动电子称量法计量,具备电脑控制及打印功能,生产记录可以进行信息化回放,每台拌和设备理论生产能力达到60m³/h,两套设备120m³/h,每天按8小时工作,每天拌和站理论生产可达960m³/d,喷射混凝土拌和站每天理论生产可达240m³/d,满足施工需求。
上料仓采用四仓式自动计量标准,粗集料按两种粒级进行采集和掺配,搅拌主机为封闭强制型,每座拌和楼上料仓为4个,上料仓口之间设置高度不小于1.0m的挡板,防止串料,同时上料仓口加设防雨棚,确保雨季施工配合比的准确性。
本站砂石料场设置4个储料仓和1个外加剂仓,料仓设置标示标牌,每种材料堆放区域采用40cm厚C20混凝土墙分隔,高度3.0m,避免材料混堆,同时严禁装载机铲料时铲底。为减小雨季、高温天气对砂石料的影响,砂石料堆放区设置防雨棚,防雨棚高度7.0m,满足机械设备操作空间。砂石料仓底高出外部地面20cm,修筑成向外顺坡,堆料区口与场内道路之间设置排水沟,防止堆料区积水并进行经常性清理,保持清洁。
外加剂仓库16.0×11.0m,用彩钢板搭设,地面与全区域场地同时硬化处理,然后用砖砌上搭5cm厚木板,确保外加剂储存离地30cm。外加剂存放高度不大于1.5m,离墙大于30cm,不同批次、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日期的外加剂分开存放,并设置统一的标示标牌。
拌和站前区靠近临时道路侧设置计量区、地磅及值班室,便于现场计量,本工程拌和站采用100T地磅进行重量计量。为保证现场施工环境,拌和站区域设置洗车池,进出运输车辆清洗后进出拌和站。拌和站排水系统统一布设,周边设置排水沟系统,确保场地不积水,拌和站内污水通过排水沟统一排至三级沉淀池并经过滤后排放,以免造成污染。
拌和站用电从拌和站南侧配电房接入各用电系统,配电房旁配置消防砂池等消防设施,配电房采用3.0×4.0m砖砌全封闭结构,门向外开启,内外墙表面抹灰刷白,并在其明显位置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等警示标示和责任牌,设置灭火器一组(两只)。拌和站各用电系统设置分级配电箱及开关箱,所有用电箱按标准化实施细则统一颜色样式,统一编号,并按要求布置灭火器,确保用电线路标准化配备、安全美观。
4.1.6水池、沉淀池
因拌和站距离现场现有水源较远,故拌和站用水需从鹿溪沟水沟内抽水过滤后采用高压水泵接送至现场拌和站水池,施工用水过滤采用砖砌水池,拟在现有水沟旁砌筑50m3过滤水池两座,以确保生产用水。供水管路铺设本着经济、实用原则铺设管道,管身颜色统一为绿色。
在拌和站场区后侧布置三级沉淀池和废料池。沉淀池采用平流式设计,其中第一级沉淀池设置成内倾的斜坡沟槽,沉渣定期用小型挖掘机清理,同时在沉淀池四周增设1.5m高隔离栅,并悬挂警示标志。
每套拌和设备设置3个粉料储存罐,其中散装水泥2个罐,粉煤灰1个罐。罐体地面固定拉线应不少于3根;每套设备3个罐体连接成整体,安装缆风绳和避雷设施;所有储存罐罐身上部涂“中国葛洲坝集团”的标志,3个罐体分别绘制“中国葛洲坝集团巴通万高速公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字体为白底黑字,竖向平行绘制。拌和设备安装冷水机组,水泥罐顶设喷淋降温设备,确保水泥搅拌温度符合要求,做到检验合格后再使用。水泥储存罐应配备除尘设备,减少粉尘污染。
4.1.8拌和站场地及交通
拌和站区域内道路与全区域场地采用20cm厚C20混凝土同时硬化处理,四周设置排水沟,场地硬化时同时浇筑,排水沟截面净断面尺寸不小于30×30cm。
拌和站内道路同时作为消防通道,为确保车辆安全通行,道路宽度设计12m,围绕拌和站建筑物布置,现场机械设备设置统一的机械设备停放区,闲置车辆统一停放,不得占用场区内通行道路,确保现场交通及生命安全通道畅通。
拌和机操作房前醒目位置应悬挂混凝土配合比标识牌,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标志标牌设置;宣传牌(拌和楼概况、危险源警示牌等)采用镀锌铁皮制作,油漆喷涂确保不褪色,数字采用红色彩笔填写,标识牌内应包括以下内容:水泥混凝土设计与施工配合比(含外加剂),粗细骨料的实测含水量及各种材料的每盘使用量等。
粉煤灰和水泥均采用罐装,螺旋送料器自动计量送料。
粉体外加剂和液体外加剂均采用罐装自动计量添加,禁用人工投料。
5.2.1外加剂为粉/粒状时的搅拌投料顺序
(细骨料+水泥+超细掺和料+粉/粒状外加剂)→搅拌均匀→加入所需用水量→砂浆充分搅拌→投入粗骨料→继续搅拌至均匀。
5.2.2外加剂为液体时的搅拌投料顺序之一
(细骨料+水泥+超细掺和料)→搅拌均匀→(加入所需用水量+液体外加剂)→砂浆充分搅拌→投入粗骨料→继续搅拌至均匀。
5.2.3外加剂为液体时的搅拌投料顺序之二
(细骨料+水泥+超细掺和料)→搅拌均匀→加入所需用水量→砂浆充分搅拌→投入粗骨料→液体外加剂→继续搅拌至均匀。
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1%;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和用水±1%。
搅拌混凝土前,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含水量每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搅拌时,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冬季搅拌混凝土前,先经过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要求。优先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法调整拌和物温度,但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加热水还不能满足要求或骨料中含有冰、雪等杂物时,也可先将骨料均匀地进行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水泥、外加剂及矿物掺和料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但不得直接加热。
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控制水泥的入搅拌机温度≯40℃。采取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规定要求。
6投产后质量、安全、文明、环保保证措施
1、建立以拌和站负责人、分管拌和站的试验工程师、主管拌和站的施工员为小组的拌和站施工质量、安全控制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拌和机组安装完成后,定期标定。
3、砂石料、水泥、外加剂等经项目部试验室自检合格,并报监理抽检合格后方可开始使用。
4、拌和机组的易损件有足够的库存,拌和机组按要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确保拌和机组的运行处于可控状态。
5、混凝土搅拌机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训练,考核合格发给操作证持证上岗,无证不准操作,混凝土搅拌机操作人员的管理由试验室负责。
6、使用前应检查确认离合器、制动器、安全装置等零部件齐全良好。钢丝绳完好,滚筒内不得有异物,并进行空车运转检查搅拌筒和搅拌叶的转动方向。各工作装置的操作、制动确认正常,方可使用。
7、混凝土搅拌机启动后,应等搅拌筒达到正常转速后进行上料,上料后要及时加水,添加新料必须将搅拌机内原有的混凝土全部卸出后才能进行,不得中途停机或在满载时启动搅拌机。
8、定期检查拌和站计量系统,保证投料精确。
9、严格按照试验的施工配合比进行配合料。
10、拌和混凝土时,采用配合比标示牌标示清楚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使操作人员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
11、严格按拌和机组的操作规程和混凝土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严禁野蛮施工。 混凝土拌和时,现场必须有试验人员进行旁站指导、检查和监督。
1、搅拌机在运行时,严禁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由无证人员代为操作。
2、作业中发现故障,不能继续运转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必须在电源开关处挂“正在检修,禁止合闸”警示牌,将搅拌筒内的混凝土清除于净,然后进行检修。
3、需要对搅拌机进行检查维修时,应先固定好料斗,并切断电源,处理障碍时,在电源开关处挂“正在检修,禁止合闸”警示牌,外面必须有人监护。
4、作业后,应切断电源锁好电箱,清理机内外的灰浆。
5、对搅拌机应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做好设备"十字"作业(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
6、所有电源线及接头按照国家有关用电安全要求布设,配电箱、配电房设置用电安全警示标志,并上锁由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1、对进场施工的队伍签定文明施工协议钢结构安装制作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把文明施工责任落实到实处,提高全体施工人员施工自觉性与责任心。
2、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拌和站,拌和站内应干净、整齐、无杂物、无积水。
3、砂石料、拌和机组采用标示牌标示清楚,文明、环保施工标示标牌布置满足标准化管理要求,专人管理和更换。
4、混凝土拌和完毕GB/T 38660-2020 物联网标识体系 Ecode标识系统安全机制,对拌和机组、混凝土罐车等进行清洗。
5、生产污水经过三级沉淀池沉淀净化后方可排入当地水系中,严禁污水私排乱放。
6、保证拌合站场地无大面积扬尘现象,地面无严重积灰,车辆行走无明显扬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