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三环襄轴1#倒班楼工程高层测量施工方案四、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2
五、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4
【河北图集】J16J158:CDPA轻集料连锁砌块复合保温连锁砌块构造(带书签)六、基础部分的施工测量 5
七、地上结构施工测量放线 6
八、基坑变形观测及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7
1.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3三环襄轴1#倒班楼施工图纸。
2.1工程名称:三环襄轴1#倒班楼工程。
2.2工程地点:邓城大道以北,内环路以西。
2.3建筑面积:总建筑6044.17㎡。
2.4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5建筑设计:地上6层。
2.6结构标高:±0.00相对于总图绝对高程68.75米
3.1对本工程使用的测量仪器(全站仪、经纬仪、激光垂准仪、水准仪等)进行鉴定、校核。
3.2核定使用的量具(50米钢尺及5米钢卷尺)。
3.3校核定位依据(红线桩、建筑物角点及水准点)。
3.4了解设计意图,审核施工图纸,并对图纸中的轴线、标高等尺寸数据进行计算、检查。
3.5配备具有上岗资质的专业测量人员。
3.6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测量仪器。
测量设备必须送到国家受权的计量单位检定,合格后并出具合格检定证书方可使用。
4.1平面控制网布设依据:
现场根据建设单位出具的三环襄轴倒班楼工程现场建筑物定位点和放线点成果表,进行轴线控制网布设。(坐标位置详见现场坐标布置图)
4.2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4.2.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4.2.2布设平面控制网,因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及施工现场实际平面布置选择轴线点位;
4.2.3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2.4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4.2.5明确为工程服务,对工作负责的工作目的。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测法科学、简洁、精度合理相符的工作原则。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由有关主管部门验线的工作制度。
4.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
首先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点进行复测、校核。用智能型全站仪(测距精度2+2ppm.D测角精度1″)进行距离、角度复测,点位精度达到行业标准和相关要求,成果质量合格,可以使用。根据施工流水段和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地下结构外控、地上结构内控的测量方法。沿建筑物基坑在易于保护且互相通视的地方布设控制轴线。用全站仪测设出该轴线点位的坐标,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加以保护。并报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作为工程施工的轴线控制网。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框架、连续程度一般的建筑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控制网采用二级技术指标定位放线施测。
为了保证工程定位的准确性,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施工现场易于保护的位置引测三个坐标控制点,并和测绘院在现场做的定位桩经角度、距离闭合无误。做好标记,作为现场的一级控制网。在土方施工过程中,及时对轴线控制桩位进行复测。对已破坏的控桩桩位及时补测。防止因碰动、辗压造成轴线偏移。在基坑开挖完成后,再次复核轴线控制桩,并对轴线桩位搭设钢管围护。
4.4±0.000m以上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
为了保证轴线竖向传递的精度要求,地上结构放线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垂准仪投测轴线。在建筑物首层测设室内控制网,基准点设在各控制轴线的交叉点上。根据施工流水段,以基坑周围的轴线控制网,直接在首层用全站仪测设出内控轴线点位的坐标,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做好标记并加以保护。并报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作为地上结构施工的轴线控制网。
5.1高程控制点的引测是依据三环襄轴倒班楼工程水准控制点位置进行引测量。
5.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5.3场区内至少应有二个水准点,水准点距离基坑应大于15米.水准点的布置在易于保护的地方。
5.4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往返校差、附合或环闭合差(mm)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5.5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5.5.1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5.5.2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三、四等精确至1mm。
六、基础部分的施工测量
6.1现场工程桩都已施工完毕,所以工程测量施工应从土方开挖测量开始。土方的开挖,严格按照1:1要求放坡,满足施工作业面,并控制好轴线及标高。土方开挖接近基槽设计标高时,及时将轴线控制桩引测到基坑,并加以保护,作为施工过程中不同标高分界线及基槽边线等位置土方清理的依据。待基底土方清理到设计标高后,再把轴线控制桩重新引测至基槽底,复测无误后,加以保护。
6.2在垫层施工前,用引测至基槽的轴线控制桩,把基槽边线和不同标高基础的分界线投测出来,作为垫层施工的依据。当基础垫层浇筑完后,将轴线、边界线、墙柱位置线测设出来,并以墨线在垫层上弹出来,作为基础结构模板支设依据。施测中必须严格保证精度,严防出现错误。轴线投测完毕后,经自检合格,报项目测量部验收合格后,填写报验表,报请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
6.3在土方施工到接近基底设计标高时,严格控制土方开挖的标高,禁止超挖。及时复测引测的标高桩,基槽底不同区域的标高有所不同,根据引测至基坑里的轴线控制桩把不同标高的区域分隔开,作为不同标高区域土方清槽的依据。
6.4在土方施工到接近基底设计标高时,同时把标高引测至每一个工程桩上,用红油漆做好标记,作为破除工程桩桩头混凝土标高的依据。土方清理到设计标高后,把标高引测至每根桩的钢筋上,作为垫层施工的依据。在垫层浇筑完后,在基槽验线时,检查垫层顶面标高。
6.6标高抄测经自检合格,报项目测量部验收合格后,填写报验表,报请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
七、地上结构施工测量放线
7.1当工程施工到±0.000m后,在首层测设内控制网,基准点设在距各控制轴线平移1.000m的交叉点上。因用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为保证竖向投测精度,布设基准点时要避开墙、柱、梁等。
7.2在首层内控基准点处埋设100×100mm钢板,钢板通过锚脚与首层板筋焊牢,在钢板上放出控制点,经闭合无误后用钢针在钢板上刻画十字线,作为内控制网的基点。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与首层控制点相对应的地方均预留20×200mm小方孔,以便于基准点的竖向投测。
7.3在测量放线时,使用激光垂准仪由内控制点直接向各施工层投测轴线,为保证投测的精度,在投测轴线时,旋转激光垂准仪,并移动接收靶让激光光斑旋转的轨迹,与接收靶同心,然后全圆等分取中为轴线的控制点,投测完毕后用经纬仪和钢尺检查引测上来的控制点是否有误,并对误差情况进行平差调整后方可作为该楼层放线的依据。投测示意图如下:
7.4施测中必须严格保证精度,严防出现错误。轴线投测完毕后,经自检合格,报项目测量部验收合格后,填写报验表,报请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
7.5轴线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
7.6标高的竖向传递采用悬吊钢尺丈量法。在首层的墙柱上做好+500mm的标高线。选择高程竖向传递的位置,应满足上下贯通、竖直量尺的条件,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做出结构+500mm或建筑+1000mm整数水平线,作为各层施工的标高依据。各层的标高均应由首层+1000mm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向各施工流水段传递上去的标高,均不少于2处。取其较差的平均值作为抄平的基准点。
7.7标高抄测经自检合格,报项目测量部验收合格后,填写报验表,报请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
八、基坑变形观测及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8.1变形观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只适用于本工程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参考。
8.2在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外四周做好变形观测基准点,基坑变形观测到结构出±0.000m,室外土方回填完成后结束。
8.3建筑物沉降观测基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的基准点离施工建筑物最少15m,对建筑物观测时不转点为宜,为相互检查校对,沉降观测基准点不少于三个。
8.4本工程建筑物沉降观测点每楼共设置2个观测点。结构施工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在施工期间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或复工前进行沉降观测。
8.5当结构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沉降观测终止时间要以沉降观测量大小及沉降速度来确定,并以月沉降量不超2mm时,沉降基本稳定,可以结束观测。
8.6整理沉降观测成果,计算观测的沉降量和前后次观测同点高差和累计沉降量,并将整个建筑物沉降观测资料提供给有关部门存档。沉降观测资料不光要及时整理,还要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资料的一部分。
8.7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如实反映出建筑物观测情况,确保工程施工,应做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观测路线固定。
9.1.1测量工作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9.1.2测量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要做到步步校核。
9.1.3所有归档的资料和需交付顾客的测绘产品必须经过作业人员的自检、工程主持人检验和项目最终检验。
9.2.1生产准备阶段的控制
1)根据测绘生产任务,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编制测量方案。
2)由测量人员对作业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测绘成果进行校测、核算,并记录校核结果。
3)根据现场情况配备满足施工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
9.2.2生产阶段的控制
1)测量管理人员要按进度和方案要求,安排工作,并作好测绘日志。
2)作业过程中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送检。
3)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按作业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
4)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
A:自检:作业人员要按作业要求进行操作,每道过程完成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应立即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写自检记录(签字)。
B:互检:由工程主持人或测量责任工程师组织进行质量检查活动,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
C:交接检:上道过程合格后交给下道过程,交接双方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
10.1坚决贯彻“安全第一西过境公路路基强夯试夯段施工方案,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调动测量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测量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
10.2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工地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系好帽带,不得穿拖鞋、短裤进入施工现场测量作业。
10.3在公路上进行导线及各种测量作业时,严禁打闹。加强作业组纪律,设专人负责交通安全,严防仪器、钢尺等被车碾压、碰撞。
10.4严禁酒后作业。
10.5作业传递设备禁止投掷,特别是仪器必须有100%的安全系数方可上下传递。
10.6作业中,仪器有专人负责。无论何时何地,人不得离开仪器。仪器携带者坐车时不得将仪器放在车厢上,应抱在身上或放在座位上。
10.7每周组织测量人员召开安全会进行学习甘12S1:卫生设备安装工程.pdf,加强安全意识。
10.8作业前须对测量人员进行安全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