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底板、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基础底板、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7.3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基础底板、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基础底板承台大体积混凝土

1、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本工程建筑、结构施工图纸;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DB23/T 2851-2021 公共视频监控系统运维服务规范.pdf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6、《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

7、《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

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JGJ107)

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

抗浮板厚400mm,独立基础厚度大多基本为1米,挡土墙条形基础厚度大多为1米,独立、条形基础顶面标高同抗浮板顶面标高。

抗浮板、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砼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P8。整个底板后浇带面积约为800m2,砼工程量约为13500m3。C15砼垫层100mm厚,出边100mm,抗浮板配筋双层双向Φ14间距175。

因砼体量大,所以施工控制、养护降温等各项具体措施对工程施工质量致至关重要,故编制本方案。

第三章施工组织措施及准备工作

1、本工程采用商品砼, 且要求水泥为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即使用水化热低的水泥。砼的垂直水平运输使用混凝土输送泵管(直径150mm);机械振捣,共配振动棒10条,平板振动器4台,分两组作为底层和面层的振捣。商混站在现场设总指挥和运输车辆调度各一名,负责协调解决商品砼的供应和泵送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和顺序:

采用“斜面分层”的施工方法,从西南角开始,沿南北方向分4个流水施工段,后浇带位置断开,最后从东北边退出。浇筑带宽的确定,必须保证在相邻两个浇筑带的接搓处,浇筑后一个条带必须在前一个条带的砼初凝之前进行,上层砼的浇筑必须在下层砼初凝之前进行。特别注意浇筑承台混凝土时,必须从中间较大较深处承台开始,浇筑到大面积抗浮板底平后再按顺序浇筑抗浮板。

本基础混凝土用量约13500m3,分17段施工,组织两个独立的作业班组,每个班组20人,分两班轮流浇筑,连续施工,在后浇带位置断开,不留施工冷缝。

4、砼浇筑各项工作人员安排:

项目部对底板大体积砼的浇筑、养护等各项工作做出总部署,配备两套人员,管理、监督控制砼的施工过程、施工顺序、砼的施工质量。

塑料薄膜少量、棉毡片进场,用量按较大承台部位覆盖塑料薄膜考虑,抗浮板不覆盖塑料薄膜,但须用棉毡覆盖养护浇水,并设置测温孔,制定测温制度,控制水化热的温度,避免大体积砼裂缝。

第四章技术措施及质量要求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不设置搅拌站。本工程基础采用抗浮板加独立基础,面积较大,混凝土设计强度较高,单方水泥用量较多,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较一般混凝土要大得多;结构断面内配筋较多,整体性要求较高;基础结构施工期间处于夏季,昼夜温差大。因此,如何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温度变形而造成的裂缝,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和抗侵蚀性能,是本工程底板基础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降低水化热:a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b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尽量选用连续级配的骨料配制混凝土,在保证可泵性的前提下,选用径较大的石子和粗砂,并控制石子的含泥量不超过1%,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2%。

掺加一定数量的减水剂或缓凝剂,以减少水泥用量,改善和易性,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

在混凝土中掺适量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并可改善混凝土的塑性和可泵性。

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采用分层分段法浇筑混凝土,分层有利于混凝土水化热的散失,还可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法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使上下两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良好。

作好养护工作,注意水温与混凝土上表面温差不超过20℃,并用覆盖材料进行养护。

做好测温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以及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之差不超过25℃。

由于抗浮板混凝土采取保温养护,要求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且在养护阶段混凝土中心温度一般在浇筑后3~4d内为最高,因此取混凝土浇筑后3d来验算抗水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①、混凝土最大水化热绝对温度

根据计算公式,其中W=380kg/m3,Q=461KJ/kg.℃,R=2400kg/m3。

Tmax=WQ/(CR)

=380×461÷(0.97×2400)

本工程要求混凝土入模温度为Ti=25℃。

混凝土3d时内部最高温度

=75.25×0.684+25

M1~M10为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

式中M4=1.3,M6=1.1,M7=0.54,M8=1.43,M10=0.76。

M1、M2、M3、M5、M9、均为1

混凝土3d的弹性模量为:

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差为:

则混凝土3d时降温收缩应力为:其中1.2为混凝土3d时抗拉强度。

=0.58N/mm2<1.2N/mm2

∴K=1.2÷0.58

其中1.15为混凝土抗裂安全指数。

因此,抗水板混凝土在养护期间不会出现收缩裂缝。

水泥:选用强度等级为PO42.5级的矿渣水泥,由于它的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可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并可以充分利用其活性。

粉煤灰:为了减少水泥用量,可掺入水泥用量10%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粉煤灰具有后期强度增长高的特点)对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率起到了有效作用。

外加剂:为了满足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本工程设计WPA纤维抗裂膨胀剂,掺量为8%。

骨料:粗骨料级配为5~31.5mm,其含泥量应≤1%,细骨料宜选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应≤3%。(细质模数为2.6~2.8为宜)

塌落度:要求送至现场的砼塌落度为180mm±20mm,要求砼初凝时间为8小时。

质量控制:搅拌站派1名试验人员和1名调度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对浇筑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控和砼运输车辆的及时供应进行协调。

大体积砼不仅要防止失水过快造成收缩裂缝,还要通过温度控制,防止砼内外温差过大造成的砼温度裂缝。因抗浮板浇筑已时值八月底,日平均气温已大于25°,如测温内外温差不大于25°,则不需加盖塑料薄膜保温养护。

1、测温点的布设及测温孔的埋设:

测温点宜布置在具有代表性的结构中部处、边部处、角部处,每处设内部和表面两个测温孔,内部测温孔深度在结构厚度的1/2处,表面测温孔在结构表面以下100mm处。每处的内部和表面测温不得使用同一个测温孔。测温孔用钢管预埋,下部用钢板焊结封堵,上部高出砼面层60~100mm,并用木塞塞住。

(1)、测温由专人负责,并做好真实、准确记录。

(2)、养护阶段砼中心的内部温度与砼的表面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5℃。

(3)、撤去控温养护措施时,砼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低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5℃。

(4)、在砼降温阶段,应控制降温速率﹤2℃/d。

(5)、测温工作从砼浇筑终凝后开始,升温阶段(约3~5d)每4小时测温一次,降温阶段(约7d后)6小时测一次,当砼内外温差和环境温差降至20℃以内时每天测两次,环境温度同步测量。在环境温度骤变时和改变养护措施前应随时增加测量次数。测温时间的安排必须包括环境最低和最高温度时间段在内,测温14d。

(6)、测量砼温度时,温度计应采取措施与外界气温隔离,温度计停留在测温孔内的时间应不少于3分钟。

2、在局部加深的大承台部位(如电梯坑部位),因砼体量较大阳左隧道施工方案(改),浇筑时间较长,应先将承台浇至坑底,然后再按预定的路线顺序浇筑,严禁将承台一次浇筑到顶的做法。

3、振捣时,振动棒移动间距宜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宜为15~30S,且间隔20~30min后,进行第二次复振,振至表面不再泛浆,不冒气泡为止。

4、混凝土浇筑间隔不超过5小时(初凝时间〉8h),认真掌握接层时间,不形成施工冷缝。

5、在砼表面初凝前,先用木抹拍实搓压后,再再进行拉毛(为后期停车场场坪施工准备),减缓砼表面失水速度,防止表面龟裂。混凝土初凝后,及时保温养护。

第七章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1、浇筑前,应清除基坑内的木块、木屑等杂物,并以水湿润模板。

2、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2;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管等K100 333中桥现浇砼箱梁施工方案1,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

1、采用蓄热法养护:即在砼面层处理完毕后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12小时之内根据砼的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之差决定是否覆盖,当温差在25℃及以上时,应用毡片覆盖保温。覆盖层的厚度根据测温结果随时调整。当环境温度与砼的表面温度,砼的表面与内部温度差均小于25℃以下时,应掀开毡片散热,可不予覆盖。

2、砼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养护期间覆盖材料不得随意掀开,应根据砼的降温情况及外界温度、砼的强度等条件决定是否可以掀开覆盖材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