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大道施工方案

龙江大道施工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74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龙江大道施工方案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投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中标后指导施工的依据。在编制时对目标工期、工程质量、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安全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及可行性。

(1)招标人提供的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广东]楼房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2)招标人提供的开工程设计施工图。

(3)工地现场考察所得资料。

(4)依据我司内部企业标准、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

(5)依据我司现有的技术力量、设备能力,及成功的施工手段和经验。

(6)有关公路施工及安全防护等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坚持科学先进的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顺序,贯彻建筑法和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

(2)运用网络技术分段流水作业,组织施工;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

(3)搞好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协调,选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统筹全局,安排切实可行的施工顺序,达到均衡施工;从实际出发,作好人力、物力的平衡。

(4)充分利用场地,作好生产、生活设施的布置,充分利用设备及材料组织施工。

(5)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采用先进适用的施工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办法。

龙江大道是巫山县早阳旅游新城江东组团中,规划的一条城市主干路,是江东组团规划区中部的骨架交通要道,它主要具有组团的服务功能,同时兼顾组团对外交通联络功能,通过龙江大道的建设,不但能加强江东组团的对外联系,同时对组团内部的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道路采用城市主干路标准进行设计,设计速度30km/h,双向六车道或四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31m或24m(不含两侧各3.5m建筑后退红线),车行道宽度22m或15m,两侧各设置4.5m宽的人行道,其中道路K0+956.608~K2+200段为双向六车道标准,道路K2+200~K2+766.401段为双向四车道标准,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第二节地理位置及其他条件

本项目位于大宁湖东侧江东组团,与新县城隔江相望。江东组团通过国道S103,经新建的巫山长江大桥,相互联系起来。同时与龙江大道相交的环湖景观大道已设计,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2、供水、供电及通讯条件

项目所在区域附近为县城开发区,水、电、通讯等设施接入方便,比较利于道路建设。

3、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工程所需石料、砂料、钢材、水泥、木材、沥青和水均可在巫山县城或附近区域内解决,且质量和数量均能满足道路建设的需求。

项目区地形地貌特征受区域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属中、浅切割褶皱侵蚀、剥蚀低山深丘地貌,总体地势呈东高西低。总之,项目区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跨中低山及河谷地貌,沟谷发育,岸坡高陡;地形地貌条件复杂。

勘察区为岩溶槽谷地貌类型,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岩溶孔隙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显示,场地内无地下暗河,因此场地勘探孔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故地下水对钢筋、砼的有微腐蚀性。

根据周围环境情况分析,附近无具有腐蚀性的工业厂矿等,环境水和环境土对砼有微腐蚀性。

(1)李家湾滑坡段基本情况

本标段中包含李家湾滑坡段,基本情况如下:根据《巫山县城江东片区库岸综合整治工程勘察报告(初勘阶段)》,李家湾滑坡位于巫峡镇龙江村李家湾一带,滑坡处地貌上为一倾向北西的斜坡,平均地形坡度25°,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可达30°~40°,多人工陡坎,总体上滑坡上下较陡、中部较缓,呈稍有凸出的缓坡台状特征。滑坡中部发育两条浅切沟槽,与坡向一致,切深分别为3~9m。滑坡前缘为李家湾沟,南西向流入大宁河,沟底高程130~200m,沟坡陡,多陡崖,地形坡角35°~60°。滑坡后侧为一北东走向的山梁,山脊高程287~313m。滑坡北东侧为陡坡,地形坡角25°~55°,多陡坎。滑坡南西侧发育一浅切冲沟,切深8~13m,沟底宽5~15m,沟底纵坡降15~25°,上游陡,下游缓。

李家湾滑坡纵长190~270m,横宽400~500m,前缘高程135~187m,后缘高程268~291m,滑体厚度10.5~29.5m,总面积约11×104m2,平均厚度16.7m,体积约184×104m3,为大型中层顺层岩质滑坡。

4、拟建工程(龙江大道)对李家湾滑坡的影响评价

由于《库岸综合整治工程》未对李家湾滑坡进行有效的治理,仅部分剖面提高其稳定,目前库岸整治工程还未实施完成,本项目又在滑坡前缘及中部进行大规模的高切方,对李家湾滑坡的稳定性影响大,建议龙江大道开挖应与滑坡治理相结合。

根据初步勘察报告和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勘察区范围及邻近地段未发现崩塌、泥石流、断层破碎带、地下洞穴、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勘察区内不良地质现象表现为岩溶和滑坡。

1、龙江大道道路技术指标

K0+956.782~K2+200段:31m=4.5m+11m+11m+4.5m

K2+200~K2+766.401段:24m=4.5m+7.5m+7.5m+4.5m

车行道正常横坡1.5%,路缘石高出路面20cm

根据《江东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龙江大道3标(K2+100~K2+766.401)道路标准路幅宽度31m或24m(不含两侧各3.5m建筑后退红线),分配形式如下:

路幅标准宽度31m=4.5m(人行道含植树)+11m(车行道)+11m(车行道)+4.5m(人行道含植树)。

路幅标准宽度24m=4.5m(人行道含植树)+7.5m(车行道)+7.5m(车行道)+4.5m(人行道含植树)。

龙江大道3标段(K2+100~K2+766.401)路幅宽度为31m或24m,双向六车道或双向四车道,车行道宽为22m或15m,两侧人行道(含植树)宽度各为4.5m。

路基压实度一般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面底面以下路基不同深度的压实度如下: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的压实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满足上表的规定。

填方边坡每8m高一阶,至上而下分级,第一级边坡坡率1:1.5,第二级边坡坡率1:1.75,第三级及以下各级均为1:2.0,每级边坡间设2m边坡平台,边坡平台设以1:25的外倾横坡,利于排水。

当填方边坡高度大于16m且为斜坡路堤时则通过稳定性计算确定边坡坡比,并视稳定情况作相应的特殊设计,具体详见特殊路基设计。

在地表水不易疏干、地表排水不畅或地下水丰富地段,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排水盲沟。

本路段挖方边坡高度,挖方边坡高度每8m高一级,每级间设2m宽的边坡平台,至下而上分级,除顶边坡坡率为1:1.5,其余各级边坡坡率均为1:1.0。

挖方边坡高度每8.0m高一级,每级间设2.0m宽的平台并绿化;在岩土交界面及岩石强弱风化分界面,可调整分级高度或设置成折线。另外挖方边坡于第3、6、9级边坡平台设置分级平台排水沟。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方路基边坡参照以上填方路基边坡执行、挖方路基边坡参照以上挖方路基边坡执行。

填挖交界路基,半填半挖路基填方区必要时可采用冲击碾压或强夯等进行增强补压,以消减路基填挖间的差异变形。填料的选择时,当挖方区为土质,应优先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同时对挖方区路床0.8m范围内土体进行超挖回填碾压,并在填挖交界处路床范围内铺设土工格栅;当挖方区为坚硬岩石时,可采用填石路堤。另外若填挖交界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较深情况,可取消盲沟。

龙江大道3标段(K2+100~K2+766.401)中K2+100~K2+160段右侧存在填方高度大于20m的高填方路段,需对填方高度大于8m路基采用钢塑双向土工格栅处理,具体为:土工格栅铺设伸入预计稳定滑动面5m,布设格栅长度为20m,层与层的距离为0.5m,土工格栅根据需要铺设于每级边坡间边坡平台处,土工格栅铺设范围为边坡平台上下各1.0m范围内。

龙江大道3标段(K2+100~K2+766.401)中K2+280~K2+766.401段左侧为李家湾滑坡清方段,即该侧道路边坡按照《地质详细勘察报告》中李家湾滑坡剖面地勘确定的滑动面进行清方卸载,具体为:边坡自下而上,先放一级坡,坡高8m,然后设以边坡平台(平台宽度根据具体地勘而定,2~26m),一直开挖到李家湾主滑动面为止,然后按既有主滑动面进行清方处理。

道路路基排水主要由道路的雨、污水系统进行排水。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技术规范应当解决好路基排水的问题。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共设置1道d2000的钢筋混凝土临时圆管涵。钢筋混凝土临时圆管涵设置位置为K2+274.498;挖方路段的路堑边坡应在坡顶以外5m设置截水沟;填方边坡坡脚设置临时排水边沟,短期内直接用土沟,若需长期使用可采用M7.5浆砌片石加固,将地表水引排至低洼处,通过既有、临时排水系统达到排水目的。

修筑涵洞前应先整平并压实路基,在路基两旁根据现场需要可设置临时排水边沟、挖方截水沟,防止路基被冲刷。圆管涵、排水沟设置位置和涵(沟)底高程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临时排水设施将随着城市建设和管网系统的完善逐步取消。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压实或换填等技术措施处理,其压实度不小于96%,或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碾压。

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5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

涵洞、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或石灰土。

(10)填方区土工格栅要求

李家湾滑坡K2+280~K2+766.401段两侧均为绿化用地,因此该段原则上按照永久边坡处理,即K2+280~K2+766.401段左侧采用菱形网格护坡进行坡面护坡;K2+280~K2+766.401段右侧坡高较小,采用喷播植草进行坡面防护。

(1)车行道具体结构组合

路面设计弯沉Ls=24.0(0.01mm)

粘层:0.3~0.6kg/m2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0.7cm

透层:0.7~1.5kg/m2改性乳化沥青透层

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含量5.5%)厚20cm

底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含量4%)厚30cm

人行道面砖采用花岗石面砖(30cm×30cm×3cm或20cm×40cm×3cm)

2cm厚的1:3水泥砂浆找平层

15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含量4%)作为基层

路缘石和路边石均采用花岗岩,其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5MPa。直线段的路缘石及路边石按0.9m一节,转弯处的路缘石和路边石按0.45m一节,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45cm,安装路缘石及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积水。

根据规划,片区近期以大宁河为主要供水源,在片区上游建造一座给水厂供水,供水量3.8万m3/d。

(2)管线每隔500m设置一个检修阀门井,阀门间高处设排气,选用DN75排气阀且垂直安装在管线上,低处设排水,选用DN150排泥阀,用于排除沉淀物,以及检修时放空管内存水,其放空的水应就近引入市政雨水井且保证不产生二次污染。

(3)设计管顶覆土约为0.8~1.1米。

管道上的蝶阀、排气阀、泄水阀、消火栓等均作检查井及井盖(座),各种阀门检查井均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05S502);所有阀门、伸缩器下方均应按要求设置支墩。

(4)给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过街和车行道上的给水管采用焊接钢管。

(1)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火灾时按供水系统同时两处发生火灾,每处消防水量25L/s,总消防水量50L/s,火灾持续时间2小时。

(2)供水管道上市政消火栓沿给水管道敷设,间隔110米布置,其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但最大间距不得超过120m。

(3)采用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并有明显的标志。

(4)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

(5)消火栓采用国标图集地上式消火栓。

主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过街和车行道上的给水管采用焊接钢管。给水管道在道路下,覆土按0.8~1.1米控制

(1)给水管过街处一律采用钢管,一律用Q235B级钢焊制。

(2)管道的椭圆度不应超过0.01D(D为管外径),在管节的安装端不得超过0.005D。

(2)采用T型胶圈接口,橡胶圈应由管道供货厂家配套供应,其物理性能应满足有关国家规定。外部不需防腐,其内部防腐采用水泥砂浆防腐,并已在制造厂内完成。

1、管道必须敷设在原状土地基上,局部超挖部分应回填夯实.当沟底无地下水时,超挖在0.15m以内时,可用原土回填夯实,其密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天然土的密实度;超挖在0.15m以上时,可用石灰土或砂填层处理,其密实度不应低于95%,当沟底有地下水或底土层含水量较大时,可用天然砂回填。

3、管道附件或阀门,管道支墩位置应垫碎石,夯实后按设计要求设混凝土找平层或垫层。

4、对软弱管基及特殊性腐蚀土壤,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对岩石基础,应铺垫厚度不小于0.15m的砂层。

2、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

(1)布置基本情况:道路路幅宽度为31m、24m,雨水管道双侧布置在道路前进方向人行道下。具体布置位置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

(2)雨水全线共一处排出口:设计终点处接入环湖景观大道雨水系统,出口管径d1800。

2、道路污水管道布置:

(1)道路路幅宽度为31m、24m,污水管单侧设置在南侧人行道下,具体布置请参考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

(2)污水按道路坡向布置,终点接入沿大宁河截污干管,具体排水系统走向详见污水系统图。

三、排水管材及附属构筑物

(1)HDPE双壁波纹管管道采用砂垫层基础。

(2)管顶覆土深度在0.7~5.0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20°混凝土基础;覆土在6.0~7.5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80°混凝土基础;覆土小于0.7m(适用于雨水口连接管)的排水管基础采用满包混凝土加固。

(1)双壁波纹管采用双橡胶圈承插连接,管道承口应放在进水方向,插口放在出水方向,与检查井连接采用短管连接,管道与井壁间采用中介层,加水泥沙浆,中介层材料由厂家提供,承插头距离检查井不小于1.5m。

(2)钢筋混凝土管道接口基础较好时其接口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刚性接口。

(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

(3)埋深<6米检查井采用素混凝土现浇检查井;埋深≥6米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检查井。

在雨污水管道每隔500~600m的普通检查井内,设置沉泥曹,深度0.5m。沉泥井具体设置详排水平面图。

当跌落水头大于1.0m、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或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时砖混结构施工方案,设置跌水井。跌水井井盖、井座、爬梯同一般检查井要求。做法详见相关大样图。

(1)本工程采用C30砼砌块砌筑双箅雨水口,雨水箅为新型复合材料成品做法详本图册《路边复合材料蓖雨水口大样图》。双箅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25L/s。

(2)雨水口连接管采用II级钢筋砼管,管径为d300mm,以不小于1.5%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连接管管材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并采取360°混凝土包封。

第七节主要项目实物工程量表

挖运一般土方(清表土)

挖运一般土方(本段利用)

挖运一般石方(本段利用)

JB/T 7946.3-2017 铸造铝合金金相 第3部分:铸造铝合金针孔翻挖填前碾压(填方区清表后)

挖运一般土方(暂按外运4k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