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古雷疏港路A1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⑶施工图设计单位: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施工图纸名称:古雷作业区至古雷港互通口疏港公路工程A1合同段(K0+000~K5+200)全长5.2公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1.2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中国银行运城分行办公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通部JTJ系列《公路工程试验规程》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1.1.3其他有关文件
⑴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管理手册》和《管理程序》。
⑵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技术规格书、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等。
⑶国家、福建省及漳州市建委颁发的有关建筑施工规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文件。
⑷我公司现有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方法及同类路基工程的施工经验。确保总工期的本企业施工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同类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⑸我公司拥有的先进机械设备、技术水平和各类资源。
古雷作业区至古雷港互通口疏港公路工程A1合同段(K0+800~K1+000)全长200m路基试验段。
1.2.2.l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施工顺序安排合理、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
工程开工前做好对原杜古线行车进行分流、改道和交通管制,避免和减少本工程施工对原杜古线交通流量和行车安全的影响;本合同段现状杜古线路基范围内埋设有源水管等市政管线和电缆、路灯,施工前应调查现场各种管网的分布情况,做好管线、电缆保护和搬迁工作。开工前安全保证措施首先落实到位,在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1.2.2.2优质高效的原则
1.2.2.3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进行多种方案综合比选,在保证安全、确保质量、满足工期、有利环保的原则下对施工方案进一步优化。
1.2.2.4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建设单位对本合同段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按照合理配置资源、组织平行及交叉作业,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对各工序作业时间加以控制。同时,搞好工序衔接,适时进度监控,及时修正作业资源配置,确保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1.2.2.5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上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过硬的技术人员和专业化水平高的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1.1工程名称:古雷作业区至古雷港互通口疏港公路工程A1合同段(K0+800~K1+000)路基试验段。
2.1.2工程地点: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杜浔镇。
2.1.3建设规模:经批准的古雷作业区至古雷港互通口疏港公路A1标段投资预算45306.7877万元,包括:①建安工程预算38834.2628万元;②进入总价由项目业主使用的资金额预算约8000万元。
2.1.4投资来源:项目采用BT模式融资建设。
2.1.5工程性质:市重点工程。
2.1.6建设单位:漳州市古雷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2.1.7勘察单位:福州市勘测院。
2.1.8设计单位: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1.9监理单位:。
2.1.10施工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2.1.11质量监督部门:。
2.1.12安全监督部门:。
古雷作业区至古雷港互通口疏港公路工程A1段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兼城市Ⅰ级主干道),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60米,双向六车道,两侧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一级公路(兼城市Ⅰ级主干道)
1∕20内涝水位(高于1∕100洪水位
2.5气象、水文、地质情况
2.5.2.1陆域水文
拟建场地内多处为近南北向沟或渠、池塘(基本属人工形成),水深为0.20~1.50米,由于地面坡降变化较小,地表水自然排泄缓慢,勘察期间场地内沟或渠、池塘的地表水水量或流量都较小,沿线水系较不发育,无大河流,主要为淡水,受海水涨潮影响,局部为咸水或上咸下淡。
沿线规划河道主要有林仓溪、东港溪、湖里溪、崎借溪等9条河道,规划河宽15~25米,10年一遇内涝水位3.1~5.2米。
2.5.2.2海域水文
东山海域不同重现期潮水位特征值
黄零高程相应潮位(m)
2.5.3地貌、地质条件
2.5.3.1沿线地形地貌
拟建路线纵向地形起伏较小,地面自然坡度大多均在10°以下,地形地貌条件可进行拟建道路改造建设。
2.5.3.2工程地质情况
拟建场地地下水发育,其类型如下:
①第四系沉积层孔隙水:分布于风积平原、海积层及山前冲洪积地带,含水层主要为砂土层,透水性较好,富水性强,接受侧向地下水和大气降水补给,迳流强,水位埋深较浅,水量较大,该层地下水在局部路段具有一定承压性质。
②基岩风化孔隙裂隙水:广泛分布于丘陵斜坡及风化基岩中,与基岩各部位裂隙发育程度及其间的连通性有关。透水性和富水性受构造裂隙的控制和影响,具各向异性,透水性相对较好。由于上部残积土、全风化层相对阻水作用,使该层地下水一般具有承压性质。基岩风化层孔隙裂隙水主要影响边坡稳定,第四系沉积层孔隙水对桥涵、基坑(槽)开挖影响较大。
公路沿线基岩以硬质岩为主,地形平缓,地貌单元较简单。未见危及线路安全的大型崩塌、滑坡及泥石流、地下洞穴、地裂等不良地质现象。测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东缘,受长乐—诏安断裂带控制。总体上沿线地质构造对本工程影响较小,沿线未见活动性构造发育,场地地质构造稳定,可进行公路建设。
本工程施工区内主要有以下不良地质现象:
①工程施工区内属低缓丘陵夹冲洪积沟谷地貌。沟谷处地表多为水田覆盖,且沟谷间及沟口处属地下水、地表水汇集区,水量丰富,地表分布有软塑状粘性土层,一般范围小,厚度小于2米,该类地基土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强度低,且在外载作用下有较大的沉降变形,采用清除、排水疏干、翻晒或换填等方法处理。对局部软土分布范围大,厚度大于2米的路段,视厚度情况,采用抛石挤淤、砂桩或加载预压改良。
②施工区内丘陵台地路段,天然坡角稳定:但局部残坡积层厚度大,土质较松软或遇水易软化,且有人为开挖或溪沟水侧蚀,在地下水地表水作用下,易产生小崩塌。场区内深挖路堑边坡施工后,由于天然山坡稳定平衡遭到破坏,采用安全坡率,并加强防护,同时应做好排水措施。
2.6.1交通运输条件
本项目在漳浦县杜浔镇区域内有高速公路、省道和密布的县乡公路网等。本工程为古雷作业区疏港路改造工程,目前该道路通行条件良好,各种材料均可采用汽车运至最近用料点。
本工程所在地漳浦县杜浔镇,居民聚居,电网发达,可保证工程用电。
本工程地处居民聚居区原疏港路路基下铺设有供水管网,生活用水利用供水管供水。工程用水:本项目沿线主要现状河道有林仓溪和东港溪,其中林仓溪流域面积0.67km2;东港溪流域面积16.8km2。河流流域面积小,河道短,来水陡涨陡落,平时河道干枯,只有在降水时才会产生径流。受海水倒灌的河沟,用水前进行水质化验,确保工程用水对建材无侵蚀作用,生产用水满足现场需要。
2.6.5建筑材料供应情况
本项目地处闽南平原丘陵地形区,沿线筑路材料较为丰富,砂石料在沿线各料场购买运至工地,各种筑路材料的具体情况如下:
工程所需的钢材、木材、水泥、沥青等这些材料属外购材。钢材可到三钢或周边地区购买,木材由本省调运,我省龙岩、三明、南平等地均盛产水泥且运输方便,国内的沥青产品质量性能不够稳定,本项目优先考虑采用优质进口沥青。
①石料:沿线石料较丰富,漳浦县及周边盛产多种建筑石材,其中花岗岩储量40亿立方米以上。这带的石料场盛产花岗岩,岩石质量好,本工程D标段基岩路堑边坡开挖后形成的部分合格石料也是石料的供应源之一,能满足工程需要。
②砂料:经济区所在的漳浦县是我国著名硅砂产地,硅砂总储量3.5亿吨,其中高品位硅砂储量1.7亿吨,己探明大型矿区3个。线路场地地表为大量风积砂,风积砂的工程应用需做必要的专题研究。
③粘性土:沿线粘性土比较丰富,可以利用部分路基挖方,部分从土场采集。粘性土使用前应先进行试验。
④路基填料:作为路基填料,主要有砂土和残积粘性土,沿线分布广泛。路堤可利用路基挖方填筑,部分欠方路段可就近借土,使用前应先进行试验。
⑤路面沥青骨料:本段公路的路面骨料料场专项委托。
第三章总体施工部署及施工工艺
经过前期努力,以下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具备开工条件。
(1)线路范围内征地已完成。
(2)有关路基工程的设计图纸审核完毕,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劳力均已进场,生产电力投入使用。
(3)横断面的复测工作已完成,试验路段的施工放样工作已完毕。
(4)路基填筑所需填料经我部中心试验室和驻地办试验室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取土场地已确定。试验资料见附件。
3.1.2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力进场准备情况
3.1.3材料进场情况
每层填筑厚度不超过30cm,按照四区段、八流程工艺进行填筑,四区段即为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查区段;八流程即为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碾压密实、检查签证、基面整形、边坡修整。至少试验5层。流程见附图1(路堤填筑压实工艺框图)。
通过试验段所获得的数据,确定压实的各种指标:设备类型、机械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松铺厚度和填料含水量等参数作为施工依据。
1、确定基床及其以下部分路堤大面积的施工工艺和有关工艺参数。
2、考核评价开挖、铺摊和碾压等关键机械设备配置的合理性。
3、考核灌砂法、环刀法的仪器设备的可靠程度,为大面积施工确立有效的检测手段。
4、提出试验报告,以利设计院对路基进行动态设计。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此地为亚热带海洋性季节风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多雨,四季常春。现在处于旱季期间,是路基施工的黄金时期,旱季一过,明年雨季来临,路基施工形势将十分严峻,因此我部抓紧在旱季期间进行路基施工。
路基试验路段建议开工日期为2012年5月21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12年6月9日。
填土路基采用机械化施工,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用挖掘机挖土和装载,自卸式汽车运土,推土机推平,平地机整平和用25吨压路机碾压。
3.5.1路基施工放样
路基施工前,根据复测过程的路线中桩及控制桩,放出路基线路中桩、路基坡脚、排水沟的位置,桩上标明桩号,并沿线路方向每10m做出路基横断面。
3.5.2场地清理及基底处理
在路基施工放样后,就路基范围内表层进行清理。先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皮、腐植土全部挖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对于填土路堤,当地面横坡不陡于1:10时,直接填筑路堤;当地面横坡在1:10~1:5时,将原地表土翻松,再进行填筑;当地面横坡陡于1:5~1:2.5时,将原地面挖成不小于1m宽的台阶,再填筑路堤。对填石路堤,在地面横坡大于30度,岩层表土不足30cm厚时,将表土清除,把岩面凿成内倾台阶再填筑路堤。填筑时由最低一层台阶开始分层填筑压实,将所有台阶填完后,按一般路基填筑。清除完后,用压路机压实并进行压实度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可进行填筑。
在路基填筑之前,首先做好路基施工排水工作。路基施工层表面做成2%的横向坡度便于排水,故在路基两旁做好排水沟。
路基填料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要经过我部中心试验室和驻地办试验室做试验,试验结果合格后方可使用。试验内容包括:
a、颗粒分析实验;b、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和颗粒比重试验;c、液、塑限试验;d、膨胀率和膨胀量试验;e、击实试验。
a、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试验;b颗粒分析试验;c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试验。
取土填筑路基时考虑到运距约为300m,我们采用挖掘机挖土和装土,用自卸汽车完成运土工作,用平地机和压路机完成整平和压实工作。
路基填筑时,填料的最大含水量应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当填土的含水量较大时,应将土摊开晒干,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压实。采用机械压实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为30cm,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根据设计要求路基每侧加宽30c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压实前要对填土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碾压。碾压时,第一遍应不振动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碾压时行驶速度宜用慢速,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纵向进退式进行。96区必须采用冲击式压路机碾压20遍,碾压时预留20~30cm的填土进行振动碾压。路基填筑过程中,每层都要对填筑宽度进行放样,并标出边线便于随时检查填筑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3.5.4压实工艺试验
土工试验的方法按公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执行,试验频率按《公路路基施工规范》执行。
3.5.4.1第一层填料的压实和检测
在第一层填料按照要求铺填完毕后,用选定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机械走行速度控制在2km/h。在前四遍中,各试验段每压完一遍,进行一次密实度和含水量检测,并作好记录;在第五遍至第八遍时,每两遍进行一次测试。经密实度检测后,如果测试的密实度不再提高,则停止该层的碾压试验。测点数量为核子密度六点,灌砂法二点、环刀法二点、K30荷载仪二点。
3.5.4.2第二层填料的压实和检测
第二层填料的铺填要求同第一层,要求分出不同的含水量试验段GB/T 51100-2015 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完整正版扫描、清晰无水印).pdf,按照第一层的做法进行碾压和密实度、含水量的测试,并相应作好记录。
3.5.4.3确定合理的施工控制含水量范围
对前两层测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合理的施工控制含水量范围。根据前两层的测试资料,求得填料干密度和含水量的关系,并结合填料的击实特性,确定后面压实试验填料含水量的允许范围,即施工控制含水量的上下限的数值。
3.5.4.4试验资料的分析和整理
试验结束后,对试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用于大面积填筑碾压施工工艺参数,提出试验报告。
3.6质量控制指标、检验频率和方法
室内外给排水及消防给水系统快速入门,152页可下载.pdf3.6.1路基填筑材料(CBR)应符合规范
路床顶面下深度(cm)
填料最小强度(C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