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除氧煤仓间、汽机房(主厂房)高支模施工方案XX化工有限公司动力车间二期
除氧煤仓间、汽机房(主厂房)高支模
地下室底板工程施工方案建设单位(签章):监理单位(签章):施工单位(签章):
日期:2014年月日日期:2014年月日日期:2014年月日
第五章高支模结构设计及计算
第六章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
第八章高支模安全技术措施
第九章高支模预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章高支模预防高空坠落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1、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规定,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需要编辑安全专项方案,并要求进行专家论证;本工程除氧煤仓间混凝土模板支撑高度最高处为14.7米,属于国家规定的高支模范畴,特编辑本方案。
主厂房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横向分为从11轴至18轴8列,纵向A、B、C、D轴。AB间(汽机房)的跨度为27m,BC间(氧煤仓间)的跨度为9m,CD间的跨度为8m。B、C、D列柱截面尺寸有600mm×1200mm,A~B列柱截面尺寸有600mm×1100mm、600mm×1000mm、600mm×800mm、600mm×500mm、500mm×500mm。
除氧煤仓间位于B~D轴间,B~D轴间分为4米层、7米层、11米层、13米层、27米层及31.18米屋面层,共6层;除氧煤仓间在▽13~▽27m之间为14米。
除氧煤仓间上部结构梁的截面尺寸有:400mm×1200(煤斗大梁)、300mm×800mm、250mm×600mm、250mm×500mm、200mm×300mm等规格
除氧煤仓间混凝土模板支撑高度最高处为14米,属于高支模结构,尤其是屋面模板支撑体系是本工程的一个关键,如何安全、牢固、环保、经济地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1、主厂房工程设计图;
2、除氧煤仓间框架施工图;、
9、本工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纸;
10、《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11、《模板与脚手架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区段划分:根据设计图纸,除氧煤仓间B、D轴交1、5轴为9M×24M,该施工部位平面位置较小,故划分为一个施工区段。
主厂房施工至13.0M时按本方案施工,其余各施工段采取立体和水平流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技术、生产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撑握施工图的内容、要求和特点,同时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的疑点做好记录,通过图纸会审,对图纸存在的问题,与设计、建设、监理共同协商解决,取得一致意见后,办理图纸会审记录,作为施工图的变更依据和施工操作依据,熟悉各部位截面尺寸、标高,制定模板初步设计方案。
重量0.25、0.5Kg
开口宽:17~19、22~24㎜
根据施工要求,高支模施工时,施工段配备架子工15人,木工15人,杂工10人。
4.1梁模板及支撑架的设计
1、梁的底模与侧模均采用15厚多层胶合板,次龙骨选用50×100㎜方木,梁底模木方平行于梁截面支设,间距为200㎜,主龙骨采用Φ48*3.5㎜钢管,横向间距400。
2、主梁底采用三排立杆,立杆沿梁宽间距为400㎜,中间的立杆位于梁宽方向的正中位置,梁两侧的立杆要在梁的截面以外。立杆的纵向间距为800㎜;水平杆间距为1500㎜。
3、主梁支撑体系与结构柱连接,并单独设置剪刀撑,保证周边板、次梁模板及支撑体系拆除后的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4.2顶板模板及支撑架的设计
1、顶板模板采用15厚多层夹合板,次龙骨选用50×100㎜方木,间距为400㎜,主龙骨采用Φ48*3.5钢管,间距800㎜。
2、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设计为:立杆间距800mm,水平杆每1500mm一道,架体纵横相连,设剪刀撑。在脚手架的底端之上200mm,设纵横扫地杆。
3、次梁及板的模板体系与主梁相对独立,便于模板支撑体系得分批拆除,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80%开始拆除板底、次梁模板及支撑体系,待屋面混凝土浇筑完成,主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100%,才能开始拆除主梁支撑体系及模板。
1、满堂模板支架四周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3、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小于6米,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º~60º之间。
4、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米,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到杆件端部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剪刀撑的斜杆与基本构架结构杆件之间至少有三道连接,其中斜杆的对接或搭接接头部位至少有一道连接。
1、需在立杆下垫木方和模板,加大承压面积。先在混凝土面上垫一块约500×500㎜宽的旧模板,在旧模板上垫上50×100木方,然后在木方上面架设脚手架立杆。
2、楼面梁板的支撑地面为13m处梁板结构。为保证上部荷载的有效传递,在浇筑楼面梁板砼前,13m处梁板结构模板支撑体系暂不拆除,通过模板支撑体系将上部荷载进行传递。
第五章高支模结构设计及计算
按梁最大矩形截面计算,截面尺寸为400mm×1200mm(宽×高)。
5.1.1大梁底模计算
底模自重0.5×(0.40+2×1.2)×1.2=1.68KN/m
混凝土自重25×0.4×1.2×1.2=14.4KN/m
钢筋自重1.5×0.40×1.2×1.2=0.864KN/m
振捣砼荷载2.0×0.40×1.4=1.12KN/m
荷载设计值合计q1=1.68+14.4+0.8640+1.12=18.064KN/m
底模下的次龙骨间距为0.25m,是一个多等跨连续梁,综合考虑,故按四等跨计算。
按最不利荷载之中结构静力表示得:
挠度系数:KW=0.967
截面抵抗矩:W=bh2/6=400×152/6=15000㎜3
剪应力:t=3V/(2bh)=3×4.41×103/(2×400×15)=0.903N/㎜2
<容许应力fv=1.3N/㎜2
荷载不包括振捣砼的载荷,则q1=16.944KN/m
ω=KWql4/(100EI)=0.967×16.944×2504/(100×9×103×400×153/12)=0.014㎜
<容许挠度[ω]=l/720=250/720=0.347㎜
底模自重0.5×(0.40+2×1.2)×0.25÷0.40×1.2=0.70KN/m
混凝土自重25×0.40×1.2×0.25÷0.40×1.2=9.0KN/m
钢筋自重1.5×0.40×1.2×0.25÷0.40×1.2=0.54KN/m
振捣砼荷载2.0×0.40×0.25÷0.40×1.4=0.7KN/m
荷载设计值合计q1=0.70+9.0+0.54+0.7=10.94KN/m
次龙骨下的主龙骨间距为0.4m,是一个两等跨连续梁,综合考虑,故按两等跨计算。
按最不利荷载之中结构静力表示得:
截面抵抗矩:W=bh2/6=50×1002/6=83000㎜3
剪应力:t=3V/(2bh)=3×2.74×103/(2×100×50)=0.82N/㎜2
<容许应力fv=1.7N/㎜2
荷载不包括振捣砼的载荷,则q1=10.24KN/m
<容许挠度[ω]=l/200=400/200=2㎜
5.1.3主龙骨(大横杆)验算
1)主龙骨(大横杆)承受荷载主要为次龙骨传来的集中荷载:
根据以上次龙骨承受荷载计算,每根次龙骨承受的荷载设值为F1=q1×0.40=10.94
×0.40=7.111KN,则主龙骨(大横杆)承受的集中荷载设计值为F=7.111/3=2.37KN。
主龙骨(大横杆)的立杆间距为0.8m,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综合考虑,故按四等跨计算。
按最不利荷载之中结构静力表示得:
挠度系数:KW=2.657
剪应力:t=3V/(2A)=3×3.13×103/(2×489)=9.60N/㎜2
<容许应力fv=125N/㎜2
荷载不包括振捣砼的载荷,则F1=10.24×0.10=6.66KN/m,F=2.22KN/m
ω=KWFL3/(100EI)=2.657×2.22×8003/(100×2.06×105×12.19×104)=0.0012㎜
<容许挠度[ω]=l/200=800/200=4㎜
5.1.4立杆稳定性计算
由于主梁底有三根立杆,立杆的实际受力很不均匀,实际情况是全部竖向荷载中间立杆受力68%,两边立杆各受力16%(摘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筑施工安全设施计算书编制范例》)。
根据以上主龙骨(大横杆)承受的集中荷载设计值为F=7.111/3=2.37KN。则中间立杆承受的集中荷载设计值为3×7.111×68%=4.84KN,边上立杆承受的集中荷载设计值为7.111×16%=1.14K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4.84+1.632=6.472KN
钢管横断面面积A=489mm2
钢管回转半径为=15.8mm
则压应力:长细比:λ=L/i=1500/15.8=95查表稳定系数ф=0.625
由б=N/фA=6.472×1003/0.625×489=21.18N/mm2<215N/mm2
连接大横杆与立杆的扣件承受的最大力为4.84KN,每个扣件可承受力为10KN,因此采用单扣件可满足要求。
已知T=30OC,v=2m/h,β1=1.2,β2=1则
F1=0.22·γc·T·β1·β2·v0.5
=0.22×24×200/(30+15)×1.2×1.0×20.5
F2=γc·H=25×2=50KN/㎡
取两者较小值,即F1=39.82KN/㎡计算。
乘以分项系数:F=39.82×1.2=47.78KN/㎡
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4KN/㎡
乘以分项系数4×1.4=5.6KN/㎡
上两项系数合计47.78+5.6=53.38KN/㎡
根据立档间距为400㎜,则荷载为:53.38×0.4=21.35KN/m
乘以折减系数,则q=21.35×0.9=19.22KN/m
截面抵抗矩:W=bh2/6=1000×152/6=54000㎜3
受弯应力值:σ=M/W=372.01×103/54000=6.89N/㎜2<容许应力fm=13N/㎜2
剪应力:t=3V/(2bh)=3×4.77×103/(2×300×18)=1.33N/㎜2<容许应力fv=13N/㎜2
取侧压力F=39.82KN/㎡化为线荷载39.82×0.4=15.928KN/m
<容许挠度[ω]=l/200=400/200=2.0㎜
5.2顶部楼板模板验算
楼板厚度按120mm计算。
模板及支架自重力标准值0.3KN/㎡
混凝土重力标准值25KN/m³
钢筋自重标准值1.1KN/㎡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2.5KN/㎡
荷载标准值:F1=0.3+25×0.12+1.1+2.5=6.9KN/㎡
F2=(0.3+25×0.12+1.1)×1.2+2.5×1.4=8.78KN/㎡
按最大值取F=F2=8.78KN/㎡,由此得到q=F2*1=8.78KN/m;
底模下的次龙骨间距为0.4m,是一个多等跨连续梁,综合考虑,故按四等跨计算。
按最不利荷载之中结构静力表示得:
截面抵抗矩:W=bh2/6=1000×152/6=54000㎜3
剪应力:t=3V/(2bh)=3×2.4×103/(2×1000×15)=0.20N/㎜2<容许应力fv=13N/㎜2
荷载不包括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则q1=6.18KN/m;
<容许挠度[ω]=l/200=400/200=2㎜
底模自重0.5×0.4×1.2=0.24KN/m
混凝土自重25×0.4×0.12×1.2=1.44KN/m
钢筋自重1×0.4×0.12×1.2=0.0576KN/m
振动荷载2.0×0.4×1.4=1.12KN/m
合计q1=0.24+1.44+0.0576+1.12=2.85KN/m
次龙骨下的主龙骨间距为0.8m,是一个多等跨连续梁,综合考虑,故按四等跨计算。
按最不利荷载之中结构静力表示得:
截面抵抗矩:W=bh2/6=50×1002/6=83000㎜3
剪应力:t=3V/(2bh)=3×1.602×103/(2×100×50)=0.481N/㎜2
<容许应力fv=11N/㎜2
荷载不包括振捣砼的载荷,则q1=2.11KN/m;
<容许挠度[ω]=l/200=800/200=4㎜
5.2.3主龙骨(大横杆)验算
1)主龙骨(大横杆)承受荷载主要为次龙骨传来的集中荷载:
根据以上次龙骨承受荷载计算,每根次龙骨承受的荷载设值为q1=3.23KN/m,则主龙骨(大横杆)承受的集中荷载设计值为F=3.23×0.8=2.584KN。
主龙骨(大横杆)的立杆间距为0.8m,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综合考虑,故按四等跨计算
GBT50353-2013标准下载按最不利荷载之中结构静力表示得:
挠度系数:KW=1.581
剪应力:t=3V/(2A)=3×1.76×103/(2×489)=5.4N/㎜2
<容许应力fv=125N/㎜2
荷载不包括振捣砼的载荷,则q1=2.11KN/m,F=2.11×0.8=1.69KN/m
水泥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30108-2004)ω=KWFL3/(100EI)=1.581×1.69×8003/(100×2.06×105×12.19×104)=0.0005㎜
<容许挠度[ω]=l/200=80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